隨著戶部文書的下達,當各州各府收到文書的那一刻,都不禁感到頭疼,其中自然也包括了葉謙。
看著手中戶部文書,葉謙眉頭輕皺,陷入沉思當中。
“葉大人,韃靼,元延戰俘不在少數,雖如今這些人都已歸順朝廷,是咱大明王朝的子民,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這次分配我們陽明縣的戰俘可足有千人之多,一旦這些戰俘暴亂,以目前陽明縣的駐軍,是很難抵抗這些人的。”
“其次便是生活保障問題。千名戰俘千張嘴,如今我朝正值百廢待興的狀態,百姓賦稅後依舊還有很多人食不果腹,如今平白無故多出千人,這些人的糧草又該從何處想辦法解決。”
“最後便是居住問題……”
在葉謙收到戶部文書後,他便第一時間找來了吳偉,龔陽等人,雖說對於這兩人葉謙心有芥蒂,但畢竟這件事情事關重大,他還是要聽聽這些人的意見的。
可說了說去,這些人給自己所表達的無非就是擔心,害怕,根本沒有一人給他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其實,對於朝廷作出這樣的安排,葉謙並不感到奇怪,不過正如吳偉所言,千名戰俘分配陽明縣,這的確是一件大麻煩事兒。
需知陽明縣距離京師,官道不過兩日路程,倘若這些戰俘真的發生暴動,一旦陽明縣淪陷,他們便可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殺到京師,老朱這完全是在玩火自焚啊!
少卿片刻,葉謙嘴裡傳出一道嘆息聲。
“這是戶部公文,想來是陛下作出的決定,我們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謹遵皇命。”
“公文所述,關於此次戰俘的分配問題,朝廷已經在進行當中,如此說來,留給我們做準備的時間自由不多,我們需在戰俘來之前,為其解決居住的問題。”
聽著葉謙的話,吳偉等人皆是愁眉不展。
“大人,朝廷留給我們多長時間做準備?”
吳偉下意識問到。
“一月不足!尚有二十日!”
葉謙沉聲開口。
“什麼!如此重要之事,時間竟這般倉促!”
龔陽驚撥出聲。
“葉大人,僅是二十日,想要修建能容納千名戰俘的住所,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葉謙看向龔陽,笑了笑:“知不可為而為之,這才是我等如今應做之事,難道龔主簿的意思,是要本官違抗皇命?”
“鄭典史,現如今縣衙大牢中共存多少囚犯?”
葉謙看向刑房典史鄭歡詢問道。
鄭歡一愣,但還是說出了縣衙大牢中關押犯人的數量。
葉謙起身,揹負雙手走到大門前:“陽明縣除去老弱婦孺,應有千餘人,若是大家齊心協力,二十日完成戰俘營之地,在本官看來應該不成問題。”
此話一出,眾人臉色驟變。
“葉大人,您這是打算陽明縣全民徭役?這可萬萬使不得,一旦如此,必然會引起百姓不滿!”
吳偉連忙道。
“本官自然知曉,不過,這也是目前最好的辦法。”
“吳縣丞,一會兒你便通知下去,陽明縣下至二十,上至四十的百姓,全部參與徭役!我們務必要在二十日之內,建造出能容納千名戰俘的戰俘營。”
葉謙斬釘截鐵道。
“這……”
吳偉還想說些什麼,可他心裡也清楚,這是皇命。
皇命不可違,若有違著,那可是掉腦袋的大罪。
嘆了口氣,吳偉起身離去開始做起了安排。
“張典史,你作為縣衙戶房典史,這千名戰俘的戶籍與棲身之地便有你做選擇,鍾典史,你們工房一定要全力配合接下來的工作。”
“是!”
鍾筒與張鵬二人起身,朝著葉謙拱手領命。
“葉大人,那下官應該做些什麼?”
龔陽開口道。
葉謙看向龔陽,想了想:“倒的確有件事情需要龔主簿協助,你一會兒去戶房取錢兩百貫,明日一早本官要見到。”
“除此之外,還有件事情需要龔主簿去做,這畢竟是千與人,每日所需糧食必然不少,你需與戶房對接,查點縣衙庫房還有多少糧食。”
龔陽一聽,心中不免有些好奇:“大人,糧食一事下官到能理解,至於這兩百貫錢財是……”
葉謙笑了笑:“本官自有本官之意,怎麼?難不成偌大的縣衙,戶房竟是連兩百貫錢都沒有?”
龔陽連忙擺手:“葉大人誤會了,下官只是出於好奇詢問罷了,大人放心,明日一早下官定會帶著兩百貫錢交給大人。”
“葉大人,若無其他要事,下官就先行告退。”
葉謙擺了擺手,龔陽隨之離去。
揉了揉太陽穴,面對這種棘手的事情,葉謙也是感到無比的頭疼。
“這也算是葉知縣第一次處理真正的公務事吧。”
就在眾人都離開後,看著葉謙此刻的模樣,姚青忍不住笑著搖了搖頭。
不過,經過這一次的事情,姚青對葉謙又不禁高看了幾分。
葉謙畢竟初入朝堂,在面對這種未曾經歷過的重大事情時,他並未慌了自己的陣腳,甚至作出一系列妥善的安排,這一點倒是讓姚青刮目相看。
“二十日,時間的確有些倉促,方才他們說也確實有些道理。”
姚青此刻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皇命難為啊。”
葉謙苦笑。
“這些人雖是戰俘,可如今他們已歸順朝廷,也是大明的子民,給予他們更好的優待,這或許還能讓他們感覺到我們大明朝廷的仁義,從而能夠心甘情願為大明做奉獻。”
“其實,對於戰俘分配一事,也並非全都是壞處。”
聽著葉謙的話,姚青忍不住詢問起緣由。
葉謙笑了笑:“大明皇朝初建,天下百廢待興,荒地開墾,河道修建,這些可都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所謂國泰民安,但在我看來,百姓能夠安居樂業,這才能表現出國家的太平盛世。”
“而這些戰俘,不久正好解決了人力方面的問題嗎?”
“我還曾記得在吳縣之時,燕王殿下問過我一個問題,若我為官,該如何治理當地,當時我給出過自己的回答,可現在一想,當時我的回答倒也不全面。”
“地方治理,什麼最重要?”
“自然還是人口。”
“當地方人口增多,荒地開墾自然也會多,百姓收成多,稅收也會多,經濟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說到這,葉謙心中突然升起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若是分配前來陽明縣的戰俘再多一些,這會不會更利於陽明縣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