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4章 宿舍建設

清晨的車間還飄著淡淡的松香水味,林小梅正蹲在外掛臺前練手速,忽然聽見倉庫門口傳來爭執聲。

她抬頭望去,只見李東海正和一個穿夾克的男人對著張圖紙比劃,嚴小敏抱著資料夾站在旁邊,時不時用筆在紙上圈點。

“八人一間怎麼了?”夾克男人把圖紙往桌上一拍,露出胳膊上的舊疤痕——那是高中時替李東海打架留下的,“我跟你說東海,咱們高中宿舍三十個人擠大通鋪,不也照樣考大學?現在給他們搞高低床,已經比國營廠強十倍了!”

是汪國濤。林小梅趕緊低下頭,手裡的電阻卻沒捏穩,“噹啷”掉在傳送帶上。

“國濤你看這。”李東海撿起電阻,往圖紙上的宿舍區一指,“你說這零件要是擺得擠擠巴巴,機器能轉順嗎?人也一樣。”他筆尖劃過圖紙邊緣,“主體必須是四人間,帶獨立衛生間,陽臺至少三米寬——你想想,冬天曬被子、夏天晾衣服,都得有地方。”

汪國濤扯過圖紙,眯眼瞅著那密密麻麻的標註:“單獨衛生間?每層樓一個公用的不行?這得多花多少錢?還有這陽臺,你當是蓋別墅呢?”

“錢能解決的都不是事。”李東海忽然笑了,“你忘了咱們在紫塘別墅時,張自河總說‘住得舒坦,幹活才有力氣’?”他忽然提高聲音,正好撞見端著拖把路過的掃地大媽,“陳姨,您家小子住學校宿舍,幾個人一間啊?”

陳姨愣了愣,手裡的拖把在地上劃出道水痕:“嗨,別提了,六個娃擠十二平米,夜裡翻身都得喊一二三。上次去送被子,看見他們洗臉池堵了三天,臭得沒法靠近。”她忽然嘆氣,“要是能有個單獨衛生間,我家小子也不用總往網咖跑了。”

汪國濤的臉慢慢紅了。他想起自己剛畢業時住的工棚,三十個人搶一個水龍頭,冬天洗冷水澡差點凍僵。

“聽見了?”李東海把圖紙推到他面前,“衛生間要做乾溼分離,洗手池裝兩個,鏡子得亮堂——姑娘們化個淡妝,小夥子刮個鬍子,都方便。”他忽然壓低聲音,“你忘了徐文靜上次說,嚴小霞因為宿舍鏡子太暗,化妝總畫歪?”

嚴小敏“嗤”地笑出聲:“別扯上我。不過汪經理,上週查宿舍,張建軍他們的書本都堆在床底下,確實缺個書架。”她翻開資料夾,“按四人間算,每間配兩個書架、一張書桌,預算得加兩萬。”

汪國濤盯著預算表,手指在“獨立衛生間”幾個字上敲了敲:“行,四人間就四人間。但空調是什麼意思?我在國營廠待了五年,廠長辦公室都沒空調!”

“兩三年後裝。”李東海指著圖紙背面的規劃圖,“你看這廠區綠化,等枇杷樹長大了,夏天能遮半棟樓。到時候天熱,沒空調怎麼行?”他忽然想起什麼,“對了,宿舍後面靠院牆的地方,搞一排臨時棚子,十多間,租給外面人賣東西。”

“賣東西?”汪國濤眼睛瞪得溜圓,“你這是辦工廠還是開集市?”

“都要。”李東海走到窗邊,指著遠處的菜地,“你看那片田,將來蓋二期宿舍時留塊地,搞個籃球場、乒乓球檯,再種點花。職工下班了,不用出廠區就能遛彎、打球。”他回頭看向陳姨,“陳姨,您要是不嫌棄,將來那棚子給您留一間,讓您家嫂子來賣日用品?”

陳姨手裡的拖把“哐當”掉在地上:“真的?那可太好了!我家那口子總唸叨,想找個離我近的活計。”

“但有個條件。”李東海的聲音忽然嚴肅,“賣的東西必須比外面便宜一半,賺的不夠,廠裡補。”

汪國濤這下是真急了:“東海你瘋了?租金免了就算了,還要倒貼錢?咱們現在資金有多緊張,你忘了嚴小敏天天追著你要賬本?”

“國濤,你記不記得高中時,咱們總去校門口的小賣部?”李東海忽然坐下,拿起筆在圖紙上畫了棵枇杷樹,“老闆總給咱們多塞塊糖,說‘學生娃長身體’。現在咱們自己搞小賣部,不也一樣?”他把筆一放,“以人為本不是貼在牆上的字,是讓他們覺得,在這裡活得比別處舒坦。”

嚴小敏忽然用筆敲了敲圖紙:“我算過了,每月補貼頂多五千,換來員工穩定性,值。”她抬頭看向汪國濤,“上週東風技校的校長來說,有三家電子廠想挖咱們的人,林小梅他們都沒走——你知道為什麼?”

汪國濤沒吭聲。他想起昨天去臨時宿舍查衛生,看見林小梅的床頭貼著張紙條,上面寫著“爭取早日住四人間”。

“因為他們覺得,跟著東海乾,有奔頭。”嚴小敏把資料夾合上,“宿舍圖紙我改好了,四人間按你的要求,棚子留十三間,預算報給楊子青了。”

汪國濤盯著圖紙上那棵歪歪扭扭的枇杷樹,忽然抓起筆,在旁邊添了個籃球場:“行吧,我這就去聯絡施工隊。但醜話說在前頭,要是將來沒人來租棚子,你可別怨我。”

李東海哈哈大笑:“放心,等陳姨家嫂子來開店,保準火。”

車間裡,林小梅悄悄把“四人間”三個字寫在筆記本上,旁邊畫了個小小的笑臉。遠處的傳送帶上,那塊掉下去的電阻正隨著皮帶緩緩移動,像顆揣在懷裡的希望。

棚子裡的算盤聲

三個月後的一個傍晚,林小梅抱著剛發的工資條,站在宿舍區的臨時棚子前發愣。夕陽把“便民百貨”的招牌染成金紅色,陳姨的嫂子正踮著腳往貨架上擺洗衣粉——包裝上印著“東方電子定製”,比外面超市便宜兩塊三。

“小梅姑娘,來袋洗衣粉不?”陳嫂笑著招呼,手裡的算盤打得噼啪響,“今天賣了五十袋,都是你們車間的人買的。”

林小梅臉一紅,掏出五塊錢:“要一袋。”她看著貨架上的筆記本,忽然想起李東海上次說的“書本也得便宜”——果然,定價只有新華書店的一半。

“這棚子可真熱鬧。”身後傳來王雪峰的聲音,他手裡拿著個籃球,球衣上還沾著草屑,“汪經理上午還在唸叨,說乒乓球檯不夠用,要再添兩張。”

林小梅順著他的目光看去,宿舍區的空地上,張建軍正和幾個工友打羽毛球,笑聲傳遍了半個廠區。不遠處的菜地裡,陳姨正帶著幾個大媽種油菜花,說是李東海讓種的,“明年開花了好看”。

“你們看,那是不是汪經理?”有人喊了一聲。

眾人望去,只見汪國濤正蹲在最後一間棚子前,和一個修鞋匠比劃著什麼。那間棚子原本空著,昨天突然來了個修鞋匠,說是汪經理特意找來的,“給大家補鞋方便”。

“汪經理嘴上說不贊成,背地裡可積極了。”嚴小霞抱著本書走過來,書皮上印著《電子元件基礎》,是從棚子的書店買的,“我昨天看見他偷偷給陳嫂塞錢,說‘要是賣虧了,從廠裡賬上走’。”

林小梅忽然想起李東海在車間說的話——“讓他們把這裡當作家”。她摸了摸口袋裡的工資條,比試用期多了兩百塊,嚴小敏說這是“技能補貼”。上個月她被評上“優秀員工”,獎勵的床單被套還鋪在四人間的床上,帶著陽光的味道。

“小梅,快去看!”張建軍跑過來,手裡揮舞著張通知,“廠裡要搞歌詠比賽,贏了的獎電風扇!”

林小梅跟著人群往公告欄跑,路過那排棚子時,聽見陳嫂的算盤打得更響了。夕陽穿過新栽的枇杷樹,在地上投下細碎的影子,像撒了一地的金豆子。

公告欄前,李東海正和汪國濤站在一起,看著工人師傅們往牆上釘籃球架。

“你看,我說什麼來著?”李東海拍著汪國濤的肩膀,“這棚子不僅有人來,還不夠用呢。”

汪國濤哼了一聲,嘴角卻揚了起來:“下月初把足球場搞好,我要跟張自河他們踢一場。”他忽然壓低聲音,“那排棚子的租金,我讓財務記在‘員工福利’裡了。”

李東海笑了。遠處的車間還亮著燈,嚴小敏正帶著工程師除錯新裝置,綠色的地坪漆在燈光下泛著柔和的光。他知道,這裡的故事才剛剛開始,就像那些剛栽下的枇杷樹,總有一天會枝繁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