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章 魔佛舍利
春天的第一縷暖風拂過山崗,經過一個寒冬的冰雪開始融化,清澈的冰山雪水,潺潺流過山澗,流向遠方。
慧谷山中的一座小寺院內,兩名小仲尼正在門前清掃臺階;這裡地處偏僻,人煙稀少,很少有香客上來,不過今天有所不同,天還未亮,依舊霧氣濛濛,山下就有一名衣裳襤褸,腳穿破鞋的青年正緩緩登著臺階,朝著寺廟而來。
兩名小仲尼遠遠就見到這名流浪漢。
“施主,一路辛苦!”兩名小仲尼禮貌問候道。
這名流浪漢也雙手合十,誠懇回應:“兩位小師傅辛苦了!”
這名流浪漢自然就是無問,他脫掉一身獸皮,迴歸本來的穿著樣貌,再次變成外人看來的一副乞丐模樣。
恰在此時,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在大地上,寺院的晨鐘伴隨著無問踏進寺院大門響起。
“咚~咚、咚~”
鐘聲悠揚而洪亮,在寂靜的山中陣陣傳蕩,一聲又一聲,宣告美好一天的開始。
隨即,寺院大殿之中早課的聲音響起,誦經聲伴隨著晨光將這座不大的寺院映照的莊嚴而神聖。
無問也默默加入早課的行列。
早課完畢,寺院的住持朝無問緩緩走來。
住持在無問踏入山門那刻開始便已察覺。
他走到無問跟前雙手合十:“施主有心!”
無問同樣雙手合十:“主持有禮!”
兩人招呼打完,走出大殿來到院中的菩提樹下。
菩提樹下有座石臺,兩人相對而坐。
住持左手牽著右手袈裟袖口行了單手佛禮,道:“施主想從何處起?”
無問左右手報陰陽禮回到:“昨日因今日果,何始何終?”
主持曰:“生即因,死為果,心是因,身是果,不動形意即為因果。”
無問搖搖頭,取出一物放在石臺之上:“老夫今日不問因果,不問始終,而是了卻因果。”
住持一見此物,起身直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那是一枚漆黑石子,但卻散發著濃郁的佛光。
住持不敢去碰這枚黑石子,而是合十問道:“施主,此物老衲鎮不住,還請帶走!”
無問微微一笑:“大師莫慌!這是貴寺前輩遺物,名為:魔佛舍利,老夫今日到訪,一是物歸原主,二是發起‘十梘法會’。”
接著無問又取出一物,此物六角形狀,平平無奇,卻看不出材質,上面有字: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主持眉頭緊鎖,看著石臺上的兩件物品,久久不曾言語。
但他內心卻是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息:一個魔佛舍利,一個十梘法令,任何一樣放到世間,皆是一場浩劫;此人究竟何方神聖?
無問自然看出對方此刻心中的矛盾和顧慮。
微笑道:“大師有所顧慮也是無可厚非。那老夫便解釋一二,你且坐下!”
住持依言盤坐。
“這魔佛舍利是貴寺妙樂神僧的遺物,老夫有緣與他結識,並得他救命之恩,妙樂神僧拯救億萬萬的怨靈和黎民眾生,功德圓滿,證得無上佛果,終於登的極樂;他所留下的這魔佛舍利,承載著他的畢生佛法至理,此刻正靜待有緣人;老夫若將此寶佔為己有,是對他的大不敬,也愧對他的情誼和恩情!”
“至於‘十梘法會’,到訪貴寺並非切合,而是貴寺既是始也是終。萬年之前,貴寺是這‘十梘法會’建立方之一,萬年後還傳承著‘十梘法會’的十方叢林也所剩無幾;因此老夫今日特來拜訪,還望大師莫要推辭!”
主持此時心中還是未能平靜,因為他心中已經猜出一二。
他有些顫抖地問道:“施主莫非便是那位?”
無問輕輕點了點頭。
在無問剛點一半頭,主持便已起身合十:“阿彌陀佛!施主快隨老衲進內堂一徐!”
作為‘十梘坊’傳承下來的十方叢林之一,主持自然知道‘十梘法會’所代表的意義。
‘十梘坊’並非一個多麼強大的組織,恰恰相反的是,它連組織都算不上,沒有等級,沒有階層,只有成員;但是‘十梘坊’的每一位成員都有一個共同的信條:和平!它不分種族,不分正邪,不分貴賤,更不分強弱;如果你有足夠堅定的信念去履行‘和平’這個信條,那麼‘十梘坊’的大門隨時都為你敞開。
正如十梘法令上的那行字一般,真正做到: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而‘十梘法會’是為成員們提供的一個機會,在法會上可以共同討論和請教到各種問題,同時法會還能交換到各種物品。
可是這個法會不是隨便都能發起,它需要有一個足夠的理由才能發起,而且這個理由的核心也必須是跟‘和平’有關;比如這次無問之所以發起‘十梘法會’是因為妙樂老和尚,這個理由無比充分。
無問發起這場‘十梘法會’一是悼念與超度妙樂老和尚,二是想為魔佛舍利找個有緣人,三是他要見一個人。
他要見的這個人,本來還要再等很長時間才能見到,但如果有了‘十梘法會’就可以省去很多過程,直接與她相見。
這個人想必大家也已經猜到一二。
沒錯,就是辛夷之前提到過的幽冥宮第一任宮主——金玲瓏,金玲瓏不是別人,正是無問未過門妻子的妹妹,仙界仙帝的妹妹,無問的小師妹,陰香的母親。
傳說金玲瓏在萬多年前,六界大戰後肉身被毀,回不了仙界,入不得人間界,一怒之下在六界縫隙之間建立:幽冥宮。並率領曾經的部下一統修羅鬼域後,從此從六界消失再未出現。
寺院主持領著無問來到內堂後,並沒有停留,而是開啟內堂側門,來到內堂外的懸崖。
這裡有條嵌入崖壁的小道,他們沿著小道繼續前行,能夠看到小道前方不遠處有一個挺大的洞穴,洞穴前還有一大片空地,在空地之上有一顆佔地不小的大樹,正好遮住洞穴的入口。
由於大樹的存在,這個洞穴就顯得很隱蔽,不靠近很難發現。
一路上無問不禁有些喜歡這座小寺院,風景真心幽美,是個不錯的靜修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