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耳山北面,地勢高峻險要,山脊多是成鋸齒狀的懸崖峭壁。
就像一顆顆尖牙排成一排,聳立在天地間。
其中道路盡是孤峰窄道,兩側則多是萬丈懸崖。
整個地形易守難攻,只要看守住關隘,幾乎能讓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那徐鴻儒選擇此處作為戰場,輕易便讓少林寺失了最大的優勢。
這般算計,倒也還在水準線以上。
只是徐鴻儒聰明,少林寺也不傻。
人多自然有人多的好處。
面對如此地形,方生和尚並沒有著急遣人盲目搜山。
而是指揮少林弟子,佔住北峰山脊,以一道道支脈為依據梳理下去。
每搜完一道支脈,必留下人卡住關隘處,叫人不得進出。
這樣搜尋起來雖然進度緩慢,但卻穩紮穩打,一步步的限制住了徐鴻儒的轉圜空間。
細數起來熊耳山北峰,也就四五道支脈,如同手指一樣彎延出去。
河南境內少林弟子無數,將北峰上所有支脈塞滿也綽綽有餘,更何況只是設卡。
就這樣方生和尚,帶著陳子正他們坐鎮中軍養精蓄銳。
不停指揮眾人摟草打兔子,壓縮對方活動空間,想將徐鴻儒逼出來。
這日當少林弟子們,搜到從左數第三道支脈時。
突然天空中竄起一隻響箭,顯然有人遭遇了敵人。
陳子正他們聽到動靜,趕忙往事發地點撲去。
待眾人撲到近處,正好就看見那徐鴻儒一夥人,在與少林弟子打鬥!
眼見少林弟子傷亡不小,那方生和尚立即喝道:
“呔!”
“白蓮妖人豈敢猖狂!”
“少林寺十八羅漢陣,隨我降妖除魔!”
說罷率先就朝場中殺去,準備將少林弟子救下。
那陳子正本來站的老遠,就跟徐鴻儒對上了眼神,二人都準備再打過一場。
但他聽到方生和尚,準備起陣時,便也立即停下了腳步。
陳子正無奈衝徐鴻儒擺擺手,示意他先“玩著”,自己待會再上。
那徐鴻儒也跟多年老友一樣,同樣露出一個無奈的笑容,衝陳子正點點頭。
這才又將目光,落在那一十八個棍僧身上。
少林寺十八羅漢陣的威名,他當然也聽過。
見十八個棍僧分成六組,朝他撲來。
徐鴻儒不待對方佈陣,突然化作一道虛影直逼對手。
對面那三個棍僧見他來勢甚急,連忙揮出上、中、下三棍,分擊徐鴻儒三路。
那徐鴻儒被三條棍影封鎖,心中絲毫不慌。
左右臂同時往中間一攬,便將三道棍影束在一處。
隨後一肘頂在棍頭上,立即便叫三個棍僧棄了熟銅棍,往四周躲開。
徐鴻儒見此,正待要追擊時。
又是六條棍影分左右襲來。
而那掉落在地的三隻銅棍,也被其餘羅漢挑飛回三個棍僧手中。
對方一十八人,幾乎心意相通,相互銜接起來,毫無破綻。
就在徐鴻儒遞出這一招之間,一十八人分為內外,已將他圍在了當中!
接下來便是六個棍僧,分為六個方向不停出棍。
外圍十二人,則時不時插上一手。
而那徐鴻儒被圍在當中,豬突猛進竟是衝不出來。
無奈他只好運氣烈焰掌,迎向四面八方的棍仗,將周身守得固若金湯。
徐鴻儒的一雙烈焰掌熱力驚人,雙方剛過了一二十招。
內層六名棍僧的熟銅棍,便已經開始燙手了。
正在徐鴻儒以為,對方要支撐不住時。
原本看起來是內外兩層的羅漢陣,突然又隱隱化為六個三人小組。
只見那三人小組一轉,換了個人站到內層,竟然再次將徐鴻儒陷在陣中!
而原先那內層六人,卻順勢轉到了外層,緩解勁力。
便是站在一旁的陳子正,見此也不由嘖嘖稱奇。
這套小十八羅漢陣,算是冷兵器陣法的巔峰之作了。
徐鴻儒這邊打的熱鬧,那邊方生和尚也找上了,豪豬少年和駝背老頭。
而蕭舒芳則與十來個護衛,在與少林弟子纏鬥。
方生和尚在徐鴻儒手中,吃了不少虧。
這次他挑選搜山之人,選的都是真正的高手。
如今迎戰對方的,就是少林俗家弟子彭家五虎。
這彭家五虎是五兄弟,尤其擅使一路五虎斷門刀。
五兄弟不僅個個刀法不俗,更勝在配合默契。
現在他五人正頂在前方,讓少林弟子將蕭舒芳等人包圍在其中。
陳子正略微在場中掃了一眼,見場中盡是少林弟子佔優,便心安理得的划起水來。
此事本就是少林弟子出了大力氣,陳子正也無意與他們爭什麼。
說起來那方仁和尚耐不住性子,見好幾日都沒搜到人。
便帶著另外十八個棍僧,準備從右往左搜起。
方生和尚拗不過他,只好隨他折騰。
卻沒成想,他反而因此錯過了這場大戰。
正在陳子正胡思亂想時,徐鴻儒那邊卻起了變故。
那徐鴻儒陷在十八小羅漢陣中,使出了各種手段,依然不能破陣而出。
又見自家手下也被困住,頓時已收起了試探之心。
只見那徐鴻儒在重重棍影之中,突然結出一個內獅子印,喝道:
“者!!!”
他這一聲大喝,竟將那日陳子正震懾他的法門學了個像模像樣。
同樣以身打之法震懾對手。
而且徐鴻儒這次更絕,並不像陳子政一般束音成線。
而是向佛門獅吼功一般震盪四方。
只聽平地上一聲炸雷過後。
場中少林弟子這方,除了方生和尚與陳子正沒有受到影響。
其餘人等皆是偏偏倒倒,猶如喝醉了一般,就要往地上栽去。
見此陳子正面色大變,立即“鏘啷”一聲一劍朝徐鴻儒刺去!
那徐鴻儒見此,也是哈哈大笑道:
“哈哈哈~~~”
“陳兄,徐某等你多時了!”
說罷從袖中抖出兩柄令牌,立即迎上了陳子正。
話說那徐鴻儒手中的令牌,長不過一尺。
說起來是塊令牌,其形狀更像是三尖兩刃槍的槍頭,配了個蓮花底座當護手。
那令牌通體黝黑,卻鑲嵌有密密麻麻的銀絲。
粗略一看似乎是某種經文,與佛陀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