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個提醒,季落跟沈珩碰頭以後,也先聯絡了婚慶公司的人,問他們要了一張已經修過的婚禮照片。
是婚禮宣誓的照片,兩個人面對面站立,戒指已經戴上,含笑對視。
兩個人一起發了朋友圈,算是對這件事做了一個宣佈。
沈珩的大學跟季落不同,他再忙,人脈積累上也比季落上心。
同校的學長學姐不必說,已經畢業的師兄師姐也因為錯綜複雜的關係有了來往。
因為職業原因,這些少不了會打交道,加上沈珩個人能力不差,幾年下來,關係都很親近。
季落那邊是抄襲事件告一段落,再從巴黎回去,才跟同學關係好轉,只是當初宿舍裡交好的室友,因為長期沒有在一起,關係就塑膠了起來。
這種塑膠,就取決於,平時沒有什麼維繫,全靠最初認識的那點薄薄的感情底子慢慢耗著。
等到自己有什麼需要幫助的,比如用工作室,想借季落什麼東西,打聽個事,想跟秀展等等,就會來找季落。
但不論關係遠近,總歸兩個人正兒八經發了這麼一條動態出來,都炸出了不少人。
吃飯途中,兩人就抽空回覆了些留言訊息,說回去以後會補酒席,到時候請大家來參加。
真要把話說到這個份上,就也是真考驗關係的時刻到了。
畢業以後,各奔東西。
同意專業的人,以後都不一定從事同一個職業,更別提大家聚集了五湖四海的人,指不定以後都不聯絡了。
再加上才畢業沒有多久,除卻那些成績優越,家庭優越的人,這個時期他們本身就過得不太好,經濟條件跟不上,要隨禮,是隨不出多大的份子的。
季落有心想說,沈珩攔著沒讓。
“這事兒不好說,到時候說了日期,他們想來就來,給多給少都無所謂,反正以後總會還。”
相識幾年,各人什麼條件,大家也清楚。
不至於因為這麼隨禮,就把人請看了。
B市的這邊的酒席,主要就是請在本市內的同學朋友們。
江城才是重頭戲。
沈珩說:“我還沒有給張老師和盛老師打電話,他現在估摸著也在忙補課的事情,沒有看見我給他發的訊息。”
國內外有時差,他給王嬸打電話還好,王嬸跟老師一樣,都是起早貪黑的職業,不過王嬸因為是婦聯主任,又是管著小山村的原因,時間相對自由。
跟老師就不一樣了,沈珩算著時間,只有中午晚上方便,就先發資訊說了。
張老師那邊還好,他人脾氣軟和,也很理解年輕人的衝動。
盛老師脾氣不怎麼好,又真心把沈珩當自家孩子照顧操心,這麼一件大事沒有通知到位,自然少不了要被訓幾句。
果不其然,看見訊息後,盛老師就給他回了電話。
顧不上國際長途的高額話費,先是十幾個問題連翻發問,聽了沈珩解釋,才知道兩個人是從求婚到結婚臨時決定一步到位,回頭回了江城是要辦酒領證的。
那盛老師就不理解這些年輕人了,“那你們這叫什麼結婚?這不就是求婚嗎?至多是個訂婚,回家領了證,再辦了酒,過了明路,才是結婚,嚇我一跳,我說你小子不得了,結婚這麼大的事情,不給我說,也不給你師孃說,真是不把我們當自己人。”
沈珩老實聽著,笑得眼睛裡都含淚,沒有反駁,對盛老師的話也是一句一句應著。
回江城的事情,很快提上日程。
季落見過艾維裡以後,又艾維裡引薦,見了主辦方的負責人。
稽核上如她所料,主要是看後期的設計風格與品位,如果相差太遠,對他們而言,這個設計師就是不成熟的,不穩定的。
他們要對一個工作室傾斜資源,不會與不成熟的設計師合作。
季落的設計風格,真要說的話,是有一種向死而生的生命感。
兩次參賽服裝,她現在攤開了十個設計稿件,都是純粹的黑裡生出了一點希望,與不同的元素融合,又再結合經典款、華麗款的突出風格,用色上還有一件非常大膽,是極致的紅,偏偏沒有采用中式刺繡,而是偏暗黑風格的糜豔。
季落的平板幾年沒有換,所有稿件都有最初日期,時間追溯,可以是季落高中時期的作品。
而她個人給朋友設計的婚紗禮服,又飽含希望與祝福,中西元素的結合,也代表可塑性很高。
一方面確認天賦風格,一方面也承認她風格多變。
而她也有獨屬自己的小習慣,配色與版型小細節的設計處理,也能看出來是一脈相承。
因為證明,這次的稽核很順利。
但流程如此,他們接下來會考察半年,看季落工作室是不是主要往婚紗方面發展,還是有高奢禮服設計的意向。
這部分季落可以不用留在巴黎,皆大歡喜。
這邊結束,艾維裡對季落相當熱情感興趣。
他本來以為季落會是愛情事業二選一,畢竟太年輕了,也不是家學淵源。
結果季落給他了這麼大一個驚喜。
依然是說:“期待你下次的作品,有問題可以隨時聯絡我。”
這是有意要提點的意思了。
與最初洛蘭帶季落時一樣,從小的方面考驗,再到手把手教,機會就在這裡,能不能抓住看她表現。
而設計這一行,排開師門非常特殊排外,多幾個師父也沒問題。
洛蘭就不是那種佔有慾強的,她帶徒弟,更多的是提攜,精力有限,一個差不多出來以後,也不會像是娛樂圈經理人一樣,把所有資源往一個人身上堆,要捧出一個巨星。
季落到這一步,她已經可以放手。
艾維裡能說這話,也是跟洛蘭溝透過。
季落鄭重道謝,然後笑意裡藏不住羞澀與喜悅,“但是我要先回家領證辦個婚禮,結束後我會聯絡您的。”
艾維裡也沒有問不是辦過婚禮了嗎,怎麼還辦第二回。
與季落擁抱後,揮手道別。
她這邊結束得快,最後一天也趕上了大家一起去免稅店買禮物。
宣佈這個訊息的時候,大家都由衷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