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0章 完結——終篇——國威——落幕

宋時傑一直很喜歡這麼一句話:

“歲月靜好,只因有人負重前行,山河無恙,只因英雄鐵肩擔當。”

沒有那些革命先烈們的負重前行,蓽路藍縷,又哪來後世的和平寧靜,幸福安康?

我們今日之所以可以擁抱和平,幸福生活,去享受人生,不過是因為無數偉大的革命先烈們已經替我們受過傷,流過血,做過犧牲,承擔了所有的痛楚和黑暗罷了。

中華民族是一個敬奉先輩,敬奉英雄的民族。

這些縱然逝去,卻永垂不朽的革命先烈們,將永遠活在我們的心底,萬世緬懷,砥礪後輩前行。

……

關東。

這片在九一八事變之後,便徹底淪陷在日寇侵略下的黑土地,經過整整十餘年的黑暗,才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或許再要不了多少年,後世的子孫們會逐漸忘卻這曾經的痛苦。

但這裡曾切切實實的發生過。

一段可歌可泣,悲壯卻又偉大的反抗侵略的故事!

……

這日午後,老戰友們難得閒暇,聚在一起,還各自帶著家屬。

像李雲龍這號進展比較快的,甚至拉著已經能打醬油的兒子——為此而打趣老戰友們,“瞧你們這一個個的慫樣,咋連個蛋都沒有?當年打鬼子的時候咱老李衝鋒陷陣,總跑在最前面,如今怎麼樣?嘿嘿,咱照樣是第一個攻佔山頭!

就你們這速度,咱兒子組成一個加強排的時候,你們怕是連半個班都還沒湊齊呢!”

幾句話惹得一旁的田雨鬧了個大紅臉,止不住的掐老李。

李雲龍則是不以為意地哈哈大笑起來。

他和田雨在婚後的感情不錯。

一方面是有宋時傑,丁偉,趙剛這些老戰友們在身旁,時常排解壓力,督促著,真鬧了彆扭還可以站出來調節調節。

包括田雨,亦有好閨蜜馮楠時常陪伴。

另一方面,經歷過這一路的戰爭,學習和成長,李雲龍的性情也明顯沉穩了許多。

如今再開口,不像以往了,動不動把“他孃的,你狗日的”各種零碎掛在嘴上,甚至時不時的還能拽幾句詞兒出來,讓人眼前一亮。

最誇張的是什麼呢?

也不知道是不是老李吹牛。

人家的原話是:“嘿嘿,你們以為我和我老婆擱家裡關上門是做什麼?

說出來嚇你們一跳,我們甚至相互寫詩應和,作為樂趣!

啥叫文化人?

這就叫文化人。

不是咱老李吹牛,現在你就是隨便找個大學生出來,也不一定有咱老李有文化嘞!”

所以,李雲龍和田雨二人婚後,甚至連拌嘴的時候都不多。

趙剛和馮楠就不說了。

這天造地設的一對。

一直是恩愛有加。

少了原有的那些煩悶之後,老趙的心裡也通暢的多。

悲劇自然不會重新上演。

正如宋時傑心中所願:這些經歷過苦難和黑暗,為了民族獨立,國家富強,幾乎奉獻出自己一生的老一輩革命家們,在這歲月靜好的時代裡,也應該停下腳步,好好的去擁抱享受生活。

就連愛抽菸,大黃牙的老孔,孔二愣子。

你猜怎麼著?

“他孃的……”李雲龍說到激動之處,立馬又忘記自己是個文化人了,嘴巴里難得的冒出來一句零碎:“當時老孔不聲不響的把那姑娘帶出來給咱們一瞧,嘿嘿一笑,老宋老李,這就是你們弟媳了。

這可把咱驚訝的夠嗆。

你們說說,就老孔這磕磣樣,這小子居然也能找到這麼個如花似玉的老婆?

這不純屬瞎貓逮著死耗子,撞大運了嗎?”

孔捷聞言,這還了得,當即便擼起袖口要和李雲龍幹架。

一面大罵道:

“李雲龍,你可以笑話我的長相,但你不能侮辱我的人格。

我長的磕磣?我要是長的磕磣,你李雲龍簡直都沒眼看了。

我看你就是嫉妒我找的老婆漂亮。

多少年沒動過手了,我倒要看看你李大頭的腦袋是不是還和當年一樣硬!”

雞飛狗跳下。

這對都快半大老頭的活寶,孩子都能打醬油了,竟還像是幾十年前剛認識那般,撕扯起來,恍惚之間,時間回溯,彷彿又回到了那炮火紛飛,但信仰堅定,激情燃燒的歲月。

孔捷的老婆也是個實在的性子,還真以為兩位老戰友打起來了,急得在一旁勸說。

宋時傑笑道:“讓他們鬧騰吧,這麼多年就這麼過來的,打一打就更高興了!”

溫婉的妻子挽著宋時傑的胳膊,望著兩位打鬧的老戰友。

話語中頗有感慨:“如果不是提前認識他們,誰又能把這樣兩位像是孩童一般打鬧的漢子,和當年叱吒風雲,殺的日寇膽戰心驚的抗日虎將們聯絡到一起呢?”

宋時傑笑道:“哪有什麼天生的軍人,不過是穿上這身軍裝,為了身後的同胞和故土,不得不強迫自己,豁出一切和強大的敵人拼命罷了。

說到底,誰都只是普通人罷了。

只是我們更具信念,這是一種在平凡之中造就出的偉大。”

妻子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望著宋時傑在陽光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分明的側臉,滿是敬仰和崇拜。

倒是把宋時傑看的有些不好意思了。

玩鬧了一陣,大家說到戰後國際形勢。

其中自然而然的提到戰後小日子的情況。

令人唏噓的是。

戰後的小日子在經濟發展方面倒是進展極快,基本上到50年代中期,國內便初步恢復了戰前的經濟水平。

再往後更是迅速進入經濟高速增長階段。

沒用多少年竟然完成了戰後重建,經濟復甦。

他們倒是很快從戰爭的創傷中完成翻身。

這讓老戰友們為此而憤憤不平。

“當年抗日戰爭,咱們民族和國家遭受莫大的苦難,到後來花了不知道多少年,才慢慢的恢復過來,可這小日子作為侵略者,經濟居然復甦的這麼快,真是讓人惱火。”

丁偉倒是看的開些:“小日子的底子本來就不錯,再加上抓住了機會,還有美方的扶持,經濟恢復的快也在預料之中。

咱們國家地域遼闊,人口基數大,再加上基礎薄弱,負擔很重。

但如今怎麼樣?

單說經濟發展方面,也一點不比他小日子差。

論到軍事力量。”

“哼哼——”

丁偉自信說道:“要是現在再來那麼一場抗日戰爭,先不說他小鬼子有沒有這個狗膽,就算鬼子敢來,他們怕是連咱們的沿海海域都突破不進來。

戰鬥若是再發生。

咱們至少有七成把握,大不了將戰場直接橫推到小日子的本土去。”

李雲龍則是大笑道:“老丁,我看你是多慮了。

一點不吹牛的講,就現在這小鬼子,借他們幾個狗膽,他們也不敢再侵犯咱們中國。

抗日戰爭期間,咱們當時國家底子薄弱,尤其是咱們八路軍部隊,裝備差,缺乏物資,孤立無援,但就算是這樣,咱們照樣把小鬼子打的屁滾尿流,稀里嘩啦,幾乎是他娘逃回去的。

再到後來北進戰局開啟。

咱們以雷霆攻勢擊敗關東軍。

如果說這個時候小鬼子的軍事自信已經徹底讓咱們打崩了的話。

到後來的立國之戰,咱們徹底打出中國軍隊的威名。

曾經擊敗小日子的對手卻敗在了咱們手上。

我想這小鬼子怕是要徹底嚇破膽了。”

他話鋒一轉:

“退一萬步來講,鬼子如果真敢再來,先不說咱們發展的國防力量和軍備,就算是把咱們這些老傢伙們重新拉上戰場,咱也能讓他小鬼子吃不了兜著走。

老兵不死。

日寇怎敢猖獗?”

這話說的豪氣。

而事實也正是如此。

孔捷還根據自己平常所看的報紙和新聞舉了些例子。

“直到戰爭結束到現在,好多年了,咱們民族因為飽受戰爭的創傷,一直不怎麼歡迎小日子,這小日子也是徹底慫了,別說是那些管事兒的,就是底層的那些民眾也不怎麼敢出現在咱們大陸上。

倒是也有來的,一個個夾著尾巴,稍微囂張一點,被咱們國人揍了,那也只能憋著,連屁都不敢放一個。

還有不久前,兩方外交人員會面的場景你們看了嗎?

咱們外交人員大刀闊斧的往那裡一坐,小日子方面就得老老實實,恭恭敬敬的站著,陪著笑,他敢說個不字?

這便是大國之威!

是咱們用拳頭切切實實打出來的威勢。”

丁偉接過話茬子道:“沒錯,我也聽說過不少相關的報道。

正如老宋當年說過,這場抗日戰爭咱們不但要打贏,還要打出咱們民族的底氣與大國的威勢。

是要以這一場戰爭,迎來此後百世千世再無人敢覬覦我中國的長久之和平。

現在看來,我們——做到了!”

宋時傑在目光中流露出追憶。

回想起抗戰剛剛結束之後。

審判那些侵略戰犯的時候,國際上也有反對的聲音。

這可把宋時傑氣的不輕。

這些人純粹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沒有經歷過苦難和黑暗,卻在那裡自以為是的說什麼應該寬恕和原諒。

如果小鬼子當時侵略的是他們的國家,希望他們還能有心情站在這裡說笑,談什麼仁慈和寬容。

宋時傑直接用實際行動表明了自己以及全國同胞的態度。

他在審判庭上掀了桌子。

絲毫不加掩飾的殺意,看著周圍一眾代表們目光躲閃,幾個昂著腦袋的日寇戰犯更是連忙垂下了眼瞼,不敢與之對視。

他沒有廢話。

所言不過一句:

“今日,這些戰犯死罪難逃,若不死,我中華四萬萬同胞絕不答應,我們中國人別的沒有,但是敢打仗,不怕死的精神還是有的!”

撂下話,宋時傑在龍行虎步中拂袖而去。

話語雖少,態度卻是相當的堅決,根本不容置喙。

“這位先生是誰?”

“我好像在哪裡見過他?”

“好像是率領部隊全面擊敗關東軍的那位將領!”

“他是中國的麥克阿瑟,他是中國的朱可夫,古德里安……”

驚訝的議論聲逐漸遠去。

宋時傑只知道在當日下午便傳來訊息,所有參與審判人員,全票透過,一致認為,應當對作為侵略者的這些日方重要戰犯執行死刑,以示懲處。

再後來,關於這場審判的相關報道是鋪天蓋地。

包括宋時傑的那最後一句話,也幾乎成了當時的名言。

“我們中國人別的沒有,但是敢打仗,不怕死的精神還是有的!”

據說後來外交部方面甚至將這句話奉為圭臬,作為屢試不爽的殺手鐧——有反對質疑的聲音,直接甩出去,嚇得對方目瞪口呆;有叫囂跋扈的,直接亮出來,唬的對方呆若木雞。

說我態度強硬?

嘿,我就是態度強硬了。

槍桿子硬,這腰桿子自然也硬。

尤其是在立國之戰結束之後。

中國的軍事實力之強大,再添三分威勢。

這句至理名言也就更加的具有威懾力了。

……

……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

又不知多少年後。

宋時傑恍然回首,李雲龍,丁偉,孔捷,趙剛,周承民,楚雲飛這些老戰友們,都在安享晚年中逐漸凋零。

只有偶爾從他們的後輩那帶有三分相似,卻又顯得稚嫩的面龐中,追憶起曾經那些老戰友們的音容。

包括當年那些革命先烈們,也都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凋零,所剩無幾。

早已經退休,安享晚年,子孫滿堂的宋時傑,在劃過將近一個世紀的歲月後,受邀去大會堂給那些優秀的後輩們,講述當年那些偉大的革命先烈們,篳路藍縷,為了民族的獨立,為了家國的富強,而抱定必死的信念,勇往直前的故事。

在後輩們敬仰欽佩的目光中。

年過鮐背的老人,本如風中殘燭,隨時可熄。

追憶起當年那炮火紛飛,卻信仰堅定,熱血燃燒的抗戰歲月時,原本渾濁的眸子竟綻放出格外的光彩,就連聲音也越發的洪亮起來:

“那一年呀!我們打鬼子。”

“打鬼子啊!”

“要從哪一年開始講起呢?”

“從部隊剛改編成八路軍的時候吧,那一年,我和我的那些老戰友們又重新幹回了營長,和小鬼子的較量也正式開始了……”

……

……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