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軍事學院的旅程告一段落之後,宋時傑作為統籌關東國防與發展的大忙人,自然是閒不了太久,便匆匆返回關東地區坐鎮。
李雲龍,孔捷,丁偉在學院接受了將近一年的系統化學習。
都有了顯著的進步。
先說孔捷,在軍事學院的學習中,可以說是做到了軍事理論與實踐結合。
——此前,老孔作戰勇猛,但理論不足,即便是經歷過一場場大戰,從北進戰略到國內衝突,再到立國之戰,戰功赫赫,卻根本沒有時間停下腳步,將實踐所得與理論相結合,從而達到進一步的高度。
而經歷過在學院的這段學習,他將實戰經驗與軍事理論有機結合。
毫不誇張的講,他已經完成了從單純實戰型指揮員向綜合型指揮員蛻變的過程,對戰爭規律和作戰方法有更深刻理解,指揮作戰更具科學性和前瞻性.。
另外性格上的變化,宋時傑同樣看在眼中。
以往的老孔,其實性格上多少有點魯莽,但是經過學習,經歷過一場場戰役的洗禮,他早已越發沉穩,有大將之風。
或許這同樣是孔捷按照原著,即便是在最後風雨漂零的時代,依舊得以善終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學院畢業之後。
其實,按照原定的劇情,孔捷也會被調派到關東地區負責邊防。
如今又有了宋時傑從中說項。
以“老北進縱隊的幹部,最熟悉關東地區的各項事務,而且在多年的學習之中,除了部隊的訓練和發展之外,在軍工生產,科技研發方面也都有獨到的指揮經驗”。
以及“中蘇友好發展,蘇方早已經對關東地區的這些老幹部熟悉,而且憑藉當年北進戰略擊敗關東軍的威勢,可能震懾宵小,鞏固關東”。
——為理由。
畢業後的孔捷順理成章的被安排在了關東地區。
再說丁偉,經過軍事學院的學習之後。
更具戰略眼光。
綜合素養全面提升。
從軍事學院要求丁偉改動論文內容開始,便煞費苦心的宋時傑,可不打算讓丁偉閒著,能者多勞,既然綜合素養出色,那就裡裡外外的多負責一些工作。
前後忙的屁股不著凳子最好。
人自然也留在了關東地區——宋時傑開口留人,而且丁偉又是他的老部下,老戰友,關東地區涉及到的一些軍工發展和秘密科研專案又正值關鍵時期,離不開宋時傑用慣了的那些老人。
丁偉也就水到渠成的留在了關東。
李雲龍也不例外。
而且經過軍事學院的學習之後,老師長他們也算是瞧出來了,李雲龍這小子是個刺兒頭,放哪兒都容易扎手,但是在宋時傑的手底下,那一準兒翻不起什麼浪花,而且能找到最適合他發揮的舞臺。
成功的將這三位老戰友留在身邊,宋時傑大大的鬆了口氣。
另外說些插曲。
包括宋時傑的老搭檔周承明,李雲龍的老搭檔趙剛等。
也都留在了關東地區。
和李雲龍等幹部相比,像趙剛,周承明等幹部具有較為深厚的文化底子。
尤其是趙剛,名校畢業,在軍工發展,科研發展方面稍微上手之後,立馬展現出了卓越的智慧與領導才能。
宋時傑所提出的一些重大軍工科研專案。
更是被趙剛譽為功在千秋的民族大業。
既然是大業,自然需要人才,本著多多益善原則的宋時傑,不但將身邊一路走來,經歷過無數風雨的老幹部,老戰友們全部投入到這場大業之中。
包括關內的不少將領,也都被他挖到了關東。
如果可以的話,他真是恨不得將副總參謀長都挖到關東來。
還有一位老朋友。
——楚雲飛。
說實話,如果不是因為宋時傑的出現,煽動的蝴蝶效應,改變了楚雲飛的命運,楚雲飛肩膀上扛著的星星,說不定能多上一兩顆。
但是楚雲飛表示:
“能先後參與北進作戰,以及立國之戰,此生已無憾矣!
如果只是為了肩膀上的這幾顆星星,楚某當年也不會選擇報考黃埔軍校,參軍衛國!”
不愧是鐵骨錚錚楚團長。
宋時傑表示欽佩。
而實際上,在這裡,楚雲飛同樣也得到了該有的表彰和禮遇。
憑藉著在北進作戰以及立國之戰中立下的戰功。
以及在抗戰期間英勇抗日的傑出表現。
最終,肩章所扛,也只是比李雲龍,丁偉,孔捷等老戰友略低一個等級。
最主要的是。
不必意志沉沉,孤立一隅,而遙望故土。
可以在這生他養他的故土長眠以終,又何嘗不是一種圓滿的結局。
……
時間繼續推移。
關東地區的各項發展,從邊防,到軍工生產,科技研發,以及一些戰略級別的研究專案等等,在日新月異的進步之中均有重大突破。
當嶄新的紅太陽徹底騰空。
所有的叫囂、質疑、嘲諷都徹底閉嘴。
東方大國之崛起已勢不可擋。
烈陽驅散了黑暗,擊破了霧霾,在那風雨飄零的時節,硬生生的抵擋住了所有侵害。
一切塵埃落定之後。
再回首。
天空一碧如洗,萬里澄清。
老戰友們難得偷得一日閒,在閒聊之中,如水的光陰恍如昨日,彷彿只在一瞬之間。
李雲龍曾勃然大怒,痛罵不已。
丁偉亦是扼腕嘆息,大叫不公。
孔捷雖然沒有開口,卻同樣是義憤填膺。
就連一向在大家眼中是文人的趙剛,也曾寫過多次手稿,以平心底的憤怒。
一起從風雨中走來,曾同舟共濟,宋時傑又何嘗不理解老戰友們心中的憤怒,但是他相信,黑暗總有被驅散的時候,太陽終究會照常升起。
所以他所做的,不過是在老戰友們宣洩怒火的時候,悄悄的關上大門。
然後儘自己所能的進行引導。
將老戰友們的精力和注意力儘量轉移到關東地區的發展上來。
如今再看,物是人非。
黑暗與苦難翻篇。
李雲龍,丁偉,孔捷等一眾老戰友們望著面容平靜的宋時傑,這才幡然醒悟老宋的用心良苦。
李雲龍率先發表感慨:“老宋,要不是你攔著,我早就坐不住了,可現在咱總算是明白了你當年勸告我們所說的那句,留得有用之身,忍辱負重,臥薪嚐膽,終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要不是有你老兄一直給我們敲著警鐘,我們恐怕等不到今天,也見不到民族崛起,國家富強的今日。”
宋時傑笑道:“要不說苦難磨礪人心呢!老李,你現在說話怎麼也一套一套的?”
李雲龍道:“哈哈,那你以為呢?不多學點文化,拿什麼搞科研?搞發展展?
這些年,咱投身到軍工生產和科技研發之中。
有時候忙得很了,也就忘記了這些煩心事。
就像當初你激勵咱們幹部的話。
連死都不怕,還怕學習嗎?
嘿嘿,什麼時候不在部隊幹了,說不定咱老李也能到學校當個教書的先生呢!”
丁偉樂道:“老李,這誇你兩句你怎麼還上天了?就你,去教書?拉倒吧你,別再去誤人子弟了。”
接著大家的話題談論到這次的研究專案暫時告一段落。
而且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
首功當是誰的呢?
老戰友們的目光下意識的匯聚在了宋時傑的身上。
從當初率先提出在關東地區進行戰略研發專案。
到從四面八方,國際內外網羅人才,組織研究,充沛後勤,以及籌備各方面的材料、物資、文獻等工作。
甚至不惜拉下老臉向蘇方請求技術援助。
……
這一樁樁一件件,若是少了宋時傑這個領頭羊,誰敢說就一定能夠取得今日這樣的成功?
宋時傑卻是笑著否認道:“你們可別看我,這個首功無論如何也是落不到我頭上的。
那些辛苦工作的專家們,科學家們,國籍內外的精英人才們,哪一個不比咱強的多?
咱們這些幹部頂多是跟在人家屁股後面溜溝子,保障個後勤工作,做些激勵和引導罷了。”
而對於宋時傑的反應,李雲龍,丁偉,孔捷等三位老戰友也早就習慣了——而且說句實話,三位老戰友也不覺得戰功赫赫,軍功累累,政績突出的老宋差這麼一件首功。
孔捷倒是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說道:“老李,老丁,有件事你們聽說了嗎?這次研發專案完成的漂亮,聽說上面要派人來親自對參與研究人員進行表彰。
我還聽說了些風聲。
說是上次授銜的時候,有因為特殊原因而錯過,或者是後續出現問題的一些同志,同樣會藉著這次表彰進行補授銜。
你們說老宋這次能補授銜嗎?”
此話一出,李雲龍,丁偉也立馬參與進來,七嘴八舌地討論著。
主要也是好奇。
這會給老宋補授個什麼銜呢?
“少於三顆星,就算老宋肯點頭,我們也是不幹的!”李雲龍向來嗓門大,性子直,嘴巴最快,直接嚷嚷了起來,“咱們老戰友幾個受點委屈那也就算了,咱老李也犯過一些錯誤,人家總歸有話說。
可老宋這一路走來,除了戰功,還是戰功。
誰敢有什麼二話?
咱們老北進縱隊總不能連一個拿的出手的牌面都沒有。”
丁偉對此深以為然。
孔捷則是說道:“老李說的一點不錯,按照老宋的戰功,還有在關東發展多年,包括軍工和科研方面的貢獻,要我說三顆星那都是給少了。”
宋時傑倒是不在乎什麼授銜,人到了一定境界和地步,真的不在乎這些外在形式,哪怕讓他現在從這個世界消失呢,他至少也曾來過。
天空亦有“它”飛過的痕跡。
這些經歷過槍林彈雨,經歷過最艱苦歲月的老戰友們,依舊可以在閒暇之餘聚在這裡有說有笑。
舉目四望,山河鞏固,一片向榮。
這不就足夠了嗎?
……
幾日後。
表彰大會如期舉行。
果然不出孔捷和李雲龍他們的預料,此次表彰大會,除了針對在研發專案之中表現卓越,貢獻突出的一些科研人員們進行表彰之外。
延安方面還來了人,專門負責給宋時傑補授銜。
當時場面可謂熱鬧,掌聲雷動。
熱熱鬧鬧的表彰大會開了整整一上午才進入尾聲。
下午。
熱鬧的表彰大會結束了,老進縱隊的一幫子幹部們卻是再次熱鬧起來。
主角自然是帶著新授予的軍銜,被眾人簇擁在中央的宋時傑。
個個嘖嘖稱奇,感慨不已。
李雲龍只感覺眼花繚亂,目光所至,全是小星星。
他開始數數,第一個開口:“一顆!”
孔捷緊接著數道:“兩顆!”
丁偉接著數:“三顆!”
然後異口同聲的喊,“四顆!”
好傢伙,硬生生的比丁偉,李雲龍和孔捷他們的星星多出兩顆來。
之前嗓門喊的最大的老李,這下也不說話了,滿眼冒金星的同時,難掩滿臉的羨慕。
“好傢伙,剛才咱眼睛一花,差點還以為老旅長站在面前呢!”
孔捷道:“誰說不是呢?要是再喊上一句恭喜發財,那就更像了!”
至於宋時傑,儘管他從一開始便抱著一顆平常心,已經做到了寵辱不驚的心態,但是當這份榮譽,屬於軍人的最高榮譽,真正的擺在他面前時。
心底的激動和感慨還是難免的。
將軍百戰死。
壯士十年歸。
從他來到這個世界,這一路走來,在炮火紛飛的歲月裡,在那段最黑暗,最艱苦的歲月裡,和這幫老戰友們並肩作戰,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為了民族的獨立,為了國家的富強,付出一切去拼命,去鬥爭。
那時他們的純粹啊!
甚至從沒有人在惜過哪怕是自己最寶貴的生命。
直到今日,活在這裡的,接受榮譽的是英雄。
而那些為了革命事業,付出自己寶貴的生命,前仆後繼,壯烈犧牲的,哪怕默默無聞的,又何嘗不是英雄?
念及於此,宋時傑摸著自己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的肩章,忽然感受到了它那份格外的沉重。
他知道這份榮譽不僅是屬於自己的。
更是屬於那無數在長征期間,在抗戰期間,在關內衝突期間,在立國之戰期間,勇敢無畏,而壯烈犧牲們的烈士勇士們的。
壯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