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9章 肱骨之臣〔一〕

“孫大人此言何意?”有人不解地問道。

孫承宗環視四周,緩緩說道:“諸位想想,李自成為何敢在朝會上如此放肆?難道他不知道這樣做會得罪眾人嗎?”

眾人面面相覷,一時間竟無人能答。

“我看,”孫承宗繼續說,“這恐怕是皇上的意思。”

此言一出,眾人頓時譁然。

“怎麼可能?”

“孫大人此言差矣!”

“皇上怎麼會讓一個外人來質疑朝廷政策?”

面對眾人的質疑,孫承宗不慌不忙,繼續解釋:“諸位想想,李自成剛剛被重用,按理說應該小心謹慎才是。可他偏偏在這個時候大放厥詞,這不合常理。除非...”

“除非是皇上授意的!”有人恍然大悟。

孫承宗點點頭:“正是。皇上可能是想借李自成之口,試探朝臣對某些政策的態度。”

眾人聽罷,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如果真如孫承宗所說,那這個年輕的皇帝,心思可真是深沉啊。

就在朝臣們議論紛紛的時候,崇禎正在乾清宮中接見李自成。

“做得不錯,”崇禎淡淡地說,“朕要的效果已經達到了。”

李自成躬身應道:“臣不過是按照陛下的吩咐行事。”

崇禎點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讚許:“你放心,朕不會虧待你的。不過接下來一段時間,你要低調一些。”

“臣明白。”李自成恭敬地說。

送走李自成後,崇禎走到窗前,望著遠方的天際。他知道,這場博弈才剛剛開始。

朝堂上的風雲變幻,北方的戰事,還有那些暗中蠢蠢欲動的勢力...每一步都要小心謹慎,稍有不慎就可能滿盤皆輸。

就在這時,一個太監匆匆進來,手裡拿著一封密信。

“陛下,張之極將軍的密報。”

崇禎接過密信,快速瀏覽了一遍,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果然如朕所料。”他喃喃自語,“多爾袞,你終於按捺不住了嗎?”

密信中說,多爾袞已經開始在元上都城外集結兵力,似乎準備突圍。

崇禎立即下令:“傳朕旨意,命張之極立即出兵,務必將多爾袞一網打盡!”

“遵旨。”太監領命而去。

崇禎重新走到地圖前,目光在元上都和宣府之間來回掃視。他知道,接下來的幾天,將是決定勝負的關鍵時刻。

與此同時,朝堂上的暗流湧動也並未停歇。

“諸位,”錢龍錫在一次秘密會議上說道,“李自成此人已經成了眼中釘。我們必須想辦法除掉他。”

“可是現在他深得聖心,我們該如何下手?”有人問道。

錢龍錫眼中閃過一絲狠厲:“既然明的不行,那就來暗的。我已經安排好了,只等時機成熟。”

眾人聽罷,不禁倒吸一口涼氣。他們知道,一旦錢龍錫出手,必定是雷霆萬鈞,不死不休。

就在朝堂上暗流湧動的時候,北方的戰事也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多爾袞率領殘部,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悄悄離開了元上都。他們打算趁著夜色掩護,突破明軍的包圍圈。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張之極早已在預定的路線上設下了埋伏。

崇禎從睡夢中醒來,秋日的陽光透過窗欞灑落在地上,勾勒出斑駁的光影。殿內檀香嫋嫋,一縷晨風拂過,帶來幾分涼意。

他伸了個懶腰,昨日給蒙古阿蘇特部下了聖旨,這一覺睡得格外香甜。窗外傳來太監們細碎的腳步聲,偶爾夾雜著幾聲鳥鳴。

“陛下醒了?”王承恩輕手輕腳地走進來,手裡端著一盆溫水。

崇禎點點頭,任由王承恩為自己梳洗。溫熱的毛巾擦過臉龐,驅散了最後一絲倦意。

“今日朝中可有要事?”他一邊整理衣冠,一邊問道。

“回陛下,兵部和戶部都遞了摺子,說是關於遼東的善後事宜。”王承恩一邊回答,一邊將幾份奏摺呈上。

崇禎接過奏摺,目光在上面快速掃過。遼東已定,蒙古的事情倒也不必太過著急。

崇禎踱步到書案前,開始翻閱禮部送來的教材文件。這些都是小學、中學和大學的教材大綱,從去年就開始編制。每一頁都凝聚著無數學者的心血,字裡行間透著對未來的期望。

“這物理一科......”他的手指在某一頁停留,眉頭微皺。京城大學雖已建成一年有餘,但教材數量依然不足。尤其是這些新興學科,更是捉襟見肘。

正當他專注於教材編排時,殿外傳來腳步聲。

“皇爺,鄭大人和王大人求見。”王承恩在殿外稟報。

“宣。”

不多時,鄭三俊和王徵聯袂而入。兩人身著官服,舉止恭謹。

“微臣參見陛下。”

崇禎放下手中的文件,親自上前將二人扶起:“免禮,都坐吧。”

“臣不敢。”兩人連忙推辭。

“無妨,漢唐之時君臣對坐論道,二位都是朕的肱骨之臣,不必拘禮。”

待二人落座,崇禎給王承恩使了個眼色。後者會意,立即命人送上香茗。

“陝西的情況如何?”崇禎開門見山地問道。

王徵捧起茶盞,神色有些猶豫:“回稟陛下,米脂一帶的新田制......”

“朕不要聽這些,”崇禎打斷道,目光灼灼地看著他,“實話實說,百姓們真正能吃飽飯嗎?”

王徵放下茶盞,神色一正:“確實有困難。雖然地主開始賣地,但百姓們大多買不起。”

“具體說說。”

“有的人一輩子沒見過銀子,即便想買地也無力購買。”王徵嘆了口氣,“更有甚者,去借高利貸,結果因還不起債鬧出人命。上個月,就有一戶人家......”

他詳細講述了一個農戶的悲慘遭遇。那戶人家本想趁著新政策買些田地,結果被高利貸逼得家破人亡。

崇禎聽得眉頭緊鎖。這個問題在順天府也存在,只是沒想到在陝西竟如此嚴重。

“陛下,關於農民購地一事,臣有一策。”鄭三俊躬身行禮,聲音略顯謹慎。

崇禎抬眼看向他,眸光深邃:“說來聽聽。”

“不如讓朝廷出面,直接貸款給百姓。”鄭三俊斟酌著用詞,“這樣既能解決農民購地難的問題,又能避免他們陷入高利貸的泥潭。”

話音剛落,崇禎的嘴角便浮現出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朕已讓國庫銀行擬定了政策,千抽五的利率。”

“千抽五?”鄭三俊一時沒反應過來,眉頭微皺。

“不錯,”崇禎站起身,踱步到窗前,“一畝良田一兩銀子,也就是一千文錢。按照千抽五的利率,一年只需還五文錢利息。”

鄭三俊的眼睛驟然亮了起來。這利率,比起民間那些動輒三分利、五分利的借貸,簡直是天差地別。

“陛下英明!”激動之下,鄭三俊直接跪倒在地。

一旁的王徵也隨即跪下:“陛下聖明!”

“都起來吧。”崇禎擺了擺手,目光落在殿外的庭院,“這些都是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