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8章 反常

“遼代的筒子?”

“對對沒錯!”黃振武連連點頭。

我驚訝的看著他,腦子裡第一反應是不大相信。

筒子就是那種成串的、鏽結在一起的古代銅錢,又稱筒子貨、筒子錢,一般來說,窖藏裡出現的比較多。

很明顯,黃振武他們搞了一處僅次於皇陵的遼代大坑,倒是有可能挖出筒子錢。

但作為遊牧民族政權,契丹立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國內經濟都是以物物交換為主,從遼太宗到遼穆宗,整整四代皇帝在位期間,自鑄幣都是極少的。

到了遼聖宗時期,雖然隨著國力的強盛,有了一定數量的自鑄錢幣,但身為一代猛|男,遼聖宗那可不是一般炮,他把宋朝按在地上狠狠摩擦了一通,迫使宋朝簽訂了“澶淵之盟”,年年都得交保護費。

可也正因為這個,宋遼雙方經濟交流逐漸加深,並在邊境城市互設榷場(貿易區),使得大量宋朝錢幣流入遼地,很快就成了遼國的主流貨幣。

這沒辦法,宋朝經濟太繁榮了。

就算遼國不分晝夜的玩命造錢,也趕不上外流進來的速度快。

有一點需要說明,這裡提到的宋朝錢幣可不單單指宋錢,還包括五代錢、唐錢甚至是漢錢,因為銅錢容易儲存,古代人花古代人的錢是很常見的情況。

總之種種原因的影響下,相較於其他朝代而言,都別說存世量,就是遼代本朝的時候,也沒多少遼國銅錢,筒子自然也就更甭提了。

舉個例子說,1981年發現的內蒙林西窖藏,按官方發掘報告顯示,銅錢一共出土777.5公斤,但等全部清理結束,遼錢僅246枚。

這什麼概念?

普通直徑2-3厘米的銅錢,一公斤大概是250枚,777公斤就是大概20萬枚,也就是說,林西窖藏中的遼錢比例,只有千分之一!

所以遼錢一向多珍品,歷來就有“半可得,半不可得”的說法。

截止到目前為止,有記載且已發現的遼代年號錢、非年號錢還有一些特殊品類,全加起來應該有四十多種,其中居然有近一半都被列為罕見珍品。

尤其是通行泉貨以及神策、天贊、天顯、會同、天祿、應歷、保寧這七種通寶,每一種的存世量都不超過十枚,合稱為“遼上八品”,全部位列大珍級別。

此外像大遼國寶、大遼天慶、開丹聖寶、天朝萬順契丹文、大安元寶折十、大康六年、乾通通寶折五……等等這些品類,雖然不屬於上八品,但也都在珍品行列,存世量基本不比上八品多多少。

因此行里人一旦有發現遼代的筒子,是絕對不會往出賣的,都會自己砸開,去賭那萬分之一的機率。

賭不到也無所謂。

畢竟是無本買賣,能出點存世量稍多的下八品遼錢,比如重熙通寶、清寧通寶之類的,那也一樣有得賺,無非是少賺而已。

這一點,黃振武不會不清楚。

琢磨了幾秒,我再度問:“真的?”

“放心吧兄弟,我向來不賣假貨,絕對真!”黃振武使勁拍了拍胸脯。

見他這副舉動,我微微一笑,點頭說:“行吧,那就過去看看……”

並不是我信了,而是我忽然意識到,如果偷聽或者跟蹤還摸不出他的底細,我可以拿這事兒當藉口,直接弄他!

到時連人帶貨一扣,不信黃鷂子還能坐得住。

只要他敢露面……

呵呵,老譚那幾十條砰砰可不是燒火棍!

憑疤叔和老譚的關係,我再多砸點錢,直接送他去長生天!

……

十分鐘後,我和小安哥跟著黃振武,來到一輛黑B牌照的切諾基旁邊。

車子北側大概兩米開外,有一頂紅色雙人帳|篷,看地釘就知道是剛紮好不久。

由於入口開著,經過時黃振武還好奇的往裡看,嘀咕說咋都這時候了還有人來。

我哼哈的應付著,說地方好唄,地方好來人就多。

很快,後備箱開啟,黃振武掀開一塊髒兮兮的苫布:“兄弟,看……”

“嗯?”

瞧見苫布下的東西,我頓時愣住。

存錢罐?

不,不是存錢罐。

是錢還在,罐子不見了,但由於錢幣牢牢鏽在一起,就仍然還保持著罐子的形狀。

說白了就是銅錢疙瘩。

一共兩個,大的直徑能有二十多公分,小的十五公分左右,錢疙瘩表層的幣面種類很雜,有唐代的開元、會昌,宋代的祥符、天禧、熙寧等等。

而大的那個,在原本存錢罐鼓腹的位置,有四枚疊壓在一起,形制完全相同,透過最上邊那枚的面文看,是鹹雍小平,也就是遼代的自鑄幣。

這倒叫我有點意外。

“筒子錢”三個字怎麼來的?

是因為古代那些地主老財藏錢的時候,會先用麻繩串起來,然後規規矩矩放進地窖,千百年後,錢幣鏽在一起,就會是長長的圓柱形,好像竹筒一樣,所以才叫筒子錢。

雖然向我眼前這種,形狀不規則的銅疙瘩也有,但畢竟比較少,所以就一概而論了。

我之前認為黃振武有貓膩,是猜測他肯定“撬過”。

也就是把筒子錢裡那些好的、個頭大的拿走,然後再用膠水粘好,當原坑貨賣給我。

這種情況很常見,現在也有。

而且由於科技水平的提高,這麼說吧,目前市面上普通人能接觸到的筒子錢,就如同被挑過的刮刮樂,中獎機率不是小,是零。

雖然說這種錢疙瘩也可以撬開再復原,但那麼幹就太麻煩了,而且也容易被看出來。

這裡大概有人會好奇:長條形狀的筒子錢粘好後,難道就看不出來麼?

對的。

因為條狀筒子錢,根本就不需要全部撬開。

行裡幹宰花的高手們都是火眼金睛,只透過錢幣的側稜,就能萬片屌絲之中,獨取珍品一枚,孔老爺子年輕時也幹過幾年宰花,他就能做到這點。

那這就怪了……

難道他請了高手,自信我看不出來?

琢磨幾秒,我看向黃振武問:“金哥,能上手吧?”

“嘿,你這嗑兒嘮,當然能了!”

“隨便看,摔了算我的!”

事出反常必有妖,他越是這樣,就越說明有問題。

深吸口氣,我率先捧起那個小的。

別看個頭不大,實際上非常壓手,得有十多斤重。

湊到眼前,我一寸寸仔細觀察著,嗯……幹、澀、沒膠,鏽樣兒沒問題,聞一聞……腥、腐、微微刺鼻,味道也對……

三分鐘後,我瞳孔不自覺擴大了。

什麼情況?

真的!

居然真的是原坑貨!

至少憑我的眼力判斷,沒發現半點有假。

小的沒瞅出問題,我開始看大的,結果這個更特麼真了。

尤其是氣息,竟還能聞見一股爛棺材味,透過這股氣味的濃淡程度判斷,刨出來應該不超過半個月。

見我放下錢疙瘩,黃振武便笑呵呵問:“咋樣啊兄弟,對不對?”

東西對。

但這事兒肯定不對。

不過我現在的身份畢竟是賣家,再挑毛病就說不過去了。

於是我直接問道:“說吧金哥,什麼價?”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