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章 打一巴掌給顆棗

牢房內,劉據臉上的興奮之色也漸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濃濃的為難與苦澀。

他自然明白許辰的意思,也認同許辰的判斷。

只是……

“先生……”

劉據拱了拱手,語氣中帶著一絲顯而易見的失落。

“依您所言,以我大漢目前之國力,要將匈奴徹底打殘,甚至滅其國、絕其種,恐怕……短期之內,難以實現啊。”

他頓了頓,眼神中帶著一絲不甘與希冀,小心翼翼地追問道:

“難道,眼下就真的沒有其他……其他的良策,能稍緩這匈奴之禍,為我大漢爭取喘.息之機嗎?”

許辰聞言,恨鐵不成鋼的瞪了劉據一眼,臉上滿是憤慨,恨不得又衝過去給劉據一個腦瓜崩。

這小子,讓他當太子,是不是真的不太合適啊?

“哼!”

“你還真是爛泥扶不上牆啊!”

“我說這麼多引導你,你卻不知道自己思考一下嗎?我還不知道現在漢朝滅不了匈奴?”

“你就不會自己動動你那顆尊貴的腦袋,好好想一想嗎?!”

劉據看著發火的許辰,滿臉尷尬的摸了摸腦袋,但臉上卻是露出了幾分笑意。

因為他知道,看到這個樣子的許辰,那就代表他是真的有辦法!

“先生……我……我愚鈍……還請先生賜教!”

“愚鈍?!”

許辰毫不客氣地打斷了他,“我方才說了那麼多,難道都說到狗肚子裡去了?!”

“我說了,眼下大漢之力,確實不足以一戰而徹底蕩平匈奴,將其犁庭掃穴,永絕後患!這一點,無可爭議!”

“但是!”

許辰話鋒猛地一轉,嘴角勾起一抹莫測高深的笑意,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想要讓他們在短期之內,不敢輕易南下牧馬,甚至主動夾起尾巴,與我大漢修好,卻並非什麼難事!”

“嗯?”

此言一出,劉據頓時眼前一亮,“還請先生細說!”

秘室之內,原本已經有些意興闌珊,甚至準備起身離開的劉徹,在聽到許辰這番話後,身形也是猛地一滯!

他霍然轉頭,與一旁的霍光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難以掩飾的驚疑與強烈的期待!

這許辰……真的還有什麼壓箱底的奇謀不成?!

牢房內,許辰看著劉據那副急不可耐的模樣,也不再賣關子,踱了幾步,聲音沉穩而有力地解釋了起來。

“殿下,我方才所言,是根治匈奴之策,乃長久之計。但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眼下,我大漢雖無力畢其功於一役,將匈奴徹底從草原上抹去。”

說到這,許辰的眼神陡然變得凌厲起來。

“但是,想要狠狠地教訓他們一番,打掉他們的傲氣,讓他們傷筋動骨,痛徹心扉,讓他們明白,我大漢的天威,依舊不容冒犯!這一點,我們還是做得到的!”

他伸出一根手指,在空中重重一點,彷彿點在了匈奴的命門之上!

“只要我們能集中優勢兵力,尋準時機,打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仗!一場足以讓整個草原為之震顫,讓匈奴單于夜不能寐的大勝仗!”

“讓他們明白,膽敢南下侵擾,必將付出十倍、百倍的血的代價!”

“然後,我們便可以主動與他們……簽訂盟約!”

“盟約?”

聽到許辰的話,劉據不由一愣。

“對!就是簽訂盟約!”

“這個時候,你說,匈奴人還敢拒絕嗎?他們還敢說半個不字嗎?只要我大漢朝不提出什麼太過分的要求,他們必然都會答應的。”

“要是再給他們一點好處,那他們就更不會拒絕了!”

劉據聽得雲裡霧裡,只感覺自己暈乎乎的,剛打贏了打勝仗,不趁機壓榨匈奴,怎麼又要給他們好處?

許辰也沒有繼續賣關子,當即就繼續說了出來。

“我們跟他們簽訂盟約,其中要加上最重要的一條,以給他們恩惠的名義,建立互市!”

“互市?!”

劉據瞪大了眼睛,滿臉的茫然與不解,顯然是第一次聽到這個詞彙。

“先生,何為……互市?”

許辰見狀,知道劉據不懂,便耐心解釋起來。

“所謂互市,殿下可以理解為,在我大漢與匈奴的邊境之地,設立幾處固定的、官方管理的交易市場。”

“在這個市場裡,允許我大漢的百姓,也允許匈奴的牧民,攜帶各自的貨物,進行自由的貿易和交換。”

“譬如,我大漢有百姓生活中離不開的鹽、茶,有烹飪食物的鐵鍋,有禦寒的布匹,有精美的絲綢,甚至還有鋒利的鐵器、農具等等!”

“這些都是草原之上,匈奴人夢寐以求,卻又極度稀缺的寶貝!”

“而匈奴人呢?他們有成群的牛羊,有優質的皮毛,有健壯的戰馬,甚至……他們控制的某些草原深處,或許還有我大漢所需要的銅礦、鐵礦等重要資源。”

“透過互市,他們可以用他們的牛羊皮毛,來換取我們的食鹽、茶葉、鐵鍋、布匹。”

“我們也可以用這些生活物資,去換取他們的牲畜,補充我大漢的軍需民用,甚至獲得他們控制區域的礦產資源。”

“如此一來,各取所需,雙方都能得到自己急需的東西,豈不是兩全其美?匈奴人能不答應?”

許辰看著似懂非懂的劉據,循循善誘道:

“殿下你想,匈奴人為何要冒著全族覆滅的危險,一次又一次地南下劫掠?”

“不就是因為他們的草原無法耕種,缺少生活必需品,缺少禦寒的衣物,缺少堅固的鐵器嗎?”

“如果,他們能夠透過和平的貿易,就能得到這些東西,誰又願意提著腦袋,冒著九死一生的風險,來我大漢邊境燒殺搶掠呢?”

“這樣一來,匈奴人有了活路,便不會輕易南下。我大漢的邊境,也能得到暫時的安寧。這,難道不是眼下最好的辦法嗎?”

許辰自然知道互市的重要性,在一千多年後,明朝那位永樂大帝,也正是用這種方法,穩定了草原數十年時間。

同時,也促進了草原與中原王朝的交流,促進了民族大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