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5章 鴨糊塗

最近這些日子,寧國府內宅亂得一鍋粥。

不過寧元竣都不知曉,這一個多月他極少回府。

夏末秋初的時候,五年一度的京查開始了,在京官員都極為重視。

這是朝廷對京官的考核制度,目的在於督促官吏恪盡職守。

凡是在考核裡位列頭等的官員,將來必定優先外放高升。

但凡是考核不透過的官員,那就少不得一頓處罰。

貶官降級罰俸都是小事,說不定還要罷黜頂罪,乃至於流放都是有的。

寧元竣身居兵部尚書,不但自己在考核之列,對自己下屬也要擇優。

自然是格外的忙亂些,連府門都沒回幾次。

依著以往京查考核來看,朝廷長官們都是寧可無事,所以不甚嚴厲。

大家都想博得個寬厚的名聲,樂得做個好好先生,同僚們融洽相處。

因此除了那些特別老邁昏庸或喪心病狂的人,其餘都是虛應故事而已。

不過今年的京查卻是大不一樣,京師內灣彷彿暗流湧動。

歸根到底還是朝廷勢力不同以往,沈閣老的清流與呂公公的閹黨對立。

從內閣到六部的文武官吏,不論大小都要分邊站隊。

既然是官員們結了黨,那自然就少不了徇私。

就在前幾天的時候,就有六科的官員私下舉報了寧國府。

罪名是勳貴豪族橫行不法,搶佔民女為妾,以至逼死人命。

好在奏摺還不曾遞上去,就被司禮監拿了下來,私下交給了寧元竣。

寧元竣這才知道,三叔院子裡又死了個通房丫頭。

原來福姐吊死之後,屍身抬出去燒做了骨灰。

覃樂瑤便令管事房依例,給了她孃家四十兩銀子。

這四十兩銀子便叫她姑姑宋嬸子拿走了,不曾分給她的叔嬸一分。

福姐的叔叔自然不高興,往寧國府來過兩趟,要尋寧三爺討賞錢。

可他一個鄉下人,哪裡見得著寧三爺的面?

還不等走到近前,就被刁奴小廝趕打走了。

一來二去在吃酒撒瘋,叫嚷寧國府的爺們,霸佔逼死民女。

正趕上是京查的日子,都察院的御史們聽了,真叫個個歡喜。

奏摺寫的如花團錦簇,險些就把寧三爺的官位拿下來。

寧元竣扣下奏摺後,私下尋人情銷案,又多打發幾兩銀子給福姐孃家。

心裡暗恨暗罵,自家這糊塗叔叔,連混賬事都做不了乾淨利落。

這樁事雖說是朝堂爭鬥,可寧國府內宅裡也有了幾分耳聞。

寧三太太因福姐上吊的事兒,當了許久縮頭烏龜,依舊裝病不吭聲。

眾人去三房院探病的時候,反倒是鳳瀾院的沈氏,忽然跳出來指責。

一口一聲罵覃樂瑤掌家糊塗,內宅裡死了姬妾,連撫卹銀子都安排不好。

“京師裡勳貴世家多了,幾百上千的下人,哪天不沒有個生死?好端端的通房丫鬟死了,竟然還讓外人傳了閒話!咱們寧國府早先的規矩,向來是內言不出外言不入。如今倒是好了,三叔三嬸房裡死個丫頭,連朝廷都知曉!自古《春秋》有云: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典守者不得辭其責!這個家是誰在管著,便是誰的過錯!”

當下好一頓掉書袋,在寧三太太與下人們跟前,把覃樂瑤罵得狗血噴頭。

只可惜覃樂瑤不曾好好讀過書,這些四書五經《春秋》《左轉》的話,半句也沒聽明白,所以當時沒法還嘴。

過些天弄明白了這些話,簡直氣得牙根都癢癢。

覃樂瑤心情不爽,又不想去寧元竣跟前告狀,於是生了兩天悶氣。

倒是玉墨看出她心裡憋悶難受,這天過來看望開解。

中午的時候兩人一起用午膳,特意派小丫鬟來告訴梨月。

現在天氣漸涼了,吃些肉食葷腥也不算油膩。

梨月比往常多做了幾道菜,素食有東坡豆腐,清炒茭白,銀絲芽菜。

葷菜則是蝦子勒鯗、酥骨煎魚,燒鴿子雛還有荔枝肉丸。

還照著她們的口味,添了幾樣冷盤小菜。

百合香芹、醋摟黃芽菜、涼拌雞絲、胭脂鵝脯與糟鰣魚。

點心更是有好幾樣,素燒鵝、栗子酥、三層玉帶糕還有玫瑰酥餅。

除了以上這些,梨月還特意做了一道三藥鴨肉羹。

新殺的肥鴨,用白水煮八成熟,然後用冷水澆涼,冷定去骨。

拆肉的時候要用手拆,將肉撕做不方不圓的鴨塊。

將煮鴨肉的原湯燒開,將鴨子肉放進去煨夠火候。

再加上半斤黃酒,少許的精鹽,各色香蕈做味。

這道鴨肉羹最為精妙的地方,便是不用芡粉勾芡,而是用山藥。

將上等淮山藥去皮捻碎,做成山藥泥的樣子,下鍋用來勾芡。

這樣的鴨肉與山藥煨爛後,再加些薑末、蔥花調味即可。

這道鴨肉羹湯弄肉嫩味香,入口滋味不厚不重,反倒別有滋味。

由於今天的菜餚很多,梨月便脫了圍裙,幫著小丫鬟們一起上菜。

膳桌擺在燕宜軒正房的小廳,嵌著水紋石的八仙桌已經擺好。

八個翡翠色的七寸荷葉盤,八個粉白釉西番蓮小碟。

梨月高高挽著袖口,從最後一個食盒裡,端出青瓷蓮花湯碗。

覃樂瑤與玉墨見午膳擺好了,這才一同過來落座。

玉墨是要哄覃樂瑤高興,舉箸時故意笑語。

“看著這滿桌的菜,樣樣都是好的。自從跟了奶奶當差,小月的手藝真是越來越好了。好幾樣菜餚我都不曾見過,就像這道鴨肉羹吧,彷彿以前從沒吃過。小月,你且說說,這鴨子羹叫什麼名字,是如何做的?”

原本梨月幫忙擺了盤盞就要退下的,聽她這麼一問連忙站住。

先朝上屈膝行禮,隨後躬身侍立在桌旁,輕聲細語將鴨肉羹的做法講了。

“……因這道鴨肉羹,不方不圓,若明若暗,似羹非羹,似湯非湯,所以喚作‘糊塗’,這道菜就叫做‘鴨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