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章 象牙塔的冷與暖

第二章:象牙塔的冷與暖

1

省城師範大學的圖書館,即使在盛夏也透著一股涼意。

陳默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攤開一本《漢代刺史制度研究》,旁邊放著一個啃了一半的幹饅頭和一杯白開水。他身上的t恤洗得發白,袖口有些脫線,但乾淨整潔。窗外熾烈的陽光透過玻璃照進來,在他泛黃的紙頁上投下一片光斑。

“同學,這裡有人嗎?”

一個清脆的女聲打斷了他的思緒。陳默抬頭,看到一個扎著馬尾辮的女生站在對面,手裡抱著幾本社會學專著。她穿著淺藍色的連衣裙,面板白皙,眼睛明亮,嘴角帶著自然的笑意。

“沒人。”陳默下意識地把自己的書往旁邊挪了挪,騰出更多空間。

女生坐下來,瞥了一眼他面前的書,眉毛微微一挑:“《漢代刺史制度》?你是歷史系的?”

“嗯,研究生。”陳默簡短地回答,目光重新落回書頁上。他不太習慣和陌生人閒聊,尤其是這樣光鮮亮麗的女生。

“我是社會學的,林薇。”她似乎沒察覺他的疏離,反而饒有興趣地打量著他,“你叫什麼?”

“陳默。”

“沉默的默?”她笑了,“倒是挺符合你氣質的。”

陳默沒接話,只是低頭繼續看書。林薇也沒再打擾他,翻開自己的書安靜地閱讀。但不知為何,陳默總覺得她的存在讓周圍的空氣變得不一樣了——不再是圖書館慣常的冷寂,而是多了一絲若有若無的溫度。

2

傍晚,陳默走出圖書館時,天空已經染上暮色。校園裡的路燈次第亮起,學生們三三兩兩地走在林蔭道上,談笑聲飄散在微涼的晚風裡。

他摸了摸口袋裡的錢——母親塞給他的那疊皺巴巴的紙幣,加上自己暑假做家教攢的一點積蓄,勉強夠這個月的生活費。食堂已經關門了,他猶豫了一下,決定去校外的小攤買兩個饅頭湊合一頓。

“陳默!”

熟悉的聲音從身後傳來。他回頭,看到林薇小跑著追上來,手裡還拎著一個精緻的紙袋。

“你走這麼快乾嘛?”她微微喘著氣,臉頰因為小跑而泛紅,“我們系今晚有個讀書會,就在文學院三樓,你要不要一起來?”

陳默怔了怔。他從未參加過任何社交活動,一是沒時間,二是沒興趣,三是……他低頭看了眼自己洗得發白的牛仔褲和舊球鞋,再對比林薇身上那件質感柔軟的淺色針織衫,答案顯而易見。

“不了,我還有事。”他淡淡地說。

林薇似乎看穿了他的想法,忽然把手中的紙袋塞給他:“喏,給你的。”

陳默下意識地接住,紙袋裡傳來溫熱的麵包香氣。

“我們系裡活動剩下的點心,不吃就浪費了。”她眨了眨眼,語氣輕鬆,彷彿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下次讀書會,記得來啊!”

沒等他拒絕,她已經轉身跑開,馬尾辮在風中輕輕晃動,很快融入了校園的人流中。

陳默站在原地,手裡捧著那個還帶著餘溫的紙袋,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

3

第二天上午,陳默敲響了歷史系教授周明遠的辦公室門。

“進來。”裡面傳來一個沉穩的聲音。

周明遠五十多歲,鬢角微白,戴著一副金絲邊眼鏡,鏡片後的眼睛深邃而銳利。他是國內研究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權威學者,也是陳默的導師。

“老師,這是我寫的《漢代刺史制度與地方治理》初稿。”陳默雙手遞上一疊裝訂整齊的紙張。

周明遠接過,隨手翻了幾頁,目光在密密麻麻的批註和引證上停留片刻,嘴角微微上揚:“坐。”

陳默在對面坐下,背挺得筆直。

“你這篇論文,切入點不錯。”周明遠放下稿子,摘下眼鏡擦了擦,“但有一點——你太拘泥於史實考據,而忽略了制度背後的‘人’。”

陳默一愣:“人?”

“刺史制度為什麼能在漢代有效運轉?不僅僅是因為制度設計精妙,更是因為當時有一批什麼樣的官員?”周明遠的聲音不疾不徐,卻字字有力,“歷史研究,歸根結底是研究人。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陳默若有所思。

周明遠忽然話鋒一轉:“對了,下個月省社科聯有個青年學者論壇,主題是‘歷史經驗與當代治理’,我推薦你去。”

陳默猛地抬頭:“我?”

“怎麼,沒信心?”周明遠似笑非笑地看著他。

“不是……”陳默抿了抿唇,“我只是沒想到……”

“學術之路,光埋頭苦讀是不夠的。”周明遠從書架上取下一本裝幀古樸的《貞觀政要》,遞給他,“這本書送給你。太宗君臣論治,至今讀來仍振聾發聵。望你常讀常新。”

陳默雙手接過,觸到書皮的那一刻,他忽然有種奇異的感覺,彷彿接過的不僅是一本書,而是一把鑰匙——一把能開啟某種未知大門的鑰匙。

4

傍晚,陳默抱著書走出文學院大樓時,意外地看到林薇站在臺階下,似乎在等人。

夕陽的餘暉灑在她身上,給她鍍上一層柔和的金邊。她抬頭看到他,眼睛一亮,揮了揮手。

陳默腳步一頓。

他不知道該不該走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