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志成城:于謙的堅守與籌備
于謙領命負責京城防禦後,深知肩上擔子沉重如千鈞。朝堂上雖已決定堅守,但仍有部分大臣心存疑慮,甚至私下裡議論紛紛,認為堅守京城不過是螳臂當車。于謙明白,要想真正凝聚人心,堅定眾人守城的決心,必須從思想根源上著手。
在安排好初步的防禦事務後,于謙再次召集京城內的官員們齊聚一堂。眾人落座,氣氛略顯凝重。
于謙緩緩起身,目光掃過在場每一位官員,神情嚴肅地說道:“諸位大人,如今瓦剌來犯,京城危在旦夕。我等身為大明臣子,自當以死報國。大明的族訓是君臣之間都有守土之責,這不僅是祖訓,更是我們的使命與擔當。”
一位年輕的官員面露擔憂之色,起身說道:“於大人,我等自然願為皇上分憂,可瓦剌軍勢強大,我等真能守得住嗎?”
于謙目光堅定地看向他,反問道:“若我們連守的勇氣都沒有,那京城必失,大明的江山社稷又將何去何從?當年太祖皇帝披荊斬棘,開創大明基業,靠的就是這份無畏與擔當。如今我們身處困境,更應堅守祖訓,不能退縮。”
又有一位文官皺眉說道:“話雖如此,可京城兵力有限,糧草也不足,這都是實實在在的難題。” 于謙微微頷首,說道:“不錯,這些難題確實存在。但只要我們上下一心,辦法總比困難多。兵力不足,各地勤王的兵馬正在趕來;糧草不夠,我們可以號召富商大戶捐糧,還可以合理調配。只要大家都牢記守土之責,全力以赴,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官員們聽了于謙的話,紛紛陷入沉思。片刻後,一位年長的官員起身說道:“於大人說得對,我們不能辜負皇上的信任,更不能忘記自己的責任。老夫願盡己所能,為守城出一份力。” 其他官員見狀,也紛紛表態,願聽從於謙指揮,共同堅守京城。
于謙欣慰地點點頭,接著開始進一步部署工作。他詳細地安排每位官員負責的具體事務,有的負責統計城中的工匠人數,以便隨時修補城牆;有的負責安撫城中的商戶,穩定物價;還有的負責組織城中的郎中,籌備醫藥用品。
安排妥當後,于謙又馬不停蹄地來到兵營。此時的兵營內,士兵們正在緊張地操練,可仍有部分士兵面露懼色。于謙走到隊伍前,大聲說道:“弟兄們,瓦剌來犯,我們身為大明將士,肩負著保家衛國的重任。大明的族訓是君臣都有守土之責,我們手中的刀槍,就是守護京城、守護百姓的依仗。”
一名士兵壯著膽子問道:“大人,瓦剌人兇狠殘暴,我們真能打敗他們嗎?” 于謙看著這名士兵,目光炯炯,說道:“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奮勇殺敵,就一定能打敗瓦剌。你們想想,我們身後就是京城,就是我們的家人、百姓,難道我們能眼睜睜看著他們被瓦剌人欺凌嗎?我們要為了家人,為了大明,拼死一戰!”
士兵們聽了于謙的話,士氣大振,紛紛高呼:“拼死一戰!拼死一戰!” 于謙看著這些熱血沸騰計程車兵,心中暗喜。隨後,他開始檢查士兵們的武器裝備,發現部分兵器已經陳舊,盾牌也有破損。他立刻下令,讓工匠們加班加點打造新的兵器,修補盾牌。
離開兵營後,于謙又來到京城的城牆下。此時,百姓們正熱火朝天地加固城牆。于謙親自爬上城牆,與百姓們一起搬運磚石。他一邊幹活,一邊和百姓們聊天:“鄉親們,咱們一起把城牆加固好了,瓦剌人就攻不進來,咱們的家也就安全了。” 百姓們看到于謙親力親為,幹勁更足了。
正在忙碌間,負責糧草籌集的官員匆匆趕來,向于謙彙報:“於大人,目前富商大戶捐糧數量有限,距離我們預估的需求還差很多。” 于謙皺了皺眉頭,思索片刻後說道:“你再去和那些富商大戶們好好談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告訴他們京城若失,他們的財產也將化為烏有。另外,我們可以考慮從周邊的縣城調運一些糧草過來。”
安排好糧草事宜後,于謙又想起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報收集。
他立刻找來京城內的一些江湖人士和機靈的少年,組建了一支情報隊伍。他對這些人說道:“你們的任務至關重要,要想盡辦法混入瓦剌軍中,或者在瓦剌軍的行軍路線附近打探訊息,及時向我彙報瓦剌軍的兵力部署、糧草儲備、行軍計劃等情況。” 這些人領命而去,于謙望著他們的背影,心中默默祈禱他們能夠順利完成任務。
夜幕降臨,京城內燈火通明,百姓們和士兵們仍在為守城忙碌著。于謙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府中,卻難以入眠。他坐在書房內,對著地圖,仔細研究京城周邊的地形,思考著如何進一步完善防禦策略。他知道,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決定這場戰爭的勝負。
此時,窗外傳來更夫的打更聲,“天乾物燥,小心火燭”的聲音在寂靜的夜裡迴盪。于謙站起身,走到窗前,望著京城的夜空,心中堅定地想著:“無論前方有多少艱難險阻,我定要堅守京城,不負大明,不負皇上,不負百姓。” 他明白,這場守城之戰,不僅是軍事上的較量,更是信念與勇氣的考驗。而他,將帶領著京城的軍民,用血肉之軀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抵禦瓦剌的入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