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公安大學的畢業典禮在禮堂盛大舉行,鎏金的國徽在燈光下熠熠生輝。
祁同偉身著黑色博士袍,胸前的校徽隨著步伐微微晃動,他望著前方主席臺,想起三年前那個揹著破舊行囊,在寒風中踏入校門的自己。
那時的他帶著孤鷹嶺的傷痕與不甘,而如今,手中即將接過的博士學位證書,是他用無數個挑燈夜戰換來的勳章。
當祁同偉從校長手中鄭重接過學位證書時,禮堂內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掌聲。
前排的王承宗教授扶了扶眼鏡,眼中滿是欣慰;
後排的同學紛紛投來羨慕的目光,竊竊私語著這位傳奇學長的故事 —— 他的兩部專著早已成為刑偵專業學生人手必備的 “武林秘籍”,課堂上老師講解案例時,總會不自覺地引用書中觀點。
典禮結束後,人群漸漸散去,校黨委副書記陳國強卻把祁同偉留了下來。
兩人走進辦公室,陳國強親自為祁同偉泡了杯茶,氤氳的熱氣在杯口升騰,模糊了窗外的梧桐綠蔭。
“同偉啊,” 陳國強語氣懇切,雙手交疊放在辦公桌上。
“你是王老最得意的關門弟子,也是咱們學校這些年培養出的頂尖人才。
學校的刑偵教研室一直缺個能挑大樑的年輕人,校黨委商量過,想讓你留校任教,先從副教授幹起,不出幾年,評上教授也是板上釘釘的事。”
留校任教,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機會。
留在公安大學,就意味著站在行業的制高點,有穩定的學術平臺,未來還能帶研究生、申請國家級課題,晉升之路一片光明。
換做旁人,恐怕當場就會點頭答應。
但祁同偉望著茶杯中沉沉浮浮的茶葉,腦海中卻浮現出另一番景象:
基層派出所裡,民警們通宵達旦處理糾紛;
老舊社群中,治安隱患像一顆顆未爆的雷;
街頭巷尾,百姓們對法律的懵懂與無奈…… 這些畫面,來自他撰寫博士論文時走訪的無數基層單位,也來自他前世作為陳立時對理論與實踐脫節的深刻反思。
“書記,” 祁同偉放下茶杯,坐直身子,語氣恭敬卻透著堅定,“感謝學校對我的培養和信任。
留校任教確實是個難得的機會,可我心裡一直有個想法,想跟您說說。”
陳國強微微挑眉,饒有興致地靠在椅背上:“你說。”
“我在博士論文裡提出的那些關於治安管理處罰制度的完善建議,很多靈感都來自基層調研。”
祁同偉的目光變得深邃。
“但我心裡清楚,紙上得來終覺淺。
就像您常說的,咱們公安大學培養的人才,不能只會在書齋裡寫論文,更要能在一線解決實際問題。
如果能去基層執法單位歷練幾年,把那些理論放到實踐裡打磨,既能驗證和完善學術觀點,也能為以後的立法工作積累真實可靠的素材。”
陳國強皺起眉頭,手指無意識地敲打著桌面:
“同偉,基層工作可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
派出所的活又雜又累,每天面對的都是家長裡短、雞毛蒜皮,和你搞學術研究完全是兩碼事。
而且你剛博士畢業,直接去基層,職級待遇上也……”
“我不怕吃苦,也不在乎職級。”
祁同偉打斷道,旋即意識到自己的失態,連忙補充,
“對不起書記,我太著急了。我知道您是為我好,但我真的想走這條路。
這三年寫論文,我走訪了二十多個基層單位,看到太多因為制度漏洞、執法不規範引發的問題。
那些問題不是改改論文、發發文章就能解決的,得有人去一線,去把根刨出來。”
辦公室陷入沉默,只有牆上的掛鐘發出滴答滴答的聲響。
陳國強看著眼前這個年輕人,心中有些震撼。
他帶過不少學生,有的為了留校勾心鬥角,有的為了進機關四處託關係,像祁同偉這樣放著大好前程不要,主動要求去基層吃苦的,還是頭一個。
“你想去哪個地方?” 陳國強突然開口。
“我想申請去漢江省。”
祁同偉早有準備,“漢江和我老家漢東接壤,風土人情相近,但治安狀況更復雜。
尤其是餘市濱湖區,那是個城鄉結合部,既有流動人口管理難題,又有舊城改造引發的矛盾,特別適合做治安管理改革的試點。”
這個提議讓陳國強陷入深思。
祁同偉的才華毋庸置疑,但讓一個博士去基層當普通民警,確實有些大材小用。
而且基層環境複雜,人際關係盤根錯節,萬一出了問題,學校也不好交代。
此事最終被提交到校黨委會討論。
會議室內,煙霧繚繞,十幾位校領導圍坐在長桌旁,祁同偉的去留成了爭論的焦點。
“我堅決反對!”
一位副院長拍著桌子,“祁同偉是咱們學校重點培養的學術人才,把他下放到基層,不是埋沒人才嗎?”
“話不能這麼說。”
王承宗教授緩緩開口,佈滿皺紋的臉上寫滿嚴肅,
“同偉這孩子我最瞭解,他不是頭腦發熱。
這些年他寫的書、做的課題,哪一個不是紮根基層?讓他去一線,是把學問做紮實,把路子走正。
咱們做教育的,得支援這種理論聯絡實際的精神。”
爭論持續了整整一下午,最終,校黨委達成了一個折中的方案:
一方面,聘任祁同偉為公安大學 “名譽導師”,保留他參與學校課題研究、指導研究生的資格,享受副教授待遇;
另一方面,透過公安部的協調,將祁同偉派往漢江省餘市濱湖區城東街道派出所,擔任指導員職務,行政級別定為一級主任科員,享受副處級待遇。
當陳國強把這個決定告訴祁同偉時,他眼中閃過一絲感激。
學校的安排既尊重了他的選擇,又為他保留了學術退路,還給予了相應的職級保障,可謂用心良苦。
“謝謝學校,我一定不辜負期望!”
祁同偉站起身,向陳國強深深鞠了一躬。
臨行前,王承宗教授把祁同偉叫到家中。
老人顫顫巍巍地從書房取出一個牛皮紙袋,裡面裝著他珍藏多年的基層調研筆記:“這些是我六十年代在派出所蹲點時記的,裡面有調解糾紛的門道,也有抓小偷的訣竅。你拿去,說不定能派上用場。”
祁同偉接過紙袋,感覺沉甸甸的。
王老又拍了拍他的肩膀,語重心長道:“基層是個大熔爐,能煉出真金,也能讓人迷失。記住,你手中的筆不能放下,心中的秤不能歪斜。遇到解決不了的事,就給我寫信。”
1999 年夏末,祁同偉踏上了南下的火車。
站臺上,王承宗教授白髮在風中飄動,對著車窗裡的祁同偉揮手。
火車緩緩啟動,祁同偉望著京城漸漸遠去的輪廓,心中五味雜陳。
這一去,他將告別紅牆內的學術象牙塔,走進基層這片廣闊卻充滿挑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