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04章 松海共識

“書記,人現在還沒說要見您,但已經調了三份幹部認知反饋樣本、一組直播系統打分原始資料。我估計,是來挖漏洞的。”

許劍鋒一點不意外,連話都沒停:“他們怎麼查是他們的事,我們只看乾沒幹實事,你馬上告訴組織部,不許刪資料、不許修補、不許遮掩!誰要是想著把那些‘低分幹部’檔案調一下、修個註釋,那就別幹了。”

張毅點頭說道:“那您要不要主動見一見?”

“暫時不見。”

“他們不是想看制度真假嗎?”

“那就讓他們先看一看‘沒人迎接’的制度怎麼運轉,咱不怕亮底。”

組織部這邊,褚處長三人來的第二天就直奔資料資料室,調了一百二十份幹部認知反饋原始表。

她坐在會議桌那頭,戴著一副無框眼鏡,翻資料速度飛快,臉上沒啥起伏。

但郭詩瑤知道,這種人最難纏。

她不吵不鬧,也不點評,但每次落筆都精準。

那意思很明確:你別跟我講“制度理念”,我就看你“資料邏輯”。

下午兩點,調研組進了述職直播後臺,看了整整三個小時的影片錄影。

尤其重點拉了兩段。

一段是財政局副主任講不清群眾反饋被冷場的。

一段是園區小夥講修排水被群眾點讚的。

看完之後,褚處長只說了一句話:“認知反饋確實體現了一定的實效,但機制是否可控,還要繼續觀察。”

這話說得滴水不漏,但郭詩瑤聽得懂。

你們搞的是“活制度”,問題不在成效,在你們能不能守得住底線。

她回辦公室之後,馬上把近期所有“認知評分異常”記錄全部重查了一遍。

凡是群眾打分和組織檔案明顯偏差過大的,一律調出專案記錄核實。

張毅聽說後,笑著搖頭說道:“這女人也太絕了,連我們制度試執行時期的老反饋她都看了。”

郭詩瑤說道:“她不絕,我們就撐不住。要真有漏洞被她抓住,不光我們被打臉,書記在省裡也會被人當成‘政治作秀’。”

張毅沒再說話,心裡卻越發警覺。

傍晚六點,市委辦收到通知:“省委制度調研小組擬於明日上午9點,與書記開展非正式交流,地點由松海自行安排。”

張毅把通知拿給許劍鋒看。

許劍鋒掃了一眼:“非正式?好,那就別擺牌子、別備茶水、別掛橫幅!他們想低調,那我就讓他們看個實打實的。地點安排在園區管委會會議室。到時候我就講一件事認知制度,是怎麼把一個寫不好報告的小幹部送上崗位的。”

張毅問道:“書記,您要不要準備點‘背景材料’?”

“不用,我就帶一張表述職反饋認知排名前十的,群眾留言最多的詞是什麼。你猜是啥?”

張毅搖頭。

許劍鋒笑了:“是‘他來過’。很簡單的三個字。但這三個字,比你給他寫十份優秀檔案都管用。”

第二天上午九點整,園區會議室,書記和調研組面對面。

沒有媒體,沒有擺拍。

褚處長第一句話就很客氣:“書記,我們這次來,是想聽聽制度落地之後,幹部系統的真實反饋。”

許劍鋒點頭說道:“那我也開門見山。”

他把一張紙遞過去,上面只有一列資料:幹部編號、崗位、述職次數、群眾認知反饋、調崗前後認知變動。

他說道:“這上面十個人,是認知排名前十的。他們有個共同特點調崗之前,全是非重點推薦物件。但群眾認識他們,信任他們。所以我把他們調上來試試。結果呢?專案推進速度比平均高了22%,投訴下降了40%。這些事,不是我給他們寫報告,是群眾投票投出來的。”

“制度不是我編的,是他們幹出來的。”

褚處長翻了翻表,抬頭:“那幹部認知分是否存在主觀偏差?您如何規避‘跟群眾關係好就被高打分’的情況?”

許劍鋒說道:“所以我們也引入了專案實績對比,認知分高,專案不動,那就是裝。認知分低,群眾沒印象,那就是混。我們不是讓會來事的人上,我們是讓做了事被認出來的人上!差得出、看得見、講得明。你們問這套制度是不是能跑遠,我今天就說一句幹部怕它,那說明它有用了。”

褚處長點了點頭,沒再多說什麼。

調研組離開的那天沒留一句話,也沒給任何反饋。

但兩天後,省委制度探索小組內部通報上出現了一句話:“松海試點,模式清晰,風險可控,需進一步觀察複製路徑。”

許劍鋒看完,沒表態,只對張毅說道:“再給我兩個月,我要讓他們知道這不是改革。這是制度上了發條,能自己走。”

省委調研組走的那天,張毅原本以為辦公室會清靜一陣。

結果當天傍晚,書記室門口的腳步聲不比平時少。

一個接一個,都是平時少言寡語的常委、副市長、局委一把手,藉著彙報工作的名義,進門順口問一句。

“書記,咱這認知制度,是不是省裡要收口了?”

“書記,下一輪直播還有沒有?聽說省裡讓停了。”

“書記,要不要我們這邊再緩一緩,不然底下人有點惶惶不安。”

許劍鋒每次都一樣的回答,乾脆利索:“松海,不停!制度,照舊!資料跑得穩,群眾認得清,組織底氣足,怕什麼?”

說白了,他這會兒心裡最清楚。

省裡那邊雖然沒明確表態,但寫在制度探索組內通報的那句話已經說明了一切。

風險可控。

能跑得下去。

接下來松海要做的,是把“示範試點”變成“全面固化”。

第二天一早,郭詩瑤在組織部內部會議上,第一次把“松海認知制度體系”作為正式制度框架進行了彙報。

她沒念檔案,也沒放ppt,就用一張手繪流程圖,講了二十分鐘。

講完最後一句時,她看了全場一圈:“這不是書記的制度,也不是我的,這,是咱們組織部接下來三年要一直乾的活。誰要現在還想著等著換風口,那你就趁早轉崗。”

沒人說話,但所有人都明白,這回不是走流程,是立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