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03章 書記力挺

按規矩,凡匿名且無實證舉報,不進入組織反饋程式。

這事表面就這麼翻過去了,但所有人都知道,這場風還沒散。

下午三點,郭詩瑤照常出現在組織部例會上,開場第一句話:“我不說別的,先講個資料。”

“本週認知評分系統群眾反饋量上升18%,其中留言內容裡提及‘主動上門服務’、‘下沉到一線’的次數增加了23%!說明制度不是嚇人,是在推動人動起來。你們想不想推進,是你們的事。我,繼續幹。”

這話說完,臺下一堆人坐不住了。

之前私下說“郭部長怕是扛不住了”的幾位,面子都綠了一半。

張毅站在門邊看著,心裡一句話:舉報這招,下得太嫩。

你要真想搞制度,得先想清楚人沒倒,制度就不會停。

晚上七點,許劍鋒在辦公室看材料,張毅走進來說:“書記,東城那邊來電話,說想過來‘學習制度經驗’。”

許劍鋒笑了:“他們又想學?讓他們來,走群眾通道。述職直播開場,下月松海對外直播第一期。他們要看,就到現場聽。我們不是講模範,是講規矩。”

張毅問道:“那這次的主題叫什麼?”

許劍鋒說道:“就叫誰怕被認得,誰就別幹了。”

第二天一早,市委常委會開得比誰都準。

常委們該來的都來了,誰都沒遲。

就連平時最愛開“擦邊球”玩笑的朱深副市長,這次也提前十五分鐘進場,還難得地帶了個記事本。

不是他忽然覺悟了,是他聽說今天會議不走常規議題,書記要親自講“組織態度”。

這六個字,分量太重。

會議開始沒多久,前頭幾項程式性議題一過,許劍鋒合上資料本,放下筆,說了一句:“我講點事。”

全場瞬間安靜下來。

許劍鋒慢悠悠地開口:“這幾天,很不平靜啊!組織部有人被匿名舉報了,內容呢,沒啥新意,無非是說郭部長權力太大、人事調整太快、制度傾向性明顯。還有更有意思的,說什麼‘書記和她關係特殊’,制度是她拿來替我打前鋒的。”

張毅在一旁忍住笑這話要是讓郭詩瑤聽到,不知道得冷成什麼樣。

常委會里有幾個臉色微變,畢竟他們當中有幾個,前幾天也私下議論過這些。

許劍鋒看都沒看他們,只接著說:“我先說一句,我和她的關係確實特殊,但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樣,我們是搭班子的特殊。她是我信得過的組織部長,是我定下來的執行人。這份信任,不是因為感情,是因為她敢碰人事、敢承擔制度風險、敢被噴子寫進小道訊息。你們誰願意替她扛一週的匿名信試試?”

沒人說話。

下面靜悄悄的。

許劍鋒一字一句地道:“她沒問題,制度也沒問題!誰要是有意見,不用在樓道里說、不用在後勤樓貼條子,也不用在朋友群放風直接來常委會上提!我就坐在這兒,你講得對,我就改,你講不出來,我就繼續。”

他說到這,轉頭看向組織部方向:“郭部長,從今天起,你負責制定‘認知反饋制度備案機制’,誰敢造假群眾評語、串聯打分的,按干擾組織提拔處理。”

郭詩瑤點點頭,乾脆利落地道:“許書記,我知道怎麼做。”

許劍鋒又說道:“你們組織部最近要整理輪崗反饋,認知分低但轉崗後群評升上來的,做典型,出素材!別怕人說你‘挑自己人’,你做得對,我就挺你。”

“書記不為制度出頭,那還搞什麼改革?”

這話一落,全場沒人敢喘大氣。

連平時嘴最碎的宣傳部部長王永軍都在底下悄悄合上了自己準備的“小建議”。

常委會後,會議紀要上傳組織內網的第一句話就是:“市委書記許劍鋒:書記是制度的兜底人。”

這句話一上,組織部系統震了。

幹部群裡刷滿了截圖。

“書記發話挺郭部長了!”

“組織部可以放手幹了!”

“怕被輪崗的,要不再等等?”

郭詩瑤那天下午把之前壓著沒動的三份幹部流動申請全簽了。

其中一份,還是曾經舉報信提過的物件某副局長的下屬,被群眾點名“只拍照不幹事”。

這次直接調到基層街道鍛鍊。

副局長試圖約見郭詩瑤,被擋在門外。

他試圖打電話給張毅,張毅一句話:“人事系統歸組織管,不歸我。”

他想找書記,書記辦公室給的回覆是:“調崗建議來源於認知評分與群眾實訪結果,書記不干預。”

晚上七點,許劍鋒坐在辦公室看資料。

張毅敲門進來:“書記,今天的反饋我整理好了。舉報事件之後,群眾對制度的認同度反而提高了。述職直播的預約報名數漲了三成。有幹部自己主動要求參與下一輪直播,有人甚至開始提前跑群眾家裡講政策了。”

許劍鋒合上檔案:“很好!這說明一件事風越大,制度越扎得住。你去轉告郭詩瑤。告訴她,有人盯她,是因為她幹得紮實。她要是一天不被人舉報,我還擔心她是不是開始混了。”

張毅忍不住笑了:“我估計她聽完這話,得翻我一白眼。”

許劍鋒笑了笑,語氣平靜卻有力地道:“讓她翻!制度走得遠,不靠我,也不靠她。靠的,是每一個不怕群眾認得的人,自己敢站出來。”

第五輪“書記面對面”述職會剛結束沒兩天,省委組織部的人就到了。

沒打招呼。

沒發函。

更沒通知書記辦公室。

人直接落地松海,住進了政務服務中心邊上的小賓館。

打頭的是個四十歲出頭的女處長,姓褚。

領著兩男一女,名義上是“制度資料調研小組”,實際幹啥,大家心裡都清楚。

張毅是最早知道這事的人。

不是因為省委先通氣,是因為有個系統管理員看監控時看見那仨人進了組織部五樓會議室,還自帶了電腦。

第二天一早,張毅就把這事告訴了許劍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