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8章 答案暴露出來

趙府發生談話的第一時間,當晚,宏豐帝拿到了訊息。

他留在趙府的御林軍可不是擺設,更何況,京中勳貴府邸,都有內衛的探子,這已經不是秘密。

從土地兼併這條線,來看皇朝的興衰更迭。

這個角度很特殊,趙清虎也沒有徹底深入將之探討清楚,只是給兒子、女兒們梳理了一條粗略線路而已。

從這方面來看,皇朝最終,會因為土地兼併走向毀滅。

宏豐帝沉默了,這跟他想的差不多。

但是,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當然了,趙清虎給出的兩個解決之道,也是宏豐帝想到了,卻沒能想清楚的。

生產力提升,緩解矛盾,這個方向,他之前並未重視。

如今想一想,這才是根基,才是能兵不血刃,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

之前,大淵皇朝的主糧畝產,無非就是小麥,畝產不足兩石。

還有就是稻穀,畝產也就是四石左右。

如今,有了土豆跟紅薯,畝產一下子翻了十幾倍。

雖說,土豆跟紅薯,難以徹底代替小麥跟稻穀,但是,有了這種高產糧食,至少,大淵皇朝能養活多人,絕對可以提升數倍。

這就大大緩解了生存問題。

百姓不會因為吃不飽,要餓死了,而揭竿而起。

“生產力!”

宏豐帝沉默了,閉目凝神,在細細思慮。

他是皇帝,大淵皇朝是他從太祖手中接過的,是祖宗基業啊。

當然了,他也是要把這個江山社稷,傳承給太子的,自然希望子子孫孫,萬世一表。

誰他孃的當皇帝了,能忍心見自家的社稷江山,兩百年後,傾覆崩塌啊?

三百年這個魔咒,無論如何都要打破。

扼制土地兼併,前朝也並非沒人做過,號稱中興的皇帝不是沒有,誰沒有壓制土地兼併啊?

但是,即便皇室努力抑制了,成功了嗎?

還不是沒有皇朝扛過三百年?

大淵皇朝可不能走這條老路,現如今,他們也並非沒有希望。學我者生,類我者死。

有了趙清虎,有了高產糧種,大淵皇朝,完全可以突破這個魔咒。

而生產力的提升,雖然只是第一次,聽趙清虎提到這個概念,但是宏豐帝有感。

工匠院,絕對要繼續支援。工匠院創造出來的價值,那就是生產力提升。

最近,工匠院送來的馬車,很舒服,不僅穩而且快,是工匠院花了大力氣打造的。

“老貨,工匠院的馬車作坊如何了?”

“陛下,馬車作坊已經連續三次增產,訂單都排到明年了。”

“好,下一個條子,從雲南到京城的官道,一定要暢通,不管是陸路還是水路,都要修好!陸路官道不通,那就全力搶修,漕運不通那就疏通漕運。”

“遵命!”

宏豐帝拿到答案後,這件事情便不是秘密了,很快,該拿到答案的,都透過各種渠道,拿到了答案。

這件事情也瞞不住,畢竟,五郎就是個大嘴巴,第二天去威寧侯府的私塾,直接就把他老爹提供的答案公佈了出來。

便是星月先生,對於這個答案,也是震撼無比。

從土地兼併這個視線來分析皇朝興衰,怎麼聽怎麼有理。

地主豪紳,這些傢伙,偷稅漏稅,只要是個讀書人就知道。

畢竟,歷朝歷代他們都是這麼幹的。

而且,還有士大夫集團,這些人自從宋朝以來,科舉興盛後,便擁有皇權特許的免稅免賦權力。

士大夫跟土地豪紳融合後,真的無解。

“哎!”

星月先生看了一眼私塾內的一眾學生,見他們談的是熱血沸騰,也只能是嘆了口氣。

威寧侯府的私塾,能進來的學生,非富即貴。

你們在這慷慨激昂,可曾意識到,你們背後的家族,就是這個皇朝,最大的地主階層啊?

土地兼併,就是你們背後的家族在默默進行的,幾十年,上百年不曾停歇。

一直等到把能兼併的土地全都兼併,甚至是山地、荒地、河流都不放過,讓赤貧百姓再無立錐之地。

人之本性如此,如之奈何?

皇室出面,扼制土地兼併?能成功嗎,歷朝歷代,從來沒有人成功過。

趙清虎雖然沒有點名,可修行到了星月先生這種程度,豈能不知道,皇家就是整個大淵皇朝最大的地主。

皇室,才是需要最多百姓來供奉的。

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倒是趙清虎提出的另外兩點,開疆拓土,生產力提升,似乎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答案擴散後,原本還熱衷思考、議論這個問題的官僚、讀書人,很多都沉默了。

三問翰林,至此,三個問題都有了答案,但是,最沉默的就是翰林院的翰林。

這些傢伙,都是清貴翰林,是走科舉道路走上來的。

能把科舉道路走通,誰家不是地主豪紳,誰家沒有幾千畝、上萬畝土地?

他們這群人,就是大地主啊。

翰林院的翰林,月俸、品階,幾乎是整個朝廷體系內最低的。

他們這些清貴翰林,不僅僅是清貴,而且窮啊。

若沒有家族支撐,他們在京城連生存下去都困難。

答案出來了,赤裸裸的,血淋淋的,讓他們如何討論,支援皇朝扼制土地兼併嗎?

他們所有人都是土地兼併的受益者,難道自己砍自己?

可不扼制土地兼併,一百年、兩百年後,又是一場皇朝更迭,血滿乾坤,餓殍千里。

大淵皇朝剛剛立國五十多年,他們還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

但是他們的兒子、孫子呢?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當《大淵日報》在宏豐帝的授意下,將這個答案刊登出來之後,一時間,京城內氛圍十分詭異,所有人總感覺頭上頂了一片烏雲,揮之不去。

聽說,有幾個勳貴,甚至是皇親國戚,主動入宮了。

也不知道他們跟皇帝談了什麼,反正進去的時候滿臉愁容,回來的時候倒是面露輕鬆。

聰明人,提前掌握訊息的,類似左相,比所有人都提前走了一步。

土地兼併,在大淵皇朝內部,肯定是毒瘤,眼見著宏豐帝就要舉起刀子開始砍人了,那就往外走。

反正武王入秋,就要著手準備對安南用兵,他們若是能先一步,跟著大軍進入安南。

大戰之後,那些無主之地,何等肥厚啊。

若是能咬上一口,絕對是滿嘴流油,不要白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