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6章 農村改革怪談

顧十七在青山大隊的農場宿舍裡醒來,一睜眼就在自己的老舊書桌上找到了一張紙條。

紙條上寫著新的規則。

《改革者生存指南:1980年農村改革規則怪談》

【歡迎你,穿越者/改革者。 】

【你已進入1980年新華夏共和國的平行時空,這是一個飢餓與變革交織的年代。你必須在保守派與改革派的夾縫中生存,推動農業改革,同時避免被政治鬥爭吞噬。 】

【請嚴格遵守以下9條規則,它們將決定你的命運。 】

---

【規則1:你必須娶鄭敏】

鄭敏是鄭廳長的女兒,省農科院研究員,思想開放,精通農業技術。

她是你最重要的政治盟友,拒絕她意味著失去鄭廳長的支援,你將很快被守舊派清算。

如果她對你的好感度下降,立即檢查是否洩露了未來農業技術(如雜交水稻、化肥配方),並儘快修復關係。

【規則2:馬專員是敵人,但他背後還有更可怕的人】

馬專員是林副省長的卒子,負責打壓改革試點。

不要直接對抗他,否則會引來林副省長的直接干預。

唯一能壓制他的人是鄧老,但鄧老在這個時空未必能掌權,你必須謹慎行事。

【規則3:鄧老的支援是暫時的】

鄧老欣賞你的改革思路,但他在中央的地位並不穩固。

不要完全依賴他的庇護,守舊派可能隨時架空他。

如果鄧老突然消失(被調職/“學習”),立刻銷燬所有超前理論筆記,並低調行事。

【規則4:包產到戶是禁忌,但你必須推動它】

在公開場合,避免直接說“包產到戶”,改用“責任制試點”或“生產激勵調整”。

如果被質問是否在搞“單幹”,回答:“這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最佳化探索。”

如果有人偷偷告訴你“我們村也想學青山大隊”,先確認對方是否可靠,否則可能是馬專員的陷阱。

【規則5:你的筆記本是禁忌知識】

筆記本里的雜交水稻、生態農業、市場經濟理論遠超這個時代。

不要讓除鄭敏以外的任何人看到完整內容,否則你會被扣上“資產階級學術權威”的帽子。

如果鄭廳長借走筆記本,確保他只閱讀農業技術部分,經濟改革理論必須隱藏。

【規則6:守舊派會派人監視你】

突然出現的“熱情群眾”、主動要求採訪的記者、對你特別友好的基層幹部,都可能是林副省長的人。

如果他們問你對“兩個凡是”的看法,回答:“我堅決擁護黨中央的一切決定。”

如果他們問“你覺得集體經濟有問題嗎?”,回答:“問題在於如何更好地發揮集體優勢。”

【規則7:你必須讓農民吃飽,但不能太快】

如果糧食產量一年翻三倍,守舊派會認定你“搞資本主義奇蹟”並查封試點。

控制改革速度,第一年增長50%,第二年100%,第三年再突破。

如果有人問“為什麼不能更快?”,回答:“科學改革要循序漸進。”

【規則8:鄭廳長是你的保護傘,但他也有危險】

鄭廳長是改革派核心,但林副省長一直想扳倒他。

如果鄭廳長突然被調職,立刻停止一切改革試點,等待新指示。

如果鄭敏告訴你“爸爸最近壓力很大”,意味著守舊派正在行動,你必須準備應急方案。

【規則9:如果你被審查,唯一能救你的人是鄭敏】

審查開始時,他們會要求你寫檢討,承認“路線錯誤”。

不要簽字,拖延時間,等鄭敏聯絡鄧老。

如果三天內沒有訊息,想辦法逃往青山大隊,那裡的農民會保護你。

---

【最後提醒】

這個世界的規則是扭曲的,守舊派的力量比你想象的更強大。

你必須娶鄭敏,否則你活不過1981年。

鄧老可能無法掌權,你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

改革可以成功,但你必須比敵人更聰明。

祝你好運,改革者。

——

1980年初春,顧十七站在省農業廳的走廊上,手裡捏著一份剛被退回的《關於擴大包產到戶試點的請示報告》。紅色的"不予批准"四個大字刺得他眼睛發疼,右下角蓋著馬專員的私章。

"果然是他。"顧十七咬緊牙關,把檔案塞進公文包。他早該料到,自從鄧老離開省裡回京後,守舊派就開始反撲。馬專員藉著"糾正路線偏差"的名義,接連叫停了三個縣的改革試點。

"顧技術員,鄭廳長讓你去他辦公室。"秘書小張匆匆走來,壓低聲音,"馬專員也在。"

顧十七心頭一緊。推開門時,鄭廳長正背對著窗戶抽菸,馬專員則翹著二郎腿坐在沙發上,手裡把玩著一個青瓷茶杯。

"小顧啊,馬專員對你的報告有些...不同意見。"鄭廳長吐出一口菸圈,語氣平靜得可怕。

馬專員皮笑肉不笑:"顧同志年輕氣盛可以理解,但動不動就要'全面推廣',是不是太激進了?林副省長常說,改革要'摸著石頭過河'嘛。"

顧十七聽出話裡的陷阱——"摸著石頭過河"正是鄧老的名言,馬專員故意引用,分明是在試探他的立場。

"馬專員說得對。"顧十七露出誠懇的表情,"我們青山大隊的試點確實還需要完善資料。"

"資料?"馬專員突然把茶杯重重一放,"你們那個畝產六百斤的資料,經過科學驗證了嗎?該不會是弄虛作假吧?"

空氣瞬間凝固。

"資料我可以擔保。"

一個清亮的女聲突然從門外傳來。顧十七轉頭,看見一個穿白襯衫、藏藍長褲的年輕女子大步走進來,齊耳短髮隨著步伐輕輕晃動。

"鄭敏?"馬專員的表情頓時變得微妙,"你怎麼來了?"

"我來送農科院的檢測報告。"鄭敏把一疊檔案放在桌上,轉頭對顧十七伸出手,"久仰了,顧技術員。你們青山大隊的土壤樣本,氮磷鉀含量比公社時期提高了40%。"

她的手掌溫暖乾燥,指甲修剪得乾淨利落,虎口處有長期握筆形成的老繭。顧十七注意到她說話時眼睛很亮,像暗夜裡的星子。

鄭廳長咳嗽一聲:"小敏,馬專員正在談工作。"

"正好,我也想談談工作。"鄭敏翻開檢測報告,"根據我們農科院的分析,包產到戶不僅提高了產量,還改善了土壤質量。馬專員說的'弄虛作假',是在質疑我們農科院的專業水平嗎?"

馬專員臉色鐵青,卻不敢發作——鄭敏不僅是鄭廳長的女兒,更是省裡重點培養的農業專家。

"誤會,都是誤會。"馬專員乾笑兩聲,起身告辭。臨走時,他意味深長地看了顧十七一眼:"年輕人,路還長著呢。"

"謝謝你解圍。"走廊上,顧十七低聲對鄭敏說。

鄭敏擺擺手:"我早看他不順眼了。"她突然壓低聲音,"你筆記本里寫的'秈粳雜交'理論,我們實驗室驗證過了,完全可行!"

顧十七心頭一跳——那本記錄著未來農業技術的筆記本,鄭敏不僅看了,還在偷偷實驗!

"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鄭敏看了眼手錶,"晚上七點,農科院後門等我。"

傍晚的農科院靜悄悄的。鄭敏帶著顧十七穿過昏暗的走廊,來到一間上鎖的實驗室。架子上擺滿稻穗標本,牆角堆著幾十個花盆,嫩綠的秧苗在燈光下舒展。

"看!"鄭敏興奮地指著一株稻苗,"按照你的方法,分櫱數比常規品種多了30%!"

顧十七既驚喜又擔憂。喜的是雜交水稻理論真的可行,憂的是——

"這事還有誰知道?"

"就我和助手小王。"鄭敏眨眨眼,"放心,小王是我大學同學,可靠。"

她湊近觀察稻苗時,髮絲間淡淡的雪花膏香氣飄過來。顧十七突然發現她的睫毛很長,在燈光下投下細密的陰影。

"其實..."鄭敏突然轉頭,差點撞上顧十七的鼻尖。兩人同時後退半步,她耳根微紅,"我爸讓我多'照顧'你。"

"照顧?"

"就是...相親的意思。"鄭敏直視他的眼睛,"你覺得呢?"

三天後的雨夜,顧十七的宿舍門被敲響。

渾身溼透的公社書記老趙擠進門,聲音發抖:"顧技術員,青山大隊出事了!馬專員帶人封了糧倉,說我們'私分國家糧食',把李有田書記抓走了!"

顧十七的血液瞬間凍結。他抓起外套就往外衝,卻被老趙死死拉住:"去不得!馬專員放話說,下一個就輪到你!"

暴雨敲打著窗欞。顧十七在房間裡來回踱步,筆記本里的未來知識此刻毫無用處。他突然想起鄭敏的話——

"我爸讓我多'照顧'你。"

凌晨三點,顧十七撥通了鄭廳長家的電話。

"小顧?"接電話的居然是鄭敏,聲音清醒得不像半夜,"我猜到你會打來。"

半小時後,鄭廳長的專車接走了顧十七。

"只有一個辦法。"書房裡,鄭廳長面色凝重,"明天省委開會討論青山大隊的事,你必須拿出讓人無法反駁的成績。"

"可資料都被查封了..."

"不是資料。"鄭廳長看向女兒,"是稻種。"

鄭敏眼睛一亮:"雜交稻!如果能在會議上展示增產50%的新品種..."

"但實驗才進行兩個月..."顧十七猶豫道。

"足夠了。"鄭敏斬釘截鐵,"我連夜整理資料。"

省委會議室裡,馬專員正在慷慨陳詞:"...這種資本主義傾向必須徹底肅清!"

林副省長坐在主位,手指有節奏地敲著桌面。當顧十七和鄭敏一起走進來時,他的目光在兩人交握的手上停留了幾秒。

"各位領導。"鄭敏放開顧十七的手,走到投影儀前,"請允許我彙報省農科院的最新成果——雜交水稻'新華1號'。"

幻燈片亮起,會議室漸漸安靜。當聽到"畝產預計增加50%"時,連林副省長都坐直了身體。

"這項研究的基礎理論,"鄭敏看向顧十七,"正是來自顧十七同志的創新思路。"

馬專員突然拍案而起:"胡說!他一箇中專畢業的技術員,怎麼可能懂這些?一定是竊取國家機密!"

"馬專員。"鄭廳長緩緩起身,"你的意思是,我女兒聯合外人造假?"

會議室鴉雀無聲。林副省長突然笑了:"老鄭啊,聽說兩個孩子正在處物件?"

"是的。"鄭廳長面不改色,"年輕人志同道合,我很支援。"

林副省長的目光在顧十七和鄭敏之間來回掃視,突然拍板:"新技術要支援,青山大隊的問題...再調研吧。"

散會後,鄭敏在走廊拐角堵住顧十七:"剛才我爸說的'處物件'..."

"你願意嗎?"顧十七直視她的眼睛,"不是演戲,是真的。"

鄭敏的耳朵又紅了。她低頭從公文包掏出一疊紙:"先簽了這個。"

《雜交水稻聯合研發協議》的最後一頁,有人用鋼筆添了一行小字:

"研發成功後,第一株稻穗送給我的丈夫——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