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樂公主金尊玉貴慣了,從來沒把沈佳音放在眼裡,也不在意她如何亂吠。
她只關心一件事,“蕭祈是不是已經去查了。”
“殿下不如問我,我從小在京城長大,怎麼知道千里之外的事情。”
常樂瞪著她,有什麼好問。沈佳音當然是從蕭祈身邊得知。
脖子上架著匕首,沈佳音後腦勺頂著牆壁,不敢有動靜,“逝者已逝,活著的人非要爭這口氣,那就只能搞得遍地狼藉。”
延兒。
常樂心底劃過悲痛,把匕首收起,“本宮放了你父親,你就能勸服蕭祈,不追查下去了?”
“能。”沈佳音滿口應下。
原本,常樂心裡還猶豫不決,她答應得這麼爽朗,常樂反而不想讓她如願。
“銀礦開採了多久?從前的銀兩用到哪裡去了?崔家曾幫助公主徇私,如今崔家含恨撤回祖籍……您是陛下寵愛的嫡女,陛下肯定相信您。”
沈佳音點到即止。
做過虧心事的人,處處都是把柄。
常樂捏緊骨節,緩緩又鬆了,“放過沈家也行。”
“銀礦的事,我不管你用什麼辦法,不許讓蕭祈查下去。”
沒和沈佳音浪費時間,常樂迅速離開牢房,她要提前部署,不能處於被動。
沈佳音遠遠望著她慌不擇路的樣子,覺得好笑。
這件事蕭祈不知,她讓裴酉去拿狀紙,至於繡衣衛查不查,天知道!
憑什麼常樂公主說收手,包圍沈家,沈家落獄的事情就能揭過,她不會拿\"過去了\"來欺騙自己。
“這就是你苦心鑽營,把自己鑽營到牢房裡來。”
夜裡,周淮景來到獄中。
他下任的時候,天已經濃黑,聽同僚說起沈家被牽連下獄,就趕來了,果真看到沈佳音。
沈佳音又回了關押所有人的大牢房,遲遲沒等來獄卒把她們放了,夜深了,她靠在角落,蜷縮著睡在潮溼的稻草上。
沈佳音睜開眼,睡意全無,“你特意趕來,就是為了落井下石?”
周淮景被她堵得說不出話,“我來看看,你是如何作死。”
“那你看過了。”
她冷冷下逐客令。
“我能把你撈出去,出去之後你……”
“不必。”沈佳音打斷他後面的話。
沈佳音重申,“提醒過周大人很多次,我們沒有瓜葛。”
逐漸的她察覺,周淮景對她的影響越來越小,就算如今鋃鐺下獄,她也坦坦蕩蕩,沒有半分躲避,說不敢見周淮景,
“周大人知道,你這樣像什麼嗎?”
“我父親有個妾室,父親喜愛她時,她偏愛她孃家的表哥,根本不把父親當一回事,後來父親再沒去過,她開始頻頻示好。”
“周大人說,這賤不賤。”
周淮景臉色難看,她分明是指桑罵槐。
看他被氣得扭頭就走,沈佳音又問,“給周大人的信,周大人過目沒有。”
他要是執意要娶她,她只能送周淮景回去守孝。
他大步衝過去,居高臨下盯著沈佳音,“你找個鏡子照照,你還有半分人性嗎?”
沈佳音笑得燦爛,“周大人慢慢考慮。”
周淮景心裡悲痛,這樣的沈佳音讓他陌生,她為何不能收起這些鋒利,安心在後院相夫教子。
周淮景走得太急,腳步趔趄了幾下。
牢房裡重歸沉靜,沈佳音留意到,同樣蜷縮在牢房角落的沈宜寧,她並沒睡去。
這不影響她,沈佳音起身,重新鋪好稻草,早春三月的夜裡,還是極冷。
常樂公主到底還是磋磨了他們一陣,
關在牢房整三天,才放出去,沈崇陽識人不明,貶為戶部五品的主事,抄沒的家產,並沒有歸還。
封侯拜相野心破滅,沈崇陽聽到幼子沈鈺容溺水的事,都沒多大反應。
他喊來了沈宜寧,“你從小跳舞,鼓上舞風姿無二,更聽說你一舞宛如畫中仙。”
沈宜寧垂著眼瞼,“在大牢誤踩了老鼠夾,傷到了骨頭,大夫說以後都會跛腳。”
沈崇陽臉色微變,隨即又慈父般笑起來,“不用日日跳,只需在貴人面前跳兩曲。”
沈宜寧沒說話,她在想,若是沈佳音遇到這種事,她會怎麼做。
沈佳音從刑部大牢出來,直接奔向昇平坊沈宅。
聽到蘭黛說,沈鈺容溺水的事,她愣怔了下,常樂公主答應放過沈家,但還是沈鈺容償命。
“過去了。”她嘆了口氣。
她讓蘭黛留意,蕭祈從清河回來後,及時告知她,她要去找蕭祈一趟。
蘭黛答應好好的,結果是蕭祈來找她。
“你被抓去刑部,沒人對你用刑吧!”蕭祈打量起她,氣色不太好,眼圈周圍掛著熊貓眼。
沈佳音覺得好笑,“我是被連坐,又不是犯事了,還要審問我。”
大概詔獄濫用私刑慣了,才讓蕭祈覺得,但凡下獄,都要脫層皮。
“朝廷不是缺錢麼!”本來,沈佳音要去找蕭祈說這事。
“本來是缺,我這趟去清河查事情,意外查到了些其他的,興許能補救一二。”
蕭祈問她,“你是不是有主意?”
“常樂公主的封地,有座天台山,山陰密林有猛獸出沒,再往深處走,有座銀礦。”沈佳音回憶著。
這些她親眼所見,前世新帝派周淮景去查案,就是差崔氏圈養私兵,順便查出了軍餉來源。
攜證據回京時,崔家炸燬堤壩,恰逢汛期,她和周淮景都殞命汪洋江水中。
“崔氏涉景太子案,多數族人都辭官回了祖籍,我聽探子來報,崔氏的私兵有兩萬之眾。”
“順藤摸瓜查下去,是常樂公主暗中資助崔氏養兵。”
“我還納悶,她哪裡來的這麼多錢。”
查到最後實在沒頭緒,心底有個聲音讓他回京,才回來,聽說沈佳音身陷囹圄,他連宮裡都沒去,先來看沈佳音。
沒想到,沈佳音真的給他驚喜。
蕭祈難掩激動,“沈佳音,你真的人如其名。”
“千里稻香應秀色,五更梧桐最佳音。”沈佳音解釋起她名字出處。
佳音,剛即位的泰和帝想提拔寒門,沈崇陽為表達他不忘本,這從這首秋收詩裡挑了兩個字,給她取名沈佳音。
蕭祈在心裡默唸幾遍,越念越歡喜,“等銀兩充入國庫,到時候我請旨,讓陛下給你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