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6章 竟然能把東西送上天?

竟然能把東西送上天?

還能如此操作?

那可是天空啊!

這拍照也真夠奇妙的!

“這……韓成,總覺得這事不太對勁。

聽著像在講神話一樣。

即使後世真有辦法把衛星送上天,它也不能一直待在天上吧?

最終還是會掉下來吧?”

朱元璋捋著鬍鬚,滿是疑慮地看向韓成。

他所言之事太過違背常理,簡直顛覆認知。

朱元璋察覺到韓成話語中的一個破綻。

不僅朱元璋,就連朱標也認為這是韓成言辭中的一個破綻。

在朱元璋提出問題之後,朱標也在等待韓成的解答,想看他怎麼解釋清楚。

無論如何,朱標都不相信有人能合理填補這個破綻。

韓成說道:“陛下,這與另一門學問有關,叫作萬有引力。

為何物體會向下墜落?地球明明是個球體,當它轉動到人頭朝下的位置時,人為什麼不隨之掉落?

正是因為存在這種萬有引力。

它能讓所有物體牢固地附著在此處。

然而後人經過研究推測,當速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就能抗衡地球的引力。

地球的引力會讓衛星保持在軌道上,不至於脫離,同時不斷將其拉向地面。

高速運動產生的離心力則與此引力相互抵消,從而維持平衡……”

韓成盡力調動自身所學,儘量以簡潔準確的方式向朱元璋和朱標解釋其中的道理。

說完後,他看向兩人。

原本興致盎然準備挑刺的朱元璋和朱標,此刻一臉茫然。

什麼引力?什麼離心力?什麼相互抵消?什麼軌道?

啥?啥?啥?

韓成講的是什麼啊?!!

對他們來說很簡單的事理,在這時卻讓朱元璋和朱標滿心困惑。

即便韓成努力說得通俗易懂,結果依舊徒勞無功。

“哦,原來如此!”

過了一會兒,朱元璋合上嘴,似有所得地點點頭,彷彿明白了。

這一幕令朱標震驚之餘,也不禁對父親生出欽佩之意。

自己的父皇竟然這麼快就懂了?

這麼快就領悟了?

不愧是自己的父皇!

不愧是能登上帝位的人!

這份鎮定,這份厚臉皮,自己遠不能及。

憑朱標的聰慧,豈會看不出父親是在裝懂?

他知道,父親也知道他和韓成明白他沒聽明白。

但父親還是這樣做了。

朱元璋真是厲害!

韓成又一次用一種他完全無法理解的方式解釋了問題,讓朱元璋徹底放棄了糾纏衛星可能墜落的念頭。

接著,當韓成提及一些關於衛星的功能時,朱元璋再次興奮不已。

雖然韓成提到的科研內容讓朱元璋不明所以,但只要衛星能拍照,這對他來說就足夠了!那些北逃的殘敵之所以難以剿滅,就是因為草原遼闊,他們行動迅速。一旦得到確切情報,便早已遠遁,讓人無從下手。然而,如果有了衛星,隨時都能拍攝到他們的蹤跡,敵人豈不是無處可藏?

想到這裡,朱元璋熱血沸騰,正準備詢問韓成是否能做到時,韓成卻連連搖頭:“皇上,這是不可能的,別為難我了。我覺得這輩子能把有線電話和有線電視搞出來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朱元璋的話被堵在喉嚨裡,讓他十分沮喪。想到衛星的強大功能,而自己卻無法擁有,他心中滿是不甘。

沉默片刻後,朱元璋強迫自己把注意力從衛星上移開,重新看向地球儀時,目光再次變得熾熱。在瞭解到衛星這樣的高科技產物後,他對地球儀的真實性深信不疑。這個時代的發展簡直超出了想象,很多令他困惑的事物對他們來說卻是尋常之事。如果有機會,真想親眼看看未來的世界是什麼模樣!

想知道華夏到了那時究竟變成了怎樣,達到了何種高度!

在確認地球儀的真實後,朱元璋再次審視這個世界,發現之前對國土分佈的擔憂純屬多餘。即便不在北方分封,南方依然有大量土地可供分封!這片大地如此遼闊,資源如此豐富,如果這些土地都能納入大明版圖,那將是多麼美妙的事情啊!

看著眼前的地球儀,朱元璋恨不得大聲宣告:這些都是我的,都是我的!

韓成注視著面前氣息漸促的朱元璋,心中暗自發笑。

果然,只要是英明的君主,就無法抗拒地球儀的魅力。

看到大明疆域竟如此狹小,許多以為佔盡天下大半土地的君主,都會再度燃起雄心壯志,意氣風發!

對韓成而言,這是推動大航海的最佳時機。

長久以來依賴土地生存的封建地主官僚,其保守傾向會自然而然地促成海洋開發。

如今朱元璋正值壯年,經過十餘年的治理,元朝遺留的難題已解決不少,可以著手轉向海洋事業。

有朱元璋這位開創洪武盛世的帝王坐鎮,足以壓制保守的地主士紳。

此事越早推進,越易成功。

因為開國功臣與猛將尚在,那份銳意進取的精神未散,猶如經歷磨難後重生之人,仍有拼搏之心與力量。

隨著王朝發展,辦成一件事愈發艱難。

祖宗成規及形成的各類利益集團對權力的控制遠遜於開國皇帝……各種複雜關係交織於龐大帝國身上,使其行動遲緩,難以轉向。

這也是為何王朝中期以後發現問題,試圖改革卻常失敗的根本原因。

此時面對朱元璋,韓成全無顧慮。

只要贏得他的支援,便無需擔心其他!

“韓成,這片土地雖廣,若持續在外域分封,終究會有分完的一日。

到時,豈不是又要引發朱家後代間的紛爭?

同樣難保不會發生自相殘殺的局面。

西周實行分封,最終周天子失去權威,諸候互相攻伐。

直至最後,連周天子也難逃覆滅……”

朱標凝視地球儀許久,才從震撼中回過神來。

然而驚喜之餘,新的憂慮浮現心頭。

聽聞朱標所言,韓成嘴角微顫,這大舅哥思慮甚遠啊!

韓成欲作解釋,但看到朱元璋的表情,話到嘴邊改口道:“大哥,你提的問題,還是請陛下親自解答吧。”

韓成的話音剛落,朱元璋便毫無保留地說道:“標兒,你未免想得太遠了。看這土地廣袤無垠,若想全部納入囊中,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別說是我們大明能否完全拿下,連這個都難說得很。

若真能憑藉藩王外封之力將這片土地盡數收服,那簡直讓我夜夜歡笑入夢。”

朱元璋言畢,臉上滿是笑意,與之前聽聞朱棣和朱允炆爭鬥時的苦惱全然不同。

“自大明立國以來,本土之勢便已遠勝四周,分封在外的諸王數不勝數。

往後我們必定還要設法鞏固大明本土的地位,這種優勢,絕非短時內能被撼動。

即便我們佔盡這般優勢,若是本土的繼承者竟遜色於外藩諸王,甚至讓對方篡位奪國,那麼只能怪他們無能,活該受此懲罰。

這樣的無能之輩執政,對大明百姓來說是禍患,早些被驅逐為妙。

這種情況,恐怕要到許多年後才會發生。

老四和允炆那兩個小子鬧得這麼兇,不過是因為他們在同一國度內利益衝突嚴重。

所以才會在我過世不久便開始爭鬥。

如今疆域遼闊,我向外分封時,必會讓藩王們保持一定距離,給予他們各自充足的發展空間。

發展空間足夠,自然能延緩他們產生利益衝突的時間。

想要重現東周時諸侯爭霸的局面,並不容易。

即便是百年,乃至兩百年,也未必能形成那種局勢。

退一步講,即便將來真的出現了那種局面,對我們來說也無關緊要了。

無所謂誰執掌天下,終歸是我們朱家的血脈。

按照原史記載,我大明不到三百年便滅亡了,且結局很慘。

現在我們能用這種方式將其延續到一兩百年,甚至兩三百年後再出現這種狀況,這豈不是天大的福氣?

延續三百年王朝的詛咒,極有可能被我們打破!”

朱標聽罷,心中憂慮頓時消散不少。

是啊,自己想得確實有些過多,遠不及父皇豁達通透。

標兒,你剛才擔憂會重蹈周朝覆轍,可若我大明真能如周朝那般興盛,不知該有多歡喜!

周朝享祚八百年啊!

比我們大明不知強了多少倍!

況且,東周時期的紛爭並無不好,這是難以避免的。

春秋戰國時,諸侯混戰,最終成就了什麼?那是思想繁榮的百家爭鳴!是孕育出了戰國七雄!

還造就了強大的秦國!

更打造出一個遠超西周的強大國家!

它們本就是周朝分封的諸侯國,秦國統一六國的道理也是一樣。

依我看,西周的文化並未中斷,一直在延續。

只是換了種形式而已!

聽了韓成的話,我再思量一番,覺得他的話很有道理。

我之前僅憑現代觀念評判西周,卻忘了當時的實際情況。

西周根本無法掌控那麼多土地,分封出去的地方大多還是未開墾的荒地。

許多諸侯初到領地時,只帶少量兵馬隨從。

到了地方,首要任務便是築城安家。

然後以此城為中心,逐步向外開拓疆土。

在這個過程中,有些諸侯甚至被外族逼得只能龜縮城中不敢外出……

正是因為分封制,西周的疆域才得以快速擴充套件。

周天子的威望非但沒被削弱,反而得到了極大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