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妹妹失望的樣子,徐輝祖安慰了她一句。
但在心裡,他卻把朱允熥狠狠罵了好幾遍。
這該死的朱允熥,讓你茶飯不思,下次要是再讓你失望,我非宰了你不可。
遠在喬巴山檢查軍備訓練的朱允熥突然打了個噴嚏。
阿嚏~
朱允熥感覺腦袋都晃了一下,這噴嚏打得也太猛了。
“殿下,您沒事吧?”
旁邊秦良玉關心地問了一句。
“沒事,可能是什麼東西進鼻子了,打個噴嚏舒服多了!”
朱允熥揮揮手讓大家別擔心。
……
與此同時,慈慶宮裡。
朱允炆聽說應天府百姓對吳王的稱讚後,立刻找來太常寺卿黃子澄等人。
他忽然心裡有些不安,覺得對付朱允熥的計劃可能會落空。
皇帝心裡清楚得很,這位老祖宗特別在意百姓的想法,應天府那邊傳來的聲音,他是絕對不敢忽視的。
“諸位,眼下的狀況,你們怎麼看?對付朱允熥的法子,還能不能繼續下去?”
朱允炆坐在上面,臉色略微陰沉,低頭看著底下那些站得筆直的官員。
“皇太孫,我覺得對付吳王的策略,還可以按原計劃來。”
“皇上雖然看重民心,可能會因此改變主意,但吳王這次的行為,已經踩到大明律的紅線了。即便皇上想放他一馬,文武百官也不會同意。”
“難道皇上會為了吳王,就放棄自己親自制定的法律嗎?”
“應天府今天的動靜,不過是小事一樁,對最終的結果不會有太大影響!”
太常寺卿黃子澄,作為朱允炆的謀士之一,第一個開口表態。
朱允炆聽了黃子澄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心中的糾結也消散了。
“既然如此,明天早朝就照原計劃進行吧!”
朱允炆說得輕描淡寫。
……
明皇宮的奉天殿裡,今日多了個錦衣衛指揮使蔣瓛。
“蔣瓛,你交代的事情辦得如何了?”
老朱抬起頭,漫不經心地掃了一眼蔣瓛。
“回陛下,一切都安排妥當了。百姓們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後,紛紛站在吳王這邊。如今在應天府,吳王的名聲迅速飆升,大家都誇讚他。”
蔣瓛說話時語氣平穩,但內心波濤洶湧。
誰能想到,應天府街頭巷尾傳頌的吳王事蹟,以及海城戶部那件事,都是老朱指使錦衣衛做的。
“做得不錯!”老朱點點頭,隨後望向窗外,低聲說道:
“咱們大明才建立幾年,就出了幾個該殺之人,難怪歷代王朝都逃不過三百年興衰的輪迴!”
“明天,咱們手中的劍,也該沾點血了!”
“不然,我們的大明剛起步就可能爛掉根基。”
錦衣衛的人在應天府散佈吳王的功績,還揭露了海城事件的內幕。
一夜之間,原本人人喊打、避之不及的吳王朱允熥,搖身一變成了百姓歌頌的物件。
百姓喜歡清廉的官員,因為他們不會被欺壓;但他們更愛那些強硬且願意為民請命的人,因為這樣的人能給他們帶來安全感。
而朱允熥正是這樣一位為了百姓甘願觸犯律法也要除暴安良的好親王。
這一夜,應天府許多人都難以入眠,有人為朱允熥擔憂,有人盤算著如何置他於死地。
他們都伏案忙碌,準備第二天的早朝。
時間像水一樣悄無聲息地流過,天邊的星星一顆接一顆地消失,火紅的太陽緩緩爬上天空。
明皇宮的大門發出“吱呀”的聲音,輕輕開啟了。
站在門外等候的官員們依次走進去。
進了金鑾殿,文官武將各自排成兩排站好,可是龍椅上的朱元璋一直沒出現。
下面的官員開始低聲議論,說的都是朱允熥闖下的禍事。
過了好一陣子,朱元璋終於出現了。
“有什麼事,都來說說吧!”他說話很隨意,和別的皇帝不一樣,在朝會上也不講太多規矩。
“臣有事要奏報!”站出來的是戶部侍郎李偉然。
“說吧!”朱元璋看了他一眼,一看是戶部的人,心裡就有幾分厭煩。
雖然知道李偉然想說什麼,朱元璋也沒阻止,畢竟總得有人先開口嘛。
“臣彈劾吳王,他居然在海城公然違反大明法律,隨便就殺了戶部七十二個官員,懇請陛下懲罰吳王!”
朝堂立刻炸開了鍋,雖然知道今天早朝有人會針對吳王,但沒想到這麼狠,一上來就直接彈劾,還要求治罪。
常升一聽臉色就沉了下來,和他想的一樣,有人想讓他外甥完蛋,不然不會一開始就下這麼狠手,估計後面還有更厲害的招數。
徐輝祖也驚訝地看著李偉然,這攻擊太猛烈了。
就在他倆打算為朱允熥說話的時候,發現皇帝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好像根本沒聽見李偉然彈劾吳王的話。
“還有誰要說話?”
朱元璋眯著眼睛,連看都不看他一眼。
朱元璋這種反應完全出乎李偉然意料,愣住了,連想都不知不覺停頓了一下。
徐輝祖和常升一看皇帝這樣,決定再等等看,他們覺得今天老頭子有點不對勁,吳王的結局可能不像他們想象的那麼糟糕。
“臣有奏章!”這次站出來的是戶部尚書。
“說吧!”朱元璋依舊面無表情。
“啟奏陛下,臣也彈劾吳王殿下,他在海城沒有向陛下請示,就私自給戶部官員定罪,還殘忍地殺害了他們。吳王殿下這是藐視大明法律,也是藐視陛下!”
我的天哪~
這話一出,整個朝堂徹底沸騰了,一波比一波激烈。
戶部尚書李明啟的話直接把吳王殺戶部官員的事提升到藐視大明法律、藐視陛下的高度,簡直是要命的狠招。
即使說話的人可能是故意的,但聽的人不一定放在心上,可“藐視大明律,藐視陛下”這九個字,朱元璋聽了肯定會不高興,甚至生氣。
在大明朝廷裡,誰不知道朱元璋對權力的掌控欲有多強,不然他也不會專門成立錦衣衛來增強皇權。
“還有別的嗎?”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神色平靜。李明啟的話好像沒在他臉上掀起波瀾,這讓很多人都摸不透他的心思。
不少人心中犯疑:昨天晚上認為不可能的事情,難道真的要發生了?
大家都清楚,朱元璋很重視民意,如今南京城的老百姓幾乎都站在朱允熥這邊,朱元璋或許會饒恕他。
可大家也分析過,朱允熥這次犯的事觸犯了大明律,皇帝難道真的要為了他和所有的朝廷官員作對嗎?而且,他不僅殺了一個戶部的官員,還私自扣押了錦衣衛,這不是明擺著不把皇帝放在眼裡嗎?
“臣有本上奏!”刑部尚書開口了。
“准奏!”朱元璋依舊面無表情。
“陛下,臣身為刑部尚書,執行大明律法,吳王殿下擅自殺死朝廷官員,依律當斬。臣請求陛下降罪於吳王,將其抓捕到南京公開處決,以此警戒百官!”
此話一出,滿朝文武都震驚了。雖然知道刑部尚書一向強硬,但沒想到一開口就要了吳王的命。
那可是皇帝的親孫子,當今的一品親王!
這時,朱元璋的臉色終於變了。
就在這個時候,又一位武將站了出來。
“臣有本上奏!”
“准奏!”
“陛下,臣是個粗人,不懂文官的那些彎彎繞繞,臣只說一句實話。吳王在海城,沒有請示您就擅自殺害了戶部官員,還扣押了錦衣衛並施加私刑,他根本就沒把您放在眼裡。”
“說實話,我覺得吳王這是想……”
“住口!”常升再也忍不住了,他站出來指著周武大罵:“你這個混賬,你知道誣陷親王是什麼後果嗎?”
“我說錯了嗎?”周武脖子一梗,大聲叫嚷。
“你真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徐輝祖也站出來了,他答應過妹妹徐妙錦要救朱允熥,雖然有金書鐵券,但這樣的罪名是絕對不能認的。
哎呀,如果吳王真的被周武這樣的人隨便安上個罪名,那就真的完了。
常升也被氣得大罵:“徐輝祖,你怎麼能罵我?”
周武這傢伙就是個直腸子,有什麼情緒都掛在臉上。
“難道我說錯了?”徐輝祖冷哼一聲,“說吳王要做什麼?你是不是腦子進水了?他手底下只有兩千多人,就憑這點兵力還想幹什麼?真當他那些兵是超人,一個頂十個!”
常升瞧見徐輝祖替朱允熥說話,心裡滿是疑惑。徐輝祖一向護短,當年朱允熥拒絕了皇帝賜婚,物件還是徐輝祖的妹妹,這讓他更覺得奇怪。
街頭巷尾的人都在談論吳王的事情。昨天聽說他在捕魚兒海的表現後,大家開始對他有了好感。雖然之前朱允熥做過不少荒唐事,但現在大家都認為是他年輕不懂事,不再計較。不過,大家最後都覺得,吳王這次恐怕逃不過去了,因為大明律可不是開玩笑的。
一些婦人聽了直抹眼淚,覺得吳王太冤。有人說法律不該這麼死板,應該給好人機會。但也有人無奈嘆息,覺得普通百姓沒什麼影響力,結果還是要看朝廷那邊怎麼說。
這時有人急了:“我們不能眼睜睜看著吳王被懲罰,甚至被處死,一定要想辦法幫忙!”可大家也明白,在朝廷面前,個人的力量太渺小了。
“我們為什麼不試試?都去皇宮門口,告訴皇上和百官,我們支援吳王。”有人大聲提議,“別說一個人或十個人,就算是一千個、一萬個,總不能裝看不見吧?”
有個人激動地說了個主意。
話音剛落,不少人都心動了。
可是馬上就被潑了冷水。
“你們這樣做,就是聚眾鬧事,會被官府抓的。”
有人小聲提醒。
“自己怕事就別在這兒添麻煩,沒人強迫你去!”
“對呀,我們這是幫吳王,哪是什麼聚眾鬧事!”
“鄉親們,想一起去的就舉手,咱們一會兒一塊兒去。”
“我去!”
“我也去!”
“為了吳王殿下,豁出去了!”眨眼間,所有百姓都興奮地舉起手,要為朱允熥撐腰。
而且,他們還扯了塊大白布,寫了一份萬民信,雖然沒用血寫,但用了硃砂,顯得很顯眼。
那鮮紅的萬民信特別引人注目。
走在去明皇宮的路上,沿街的百姓看到這麼多人,都好奇地問這是要去幹嘛。
“什麼?你們是去幫吳王的?我也去!”
聽說這樣能救吳王,讓吳王活命,大多數百姓都主動加入了隊伍。
開始只有十五人!
後來變成一百七十人!
接著變成三百人!
然後七百人!
再到一千人!
三千人!
一萬人!
……百姓越來越多,很快超過了萬人。
這麼大的場面,立刻引起了應天府衙門的注意,可看著這麼多的人,那些衙役根本攔不住。
至於錦衣衛,好像完全不見了,連影子都沒有。
應天府巡防營的人也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去城外訓練了,城裡只留下幾個維持秩序。
很明顯,這麼多人,靠留下的那些巡防營士兵根本控制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