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城外,藉著夕陽的餘暉,鄭智鑫看到一幕讓他驚訝不已的情景。幾百輛馬車上堆滿了凍得硬邦邦的大魚,老百姓正在忙碌地卸貨。
“吳王殿下!”
鄭智鑫激動得眼淚都要流出來了,撲通一聲跪在雪地裡,大聲喊了一聲。
這三天他受了不少苦,沒人知道。他為什麼要這樣跪著,也沒人明白。
不過路過的老百姓看到這位知縣老爺跪在那裡,都很心疼,紛紛上前扶他。
他們心裡既感激吳王殿下,也感激這位五十多歲的知縣老爺。
“知縣老爺,地上涼,我扶您起來!”
對呀,鄭知縣,您就別再喊了,吳王殿下不在城裡,就算您喊破喉嚨,他也聽不見呢!兩位中年婦人一邊一個,扶起了坐在地上的鄭智鑫。
聽到吳王沒回來,鄭智鑫先是一愣,但很快就想明白了。大概是因為捕魚的事,吳王暫時回不了海城。
“既然吳王殿下回不來,那我就得替他守好這片地,還要加緊建新城。”
鄭智鑫在心裡默默立誓。
接下來幾天,每天都有一輛接一輛的運魚車回到海城,百姓們根本不用愁沒飯吃。同時,鄭智鑫也開始讓災民們參與到建城的工作中來。
說到這事,大家夥兒都很激動,覺得為吳王殿下做事是莫大的榮耀,幹活的勁頭十足,擴建的速度也飛快。
……
七天後,朱允熥派去的第一批買糧隊伍回來了,帶著一千車糧食,足夠全城人吃半個月。就在這時,在距離海城不到十里外的地方,另一支運糧隊伍也正朝這邊趕來。
這支隊伍規模不小,幾百個錦衣衛在前面開路,氣勢就像皇家出行一樣。
不過,這支送賑災糧的隊伍,每個人的臉色都很差。他們怨恨三天前那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
原本有錦衣衛幫忙護送,日夜兼程,即便時間緊迫,咬咬牙也能趕到海城。可誰想到暴風雪突然襲來,整整颳了兩天,耽誤了行程,讓他們無法準時完成任務。
現在海城就在眼前了,可他們卻有些害怕進城。
他們擔心看到大批因飢餓而死的災民,害怕面對這樣殘酷的場景。
“別再抱怨了,快點趕路吧,也許還來得及!”
同行的戶部官員勸慰了一句,但自己也沒信心。
儘管整支隊伍都在快速行進,但氣氛壓抑得讓人窒息,就連錦衣衛們此刻心裡也忐忑不安,因為他們既害怕被皇上責備,又害怕死亡。
半個時辰後,他們終於到達海城。然而,當他們看到眼前的一切時,所有人都呆住了,好幾個還揉著眼睛,懷疑自己是不是看錯了。
因為,眼前的景象和他們預想的完全不同。
海城沒有出現大量饑民餓死的慘狀,反而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無數人在大雪中忙碌著,有的擴建城池,有的搭建帳篷,有的做飯,有的搬運物資,熱火朝天。
“錦衣衛大人,我們沒走錯吧?這裡真是海城嗎?”
跟著一起的戶部官員傻傻地看著旁邊穿著錦衣的傢伙。
“呃,這……應該沒錯吧!”
這時,錦衣衛也懵了,他懷疑之前那些同僚給應天府報錯了訊息,故意說吳王壞話。
就這麼簡單?
能是缺糧?
看到他們一個個紅光滿面的樣子,他自己都覺得像個難民了。
折騰了好一會兒才明白怎麼回事。
原來呀,這是吳王殿下聰明絕頂,就像神仙一樣,從天上變出了吃不完的糧食。
“吳王殿下,您這份恩情,我實在不知怎麼謝您,讓我給您磕個頭吧!”
領頭的戶部官員撲通一下跪在雪地裡,高興得眼淚直流,在海城方向磕了兩個響頭。
不僅是他,其他的戶部官員也跟著跪下了,做了同樣的動作。
更讓人震驚的是,那些平時只聽皇帝老朱的錦衣衛,此刻也跪下來磕頭了。
“媽,這些叔叔為什麼跪在地上,又是磕頭又是哭的?”
這時,一個大約三十歲的女人牽著個小娃走過。
“他們是不是媽你說的那種笨蛋?”
小娃指著那些戶部官員和錦衣衛問媽媽。
戶部官員們:……
錦衣衛們:……
我們好歹也是朝廷的官員,居然被一個小娃當成傻子,真丟人。
“你這孩子,瞎說什麼呢!”
女人被孩子的話嚇得不輕,這些人雖然有點累,但穿著官服,哪是我們這種普通人能惹得起的。
“幾位官爺,小孩子不懂事,亂說話,麻煩各位大人寬宏大量,別跟他一般見識。”
女人急忙按住孩子的頭,對戶部官員和錦衣衛連連道歉。
“大姐,你說得對,小孩子不懂事,我們不會跟一個孩子計較的!”
一個戶部官員走出來,說了些讓女人安心的話,然後趁機問:“大姐,您能不能跟我們說說,吳王殿下是怎麼從天上弄來糧食的呀?”
雖然他們知道這是吳王殿下的功勞,但具體怎麼回事不清楚。
比如,吳王殿下是怎麼弄來的糧食,糧食什麼樣之類的。
剛才也問了不少人,可大家忙著呢,沒人理他們。
“哦,你說這個,就是大魚!”
“看,你瞧見沒!”
女人指著正卸貨的馬車說,“那就是吳王殿下從天上弄來的糧食,聽說有好幾千幾百萬斤呢,這幾天,我們天天吃魚都吃煩了,多虧吳王殿下的購糧隊回來,可以換個口味了。”
戶部官員們:……
錦衣衛們:……
大姐,不知為什麼,我們總覺得你在炫耀。
不過,這位大姐的話,確實讓救災隊伍的人都大吃一驚。
好幾十萬擔的大魚,到底是個什麼概念?他們想都不敢想。
唉,他們覺得這事根本不是普通人能幹出來的。大冬天的,北方那些湖泊河流都被凍得像鐵塊一樣硬,怎麼可能抓到這麼多魚呢?
再說啦,幾千萬斤!就算是夏天秋天能撒網的時候,也不一定撈得到這麼多。
吳王殿下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
應天府,明皇宮裡的奉天殿。
老朱收到錦衣衛的秘密情報時,整個人都傻眼了。他那雙大眼睛瞪得像銅鈴似的,雖然有光,但毫無生氣,就像個擺設。
“這小子,真是太讓人震驚了!”
愣了半天,老朱才驚歎道:“我還以為他救災鬧得一團糟,亂髮糧食,把自己折騰得沒糧可用呢,沒想到他還有後招。”
這次,老朱是真的被朱允熥的手段給鎮住了。
之前嘛,他也想過朱允熥能不能自己熬過這個難關,說實話,他從沒覺得這小子能行。
因為這種事,就算是他這個大明皇帝碰上,也束手無策。
大冬天的,帶著災民挖草根都沒地方挖。
誰能想到,這傢伙居然真的一個人解決了這個大難題。
“陳洪,幾千萬斤魚呢!”
“這大冬天的,河湖上的冰那麼厚,吳王到底是怎麼抓到這麼多魚的,我們就是想破腦袋也想不明白!”
老朱從種田漢變成皇帝,丟了不少東西,但敢於承認自己不懂的這份膽量他一直保持。
不懂就是不懂,從不因為面子問題假裝明白。
“陛下您抬舉我了,連您都想不明白的事,我哪會知道呢!”
陳洪戰戰兢兢地回話,就怕說錯話惹惱了這位洪武大帝。
伴君如伴虎,這話可不是隨便說的。
別看他現在笑得像朵花似的,誰知道下一秒會不會因為什麼事就翻臉呢?
“嘿,你這個老東西!”
老朱鬍子一翹,笑著罵了一句。
然後,老朱突然眼睛一亮,想到一個好主意。
“咱這腦子是真不行了,想知道這小子怎麼做到的,直接叫他來應天府,當面給我們說清楚不就行了嗎!”
“正好,他這次救災有功勞,順便賞他點東西。”
“老傢伙,去,把聖旨傳給他,讓他來應天府彙報工作。”
可是,老朱話音剛落,陳洪突然大喊不行。
“陛下,不行!”
“嘿,你這老東西……”
老朱心裡恨不得把陳洪狠狠罵一頓,可剛張嘴,又急忙閉上了。
“快說,為什麼攔著咱,今天要是你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咱非得賞你二十大板不可!”
“皇上,現在捕魚兒海可少不了吳王殿下呢!”
陳洪太瞭解老朱了,知道他是高興過頭了,所以趕緊提醒。
朱元璋一時興奮,差點忘了手底下還有很多事要處理。海城那邊一堆麻煩事,還有二十多萬難民得吳王幫忙,一時半會兒走不開。
陳洪趕緊提醒:“吳王殿下明年春天才能回京,現在忙得很呢。”
朱元璋這才回過神來,大笑著說:“咱們剛才真是高興糊塗了。”
朱元璋接著說:“雖然他明年春天才能回來,賞賜得先準備好。給吳王分塊地讓他折騰,看看他能搞出什麼名堂。再把他的事蹟貼皇榜,讓全國人都知道朱家子孫有多厲害。”
陳洪心裡暗笑,皇帝這是在炫耀吳王。不過他也不敢多問,只管聽令行事。
皇榜一貼出來,應天府立刻炸了鍋。人們紛紛圍觀看熱鬧,議論紛紛。
有人就說:“這不是那個十四歲逛窯子不給錢的小王爺嗎?”
還有人說:“他不是有名的混世魔王嗎?仗著王爺身份胡作非為。”
大家疑惑為什麼吳王的事會出現在皇榜上。其實朱允熥之前確實做了不少壞事,故意惹老朱生氣,好讓自己早點離開京城。
百姓們看到皇榜上的名字,頓時炸開了鍋,議論紛紛。
朱允熥這小子,什麼壞事都能整出來,而且他乾的事還比那些混蛋們更過分。因此,南京城的老百姓對他印象特別差。
“別嚷嚷了!能不能先把告示看了再說?”
有個人忍不住喊了一聲,大家這才安靜下來,開始認真看告示。
看完告示,圍觀的人全傻眼了,臉上滿是不可思議的表情。
“這……告示上寫的吳王,真是我們認識的那個吳王嗎?”
“修築海防抵禦北方蒙古人,救濟二十萬受災百姓,冬天捕魚幾千萬斤,這可能嗎?”
“這些事,難道真是那個混世魔王幹出來的?”
“我還是不相信那個廢物能做出這些大事。”
“不止你,估計這裡沒人信吧!”
大家愣了一會兒,就開始各種質疑,總之就是不相信告示上說的那個吳王就是他們認識的朱允熥。
“你們瞎想什麼呢?皇上會騙咱們小老百姓嗎?告示上這麼寫,那吳王肯定做了這些事!”
雖然大多數人不信,但還是有幾個明白人知道告示不可能造假。
這句話一出口,現場立刻安靜了。
是,皇上幹嘛要為一個吳王造假告示,要知道皇上本來就不太喜歡這個孫子。
所以,肯定是吳王變好了,不對,應該是被貶到邊疆後,突然覺悟了。
……
慈慶宮裡。
聽說皇帝為了宣傳朱允熥的功勞,破天荒地釋出了告示,朱允炆嚇得頭髮都豎起來了,趕緊把支援他的官員,比如太常寺卿黃子澄叫來了。
沒錯,他之前已經確定朱允熥沒和他爭奪皇位的意思。
可現在,朱允熥好像察覺到老爺子有讓他取代自己的意思。
用告示宣揚功勞,別說他了,就是在明朝開國以來,也沒人享受過這種待遇。
朱允熥這傢伙,開創了一個先例。
老爺子到底想幹什麼?
難道是想給朱允熥增加人氣,提高他的民心支援度?
那老爺子是不是打算撤掉皇太孫的位置,讓朱允熥接班?
朱允炆不得不承認,這次他真的害怕了。
沒多久,太常寺卿黃子澄、兵部尚書齊泰等高官都來了慈慶宮。
“皇太孫,臣認為,陛下這麼做,並不是想讓吳王取代您。”
黃子澄想了一會兒,很肯定地說:“如果陛下真有那個意思,早就把吳王召回來了,可事實並不是這樣。”
朱允炆一聽,點點頭覺得他說得有道理。
沒錯,如果老爺子真想讓朱允熥頂替自己,早就把朱允熥召回來了。
說到底,不管你在外面幹得多厲害,要是不順著天這個核心,那就是白費力氣。
“皇太孫殿下,我跟黃大人看法一樣!”
另一個官員站出來說道:“我聽說皇上在讓人起草皇榜的時候,還給吳王準備了獎賞。”
“皇上給吳王的獎勵是土地,把整個斡難河一帶全都賞給了吳王。”
“這麼看來,皇上的意思很清楚,他想讓吳王做個邊疆的王爺,不然怎麼會賞一片土地呢!”
這話一出,所有人都認定老皇帝根本就沒想讓吳王頂替皇太孫的意思。
“可是這樣的話,那皇榜……”
朱允炆對老皇帝為了扶持朱允熥而搞皇榜這件事還是有點不舒服,感覺像卡著一根刺。
“皇太孫殿下,我覺得您不用太放在心上這皇榜的事。”
這次是戶部的副長官說話了,他得到的訊息比別人都快,畢竟賑災是戶部負責的。
“在我來之前,我詳細查了下海城最近發生的事,吳王這次可是立了大功勞。”
“怎麼回事?”
不僅是朱允炆,其他人也都很感興趣。
“事情是這樣的……”
然後,這位戶部的副長官就把他知道的情況一股腦兒講了出來。
慈慶宮裡的人都聽完了,覺得吳王有這樣的榮耀也不是不能理解。
就憑他自己,救了這次北方差不多一半的災民,這是多大的功勞!
從古到今,朱允熥也算是頭一回吧!
大家沉浸在這件事裡好一陣子,直到黃子澄打破了沉默。
“皇太孫殿下,雖然皇上沒想讓吳王取代您,但接下來您自己也得做出些拿得出手的成績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