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
當李世民看到這些人名之後,臉上卻是露出恍然。
除了常遇春和黃巢這兩個名字有些陌生,其他的人他都或多或少有些瞭解。
大秦武安君,人間殺神!
夏主赫連勃勃,屠城無數!
毒士郭嘉,笑談間檣櫓灰飛煙滅!
謀士賈詡,天和視為笑談!
……
就單單這些人,可以說已經是集華夏人屠於大成了。
“朕,終究還是太仁慈了。”
李世民說出這話的時候,幾乎是咬牙切齒說的。
本以為憑藉他的戰績,妥妥能進仙人的法眼。
甚至說他手底下那群武將,也是功名赫赫,戰功卓著,說不定也能有進仙人法眼的。
但他卻沒想到,仙人的選人標準卻從不以軍事才能來的。
李世民看著這些人名,惋惜的同時,也帶著不少贊同。
“倭人之卑鄙,確實派這些人征伐更加合適,唉。”
李世民嘆了口氣,本繼續看其他的後世評論,卻是被名單中的一個人名所吸引。
看著這個名字,天可汗李世民不由得眉頭緊皺:
“黃巢。”
“為何朕看這個名字,心裡會隱約有些不安。”
“莫非,這黃巢比武安君白起殺伐還是過甚?”
……
同一時刻。
朱棣也望著光幕,當他看到光幕中的名單,臉上瞬間有些錯愕。
“常遇春……前鋒?”
當朱棣看到常遇春這個名字的時候,他也是有些懵逼。
不可否認,當年常遇春隨他父皇起義,為大明立下不世之功。
可是若論軍事才幹,朱棣覺得常遇春雖然很強,卻也只是一流將帥,比不得霍去病之流。
但是在這個名單之後,常遇春居然力壓無數名將,成了先鋒。
看到這裡,朱棣也是忍不住乾笑了一聲。
但等他看到了其他的人名,他的疑惑瞬間迎刃而解。
“原來如此。”
“這個名單能出現他的名字,大抵是看上了他好殺降卒。”
“當年朕在軍營的時候,就在他的手底下,那殺起降卒來,可以說比踩死一隻螞蟻還常見。”
聽得朱棣的話,徐皇后也是有些哭笑不得:
“當年,妾身也聽父親提起過,常遇春老將軍哪哪都好,就是喜歡殺降卒。”
“或許也是因如此,才使得老將軍英年早逝,唉。”
對於常遇春老將軍,朱棣夫妻兩可以說是非常瞭解。
一個他在他手底下從軍,一個是同鄉好友侄女。
常遇春殺降卒,不知多少次被朱元璋勒令改正。
換做其他人,不說徹底改掉,也多少能有所收斂。
可常遇春這傢伙就不一樣了,他本就愛殺降卒,甚至成愛好了!
朱元璋越是說,他殺的就越是厲害,越說越殺。
縱然有那麼一兩次朱元璋在軍營之中,他不敢大開殺戒,那也定會在日後抓住機會,加倍殺回去,否則心裡一萬個不舒服。
也正因如此,當時雖然他所過之處,敵人聞風喪膽,可也導致他底下將士也有些惶恐。
朱元璋面對這種大殺器,也是頭疼,只能是讓他少帶兵,把這種影響降到最低。
本在大明一朝讓人頭疼的殺神常遇春,在這個名單之中,卻好像……有那麼一丟丟順天意!
“常遇春老將軍這次可算是能放開手,殺個痛快了!”
……
與此同時。
光幕中的字幕褪去,轉而是一幅幅的畫面。
所有人都凝神屏息,生怕錯過了精彩的一幕。
只見光幕之中,銅雀臺的燭火在夜風中明滅不定,賈詡枯竹般的手指緩緩撫過倭國海圖。
燭影在他凹陷的眼窩裡跳動。忽然低笑一聲,指甲猛地戳進圖上海灣:
“區區倭人,何難之有?遣死士三百,各攜染疫腐屍十具。“
他忽然起身,黑袍帶起的風掀動帳幔,他枯瘦的指節敲在倭軍糧道標記處:
“待其疫病蔓延,以火油浸透蘆葦筏百艘,趁東南風起時……”
話音未落,案上燭火突然爆出燈花,映得他青白麵龐忽明忽暗。
“還是不妥。”
賈詡突然像是想起什麼,抓起案頭狼毫,飽蘸硃砂在地圖上畫出數道血痕。
“僅僅是腐屍,頂多是造成瘟疫,不夠不夠!”
“登島之後,尋找倭人水源,將這些腐屍投入水源之中……”
賈詡嘴角扯出詭異的弧度:
“隨行將士還要多帶些鹽,灑在他們的田地裡,務必斬斷他們活下去的希望!”
“遇到人多的城池,尋那腌臢之物,盡數投入城池,務必讓那片地界瘟疫橫行!”
將這些計謀一一寫在紙上,他再次思慮,又鋪開一張紙道:
“聽聞島上軍閥林立,等登島之後,先尋找關係不合的大軍閥。”
“隨後讓細作將這些'通敵文書'分別塞進二人營帳。”
賈詡慢條斯理寫下計謀,落筆時垂下的眼簾遮住眸中寒光:
“待其自相殘殺,我軍再……”
笑聲桀紂,宛若地獄魔鬼。
他枯指在咽喉處輕輕一劃,窗外驟雨忽至,雨聲中夾雜著賈詡嘶啞的低語:
“最後放出風聲,說倭王欲借中原之地養精蓄銳,欲一統天下。”
他枯瘦的身形忽然貼近螢幕,腐葉般的氣息噴在對方耳畔:
“你們說說,那些大軍閥,會眼睜睜看著倭王坐大嗎。”
……
左路大軍,常遇春的戰靴碾過滿地碎骨,硫磺硝煙裹著血腥氣撲面而來。
他手中五尺巨劍仍在滴落暗紅血珠,鐵甲縫隙間黏著幾片帶發的頭皮。
“將軍,地窟裡藏著三百倭兵。”
副將掀開洞穴口的青石板,腐臭氣息沖天而起。常遇春嘴角扯出冷笑,火光在他鐵面上跳動,映得右頰刀疤如同活過來的蜈蚣。
磷火在洞穴石壁上投出扭曲人影。
倭人蜷縮在鐘乳石後瑟瑟發抖,鐵甲摩擦聲在溶洞中迴響如催命符咒。
常遇春忽然駐足,巨劍斜指地面——石筍上釘著具孕婦屍體,臍帶垂落處連著個青紫嬰屍。
“取火油來。”
他聲音輕得像情人耳語,指節捏得護手甲咯咯作響。
當墨色液體灌入地縫時,倭寇的哭嚎聲突然炸響。
常遇春轉身剎那,火把劃出猩紅弧線。
烈焰順著鐘乳石攀爬,將垂死掙扎的人形映在石壁上。
有個倭將拖著半焦身軀爬向暗河,常遇春踩住他脊背時聽到脊椎斷裂的脆響。
巨劍貼著後頸緩緩切入,刀刃刮過頸骨發出令人牙酸的摩擦聲。
“爾等剝我漢女肚腹時,可曾聽過這般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