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看著一眾人紛紛請戰,心頭無比的欣慰。
如今大明的動作,明顯是要和他們打一仗,但面對大明,沒有一個人選擇退縮,朱高煦怎麼能不高興。
儘管他知道朱棣現在不可能和大漢打起來,畢竟大明的北方,朱棣可是還沒有平定。
且朱棣的北征,以及朱高燧出去建國,都需要錢糧,大明天下本就千瘡百孔,這個時候再來和他打,朱棣真要這麼做,大明的財政都得崩潰。
而要是打贏了還好,一旦輸了,大明不出問題他都不信。
這個情況張輔等人不清楚,還以為是面對的是那個強大的大明,依舊沒有絲毫遲疑,沒有懼怕,朱高煦很是欣慰。
不再去想,朱高煦緩緩開口。
“你們的意思,我都知道了,如今大明在廣西與雲南相繼做出動作,我們確實需要做出回應。
靳榮,你率領五千軍即刻前往譚忠處。
王忠,你率領五千軍即刻前往王斌處。
過去後,告訴王斌與譚忠,給本王拿出氣勢,操練起來,讓對面的明軍好好看看,大漢不懼戰!”
朱高煦氣勢散發而出,朱棣想要以勢壓人,他也要讓朱棣看看他的態度,大漢的態度。
他朱高煦,如今不是那個任由朱棣拿捏的大明漢王了,當初在大明,他沒有任何辦法。
現在朱棣想要跟他來這一招,他可不會有絲毫的退縮。
朱高煦很清楚,朱棣這樣做,無非就是想要從派來談的人那裡獲取自己想要的罷了,但他朱高煦,可不吃這一套。
靳榮與王忠聞言,當即站出。
“末將領命!”
兩人沒有絲毫猶豫,隨即退了下去,開始調集兵馬。
朱高煦隨即又看向張輔等人。
“你們現在下去,做好準備,是否會打,等大明的人到了之後就能知曉。
但即便如此,也不可鬆懈,若是談不攏,大明必然會出兵維護大國威嚴,你們必須要做好大戰的準備!”
“是!”
看著張輔等人紛紛應下,朱高煦隨即留下王聰與丘平,讓張輔等人全部退了下去。
看著兩人,朱高煦當即開口。
“王聰,丘平,我給你們一個任務。
你們待會下去準備,留下一支編隊,你們兩人率領其餘海軍,攻打佔碑、舊港、爪哇。
這幾國都是小國,本王不管你們用什麼辦法,攻打下來後,王聰你駐守這幾國港口,做好隨時返回的準備。
丘平你率領一支編隊,則沿著東南方向過去,在那裡有一座極為龐大的大島,名為羅娑斯。
你的任務就是去了那座大島後,佔據那裡!”
爪哇幾國在印尼雅加達周邊,而羅娑斯則是澳洲。
羅娑斯名字的來源,是前元航海家汪大淵去過後在島夷志略中的稱呼。
朱高煦真正想要的,還是澳洲,因為在那裡,有著各種礦,如今他最為需要的金、銀、鐵礦,在那裡都有很多。
尤其是銀礦與鐵礦,雜質少,礦的品質極高,朱高煦可是眼饞得很。
如今他的大漢所佔據的這些地方,這些礦都不是那麼富裕,而倭國又距離太遠,只有澳洲,在如今佔據了滿剌加與蘇門答臘後,從爪哇過去是最近的。
王聰與丘平兩人聽後,頓時都驚住了。
兩人現在都很是疑惑,他們不是要準備和大明打仗嗎?怎麼朱高煦突然叫他們去攻打這幾個小國?
儘管震驚,王聰與丘平也不再去想,既然朱高煦讓他們出去打,並且還要快,那就打!
“請王爺放心,末將定在最短時間的內攻下,並做好隨時返回的準備!”
“好,本王相信你們,現在下去準備吧,十日後就動身出發。”
“是!”
在兩人下去後,李定榮在一旁頓時忍不住了。
“王爺,如今剛對滿刺加與蘇門答臘兩國用兵,後續還要進行人口的遷移,王爺您之前可是說過的,讓海軍配合,先做好遷移的事情。
而且如今大明的態度不明,隨時也有可能對大漢發起進攻,這個時候將海軍大部分調出去開疆擴土,到時該如何應對突發情況?
臣知王爺擴大大漢疆域之決心,但此事可否緩一緩再開始進行?”
李定榮無比的擔憂,實在是如今這樣的局勢下,他是真沒有想到朱高煦還會這樣做。
剛才他沒有反對,是朱高煦直接就在安排了,那個時候他不能反對,不然朱高煦聽了就是有損威嚴,不聽就徹底沒有轉圜的餘地。
在李定榮心中,如今最為重要的,還是應付大明此次可能帶來的危機。
本來李定榮都沒有想到,會這麼快引得大明這麼重視。
原本他預計的還得等一年左右,那時大漢的高產水稻逐漸傳出風聲,大明才會這樣做。
但現在直接被大漢出來的火槍與火炮替代了,被大明所知曉,朱棣早早開始要準備動手。
這本身就是提前,大漢的重心就應該放在度過這次危機上。
偏偏這個時候朱高煦還要選擇開疆擴土,李定榮是真的著急了。
朱高煦看著李定榮,聽著勸諫的話語,卻是搖頭,他這樣做,有不得不做的理由。
“定榮,你來看地圖,這是周邊諸國以及海域,現在我問你。
如今滿刺加與蘇門答臘被我們所佔據,在大明不會放棄下西洋的前提下,那麼大明該怎麼選擇中轉樞紐?
且馬六甲海峽在我們的掌控之中,大明為了防止被我們卡脖子,那麼他還可以從這裡進行繞行(蘇門答臘島與爪哇島之間的巽他海峽),從這裡同樣能夠下西洋,只不過還需要沿著這裡(蘇門答臘島)上來罷了。
從這裡走,就可以不被我們卡脖子。
選擇繞路還是選擇一條被我們控制,隨時可能會被我們制裁的路,你覺得大明會選擇哪一種?”
“若是我,會選擇繞路,除非特殊情況,不然不走馬六甲海峽。”
李定榮很實誠的說出了答案,這是一個正常人都會做出來的選擇。
走一個隨時可能對自己船隊出手的馬六甲海峽,不如走一個不敢招惹大明的地方。
這裡的幾個小國,沒有一個是敢招惹大明的。
而且按照朱高煦說的,他還明白一點,那就是爪哇國,恐怕會成為大明新的合作者,成為鄭和艦隊下西洋的中轉樞紐站。
那麼這個地方,會更加的安全,大明不走這裡走哪裡?
至於繞路,所繞的路也不是那麼多,這太容易選擇了。
朱高煦看著李定榮指出來的巽他海峽,一聲嘆息。
“看來你也明白,但你可知,一旦讓爪哇國與大明達成合作,加上與大明交好的渤泥國等國,大漢反而會在大明的包圍裡面!
我們南下以及東出,包括就是西出,到時鄭和的艦隊,都能來堵我們。
海戰還好,我們的海軍有絕對的優勢,但若不是海戰呢?
一旦大明在這裡駐軍,周邊的小國再靠向大明,你自己想想,到時我們會面臨什麼樣的處境。”
朱高煦不知道朱棣有沒有看到這點,有沒有想到這點,但無論朱棣有沒有看到,有沒有想到,他都必須要提前將這個情況給扼殺在搖籃中。
南洋的其他任何小國靠向大明,與大明合作他都不怕,唯獨就是爪哇國。
這裡的地理位置過於重要,且一旦出現了他所說的局面,對大漢極為不利。
到時直接就會被大明牽扯,他想要往南洋擴張,都不是那麼容易的。
尤其是隻要控制這裡,今後鄭和的艦隊想要下西洋,無論怎麼走,都得經過他的同意,不然,鄭和就休想過去。
除非走另外一條究極繞路的航線,那就是從呂宋直接南下,直達東帝汶,再從東帝汶與達爾文中間的那條路過來。
但是從那邊過來下西洋,不僅是繞路了,還要經過深海區,深海區的海浪,以及海域情況,可就完全不同了。
如今的船隊想要在深海航線,是可以的,但前提得是海綿風平浪靜。
不然最為合適的,還是像鄭和之前下西洋那般,貼著海岸線前進。
而且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可不是出來胡亂晃悠的,如果只是在海上胡亂晃悠,那沒有任何意義。
這條航線,是肯定沒法走的,因為哪怕繞過來,只要走近海,都會遇到他可能的阻攔,會導致出現一樣的結果。
李定榮看著地圖,短暫的陷入了沉默。
原本他是沒有想到這些的,但朱高煦這麼說出來,他才發現,這個位置對如今的大漢有多重要。
良久,李定榮苦澀一笑。
“王爺大才,臣敬佩,臣確實沒有發現這個地方如此的重要,這是臣的失責,請王爺責罰。”
李定榮現在算是深刻體會到了朱高煦的戰略眼光,不愧於能征善戰之名,這份眼光,著實獨到。
“行了,這不怪你,你也不是負責軍略,看不到很正常。
你勸我,我也能理解,因為若不是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你說的就是對的。”
朱高煦並沒有去責怪李定榮,因為大明之外的這些地方,李定榮本來就不熟悉。
而且李定榮也不是擅長軍師這方面的事情,李定榮更多的還是處理內政。
隨後朱高煦又將手指放在地圖上的澳洲,也就是羅娑斯。
“至於讓丘平去這裡,則是因為這裡是一個好地方。
只不過這個地方如今還沒有被開發出來罷了,只要這個地方被開發出來,都是好地方。
這裡有著平原,又是一個適合放牧的好地方,有著肥沃的土壤,沿海之地只要開發出來,有著極多的海資源。
更為重要的是,這裡還有著許多金礦、銀礦、鐵礦,以及其他的一些礦,資源極為豐富,不比大明差多少了。
這裡的銀礦,質量高,雜質少,用來鑄造銀子,損耗也會非常小。
而鐵礦同樣如此,用同樣方法打造出來的鐵,羅娑斯鐵礦開採出來的鐵礦打造出來的鋼鐵質量會更好。
這些都是這裡的獨特優勢,儘管遠了一些,但值得我們去佔據。
如今這裡還沒有多少人,基本就是一些土著,按照前元汪大淵的記錄,這裡面的人的生活方式,非常的古老。
這麼一個好地方,大漢豈有不拿之理?”
打澳洲,在朱高煦眼中,不僅是有著豐富的資源,更為關鍵的是,可以為他提供海量的榮耀點。
澳洲這地方,可是極大的,比起他如今打的任何一個地方,都要大,加起來都還沒有一個澳洲大。
一旦攻下澳洲,朱高煦都不敢想象自己會得到多少榮耀點。
而這些榮耀點到賬,他隨即就可以兌換其他需要的出來。
儘管如今佔據澳洲後需要他自己來開發,朱高煦也沒有絲毫擔心,不就是開發嗎?
以後對外征戰,多留點俘虜就是了,將這些人拉過來開發,不會很慢的。
而且這次朱棣派人過來跟他談這些,他要是不趁機再從大明遷移人口過來,這次就別想和談成功。
朱棣要是真的對他用兵,把他惹急了,轉手攻下大明一個地方,直接強行開始遷移漢人過來。
李定榮聽著朱高煦的話,整個人都聽得愣住了,他是真沒有想到,這個羅娑斯,竟然有著這麼多的優勢。
前元航海家汪大淵著作的書他並沒有看見過,因為這書不是一般人可以看見的,且有資格看的,又沒幾個人對這方面有興趣。
哪怕就是鄭和下西洋,也沒有來到澳洲,距離來到澳洲最近的一次,那就是到了帝汶國。
李定榮是真的沒有想到,這個羅娑斯竟然可以和大明相比,尤其是有著朱高煦說出的那種成色的銀礦與鐵礦。
大漢如今發現的金銀礦、鐵礦等等,並不多,現在突然出現一個羅娑斯有,質量又這麼高,且還不少,李定榮也忍不住了。
當即雙眼火熱的看向朱高煦。
“王爺,若這個地方真的如此,那必須打!大漢必須要得到!
至於那裡需要開發的事情,臣來做,臣從各地遷移人過去,一定儘快將那些地方發展起來!”
“哈哈,現在你知道為什麼要出兵了吧,如今這個時候出兵,誰都想不到,畢竟都在看大明與大漢的熱鬧啊。”
朱高煦看著雙眼放光的李定榮,直接笑出了聲。
果然還是這些人不知道這些地方的富庶,若是讓朱棣知道,什麼祖制不可違背,什麼禁海令,都是擺設罷了。
大明之所以沒有出來擴大疆域,就是看不起這些小國,看不起這些島。
因為在沒有開發出來之前,這些地方看著是真的窮。
大明即便打下來,都不想要的那種,除了白白浪費錢糧,損耗國力,沒其他好處了。
正因為這樣,如今朱高煦才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