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圖正是少女已故父親生前所繪。
當年父親為採千絲引墜入懸崖,臨終前將半卷醫圖託付給了山下的獵人。
少女名叫阿依,在得知沈清想用千絲引救治金粉毒症後,眼中閃過掙扎。
“千絲引雖能入藥,但採摘後需以活物祭祀山神,否則山林會降下災禍。“
她的目光落在小狐狸身上,琉璃鈴鐺在風中輕輕搖晃。
沈清解下隨身佩戴的蛇符玉佩:“我願以隨身之物祭祀山神,只求能取三根藤蔓。“
阿依盯著玉佩上的蛇紋,突然想起長老所言:“若有持蛇紋玉佩之人求藥,定要相助...“
就在兩人達成協議時,山林中突然傳來震耳欲聾的咆哮。
渾身燃燒著幽藍火焰的巨蟒破土而出,蛇信吞吐間,空氣都扭曲變形。
“是守護千絲引的焰鱗蟒!“阿依臉色煞白,“它感知到了褻瀆山神的氣息!“
沈清迅速取出藍花露與金粉混合的藥液,潑向巨蟒。
藥液接觸火焰的瞬間,竟爆發出耀眼的光芒,巨蟒痛苦地翻滾。
沈清深吸一口氣,抱拳行禮。
“在下沈清,來自絲路醫園。此番前來,只為採摘千絲引救治病患。若有冒犯之處,還望姑娘海涵。“
苗衣女子目光落在她腰間的蛇符玉佩上,神色微變:“你腰間的玉佩...是從何而來?“
沈清一愣,如實答道:“此乃家傳之物。“
苗衣女子沉默片刻,收起竹笛:“跟我來吧。族長想見你。“
沈清與林安對視一眼,雖然不知前路如何,但他們別無選擇。
小狐狸警惕地跟在身後,琉璃鈴鐺輕輕搖晃,在寂靜的密林中格外清晰。
跟著苗衣女子穿過層層密林,一座隱藏在山谷中的苗寨出現在眼前。
寨子裡的建築都是用竹子和茅草搭建,處處透著古樸神秘。
沈清注意到,寨子裡的人看向他們的眼神中既有警惕,又帶著好奇。
在一座最大的竹樓前,苗衣女子停下腳步:“族長就在裡面。“
沈清整理了一下衣衫,帶著林安和小狐狸走了進去。
竹樓內點著幾盞油燈,光線昏暗。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坐在竹椅上,正在研磨草藥。
“族長,這就是擅闖禁地的中原人。“
苗衣女子說道。
老者抬起頭,渾濁的眼睛落在沈清腰間的蛇符玉佩上,突然激動地站了起來:“你...你是蛇佩後人?“
沈清愣住了:“前輩認識此物?“
老者顫抖著雙手,從懷中取出一塊與她一模一樣的蛇符玉佩。
“五十年前,我與你的前輩曾有過一面之緣。當年,他救了我們整個寨子的人...“
“沒想到,今日竟能見到蛇佩故人之後。“
老者感慨道,“孩子,你為何要採摘千絲引?“
沈清將金粉毒症和絲路醫園的事情如實相告。
老者聽完,沉思良久:“千絲引的確能解百毒,但採摘它會驚動守護的山神。你們能平安歸來,想必是得到了山神的認可。“
他從一旁的木櫃中取出一本泛黃的醫書:“這是當年你祖父留下的醫典,上面記載著千絲引的真正用法。如今,就交給你吧。“
沈清雙手接過醫典,心中百感交集。
在苗寨休整了幾日,沈清與林安告別族長和寨民,踏上歸程。
臨行前,族長贈送了他們一些南詔特有的藥材和蠱蟲標本。
苗衣女子則送給小狐狸一個特製的香囊,據說能驅邪避兇。
回程的路上,雖然也遇到了一些小麻煩,但都順利解決。
當沈清遠遠望見絲路醫園的金藍花田時,心中充滿了喜悅和自豪。
這一趟南詔之行,不僅收穫了珍貴的千絲引和醫典,還結識了苗寨的朋友。
醫園門前,瑞蓮、賀春和蕭煜早已翹首以盼。
看到沈清平安歸來,瑞蓮紅著眼眶撲進她懷裡:“阿孃,你終於回來了!“
賀春則默默接過她的行囊,蕭煜心疼地檢視她身上的傷口。
“放心,我沒事。“沈清笑著安撫眾人,“這次南詔之行,收穫頗豐。“
她取出千絲引和留下的醫典,將一路上的經歷娓娓道來。
眾人聽得入神,時而緊張,時而驚喜。
“接下來,我們要好好研究千絲引的用法,爭取早日攻克金粉毒症。“
沈清望著醫園裡盛開的金藍花,目光堅定。
“還要將南詔的醫術與我們的辨偽之法結合,讓絲路醫園成為真正的醫學聖地!“
夕陽西下,金藍花在餘暉中搖曳生姿。
小狐狸歡快地在花田中奔跑,琉璃鈴鐺的聲音與醫園裡的談笑聲交織在一起,迴盪在絲路的上空。
當沈清終於找到千絲引生長的斷崖時,天邊已泛起魚肚白。
藤蔓纏繞在千年古樹之上,開著星星點點的銀色小花,每片花瓣上都凝結著露珠,宛如撒落的星辰。
就在她準備採摘時,身後突然傳來竹葉沙沙聲。
當晨光再次照亮山林時,沈清手中緊緊攥著三根千絲引藤蔓。
或許能帶回西涼種植。
阿依將一個刻著蠱紋的竹筒遞給她:“這是避瘴蠱,能保你十日平安。“
沈清則將龜茲帶來的金砂送給阿依:“此砂可鎮毒,日後若有用得著之處,可來絲路醫園尋我。“
回程途中,沈清在驛站收到阿史那延的飛鴿傳書。
信中字跡潦草,滿是焦急:“西涼突發怪病,症狀與金粉毒症相似,卻無金粉接觸史。速歸!“
沈清望著手中的千絲引,心中湧起不祥的預感。
大食蘇丹的琉璃宮殿在正午陽光中折射出七彩光暈,沈清踩著鑲嵌碎鑽的地毯步入宴廳,袖口的金箔蛇杖紋與地面的星月圖騰交相輝映。
長桌上擺滿了大食珍饈:嵌著紅寶石的烤全羊、用金粉勾勒花紋的椰棗蜜餅、盛在夜光杯中的玫瑰露酒。
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的“金箔噴泉”,蜂蜜混合金粉從七層琉璃塔頂端流下,在銀盤中堆成金色的小山。
“海巴爾?沈,請嘗這道‘沙海明珠’。”
蘇丹親自用象牙勺子舀起一顆裹著金箔的葡萄,放入沈清面前的水晶碟中。
“這是用大食國最甜的綠葡萄醃漬七日,再裹以可食用金箔,據說能明目養顏。”
沈清咬開葡萄,金箔在舌尖化作細潤的粉末,混著葡萄的酸甜與玫瑰蜜的香氣,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