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5章 大結局

王禾一身華服,李拾遺猜到這也是前往興慶宮赴宴的,趕緊上前見禮。

王禾身後還有一個男子,等到王禾同李拾遺見完禮之後,王禾才介紹道:“各位世兄,這是大聖先師的子孫,孔冶孔公子!”。

李拾遺心中詫異,這太原王家怎麼跟曲阜孔家攪在一起了。

大聖先師,說的就是孔子,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

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

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

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

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

孔子的祖上是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的貴族,先祖是商朝開國君主商湯。

周初三監之亂後,為了安撫商朝的貴族及後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紂王之兄微子啟於商丘建立宋國,奉殷商祀。

微子啟死後,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四世祖。[10]六世祖得孔氏,是為孔父嘉。

孔父嘉是宋國大夫,曾為大司馬,封地位於宋國慄邑,後來在宮廷內亂中被太宰華督所殺。

孔父嘉子木金父,木金父子祈父,祈父子孔防叔,孔防叔的孫子叔梁紇就是孔子的父親。

叔梁紇為避宋國戰亂逃到魯國的陬邑(今山東曲阜)定居,其官職為陬邑大夫。

叔梁紇的正妻施氏,生了九個女兒卻沒有兒子,小妾為他生了長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紇很不滿意,於是請求納顏氏女兒為妾。

顏氏有三個女兒,只有小女兒顏徵在願嫁叔梁紇。

顏徵在時年不滿二十歲,而叔梁紇已經六十六歲,年齡相差懸殊,兩人為婚於禮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並且懷孕,故謂之“野合”。

魯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孔子三歲時,叔梁紇病逝。叔梁紇死後,顏徵在被叔梁紇正妻施氏所逐,於是帶孔子庶兄孟皮與孔子至曲阜闕里,過著清貧的生活。

魯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孔子已意識到要努力學習做人與生活之本領,所以稱自己雖然已經十五歲了,但志向在於做學問。

魯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孔子的母親顏徵在去世。這一年,季氏宴請士一級貴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陽虎拒之門外。

魯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十九歲,為了能夠經常回到祖籍地宋國祭拜祖先,便迎娶了宋國人丌官氏之女為妻。

魯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孔子另一得意門生子路死於衛國內亂,而且還被剁成肉醬。經過這一系列打擊後,孔子知道自己時日不多。

魯哀公十六年二月初四日(公元前479年4月4日),子貢來見孔子,孔子柱杖依於門前遙遙相望。他責問子貢為何那麼晚來見自己。

於是嘆息說泰山將要坍塌了,樑柱將要腐朽折斷了,哲人將要如同草木一樣枯萎腐爛了。

孔子流下了眼淚,說:“天下無道已經很久很久了,沒有人肯採納自己的主張。自己的主張不可能實現了。

夏朝的人死時在東階殯殮,周朝的人死時在西階殯殮,殷商的人死時在兩個楹柱之間。

昨天黃昏夢見自己坐在兩楹之間祭奠,自己的祖先就是殷商人啊。”

魯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患病不愈而卒,終年七十三歲,葬於魯城北泗水岸邊。

不少弟子為之守墓三年,唯獨子貢為孔子守墓六年。弟子及魯國人從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裡。孔子的故居改為廟堂,受到人們的奉祀。

隋至初唐釋奠禮以周公為先聖,孔子為先師,太宗廢周公,以孔子為先聖,顏淵配享文廟。

聖人一直想再次嘉恩於儒家,於是就準備封孔子為文聖王,孔冶其父已經中風,身為嫡長子的孔冶只能進京謝恩。

王禾見時辰已經不早了,就邀請李拾遺等人進宮了赴宴了(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