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六十二章《別愛上任何人》(73)

回顧與思考

1. 起初霍夫曼偵探並不想接手米婭·丹尼特的失蹤案,但後來,他發現自己的全部心神都投入了此案。他這麼做的動機是被什麼激起的——專業使然還是個人慾望?你覺得他的性格在小說過程中是否發生了變化,抑或是他始終保持著本性? 2. 小說最初的幾頁中,科林·撒切爾給人的印象是一個冷酷的罪犯,為了自己的經濟利益實施了一場綁架。是什麼讓科林這樣的男人決定救米婭一命,幫她逃離既定的死亡命運?在整部小說進行的過程中,你對他的看法是否有所改變?

3. 科林為了一個陌生人放棄了他自己和他母親,你認為他是否令人欽佩?抑或他是否應該按計劃實施綁架?他的行動是完全無私的,還是他為了自私的目的才決定救米婭?

4. 假如米婭按她父親的要求去墮了胎,這會在她得知科林死訊的時候對她產生怎樣的影響?你認為如果米婭沒有懷著他的孩子,會更難還是更容易接受他的死訊? 5. 書中從許多不同的角度描述了米婭·丹尼特:敬業的老師、被忽視的女兒、綁架案的受害者、暗地裡的陰謀家,等等。你覺得其中哪一個準確描述了這個角色?或者米婭其實是這些人物角色的綜合?這些角色描述中,是否有的只是米婭的一部分偽裝,用於滿足某些自私的需求?若是如此,那這種行為和他父親的偽裝有何區別? 6. 在整部《別愛上任何人》中,夏娃·丹尼特表現出了對霍夫曼偵探強烈的感情依賴。但是在小說結尾,她為了女兒,選擇放棄這段關係。你認為夏娃對偵探是有真感情的嗎,還是隻是一時衝動?你認為夏娃選擇結束關係是否合適?還是她應該不顧米婭的精神狀態和情感需求,繼續和霍夫曼偵探在一起? 7. 艾佛裡·羅茲醫生指出,米婭對科林·撒切爾的感情是斯德哥爾摩綜合徵的一個例子。在這種心理狀態下,綁架案的受害者對綁匪形成了一種依賴。你認為米婭是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綜合徵嗎?還是她和科林發展出了真正的愛情? 8. 在整部《別愛上任何人》中,米婭一直為失憶症所困擾。只有在最後幾章裡,她才恢復了記憶,能夠想起她在明尼蘇達州小屋裡的日子。但是,我們知道,綁架案是米婭自己一手策劃的。那是不是有這樣的可能,在整部小說中,她都是假裝失憶呢?米婭是真的遭受了嚴重的應激性障礙的折磨,還是這不過是另一出由一個能幹的陰謀家所上演的戲碼? 9. 在小說最後我們瞭解到,是米婭自己策劃了綁架案,目的是向忽略她的父親復仇。你覺得米婭的這種行為是正當的嗎?要報復父親,她本可以採取哪些行動?她父親的行為真的像她所認為的那樣糟糕嗎?

10. 在讀完《別愛上任何人》之後,你認為哪個人或者哪些人才是真正的受害者?誰又是真正的陰謀家?你的想法跟剛開始閱讀小說時相比是否有了轉變?如果是,有了哪些轉變?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