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這一日,開封城是烏雲密佈,城門緊閉,一片緊張的情緒蔓延在了這個開封城的上空。
金鑾寶殿之上,仁宗皇帝一臉愁容,向文武百官問道:諸位愛卿,現如今,可有良策可以退敵? 無人應答。
誰都知道,現如今這蕭起擺明了要造反,六萬軍馬也就算了,沒想到契丹王還帶來了五萬契丹軍隊,合起來有11萬之多。開封城卻僅有2萬御林軍而已,這樣的差距,怎麼打?打個屁啊?
仁宗皇帝見無人應答,自己心裡也是一陣悲涼,心說,想不到,朕這文武百官之中,竟沒有一個可以替朕分憂的!難道這大宋江山,祖宗基業,當真要斷送在朕的手裡麼? 正在這時,安樂侯卻是站了出來,說道:皇上,現如今大軍壓境,兵力懸殊,且朝中並無良將,為今之計,不如議和。
仁宗問道:怎麼個議和法,難道是要讓朕將江山拱手相讓?
安樂侯說道:蕭起來犯,本就是契丹與我大宋的糾紛。莫不如與契丹修好,議和,給予錢財糧草補給,收買人心,以圖和平。
仁宗笑道:皇叔的意思,就是要讓我大宋對契丹俯首稱臣?
安樂侯笑道:此乃拖延之計。待他日我大宋兵力強勁了,再與契丹一戰,為時不晚。
朝中八賢王可就不樂意了,說道:我大宋乃是天子之城,焉能向番邦俯首稱臣?一旦向契丹稱臣,年年進貢,歲歲納降,我大宋哪裡還會有出頭之日? 龐太師這時候也站出來了,說道:皇上,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也!現如今,大軍壓境,縱使我大宋將士英勇,也難以敵對這麼多的兵力。到時候,城池被破,百姓遭殃,生靈塗炭,豈不可惜?皇上萬不可意氣用事,老臣以為,議和乃是上策。
群臣裡就有許多跟著附和的,說議和議和。
仁宗滿心的不高興,沒想到堂堂大宋,竟會面臨今日之窘境。早知道,就不把那十萬大軍交由蕭起帶隊了。現如今邊境不安,大軍都在邊境交戰,偏偏蕭起帶著人馬歸來,朕早該預料到這其中必有奸詐。哎,真是悔不該啊! 仁宗向下看著,滿朝文武之中,都是附和安樂侯和龐太師的,卻獨獨只有八賢王還在那裡理論。倒是還有一人,彷彿一切都跟他無關似的,遠遠看去,彷彿是在睡覺。
鄧愛卿,對於此事有何看法?仁宗提高了嗓門,問道。
這鄧九如在那裡抱著雙臂,閉著眼睛,左搖右晃地正在睡覺呢。旁邊人是趕忙把他推了一下,嘿,皇上叫你,問你話呢! 鄧九如睜開雙眼,來到這正中間,鞠躬施禮,說道:啟稟皇上,微臣以為,安樂侯和龐太師所言甚是!
仁宗一聽,心氣涼了半截,心說,我還指望你能出個什麼奇謀呢,弄半天跟他們一個樣。哎,算是朕看錯了你!
剛要說話,這鄧九如搶在了前頭:皇上,只是這議和一事,須得交給安樂侯和龐太師去辦,才算妥當。
仁宗一聽,心裡琢磨,你這小子,肯定是在使壞。問道:為什麼? 鄧九如說道:據微臣所知,安樂侯和龐太師與蕭起都有不錯的交情,正所謂仁義值千金,這二位出馬,搞不好蕭起一見故人,就放棄了攻打握大宋的念頭,和好如初了。微臣以為,安樂侯也好,龐太師也罷,那都是我大宋肱骨之臣,能力又強,此時正是用人之際,何不請這二位賢德之人,前往城外交涉?一來,也彰顯我大宋議和的誠意;二來,也讓安樂侯和龐太師給我們做做表率,讓我們看看什麼才是大國能臣! 一席話,差點沒把仁宗給說樂了,心說,朕是打臉了,妥妥的打臉了。沒想到你小子不光悶騷,還是這麼蔫壞的一個人。表面上是讓這兩人議和,實際上就是替朕把這二人從朝野之中除去。讓他們自己窩裡鬥,好,夠狠!
八賢王也是聽出了話裡的意思,說道:皇上,鄧大人所言甚是!放眼群臣,唯有安樂侯和龐太師能夠擔此重任!老臣贊成!
仁宗說道:朕也覺得,既要達到效果,又要不失去我大宋的威儀,非得是二位不可。不知二位有何意見? 安樂侯和龐太師,心裡當然是不樂意了,這蕭起擺明了要造反,這時候過去,萬一一言不合,那就要掉腦袋了!可你要說不同意吧,這不也是抗旨麼?沒辦法,只好是跪倒在地,說道:皇上,我二人年事已高,只恐有辱使命!還是鄧大人年富力強,頗有膽識,機智過人,鄧大人應當去! 鄧九如站在一旁,打了一個長長的哈欠,說道:兩位不要客氣嘛。我這德性,哪裡代表得了朝廷?再者說了,我這站著都能打瞌睡的毛病,實在有傷大雅,不似二位儀表堂堂,要人樣有人樣,要官樣有官樣,二位就不要謙虛啦! 仁宗也說道:朕也覺得,還是二位去比較合適。二位還是不要推辭了。
安樂侯和龐太師只得領命,嘴裡是止不住地罵娘,對鄧九如那是恨之入骨呀。不過也不敢當場發作。只好暗自心裡罵。
早朝退散,一群人都下去了。這鄧九如卻還是站在那裡打瞌睡。
安樂侯路過,喊道:鄧大人,可別睡不醒啊! 鄧九如笑道:多謝多謝,我就是愛睡覺,沒法子啊。
安樂侯哼一聲退出去了,龐太師是連看都不看鄧九如一眼,甩袖子就走了。
仁宗皇帝也是很納悶,心說,早朝都散了,該回去回去吧,不餓麼?怎麼還在這大殿上打瞌睡了呢!問道:鄧愛卿,你這是——困了? 鄧九如答道:啟奏皇上,眾人皆醉我獨醒。
仁宗知道他話裡有話,說道:愛卿可隨朕前往御書房。朕命御膳房準備一些茶點,如何?
鄧九如笑道:多謝皇上!
到了這御書房之中,仁宗問道:鄧愛卿,究竟有何隱言要說?
鄧九如跪倒在地,說道:皇上,請恕微臣無禮之罪!現如今,朝野之中,都被安樂侯和龐太師掌控,此二人不除,只恐我大宋退敵之法,必然傳於蕭起耳中。到那時,我大宋豈不被動?微臣無奈,只好順水推舟,出此下策,將這二人送與蕭起,令其互相撕咬,我才好從中獲利。
仁宗說道:難為愛卿想的周全。現如今,蕭起11萬軍馬圍城,愛卿究竟有何妙計?
鄧九如說道:皇上,我大宋兵力短缺,一時半會其他軍隊也不可能趕過來支援。為今之計,還是穩住蕭起,且看安樂侯和龐太師的遊說再做打算。另外,皇上不必過於憂心,開封城兩萬禁軍,並非勢單力薄。微臣已事先埋伏三萬精兵,一日之內便可趕來支援。管保叫我大宋城池穩固! 仁宗大喜,問道:何來三萬精兵?
鄧九如笑道:微臣前來開封之時,已命筠州總軍嶽宏帶隊隨同。現如今,嶽宏已在偏僻之處安營紮寨。微臣素知嶽將軍為人,軍隊訓練有素,作戰英勇,嶽將軍又善於徵兵用人,也許此時,軍隊人數已有增加。
仁宗誇道:愛卿,真不愧是包愛卿的高徒!
鄧九如接著說道:皇上,此事微臣已與恩師商量過,恩師也是這個計劃。先除去安樂侯和龐太師,然後方能專心對付契丹。恩師那邊也已做了對策,皇上儘管放心,我大宋絕不會就此易主! 仁宗皇帝是下了寶榻,對著鄧九如深鞠一躬,說道:大宋江山,全仰仗於令師徒身上了!
鄧九如慌忙跪倒,口尊豈敢。
這裡頭君臣二人商討對策,咱就暫且不說了。且說一說這安樂侯到了侯府之後,左思右想,自己和龐吉要是一同前去,指不定出什麼么蛾子呢。現如今,他們二人也在鬧彆扭,並且都想要依靠蕭起圖謀私利。這樣的人,絕不能私下裡就碰見了。
乾脆,還是自己先去,索性就投了蕭起,反正自己手下還有許多武林中人,還有司馬道長,到時候蕭起一旦攻入開封,我再讓司馬道長殺掉蕭起,殺掉契丹王,挾持蕭公主,擁我自己為王,豈不更好?
想到這裡,是趕忙地收拾了金銀細軟,帶著一家老小,出城投奔蕭起去了。城門官知道他是安樂侯,奉了皇命要去議和的,也就沒攔他。
到了這蕭起大軍之前,叫人去通報蕭起,說安樂侯帶人來投。沒想到,看門的小兵不理他,說道:將軍哪有功夫迎接你,自己進去吧!
安樂侯心說,為了大計,暫且忍一忍。就進去了軍營。
蕭起的帳篷倒是好找得很,最大的一個就是。掀開帳篷正要進去,往裡一瞧,那臉可就瞬間拉下來了。
怎麼的呢,原來呀,龐太師已經先在裡面了。
安樂侯心中暗想,這個老小子搞不好說了我一堆的壞話,媽的,搞不好就要栽在他手裡!
龐太師見了安樂侯,笑道:侯爺,別來無恙啊,我們已經恭候多時了!
安樂侯笑道:怎麼不招呼我,自己就先來了呢!
龐太師笑道:我方才已經與定北侯講過了,朝廷派你我二人前來議和。老夫心想,議和之事事關重大,故此先來鋪鋪路,剩下的還是要由安樂侯來完成了!
蕭起問道:老太師說,你有好的方案,什麼方案? 安樂侯心裡暗罵,好你個龐吉,擺明是要陷害於我。我哪有什麼方案,你他媽壓根就沒跟我講過。自己在那裡快速想了一想,心說,乾脆,我也陰你一把! 說道:侯爺,我與龐太師已經商議過了,這議和本就是大宋緩兵之計。侯爺只需要即刻發兵,頃刻間便可踏破開封城, 江山唾手可得。至於我和龐太師,商定了要來投靠侯爺,我一帶了一家老小前來,並甘願將傢俬奉上,不知道龐太師誠意如何?難不成,孤身一人,還有所猶豫?
龐太師臉色也變了,心說,媽的,竟被他將了一軍!眼珠子一轉,說道:侯爺,老臣未帶親眷,實際是因為,老夫以為,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老夫留在朝野之中,打探大宋對敵之法,於侯爺知道,做個內應。如何? 這話說到蕭起心坎裡去了。他雖然知道自己的兵馬多,可是要說硬要攻城,也沒那麼容易。自己也不知道大宋到底有多少人馬,也不知道人家準備了什麼計策,正想著要如何打探一下呢。龐吉這話一出,可就高興了。
蕭起說道:既然如此,有勞老太師了!你且先回去吧,一有訊息,馬上告訴於我。
龐吉站起身來,一拱手,走出了軍營。
蕭起對安樂侯說道:現如今,你既然歸順於我,就不要有二心。否則,我這大刀可不認人!說完,是把手裡大刀抽出來,咔嚓一下砍斷了一把椅子。
安樂侯笑道:侯爺放心!老夫自當追隨。心裡卻在唸叨著,要如何才能將蕭起控制在自己手裡,司馬道長究竟是去了哪裡?
司馬道長去了哪裡呢? 這就來了,且說這龐吉心裡很是高興,總算是順利脫險。只要自己回到開封城,那就是暫時安全的。蕭起攻開啟封城的時候,自己只要看這局勢,就可以想往哪裡投就往哪裡投。豈不美哉? 出得軍營,到了這拐角之處,旁邊閃出一個人來。
龐太師問道:可曾露了馬腳?
那人笑道:太師放心,天衣無縫。真有那麼一天,就是太師登基之日!
龐太師笑一笑,走了。
這人轉身走向蕭起的軍營,一路徑直走到中軍帳。蕭起見了他問道:司馬道長,你去了哪裡?我正要找你呢!
司馬道長笑道:找我何事? 蕭起說道:大宋派了安樂侯和龐太師來議和,兩人都說要投靠於我。我總覺得其中有詐。道爺可否為我分析一二,這兩人,我是該留,還是不該留?
司馬道爺說道:戰爭未起,不可擅自殺人。不如先謀劃如何攻城,看此二人表現。到那時再做決定。
蕭起點點頭,說道:還是道爺見識高明!今晚就請道爺與我一起商討攻城之策,如何?
司馬道爺笑道:遵命。
這帳篷之內,是秘密商議進攻大宋的手段。帳篷之外,可就驚醒了一個赤膽忠心的老英雄!
究竟是誰,咱們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