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被褥枕都安置妥帖,因為據他了解,就只有閻埠貴見過這些東西。
其他人都不清楚狀況,若不做做樣子顯得奇怪。
做完這一切,他又跑去木材廠挑揀了些廢舊木材回來充當柴火,但這些並未存入他的小空間裡,裡面倒是有不少煤炭。
儘管嚴寒對他沒有影響,為免引起更多人的矚目,還是按常理開火準備飯菜。
其實無論溫度多低,在陳小楊如今的修為下根本無所謂。
忙畢已是天黑時分,陳小楊生起火做飯,晚飯後開始給自家炕 ** 。
正準備睡下之時聽到外面傳來叩門聲。
他出門開門見一男子詢問:“同志你好,請問什麼事?”
來人急忙解釋說,
“哦,我是隔壁劉家二大爺家兒子,名叫劉光天。
是通知你 ** 開會。”
一聽這事似乎挺重大,沒想到這麼快就遇到了。
不過他依然保持平靜追問道:
\"好,請問何時集合?\"
得到肯定的回覆說:
\"馬上!\"
於是答曰:\"好的, 您等一會兒啊, 我回去帶上些必需品!\"
劉光天回以:
“那你快點兒!”
接著他就跑了。
陳小楊關鎖好前 ** 隨後趕到院子中間集合。
在那裡見到三個坐在上座的大爺——分別是熟識的易中海、剛剛接觸過的閻埠貴還有威名遠播的官面人物劉海中。
後者略咳兩聲:
“咳...大家都到齊了。
這次會議目的簡單,就是為了迎接一位新的鄰居。
之前的老戶搬出去住了,房屋也移交至新的居民手中,大夥互相見個面,之後大家同屬這一院了!”
另一位老人附和著:
\"確實,二哥說得不錯。
小陳你介紹一下,認識一下院子裡的新朋友們!\"
陳小楊說道:“各位鄰居好,我叫陳小楊,今年十八歲,擔任11級鐵路民警。
我的工作雖然不在這一片具體管轄範圍內,但如果鐵路上發生任何案件,無論地點,都與我相關。
家裡因為工作的關係,存有一些機密資料。
並不是刻意神秘,而是工作的需要,請大家在來訪之前知會我一聲。
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或問題!”
易中海聽後趕忙回應道:“沒錯,小陳說得對。
大家一定要看緊自已家裡的小孩,畢竟警察的工作性質比較特殊,如果家裡存放的有危險物品被孩子誤拿玩耍,萬一受傷,就非常不好了。”
大家都表示同意陳小楊的說法。
陳小楊接著說:“謝謝大爺的理解,剛才自我介紹完,現在想聽聽大家的情況?”
劉海中沒等易中海發言,便主動說:“您好,陳小楊同志,我是劉海中,住在院子後面的屋子。
如果您有任何困難,隨時可以來找我。”
隨後一個壯實且油膩的漢子站了起來:“你好,我是軋鋼廠的大廚傻柱,目前居住在中院。”
此時,人們紛紛進行自我介紹:
“你好,許大茂,我在後院。”
“閻解成和我妻子於莉,我們住在前院。
三大爺的大兒子就是我。”
“你好,我叫閻解放,也住前院,是三大爺二兒子。”
“這是閻解曠,三大爺的小兒子,這是我的妹妹閻解娣。”
“我就是前面提到的劉海中二兒子劉光天!”
“我還記得,我叫劉光福,是劉海中的幼子。”
接下來是幾位女性:“我是婁曉娥,許大茂的妻子。”
秦淮茹站了出來:“你好,這是我婆婆、我的兒子棒梗,女兒小當還有槐花。”
又一位居民說:“我是餘成衛。”
另一位補充說:“張鐵柱在此。”
最後付玉英簡單介紹自已:“付玉英是我。”
現場共有百餘人參與見面交流。
在聽完大多數人的簡短自我介紹後:
易中海介紹到家屬們,“這是我太太,也就是所謂的一大媽了;那位二大媽;而這邊則是三大媽;另外後面院落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由於年事已高加之天氣太冷未到場。
大院總體上就是這麼個狀況,我們這次主要是為歡迎新鄰居加入這裡。
都說鄰居遠親還不如呢,在任何時候遇到難事都請儘管尋求我們的幫助。
此外,咱們四合院可是榮獲十年‘優秀文明小區’獎項了。”
陳小楊微微點頭稱是:“請不必擔心這個,我知道情況有所不同。
作為鐵路公安,大部分時間都在執行帝都到平陽段任務往返耗時六日,之後還需額外3到7日調休。
最快情況下也是每過九天左右能回家住三五天的樣子。
這的確和大多數人的生活模式有所區別。
那麼關於咱們院門晚上會不會關的問題...”
閻埠貴點點頭示意肯定。
“對,大院確實會在晚上關門。
這裡有一百多口人呢,白天人來人往倒沒什麼影響,但晚上大家休息了,為了安全著想,自然要關起門來才行!”
陳小楊隨即接話道:
“那就好辦多了。
如果我晚上回來或離開,我會從我自已院子的那個小門走。
我想跟大家說明白,我的工作和其他人不太一樣。
一旦火車啟動,我就得趕緊去上班,沒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
所以我也提前和街道溝透過,在我的院子裡開了個小門,
希望大家不會覺得我不合群。
這實在沒法子,總不能半夜兩點叫起三大爺給我開門吧?
三大爺是老師,第二天還有很多事等著上課呢!”
聽了陳小楊一番解釋,易中海本來想要說的話一下子就說不出口了。
畢竟,陳小楊之前暗門時提到的事兒,正是他心裡在意的。
陳小楊繼續說道:“希望大家能理解。”
眾人見狀,也不好再說什麼了。
何雨柱是個心直口快的人,聽到陳小楊的解釋後立刻回應:
“這樣啊,怪不得你開門呀,完全理解。
你是為了工作嘛。
國家需要有人幹這事,開個小門也算合理。
再說了,誰願意大半夜被叫起來開門呢!”
在一旁觀望著的許大茂看到易中海一臉難色,猜到這位老謀深算的人沒達到目的,不失時機地調侃道:
“沒錯,像我說得這麼直接也對。
萬一真出了啥問題怎麼辦?也不能不讓小陳同志上他的班。”
何雨柱衝著許大茂點了個頭說:“你說得沒錯。
你這個人雖說有點不是東西,但今天說到了重點。”
許大茂笑了笑,他向來在院子裡是最清醒明白事理的,此時看著易中海的難看神色,心裡倒是挺暢快。
面對何雨柱的反應,易中海面色難堪極了,心中暗暗咒罵。
何雨柱得意的樣子盡收眾眼底,大家都知道易中海的小打算。
不過,這些都與自已無關。
何雨柱在大院裡素來得罪不少人,嘴巴也不太甜。
易中海清楚何雨柱的為人。
除了嘴欠之外,這人其實不壞也不算正派。
當然要是涉及到秦淮茹的事情就不一樣了。
至於這一點,陳小楊早已心知肚明。
易中海最後總結道:
“好吧,既然陳小楊的工作特殊,並且街道也批准了,那就如此安排吧。
大家別再多說什麼。
對了,小陳這是你第一次住在我們這裡,你可能不太瞭解這個大院……”
我們這個四合院在大家眼中一直是模範社群,這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尊敬老人、關愛小孩,彼此相互幫助。
陳小楊點點頭說:\"這一定辦到。
不過我對這個大院還不太熟悉,工作也繁忙,可能會少些時間跟大家一起交流。
畢竟我的責任是維護社會秩序嘛!\"
易中海明白了陳小楊的意思——他不希望與大院內過多牽扯。
作為軋鋼廠的八級技工,易中海清楚,對於不在廠內的陳小楊而言,自已並不能對他有多大影響力,況且因為陳小楊的工作性質,他也不願與其發生衝突。
在這個四合院中,家家之間的事兒總是明瞭而不挑破;至於賈家那面更是盤算著,回去告訴家中的棒梗要避開招惹是非,那人可不是傻柱那樣好對付的物件。
兩個寡婦賈張氏和秦淮茹,即便生活不易,也能在這個四合院裡過得風生水起,顯然是懂得生存之道的一方高手。
易中海道:
“行吧,工作任務要緊。”
大家都明白,天氣寒冷又到了該回家的時候。
既然初次碰面已然互相認識,以後的日子有的是機會。
“散會!”
劉海中回應後眾人相繼散去,各自行回各自的家。
陳小楊也同樣返回了住所。
次日一大早,陳小楊修煉完就準備收拾東西,這時候,雷師傅前來探訪並驚歎於陳小楊如此迅速地完成了新家的初步佈置。
陳小楊謙虛地說這得力於大家的幫襯,雷師傅也沒多問細節只提起了建材之事:
\"有些料都是以前的老貨了,現在沒人用。
總計下來您需要出一百八十塊錢材料費。
至於之前約定好的人工費已結算完了。
這事您看如何?”
陳小楊立即表示同意,
\"可以可以,這方面我不懂,都交由你來辦理好了!我去給你拿錢!\"
隨即轉身從屋裡取出了所需的現金交給雷師傅。
並補充了一句囑咐,
“一切拜託師傅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