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章 後記

感謝你可以看到這裡。我想,能看到這裡的你一定是非常非常愛這篇小說,或者是非常非常愛我。

自2024年9月份到2025年1月份,我完成了兩件我自已都沒想過真的可以完成的事情。一件是減肥。一件是寫完這篇小說。說實話,這兩件事都讓我太有成就感了。減肥的事不提了,就單說說小說。大概是10年前吧,我曾經也嘗試著寫過一篇小說。是一個電視劇的衍生文。(那時候衍生文還很少見。)我寫了很多年,斷斷續續地,大概也寫了60多萬字了。但總是寫著寫著就覺得自已寫得不好,沒意思,然後就擱置了下來。但是這一次,對於《墨語微凌》,我每天都有著無限的熱情和激情。我迫切地想要完成它,想要讓所有人儘早看到它。我不是專業的寫手,寫作速度很慢。從框架構思到一字一句的措辭,我都要反覆斟酌反覆修改;所有的情節,所有的畫面都混在腦子裡。有時候要在電腦前坐14、5個小時,才能寫出一段邏輯完整的對話。直到12月之後我才開始漸入佳境,從兩三週一章,到一週一章,到兩週三章,再到最後的一天一章。我比預計的時間提前了一個月完成了這篇小說。

寫完的第二天,我就開始在網上連載。短短三週的時間。今天,我更完了最後一章。我想我現在應該寫點什麼,來跟這個故事,跟張宇凌和李墨作一個告別。

我真的很愛他們——張宇凌和李墨。在那幾個月裡,我沒有一天不在與他們見面。如果哪一天哪怕只有幾個小時沒有開啟文件,我都會對他們尤其想念。

有人說,名字是世界上最短的咒語。當我賦予他們名字的時候,他們就有了生命。但當我寫作的時候,我總是有種感覺。不是我創造了他們,而是他們本身就是存在的。是冥冥之中有一種力量,指引著我把他們的故事講述出來。

我不是一個以寫作為生的人,平時也很少舞文弄墨。這個故事的起源很偶然,它源自於2024年的8月份,我的腦子裡突然閃現出的三幅畫面。(這三幅畫面決定了這篇小說的整體框架和最終走向。)

第一幅畫面:樓道兩邊相對而望的兩扇窗戶裡,分別住著一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他們隔著窗戶聊天、說笑。

第二幅畫面:兩個孩子長大了。女孩在出國留學之前,和男孩確立了關係,成為了男女朋友。

第三幅畫面:男孩得重病去世,女孩身在國外,沒有見到男孩最後一面。

後來,我開始慢慢把這三幅畫面用內容連到一起。我的想法越來越多,多到腦子已經存不下了,就產生了把它寫出來的衝動。在寫到第六、七章的時候,我就開始琢磨著把最後一幅畫面改了。李墨作為警察而犧牲,會讓這個角色更有價值,更有魅力。還有就是,我不忍心不讓他們見彼此最後一面。

我知道,對於李墨的離去,大概所有人都會覺得我狠心吧。為什麼我一定要把男主角寫死?我不是為了虐而虐。我只是遵循了一開始的設定。

我給了李墨最完美的配置。他的性格,他的外形,他的能力,他對張宇凌的感情。我對他傾注的心血應該比對女主角張宇凌的還要多。我對他偏愛是因為我從一開始就知道他的結局。然而越是這樣,到後來我就越是捨不得。他犧牲的場景我卡了三天不敢下筆。而在這之前的章回裡,他們在一起甜甜蜜蜜的時候,不知道多少次,我都是一邊寫一邊流淚的。我早在幾個月前就開始為他的結局而哭泣了。我一度也認為自已瘋了,為什麼要這樣對待他,這樣對待張宇凌?當理智又回來的時候,我又很清楚那就是他的宿命。那是李墨他自已也欣然接受的宿命。最終可憐的,只有我的大女主張宇凌一個人。

李墨和張宇凌,這兩個名字是我隨便起的。用了最普通的姓和最常用的字做名。後來寫著寫著才發現,這兩個名字其實很妙。墨是黑色的,冰凌是白色的。這兩個顏色是互補的,卻又好像註定了他們此生無法在一起。

小說的前半段是一個關於陪伴和成長的故事。兩個小朋友從小一起長大。他們共同經歷了所有人都逃不掉的成長的煩惱。有來自學業的壓力,來自青春期的困惑,來自初識愛情的懵懂,來自成年之後逐漸步入社會的無奈與妥協……每一步,兩個人都是小心翼翼互相扶持著走過來。他們不是聖人,他們也會笨拙,也會固執,也會衝動,但“凡事先為對方著想”這一點他們從始至終都沒有變過——這也是我最愛他們的地方。後半段,是張宇凌一個人的堅守。張宇凌從一開始就被我塑造成了一個強大、有主意、有執行力的人。她認定的事情就會毫不猶豫地把它完成。她認定的人也會堅定不移地愛他一輩子。這其實不能算作死心眼或者不變通。往大了說,這可以算是一種信仰吧?如果不遵循自已的信仰去活,那才是出賣了自已,沒有了自我。

當然,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他們的爸爸媽媽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們給了他們近乎“無菌”的完美環境。張宇凌和李墨自身的能力和教養完全來自於他們各自優質的家庭。

除了可愛的爸爸媽媽們,還有幾個配角我也想“特別鳴謝”一下。沒有他們,這個小說就會失去一半的色彩。

孟欣。書吧老闆孟欣一開始我只是把她當做一個工具人。但我很喜歡這個工具人,就給她做了人物設定。她大學畢業後和男朋友結了婚。幾年之後實在受不了婚姻中的瑣碎矛盾就選擇了離婚。然後她開了一間書吧,完成了自已年少時的夢想。孟欣的性格很強,是個不折不扣的女強人。所以她很喜歡同樣性格很強的張宇凌。在後期她已經完全把張宇凌當作朋友而不再是“顧客”或是“關係比較好的顧客”。張宇凌也把書吧當成了自已精神上的避風小屋。

Andrew。Andrew是為張宇凌開啟另一扇窗的大師兄,也是她的“領路人”。他最後留校當教授了。Cathy和張宇凌每年都會回去看他,找他玩,或者客串嘉賓,參加多元化經濟俱樂部的活動。

赫子浩。赫子浩是李墨最好的朋友。雖然小說裡並沒有刻意去提及這件事,他出現的次數也不多,但每一次的出場都表明了他和李墨關係的不一般。他們是從小玩到大,無話不說的好朋友。如果李墨和張宇凌結婚了,在婚禮上他一定會在大螢幕上放出他們倆在山上的亭子裡接雪花的照片,還會放出那天晚上他和李墨的聊天記錄。(當然了,他會貼心地P掉關於秋曉涵的那段話。)然後李墨會慌張地站在臺上衝著臺下的父母擺手說:“不是不是!沒有早戀!沒有早戀!”

Cathy。Cathy的中文名是孫凱琪。其實關於Cathy,還有很多故事沒有展開。我寫到她的家庭,她的父母,她的哥哥們,還有她唱的那首《Ghost》。她從小就身處在一個有很多問題的家庭裡面,所以她才會遲遲走不出叛逆期,她才會一直染著一頭粉色的頭髮,才會覺得自已在家裡就像是一個“Ghost”。她一直沒有結婚,也是因為她的家庭給她的心理造成過一些陰影。因為小說本身的篇幅比較短,我後來就沒有過多描寫她的故事。如果有機會,其實可以給她單獨開一篇番外。

蘇琳琳。蘇琳琳是一個非常幸運的角色設定。她的性格很好,很隨和,很可愛。但她不是一個軟弱,隨波逐流的人。她的聰明,她的善良和她的幸運,註定了她這輩子會過得非常幸福。婚後她會有兩個兒子,自已的事業也略有小成。她是張宇凌一生的好朋友,也是最好的朋友。在她面前,張宇凌可以做到完全的放鬆自已。在小說的最後,也是由她引導著張宇凌尋得了最終的安寧。

趙晨。趙晨是一個讓我很心疼的人物。我想,如果李墨在出生前選擇了“長命百歲但愛而不得”,大概就是趙晨的這種狀態吧。趙晨是我們普通人眼中的“天之驕子”。他什麼都不缺,有智商,有顏值,有錢,有能力。而一個張宇凌卻成為了他心中一生的痛。他問張宇凌:“如果沒有李墨,你會愛上我嗎?”其實我想,如果換做他是竹馬而李墨是天降,張宇凌也同樣會選擇李墨。即使他們三個人一起長大,張宇凌還是會更加喜歡鬧鬧騰騰的李墨,而非安安靜靜的趙晨。因為李墨懂張宇凌,他知道張宇凌要的是什麼。他和張宇凌是相互吸引,同時又可以完全彌補對方心靈的缺口。趙晨會喜歡張宇凌,是因為他性格中安靜、內向的那一部分會天然地被張宇凌的堅定和強大所吸引。但是張宇凌內心所需要的,是他給不了的。這是他無論多麼努力都無法達成的事情。很殘酷,但這就是事實。我不是沒有想過最後讓張宇凌和趙晨在一起。但是,那樣的話張宇凌的性格就崩了。她當然知道和趙晨在一起在外人看來於她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她要趙晨幹嘛呢?她不需要他的錢,也不想要孩子。至於感情方面,就像她和蘇琳琳說的,她已經沒有感情了,何必再搭上一個人和她一起痛苦呢?所以為了不讓趙晨再執迷不悟下去,她只能想辦法離開他,或者讓他離開。

此外,還有一些東西是我在正文裡含糊其辭,沒有寫得很明白的。本想著讓讀者自已悟到,算是我給讀者出的小題目。但既然已經是“後記”了,我就在此做一個整理吧。

關於張宇凌和蘇琳琳的手串顏色。

蘇琳琳的網名是紫蘇林,所以是紫色的。而張宇凌的冰凌是白色的。這就是她們為對方選擇手串的邏輯。

關於Mobius戒指。

莫比烏斯環,代表了永不停息的愛。

關於小馬紮。

被李墨甩出去摔壞了的小馬紮,後來被張偉澤修好了。一直放在張宇凌家裡。後來張宇凌年紀大了,去陵園的時候就會帶上這個小馬紮,坐在墓碑前面和李墨說話。

關於張宇凌後期的胃病。

張宇凌曾經服用過量的安眠藥從而導致胃損傷。還請大家珍惜生命!愛護身體!另外,如果發現家人朋友出現心理問題或抑鬱傾向,請及時帶他\/她前往就醫!

關於張宇凌的車牌號。

雖然正文裡沒機會提到,但我也是做了設計的,就放在這裡告訴大家吧。這是李墨在張宇凌還沒買車的時候就和她商量好的自選號碼。京L1M020——李墨愛凌(可以是任意地區,這裡拿京牌打個比方。)

關於幻境。

理性的說法是:那全部都是張宇凌自已想象出來的。自從李墨去世之後她就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有的時候她會混淆現實和自已的想象。

小說的意境是:

1. 張宇凌輕生後看到的海邊的李墨。這是以李墨為主體構建出來的場景。這是他想象中的海邊求婚的浪漫景象。張宇凌並不知道這個場景,她只以為這是“超級藍血月”那天的樣子。可以說,這是李墨用自已的積分換來的。

2. 小說結尾處在籃球場求婚的場景。這是以張宇凌為主體構建出來的場景。她知道了李墨想在籃球場向她求婚的事情,這麼多年來她可能早就想象過千遍萬遍這個場景了。這最後的一幕是張宇凌用自已的積分換來的。當然,我更願意相信,這是李墨真的來接她再續前緣了。

3. 吸菸後的幻象。(吸菸有害健康!)這是張宇凌腦補出來的場景。她想象著在另外的時空裡存在著另外的張宇凌和李墨。在另外的時空裡他們最終走進婚姻,幸福圓滿。

關於窗簾和竹竿的意象。

窗對窗的設定也很奇妙。窗代表了兩個人的心。從一開始李墨送完秋曉涵回家後偷偷拉開自已的窗簾,看著對面張宇凌的窗簾緊閉;到張宇凌生理期時李墨用自已的誠意開啟了她的窗簾;到李墨把一根竹竿分成兩半,兩個人一人一半,可以隨時敲打對方的窗戶;到高中時張宇凌發現自已無論什麼時候拉開窗簾,李墨的窗簾都是開啟的;到張宇凌主動拉開了自已的窗簾;到兩個人在一起之後李墨連睡覺都不關窗簾了。前後五六年,正是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有了敏感小心思的時候。每每寫到此處,我都會忍不住為他倆的感情更近一層而開心。

這篇小說我是前後情節同時寫的。在初期的佈局裡,張宇凌進入職場後,還有很多的職場戲份。但是在李墨犧牲之後我實在太傷心了,只想趕緊結束,讓他們兩個再重逢。後面我就刪掉了大約三分之一的純職場劇情(支線),只留下主要表現張宇凌在職場上升的情節和她對趙晨感情的處理。最後幾章的時間跳躍很大,大概是張宇凌想急急地完成她的人生任務,然後去和李墨相見吧。

最後的最後,我想說,小說已經完結了,小說裡的人物都走向了自已最終的命運,走完了他們的一生。它不是圓滿的,但它是完整的。在寫到生死的時候,我總是在想,人的一生中會經歷很多事情,開心的,傷心的,如意的,失意的。我不想把“人生”這件事說得很大。我們手握著“人生”的體驗券,何不去品味它的酸甜和苦辣?何不去發現世間的美好與險惡?何不去探清自我的高度與潛能?來者都接受,選擇在自已。願我們每個人皆可以擁有一段隨心、盡興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