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章 一夜未眠

一夜未眠,宋慈在書房中翻閱各種卷宗,試圖從中找到類似案件的蛛絲馬跡。與此同時,他命令屬下暗中查訪,尋找目擊者和可疑線索。

翌日清晨,屬下回報:“大人,城中傳言,這些死者皆是一些江湖人士,來歷不明,似乎是因某種恩怨糾紛才被殺害。”

宋慈眉頭緊鎖,“江湖恩怨,緣何如此乾淨利落,毫無痕跡?此案絕不簡單。”

就在這時,一名衣衫襤褸的乞丐匆匆跑進府衙,口中喃喃自語:“惡鬼索命,惡鬼索命……”

宋慈將其喚至身前,柔聲問道:“老人家,你可曾見過什麼異象?”

乞丐抬頭,眼中佈滿恐懼:“小人昨夜正藏身巷尾,忽見幾名蒙面人提著刀,身影如風,瞬息間便取下那些人的首級。小人只敢躲在暗處,連呼吸都不敢大聲,生怕被發現。”

宋慈問:“你可曾聽到他們說什麼?”

乞丐點頭:“他們似在低聲議論,說什麼‘時間緊迫,速速完成’,然後便匆匆離去,往城西方向去了。”

“城西?”宋慈陷入沉思,那裡乃是城中商賈雲集之地,暗藏許多不為人知的勢力。若果真如此,這背後必定牽涉到更大的圖謀。

宋慈命人加緊搜查城西一帶,同時自已親自前往查訪。他裝扮成普通商賈,混跡於城西各大商號,暗中探聽訊息。數日後,他終於得到一條至關重要的線索:城西某處宅邸,近期常有神秘人物出入,且該宅邸主人與朝廷中某位高官關係密切。

宋慈心中一震,立即帶領人馬前往該宅邸。他們悄然潛入,發現宅邸內隱藏著一座密室,密室中竟擺滿了各種兵器和密謀書信。

正當宋慈搜查時,一名蒙面人突然闖入,與宋慈展開激烈搏鬥。經過一番苦戰,宋慈最終將其擒獲。摘下面具,宋慈驚訝地發現,此人竟是朝廷某位官員的親信。

在審訊中,該人最終招供,坦白了一個驚天陰謀——他們正在策劃一場大規模的叛亂,而無頭屍體不過是為了掩蓋他們的真正行動,轉移朝廷的視線。

宋慈將此事上報朝廷,叛亂集團被一網打盡,城中恢復了平靜。而宋慈,也因這次智勇雙全的破案再度贏得了百姓的愛戴。

回到府衙,宋慈感嘆道:“世事如棋局,險象環生,但只要正義之劍不曾折斷,邪惡終將無所遁形。”

宋慈的名聲因這次破案再度傳揚開來。然而,風平浪靜之際,他並未感到輕鬆。直覺告訴他,京城之中潛藏的暗流遠未平息。就在他準備深入調查之時,一封密函從遠方送至府衙。

密函來自洛陽,內容簡短但異常緊急:“宋大人,洛陽連夜發生五起孩童失蹤案,毫無蹤跡,求助!”

宋慈見此函,神色凝重。孩童失蹤案最能引起百姓恐慌,若不盡快偵破,恐引發更大危機。他當即決定啟程前往洛陽。臨行前,他吩咐屬下繼續調查京城的暗中勢力,務必查清所有蛛絲馬跡。

洛陽城中,陰雲密佈。宋慈到達時,發現街頭巷尾滿是哀聲,失蹤孩童的父母們奔走哭訴,尋求幫助。

宋慈走訪了失蹤孩童的家屬,從他們口中得知,這些孩子都是在夜間離奇消失,無人目擊,也無任何掙扎的痕跡。更令人不安的是,失蹤的孩子家中都曾接到一張畫滿詭異符號的紙條。

“符號?”宋慈細細端詳這些紙條,發現上面的符號排列奇特,彷彿暗示著某種祭祀儀式。他立即召集洛陽當地的文士和僧人,研究這些符號的來歷。

一名年長的僧人仔細端詳後,神色凝重地說:“這些符號出自一種上古邪教的典籍,據說此教以獻祭孩童為祭品,以求長生不老。這種邪教在百年前已被朝廷取締,沒想到如今竟然復活。”

宋慈聽後,更加堅定要將此案偵破。他在洛陽府衙召集所有相關官員,部署偵查行動。首先,他要求加強夜間巡邏,防止再有孩童失蹤;其次,命人暗中調查城中可疑人士,尤其是那些有前科或行跡異常之人。

經過數日的明察暗訪,宋慈終於掌握了一條重要線索:城郊有一處廢棄的寺廟,近日頻繁有陌生人出入。宋慈親自帶隊前往,決定夜探此地。

夜幕降臨,宋慈一行人潛入廢棄寺廟。他們小心翼翼地潛行,發現寺廟地下竟藏有一座巨大的密室。密室內,幾名身穿黑袍的邪教徒正圍繞著一座巨型石壇,似乎在準備某種祭祀儀式。

宋慈立即下令圍捕。經過一番激戰,邪教徒被一網打盡,失蹤的孩童也被成功解救。原來,這夥邪教徒利用深夜作掩護,悄然擄走孩童,意圖進行邪惡的獻祭。

當孩童們被救出,家屬們奔走相告,全城為之歡慶。然而,宋慈卻並未鬆懈。他深知,這些邪教徒只是冰山一角,背後或許還有更大的陰謀。

經審訊,這些邪教徒供出了幕後主使,一個自稱“冥皇”的神秘人物。據說他隱居在一座偏遠山谷中,操控著整個邪教組織。宋慈決定親自前往搗毀這一邪教組織的老巢,徹底剷除這股禍害。

在出發前,宋慈告誡隨行人等:“此行危險重重,若有不測,務必以大局為重,不能讓邪教繼續危害世人。”

隨著宋慈的腳步,案件的真相漸漸浮出水面,而一場更為驚心動魄的決戰也即將到來……

宋慈率領一支精銳小隊,踏上了前往偏遠山谷的路途。一路上,群山疊翠,雲霧繚繞,宛如進入了一片人跡罕至的秘境。行至山谷深處,他們發現了一座隱秘的祭壇,四周佈滿了上古符文,散發著一股陰森的氣息。

夜幕降臨,宋慈決定暫時埋伏,等待最佳時機行動。夜風微涼,周圍一片寂靜,只有偶爾傳來的蟲鳴聲增添了幾分緊張的氣氛。

正當眾人屏息以待時,一陣低沉的吟唱聲從祭壇方向傳來。幾名身披黑袍的教徒緩緩走出,手中高舉火把,光影在石壁上搖曳生姿。在他們的中央,一名高大的男子披著金絲織成的長袍,面目陰冷,正是傳聞中的“冥皇”。

宋慈目光如炬,見“冥皇”雙手捧著一本古老的典籍,典籍封面刻有神秘的符號,似乎是一部關於邪教儀式的秘籍。他暗自思忖,這本典籍或許是解開邪教秘密的關鍵。

“冥皇”站在祭壇中央,開始高聲吟誦咒語,彷彿在召喚某種不祥的力量。隨著他的咒語,周圍的空氣變得愈加壓抑,祭壇上的符文漸漸散發出幽藍的光芒。

宋慈見狀,立刻示意隊伍展開行動。他們悄無聲息地靠近,準備在最關鍵的時刻一舉殲滅邪教徒。

就在“冥皇”即將完成儀式之時,宋慈大喝一聲:“住手!朝廷重臣在此,汝等邪教徒速速投降,或可免一死!”

這一聲如霹靂般震懾住了所有人。“冥皇”眼神一變,隨即冷笑道:“宋大人果然英明,可惜來得太遲,這一切已無可挽回。”

他話音未落,便揮手示意教徒迎敵。雙方立即陷入一場激烈的搏鬥。宋慈劍法凌厲,幾名教徒頃刻間倒地。然而,“冥皇”的身手也不容小覷,他手持長劍,與宋慈纏鬥起來。

兩人鬥得難分難解,刀光劍影間,宋慈發現“冥皇”招式詭異,似乎融合了多種武功路數,顯然經過嚴格訓練。然而,宋慈心思縝密,他利用“冥皇”一時疏忽,迅速一個翻身,將他手中的劍擊落。

“冥皇”見勢不妙,試圖逃走,卻被埋伏的衙役攔住,最終被生擒。

宋慈冷眼看著被制伏的“冥皇”,問道:“你為何如此殘忍,竟以孩童性命行邪術?”

“冥皇”神情冷漠,答道:“凡人怎能理解吾等追求不死之道?此生若能長生,何惜區區孩童性命?”

宋慈怒不可遏,喝道:“邪術害人,天理不容!你妄圖長生,終究逃不過律法制裁!”

宋慈下令將“冥皇”押回洛陽審判,並取走那本古籍作為證物。在歸途中,宋慈心中默唸,雖然此役勝利,但世間邪惡尚未徹底根除,自已肩上的責任更重了。

回到洛陽,百姓們聽聞“冥皇”被擒,紛紛前來道賀,感謝宋慈為民除害。然而,宋慈深知,面對未知的未來,還有許多未解之謎等待著他去揭開。

在眾人的歡呼聲中,宋慈沉思良久,緩緩道:“世事如棋,步步驚心,唯有正義之道,方可永不蒙塵。”

洛陽城內百姓安居樂業的景象漸漸恢復,宋慈卻未曾鬆懈。邪教之亂雖然告一段落,但他心中隱隱感到,這背後的陰謀遠未結束。果然,一封來自臨安的密函再次打破了短暫的平靜。

“宋大人,臨安城內連日有高官離奇暴斃,死亡前無病無災,跡象疑點重重,盼能速來解惑。”

宋慈讀罷,心頭一緊。高官接連暴斃,顯然不僅僅是意外,很可能隱藏著一場精心策劃的陰謀。他當即整理行裝,率隊日夜兼程趕往臨安。

臨安府衙,宋慈一到便召集當地官員,詳細瞭解情況。據知府所言,這幾位離奇身亡的高官皆是朝中重臣,生前並無仇怨,也無明顯的健康問題,死亡現場更無任何搏鬥或毒害的痕跡,彷彿是心臟突然停止,悄無聲息地離世。

宋慈逐一查閱死者的屍檢報告,發現每位死者的心臟部位皆有微小的針孔,似乎是被一種極細的利器所傷,但這種傷口致命卻難以察覺。他心中頓時升起一個大膽的猜測:或許兇手使用了一種罕見的暗器,透過這種方式製造了“無形殺人”的假象。

為了驗證這個猜測,宋慈決定複檢其中一具屍體。夜晚,他與隨行的仵作進入停屍房,細緻入微地檢查屍體心臟部位的傷口。果然,他發現了一根極細的銀針,嵌在心臟的組織中。

“這是江湖上失傳已久的‘無影針’,以銀製成,極細如髮,刺中後不留痕跡,且毒性劇烈,令人瞬間斃命。”仵作驚呼。

宋慈若有所思:“若是如此,這起案件恐怕與江湖人士有關,甚至可能涉及更大的陰謀。”

為了追查“無影針”的來歷,宋慈開始暗訪臨安城中各類江湖人家,尤其是與暗器相關的門派。經過數日的探訪,他得知城中有一位名叫“鐵手”的神秘匠人,精於製作各種奇異暗器,尤其擅長打造細如毫髮的銀針。

宋慈親自前往“鐵手”隱居的山莊,發現此人果然技藝非凡,但他聲稱自已早已隱退多年,絕不會涉足兇案。宋慈細細觀察“鐵手”的言行,雖表面無異,但他的神色間似乎隱瞞著什麼。

為探真相,宋慈決定設下計策。他故意放出訊息,稱朝廷懸賞鉅額緝兇,暗示“鐵手”若能協助破案,將免除一切罪責。果不其然,不久後,宋慈便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中提到一名曾拜訪過“鐵手”的陌生人,極有可能是案件的幕後主使。

宋慈暗中安排人手追蹤此人,最終鎖定了目標:一名偽裝成商賈的江湖高手,名為“影魅”,擅長暗殺與隱匿。宋慈親自帶隊在一座偏僻的酒館中將其緝拿歸案。

“影魅”被擒後,面對宋慈的審問,起初死不認罪。然而,宋慈用計施壓,揭露了他的作案手法,並出示了關鍵證據——“無影針”與“鐵手”所述的暗器細節吻合,最終使得“影魅”不得不供認不諱。

原來,“影魅”受人指使,專門暗殺朝廷重臣,以動搖朝綱。這背後的指使者,正是朝中一位權臣,意圖藉此謀奪大權。

在宋慈的鐵證面前,幕後主使無從抵賴,被押解至京城受審。此案告破,宋慈功不可沒,臨安城也恢復了平靜。

然而,在這場明爭暗鬥中,宋慈更加深切體會到,陰謀與權勢的爭奪永無止境,而自已,唯有以智慧與正義為劍,才能守護大宋的安寧。

臨安風波平息,宋慈正準備啟程返回洛陽時,一位身著青布長袍的年輕書生急匆匆地來到府衙門前,手中緊握一封信,神色焦急。他見到宋慈,連忙跪地求救。

“大人!小民名喚程文安,家鄉江寧近日連發多起失蹤案,村民人心惶惶,望大人能前往調查,還百姓一個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