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宋慈沉思道,“但究竟是何種毒物,能在如此隱秘的環境中施毒?”
狄青迅速檢查了書房內的物品,特別是書桌上的書籍和文具,終於在墨硯中發現了異常:“大人,這墨水中被摻入了一種劇毒,李文修在研墨時,毒物隨空氣吸入,迅速發作致命。”
宋慈問陳文德:“書院內是否有人曾與李文修有過爭執,或是懷有敵意?”
陳文德猶豫片刻:“李文修學問出眾,確有一些同學嫉妒,但並未表現出敵意。”
宋慈決定從書院的日常生活入手調查。透過與師生的談話,他得知李文修性格謙和,與人無爭,然而,有一位名叫王兆的學子,近來行為異常,常常獨自一人,似乎心事重重。
宋慈將王兆召來問話,王兆神色慌張,支支吾吾。宋慈進一步詢問,王兆最終在壓力下承認,自已曾偷偷喜歡一名女學子,卻發現李文修與她走得親近,心生妒意,因而策劃了這起毒殺事件。
“你竟因一已私慾,謀害他人性命!”宋慈怒斥道。
王兆痛哭流涕:“我一時糊塗,實在是鬼迷心竅。”
宋慈將王兆交由官府依法處置,書院恢復了平靜。陳文德感激不盡:“宋大人,若非您明察秋毫,書院恐怕難以復安。”
宋慈嘆道:“學問之道,本應以修身養性為本,豈能為私慾矇蔽心智?”
陳文德點頭:“大人所言極是。書院當以此為戒,教導學子正心誠意。”
宋慈離開書院,站在汴京城的城樓上,望著初升的朝陽,心中感慨:“知識若不以德為基,便如無根之木,豈能長久?願這片大地,能因正義而長存安寧。”
狄青走到他身邊,微笑道:“大人,您不僅守護了公正,還為人心照亮了一片光明。”
宋慈淡然一笑:“願這光明,能在每一個心中永存。”
汴京的文昌書院案落下帷幕後,宋慈原本計劃返回任上,然而,一名急報的信使在半路攔住了他的去路。信使氣喘吁吁地呈上一封來自湖州的信件。信中稱,湖州的名醫蘇靖在自家醫館內離奇死亡,屍體四肢扭曲,面色鐵青,彷彿中邪一般,事發突然,毫無頭緒。當地官府求助無果,特請宋慈前往查明真相。
宋慈當即決定前往湖州。抵達湖州後,他拜訪了湖州知府盧大人,盧大人帶著他前往蘇靖的醫館。醫館內一片寂靜,蘇靖的遺體仍然擺放在醫館的內堂,四肢怪異地扭曲著,面色鐵青,眼神呆滯。
宋慈細細勘察了現場,發現蘇靖的手中緊緊握著一枚碎片,形狀如同破裂的玉石。他將碎片取下交給狄青,並吩咐他驗屍,查明死因。
不久,狄青帶回結果:“大人,蘇靖並非中邪,而是中了一種極為劇烈的毒素。這種毒素能迅速導致全身痙攣,最終窒息而亡。”
宋慈點頭:“如此看來,這是一起毒殺案。但問題在於,這毒素是如何進入他的體內的?”
宋慈決定從醫館的日常事務著手調查。他發現,蘇靖平日裡接待病患眾多,幾乎不曾離開醫館。宋慈將目光轉向那枚玉石碎片,這似乎是唯一的線索。
宋慈找來湖州最著名的玉器商人,請他鑑定碎片的來源。商人看後,神色凝重:“這塊碎片來自一種名為‘斷魂玉’的稀有玉石,這種玉石雖美,卻含有劇毒,一旦觸碰破損的玉石,毒素便會透過面板迅速滲入體內。”
宋慈意識到,兇手利用“斷魂玉”精心設計了這起謀殺。他命人暗中調查城中是否有人近期購入這種玉石,不久便查到一名名叫劉成的商販,曾大量購入斷魂玉,並與蘇靖有過來往。
宋慈將劉成帶回府衙,經過一番審訊,劉成終於供認。他原本與蘇靖有一筆交易,但因蘇靖拒絕提供非法藥物,劉成懷恨在心,策劃了這起毒殺案,試圖嫁禍於他人。
“你以為毒殺他人能掩蓋你的罪行,實則是為自已挖掘了墳墓。”宋慈冷冷道。
劉成被依法處置,湖州的恐慌終於平息。盧大人感嘆:“宋大人,您的智慧與公正,讓湖州再度安寧。”
宋慈微微頷首:“只願這片大地上,每一個人都能免於恐懼,自在而生。”
狄青站在一旁,望著湖州漸漸恢復的平靜,感慨道:“大人,您總能讓正義之光照亮人心,讓罪惡無所遁形。”
宋慈目視遠方,堅定道:“只要心中有光明,再深的黑暗也能被驅散。”
湖州案了結後,宋慈決定暫時返回衙門,但未及啟程,便收到來自揚州的一封緊急求助信。信中稱揚州城中一名叫崔氏的富商在家中離奇失蹤,家中並無任何打鬥痕跡,彷彿人間蒸發。此事引起當地百姓恐慌,傳言四起,認為是崔氏家招惹了鬼神。
宋慈決定即刻前往揚州,一探究竟。
抵達揚州後,宋慈直接前往崔家府邸。崔家人滿臉憂色,家主崔富雖年過五旬,但身體健碩,性格剛毅,不可能輕易離家不告而別。崔夫人帶著宋慈進入崔富的書房,這是崔富失蹤前最後一次被看到的地方。
宋慈細細勘察書房,發現房內整潔有序,並無異樣。然而,他注意到書房的一面牆壁上掛著一幅山水畫,畫框微微傾斜,似乎被人動過。宋慈上前細查,果然在畫後發現一個暗格,裡面空空如也,但牆壁的另一側卻傳來隱約的風聲。
“牆後有密道。”宋慈斷言。
他命人拆開牆壁,果然發現一道通往地下的密道。宋慈與狄青小心進入密道,沿著蜿蜒的通道走了約百步,密道的盡頭是一間密室,地上散落著幾件崔富的衣物,但人已不見蹤影。
宋慈細細勘察密室,發現牆角的一堆乾草中藏著一枚暗器,是一種罕見的吹箭,箭頭上塗有一種特殊的塗料。狄青小心取下,回府後進行分析,發現這塗料具有麻醉作用,能夠快速令人體麻痺,陷入昏迷。
“看來崔富是被人用吹箭射中後,從密道擄走。”宋慈推斷。
接下來的調查集中在揚州城中是否有任何人持有這種特殊的吹箭。宋慈很快發現,城中一名名叫杜昌的江湖人士,近期頻繁出現在崔家附近,形跡可疑。
宋慈將杜昌帶回府衙,經過審訊,杜昌供認,他受僱於崔富的生意對手王家,王家因與崔富爭奪揚州的絲綢生意,僱傭他製造崔富失蹤的假象,以便趁機奪取崔家的市場。
“王家為何要製造這種離奇失蹤的假象?”宋慈問。
杜昌低頭:“他們想讓崔家自亂陣腳,導致生意崩潰,從而吞併崔家產業。”
宋慈隨即帶人前往王家,將王家主事人王德光緝拿歸案。在公堂之上,王德光無法抵賴,承認了策劃綁架崔富的罪行,崔富則被關押在城外一座廢棄的農舍內。
宋慈率人將崔富解救歸家,揚州城的恐慌終於得以平息。崔夫人感激涕零:“宋大人,若非您智勇雙全,家主恐怕已凶多吉少。”
宋慈微微一笑:“人心比鬼神更可怕,但只要正義不倒,邪惡終會被揭穿。”
狄青走上前,笑道:“大人,每一次的案子,您都能撥雲見日,讓世人看清真相。”
宋慈望著揚州城外的河畔,眼中滿是堅定:“願這世間,正義長存,光明永駐。”
揚州案告一段落後,宋慈與狄青在歸途中暫時駐留於臨近的建康府。建康府素有“六朝古都”之稱,城中文化繁榮,百姓安居樂業。然而,正當宋慈準備啟程時,一件離奇的案件再次讓他停下腳步。
建康府一名著名的畫師顧雲樓被發現在自已的畫室中死亡,死狀詭異,似乎遭受了極大的驚嚇。最令人不解的是,顧雲樓臨終前在畫布上留下了一幅未完成的畫作,畫中的景象模糊不清,但隱約可見幾筆像是在指向某種線索。
宋慈趕到案發現場,仔細勘察顧雲樓的畫室。畫室內一片凌亂,畫具散落一地,牆上掛滿了未完成的畫作。顧雲樓倒在畫架旁,雙目圓睜,面色蒼白,手中緊握一支畫筆,指尖染滿了顏料。
宋慈站在那幅未完成的畫作前,凝視著畫中隱約的景象。畫中描繪的是一片山林,林中似乎有一座小亭,但畫面左下角有一團濃重的黑色顏料,掩蓋了部分景象。
狄青在一旁檢視顧雲樓的遺體,發現他的口中有微量的泡沫,瞳孔擴散,似乎中毒而亡。
“這與之前的案子有些相似,但這裡的毒物來源是什麼?”狄青疑惑道。
宋慈環顧畫室,忽然注意到畫室角落裡的一隻瓷瓶,他拿起瓷瓶,聞到一股淡淡的異香。狄青小心取下一些殘留液體,經過分析,確認這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毒藥,一旦吸入,會迅速導致心臟驟停。
“看來毒藥是被混入了顏料中。”宋慈推斷,“顧雲樓在作畫時不慎吸入,毒發身亡。”
接下來的問題是,誰會在顏料中下毒?宋慈決定從顧雲樓的交際圈入手,調查他近期接觸過的人。透過走訪,宋慈發現,顧雲樓曾與一名叫張景的商人有過激烈的爭執。張景是城中一位富賈,他曾請顧雲樓為自已繪製一幅山水畫,但因意見不合,雙方關係破裂。
宋慈將張景傳喚到府衙,經過一番問話,張景言辭閃爍,無法自圓其說。宋慈命人搜查張景的住所,果然在其書房中發現了一瓶與顧雲樓畫室中相同的毒藥。
面對鐵證,張景不得不承認,他因心懷怨恨,暗中將毒藥混入顧雲樓的顏料中,企圖藉此報復。
“你以為利用毒藥能逃脫制裁,實則自毀前程。”宋慈嚴厲道。
張景被依法處置,建康府的恐慌逐漸平息。顧雲樓的遺作被完整保留,那幅未完成的畫作成為他最後的紀念,令人們銘記這位才華橫溢的畫師。
宋慈站在畫室前,望著那幅畫,心中感慨:“藝術應是純淨的心靈表達,不應沾染世俗的紛爭與怨恨。”
狄青在一旁點頭:“大人,您總是能透過表象看清真相,讓公正得以伸張。”
宋慈輕聲道:“願世間之美,能以純潔之心永存。”
建康府案了結後,宋慈與狄青剛剛返回江州,便收到一封來自福建泉州的急信。信中稱,泉州城內一家名叫“三鶴堂”的藥鋪,連續三日發生離奇死亡事件,三名藥工先後暴斃於藥鋪後院,死因不明。當地官府調查無果,百姓惶恐,紛紛傳言藥鋪中有“毒鶴”作祟。
宋慈決定即刻前往泉州調查。
抵達泉州後,他立刻前往“三鶴堂”藥鋪。藥鋪掌櫃黃老四滿臉愁容,向宋慈訴說:“大人,這幾日來,我的三名藥工相繼暴斃,死狀恐怖,官府來查也無所獲,坊間謠言四起,生意大受影響。”
宋慈走進藥鋪後院,細細勘察三名藥工的屍體。死者面色青紫,嘴角有血跡,雙手緊握,似乎在臨死前經歷了極度的痛苦。狄青驗屍後,確認死者肺部嚴重受損,似乎吸入了某種有毒氣體。
宋慈在後院中仔細檢視,發現角落裡有一個廢棄的藥爐,爐口還殘留著淡淡的白色粉末。他將粉末取樣,交給狄青分析。
不久,狄青帶回結果:“大人,這些粉末是砒霜,與草藥混合使用,能釋放出致命的氣體。”
“看來,藥工們是在使用藥爐時不慎吸入了毒氣。”宋慈沉思道,“但問題是,這砒霜是如何混入草藥中的?”
宋慈決定從藥鋪的進貨渠道入手調查。他翻閱了“三鶴堂”近期的進貨賬冊,發現草藥的主要供應商是一名叫劉安的藥材商。宋慈暗中調查劉安的背景,發現他與泉州另一家藥鋪“青雲堂”有著密切的來往,而“青雲堂”與“三鶴堂”素來是競爭關係。
宋慈將劉安傳喚到府衙,經過一番審問,劉安最終承認,他受“青雲堂”掌櫃王明所託,在供應給“三鶴堂”的草藥中摻入砒霜,企圖藉此削弱對手,擴大“青雲堂”的市場份額。
“你以為借毒害他人之手能佔盡商機,實則自掘墳墓。”宋慈冷冷道。
劉安與王明被依法處置,“三鶴堂”重新恢復正常經營,泉州城內的恐慌漸漸平息。黃老四感激涕零:“宋大人,若非您慧眼如炬,我這小小藥鋪怕是再難存續。”
宋慈微微一笑:“商道如人道,唯有誠信方能長久。”
狄青站在一旁,感慨道:“大人,每次看您破案,都像是一場智勇雙全的較量,令人敬佩。”
宋慈目視遠方的海港,眼中堅定:“世間百態,唯有公正能為人心帶來真正的安寧。”
泉州案告一段落後,宋慈與狄青踏上返程之路。然而,途經福州時,卻意外聽聞城中一名知名商人江震山的獨子江麟,在家中失蹤,至今下落不明。江震山懸賞重金,遍尋無果,福州城內人心惶惶,謠言四起。
宋慈決定暫時留在福州,協助調查此案。他拜訪了江震山,詢問江麟失蹤前的詳細情況。江震山滿臉愁容,嘆道:“小麟一向乖巧聽話,三日前突然失蹤,我們一家人找遍了福州城也不見蹤影。我懷疑有人圖謀不軌,綁架了小麟。”
宋慈在江家宅邸勘察一番,江麟的房間整潔如常,未有打鬥痕跡。然而,宋慈注意到窗臺上有一些細小的泥土痕跡,這與江家後花園的泥土相似。
他帶著狄青前往後花園,發現在一株石榴樹下,土壤有被翻動過的痕跡。宋慈命人挖開泥土,赫然發現一塊刻有奇異符號的木牌。木牌上繪有奇怪的符文,看似某種巫術圖案。
“這是什麼?”狄青皺眉問。
宋慈凝視木牌,沉思片刻:“這符文似乎是用來迷惑人心的巫術道具。或許有人利用巫術手段,誘導江麟離家。”
為查明真相,宋慈決定暗中調查福州城內的巫術活動。他很快發現,城中一名名叫陳婆的老婦人,以擅長巫術著稱,不少人曾找她解夢或祈福。宋慈認為陳婆可能與此案有關,遂命人將她請至府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