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燴鰱魚頭是江蘇省的一道傳統名菜,屬於蘇菜系,以鰱魚頭為主要材料,烹飪以燴菜為主,口味屬於鹹鮮味。以下是其常見的製作方法與用料:
用料
1.主料:鰱魚頭2500克。
2.輔料:油菜心200克、火腿50克、雞肉50克、蟹肉60克、春筍50克、香菇(鮮)25克、雞肫25克、蝦籽3克。
3.調料:小蔥25克、鹽4克、白砂糖2克、胡椒粉1克、姜25克、料酒100克、白醋25克、味精1克、澱粉(蠶豆)13克、豬油(煉製)100克。
做法
1.處理食材:將魚頭去鰓去鱗,用刀劈成兩片,清洗乾淨,冷水下鍋,鍋中放蔥結、薑片、倒入一勺花雕酒,水開轉小火保持水溫在80℃左右,煮至六七成熟,大概半小時到四十分鐘,撈出用涼水浸泡,將魚面朝下,順著魚骨的方向,先拆大骨,再拆小刺,拆好的魚頭用盤子倒扣過來;把魚骨放入油鍋,炸到酥脆,加入冷水和調料混合燒開,用大火慢慢收汁,煮至湯色乳白濃稠。
2.炒制配料:鍋內放入一勺豬油,放蔥段薑片,倒入燒好的魚湯,加一小勺花雕酒、少許泡香菇的水,放入香菇、火腿蒸熟切片,加鹽、白胡椒粉調味,中小火慢慢煨,將魚頭輕輕倒入鍋中,不要翻動,輕晃鍋體,保證魚頭的完整,燒至湯汁濃稠時,勾入少許水澱粉。
3.裝盤:輕輕倒入大盤中,魚頭上放燙好的油菜心、火腿片和香菇裝飾,勾少許水晶芡澆在魚身上。
注意事項
1.此菜選用揚州沿江產的花鰱魚,頭大、肉多、肥嫩、味美,小雪後的雪鰱質量更佳,一隻魚頭約重2500克為宜。
2.沒有油菜心,可選用豌豆苗。
3.因有過油炸制過程,需準備熟豬油500克。
《書源與拆燴鰱魚頭的美食奇緣》
在江南水鄉的一個小鎮上,住著一個名叫書源的年輕人。這個小鎮依水而建,河道縱橫交錯,水產豐富,其中鰱魚更是常見的美味。
書源是一個對美食有著獨特熱愛的人,他的生活似乎總是與美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他的家庭雖然並不富裕,但卻充滿了溫暖的煙火氣。他的母親是一個擅長烹飪的婦人,常常能利用簡單的食材做出令人垂涎欲滴的菜餚。然而,在眾多的美食之中,拆燴鰱魚頭卻是一道有著特殊意義的菜餚。
書源第一次對拆燴鰱魚頭產生深刻的印象,是在他十歲那年。那是一個寒冬臘月,小鎮上的人們都在為即將到來的新年忙碌著。書源的父親是一個漁夫,在一次出漁時,捕獲了一條特別大的鰱魚。鰱魚被帶回家時,那碩大的魚頭引起了書源的注意。他好奇地問母親,這麼大的魚頭要怎麼吃呢?母親神秘地一笑,說:“今天啊,媽媽給你做一道拆燴鰱魚頭。”
母親開始忙碌起來。她先將鰱魚頭仔細地去鰓去鱗,那手法熟練而又輕柔,彷彿對待一件珍貴的藝術品。書源在一旁靜靜地看著,他的眼睛裡充滿了好奇。母親把處理好的魚頭用刀劈成兩片,冷水下鍋,放入蔥結、薑片,再倒入一勺花雕酒。隨著水溫慢慢升高,廚房裡瀰漫著淡淡的酒香和魚的鮮味。母親小心地控制著火候,讓水溫保持在80℃左右,她說這樣煮出來的魚頭才能達到六七成熟,既保留了魚的鮮嫩,又方便後續的拆解。
書源目不轉睛地看著鍋中的魚頭,那原本生硬的魚頭在熱水的浸泡下似乎變得柔軟了許多。大約過了半小時到四十分鐘,母親撈出魚頭,用涼水浸泡。然後,她把魚面朝下,順著魚骨的方向開始拆骨。先拆大骨,再拆小刺,母親的手指靈活地在魚頭間穿梭,就像一位神奇的工匠。拆好的魚頭被母親用盤子倒扣過來,那形狀雖然已經改變,但依然散發著誘人的氣息。
接著,母親把魚骨放入油鍋,炸到酥脆。書源聽到那滋滋的油炸聲,聞到了魚骨散發出來的獨特香味。母親又加入冷水和調料混合燒開,用大火慢慢收汁,煮至湯色乳白濃稠。這時候,書源已經被廚房裡的香味饞得直咽口水。
母親又開始準備輔料。她從自家的小菜園裡摘來了新鮮的油菜心,拿出了之前儲存的火腿、雞肉、蟹肉、春筍、香菇和雞肫等食材。這些食材在母親的手中被切成合適的形狀,像是一個個等待上場的小士兵。母親在鍋內放入一勺豬油,放入蔥段薑片,倒入燒好的魚湯,加一小勺花雕酒、少許泡香菇的水,然後把香菇、火腿蒸熟切片放入鍋中,加鹽、白胡椒粉調味,中小火慢慢煨。
最後,母親將拆好骨的魚頭輕輕倒入鍋中,她叮囑書源千萬不要翻動,只是輕晃鍋體,以保證魚頭的完整。當湯汁變得濃稠時,母親勾入少許水澱粉。一道拆燴鰱魚頭就這樣大功告成了。
母親把這道菜輕輕倒入大盤中,魚頭上放上燙好的油菜心、火腿片和香菇裝飾,又勾了少許水晶芡澆在魚身上。書源看著眼前這道色香味俱佳的拆燴鰱魚頭,迫不及待地嚐了一口。那濃郁的魚香、鮮美的湯汁、軟糯的魚頭肉在他的口中散開,彷彿一場味蕾的盛宴。從那一刻起,拆燴鰱魚頭就成了書源心中最愛的美食。
隨著年齡的增長,書源對拆燴鰱魚頭的喜愛並沒有減少,反而與日俱增。他開始嘗試自已去做這道菜。他跟著母親學習每一個步驟,從挑選鰱魚到處理食材,從掌握火候到調味。他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了母親的辛苦,也感受到了美食背後的文化傳承。
書源成年後,離開了小鎮,到城市裡去闖蕩。城市的生活忙碌而又充滿壓力,但拆燴鰱魚頭的味道卻始終縈繞在他的心頭。他在城市裡的小公寓裡,常常會懷念母親做的那道菜。有一次,他在城市的市場裡看到了新鮮的鰱魚,心中一動,決定自已做一次拆燴鰱魚頭。
他按照記憶中的步驟,小心翼翼地操作著。然而,事情並沒有那麼順利。他在拆骨的時候,不小心弄破了魚頭的形狀;在調味的時候,也似乎沒有掌握好分寸,做出的菜和母親做的相差甚遠。但他並沒有氣餒,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嘗試。他給母親打電話請教,母親在電話那頭耐心地指導他,告訴他每一個細節的重要性。
經過多次的嘗試,書源終於做出了一道像樣的拆燴鰱魚頭。他邀請他的朋友們來品嚐,朋友們對這道菜讚不絕口。他們驚訝於書源的廚藝,更被這道獨特的菜餚所吸引。書源看著朋友們滿足的表情,心中充滿了成就感。他開始向朋友們講述這道菜背後的故事,講述他的母親,講述他的家鄉小鎮。
有一年,書源的事業遭遇了挫折。他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心情低落到了極點。他覺得自已彷彿迷失在了城市的喧囂之中。在這個時候,他又想起了拆燴鰱魚頭。他回到家,買了一條鰱魚,再次做起了這道菜。
當他在廚房忙碌的時候,他的心情漸漸平靜下來。他專注於每一個步驟,彷彿把所有的煩惱都融入到了這道菜的製作過程中。當那道拆燴鰱魚頭再次呈現在他面前時,他突然領悟到了一些東西。這道菜的製作過程就像他的人生,需要耐心、需要細心、需要不斷地調整和嘗試。即使遇到困難,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做出一道美味的“菜餚”。
後來,書源的事業逐漸有了起色。他依然會經常做拆燴鰱魚頭,這道菜已經不僅僅是一道美食,更是他的一種精神寄託。他把對家鄉的思念、對母親的愛、對生活的感悟都融入到了這道菜中。
有一次,書源的公司舉辦了一個美食文化交流活動。他決定在活動上展示拆燴鰱魚頭這道家鄉的美食。他精心準備了食材,在活動現場認真地製作起來。他一邊做,一邊向大家介紹這道菜的歷史、製作方法和背後的故事。
他講述了自已小時候看母親做這道菜的情景,講述了自已在城市裡學習製作這道菜的經歷,講述了這道菜對他人生的影響。在場的人都被他的故事所打動,當他們品嚐到拆燴鰱魚頭時,更是對這道充滿情感和文化底蘊的菜餚讚不絕口。
書源的拆燴鰱魚頭在美食文化交流活動上大獲成功,這也讓他更加堅定了傳承家鄉美食文化的決心。他開始在業餘時間參加一些美食文化推廣活動,把拆燴鰱魚頭以及家鄉的其他美食文化介紹給更多的人。
他遇到了一個志同道合的女孩,名叫曉萱。曉萱也是一個美食愛好者,當她品嚐到書源做的拆燴鰱魚頭時,被這道菜獨特的魅力所吸引。他們因為美食而結緣,常常一起探討美食文化,一起製作拆燴鰱魚頭。
在他們的婚禮上,書源特意安排了拆燴鰱魚頭這道菜。他希望透過這道菜,把自已對家鄉的熱愛、對母親的感恩以及對新生活的期待傳遞給每一位賓客。當賓客們品嚐到這道菜時,都感受到了其中蘊含的深深情感。
隨著時間的推移,書源和曉萱有了自已的孩子。書源把自已對拆燴鰱魚頭的熱愛和製作技巧傳給了孩子。他帶著孩子回到家鄉小鎮,讓孩子親身體驗家鄉的美食文化。孩子在小鎮上看到了書源小時候看到的風景,感受到了那濃濃的水鄉風情。
在孩子十歲那年,書源像當年自已的母親一樣,為孩子做了一道拆燴鰱魚頭。孩子品嚐著這道菜,眼睛裡閃爍著好奇和喜悅的光芒。書源看著孩子,彷彿看到了自已小時候的影子。他知道,這道拆燴鰱魚頭的故事將會在家族中繼續傳承下去,就像一條無形的紐帶,連線著過去、現在和未來,承載著家族的情感、家鄉的文化和對生活的熱愛。
而書源的故事,也隨著拆燴鰱魚頭的香味,在小鎮、在城市、在每一個品嚐過這道菜的人的心中,不斷地流傳著,成為了美食文化中一抹獨特而又溫暖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