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56 盛世華章千古傳

「娘娘,蘇培盛公公來了。」流朱的聲音輕柔,帶著一絲喜悅,打破了景仁宮午後的寧靜。

甄嬛轉過身,只見蘇培盛滿面春風,手裡捧著一疊奏摺,躬身道:「恭喜貴妃娘娘,江南織造府傳來捷報,今年的絲綢產量比去年翻了一番!」

甄嬛接過奏摺,細細閱覽,嘴角的笑意愈發明顯。

江南的絲綢聞名天下,產量翻番,不僅意味著國庫充盈,更代表著百姓安居樂業。

這幾年,在皇上英明神武的領導下,在她提出的「農桑並重」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大清王朝正值盛世,百姓安居樂業,各地捷報頻傳,讓她心中充滿了欣慰與自豪。

她放下奏摺,抬眼望去,殿內金碧輝煌,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金絲楠木的桌椅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殿外,宮女太監們來來往往,臉上都洋溢著笑容,整個景仁宮都瀰漫著一種喜慶祥和的氛圍。

然而,這盛世之下,卻也暗藏危機。

邊關戰事吃緊,準噶爾部蠢蠢欲動,屢屢侵犯邊境,擾亂百姓生活。

雍正為此憂心忡忡,每日在朝堂上與大臣們商議對策,氣氛凝重。

甄嬛深知雍正肩上的重擔,心中充滿了擔憂和心疼。

她每日焚香禱告,祈求國泰民安,邊關將士平安凱旋。

佛堂裡,檀香嫋嫋,甄嬛跪在蒲團上,雙手合十,閉目虔誠地祈禱著。

她的一舉一動,都充滿了對雍正的關切與愛意。

周圍的宮女們,都被她的深情感動,整個後宮,瀰漫著一種溫情脈脈的氛圍。

這日,甄嬛正準備前往慈寧宮向太后請安,卻見流朱神色慌張地跑了進來,「娘娘,皇上……」

流朱上氣不接下氣道:「皇上,皇上召您去養心殿,說是有要事相商。」甄嬛心中一凜,邊關戰事膠著,莫非出了什麼變故?

她不敢耽擱,立即更衣前往養心殿。

養心殿內,氣氛凝重。

雍正負手立於窗前,眉頭緊鎖,望著窗外連綿的宮殿,眼中滿是憂慮。

見甄嬛到來,他轉過身,沉聲道:「準噶爾部再次侵擾邊境,朕欲出兵討伐,卻擔心勞民傷財,引發更大的戰亂。」

甄嬛輕移蓮步,走到雍正身旁,柔聲道:「皇上,臣妾以為,不戰而屈人之兵,方為上策。不如先派遣使者前往準噶爾部,曉以利害,或可避免刀兵之災。」

此言一出,殿內的大臣們皆是一愣。

自古以來,王朝對待外敵多以武力解決,甄嬛的提議無疑打破了傳統,讓眾人感到意外。

雍正沉吟片刻,只是,準噶爾部野心勃勃,恐怕不易說服。

甄嬛微微一笑:「皇上,臣妾願為王朝盡綿薄之力,親自擬定國書,派遣使者前往準噶爾部,爭取和平解決此次爭端。」雍正看著甄嬛堅定自信的目光,心中湧起一股暖流,點頭應允。

和平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

準噶爾部首領傲慢無禮,提出了許多苛刻的條件,甚至對大清使者百般刁難。

訊息傳來,朝野上下頓時籠罩在一片緊張的氛圍中。

雍正每日批閱奏摺至深夜,眉頭始終緊鎖。

甄嬛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但她深知,此時更需冷靜和智慧。

她與雍正徹夜長談,分析局勢,制定對策。

他們一面積極備戰,以防準噶爾部撕毀和約;一面繼續派遣使者,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展現大清王朝的誠意和實力。

同時,甄嬛巧妙地利用準噶爾部內部的矛盾,分化瓦解他們的勢力,使其不敢輕舉妄動。

在甄嬛的精心策劃和雍正的果斷決策下,準噶爾部最終同意簽訂和平協議。

邊關戰火得以平息,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訊息傳來,舉國歡慶。

朝廷官員們對甄嬛的智慧和膽識讚歎不已,更加敬重這位後宮之主。

盛世之下,歌舞昇平。

宮廷宴會上,雍正深情地望著甄嬛,舉杯道:「愛妃之功,朕銘記於心。」甄嬛嫣然一笑,回敬道:「皇上,這盛世華章,是屬於我大清王朝的,也是屬於我們的。」

他們的故事,成為了千古佳話,被後世傳頌。

而甄嬛,這位來自漢軍旗的女子,也成為了大清王朝最尊貴的女性,她的名字,與這盛世一同,被鐫刻在了歷史的豐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