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章 故地尋蹤

故地尋蹤

狄仁傑推斷“故里”可能指向青鸞的真正棲息地。經過查閱古籍,他發現青鸞原本棲息於鳳鳴山,一處距長安百里的隱秘之地。

他與李元芳啟程前往鳳鳴山,途中發現了卓青的蹤跡。卓青正試圖運送一隻關在籠中的奇禽,籠內的鳥羽閃爍著熟悉的碧綠色光芒。

經過一番追捕,卓青被擒。他供述,這隻鳥確實來自鳳棲山莊,但它並非真正的青鸞,而是一種稀有的“碧羽鸚”,被山莊用作冒充青鸞的替代品。

真相漸明

結合線索,狄仁傑揭開了鳳棲山莊滅門案的真相:

莊主的騙局:莊主以“青鸞”之名招徠貴族和富商,實際用碧羽鸚冒充真品,牟取暴利。然而,莊主擔心騙局敗露,僱傭卓青銷燬碧羽鸚。

密謀與背叛:卓青覬覦山莊財寶,與莊內的管家勾結,利用密室機關和迷藥,製造滅門慘案,並盜走財寶。

致命的破綻:卓青試圖私吞碧羽鸚,意圖讓財富與鳥一同隱匿。然而,碧羽鸚的羽毛成為破案的關鍵線索。

結案與反思

在朝廷的壓力下,卓青與管家供認不諱,財寶被追回。然而,這場騙局引發的慘案卻為後人留下深刻警示。

狄仁傑感慨道:“假象終會被真相取代,謊言編織的財富不過是毀滅的種子。”

青鸞雖未曾現世,但關於它的傳說卻更加神秘,也成為後人茶餘飯後的談資。鳳鳴山下,狄仁傑與李元芳再啟征途,又一個未解之謎正等待他們去破解……

新案件:血紅古塔的哀歌

引子:孤塔之謎

長安城東百里外,有一座名為“血紅古塔”的古老佛塔。傳聞此塔是唐初一位大德高僧修建,用以鎮壓一方惡煞。佛塔通體呈紅色,尤其是夕陽映照下,仿若染血一般,因此得名“血紅古塔”。

然而,最近傳出離奇的訊息:佛塔內的僧人接連失蹤,夜半時分,人們常聽到塔中傳出淒厲的哭聲。當地百姓篤信佛法,卻因恐懼而遠離此地。更令人驚悚的是,幾日前有一名探查古塔的年輕人被發現死在塔下,他的屍體僵硬如石,面容扭曲,死狀異常恐怖。

長安官府幾次派人調查,卻無一例外地在古塔附近失蹤。訊息傳入朝廷,高宗震怒,命令狄仁傑前往一探究竟。

初探古塔

狄仁傑與李元芳在傍晚時分抵達古塔,遠遠望去,這座佛塔孤零零地矗立在荒野中,紅磚與枯草相映,顯得異常荒涼。

塔門大開,隱隱可見暗紅的牆壁與剝落的佛像。走近時,一陣陰冷的風從塔內吹出,帶著奇怪的腥甜味。

“李元芳,塔外地面可有異常?”狄仁傑蹲下身,仔細觀察塔門周圍的地面。

“這裡有很多凌亂的腳印,但都集中在塔門附近。”李元芳指著一處泥土,“還有一些奇怪的抓痕,像是猛獸留下的。”

狄仁傑凝視地面,發現了幾根嵌在土中的毛髮。這些毛髮呈暗紅色,粗硬如針,帶有刺鼻的味道。

“怪事不斷,塔中必有玄機。”他一邊說,一邊舉起手中的燈籠,邁步進入塔內。

塔內探查

塔內異常昏暗,瀰漫著厚重的陳腐氣息。牆壁上的佛像大多殘破不堪,唯有塔心處的一尊大佛金身尚存,但佛像雙眼似有被人用利器刮過的痕跡。

“佛眼為何被毀?這裡曾發生什麼?”狄仁傑低語道。

他繞著大佛行走,忽然在佛像底座發現了一個暗格。開啟暗格後,裡面竟然藏著一把鏽跡斑斑的匕首和一張泛黃的紙條。紙條上寫著幾行模糊的字:

“吾為此地獻祭之魂,血染塔身,鎮壓邪靈。不可觸之,否則災禍必至。”

“獻祭之魂?血染塔身?”李元芳疑惑道,“這莫非是詛咒之言?”

狄仁傑搖頭:“詛咒背後多是人心,非神佛之事。此處或許藏著什麼隱秘。”

塔頂的秘密

狄仁傑帶領李元芳一步步登上佛塔的頂層。隨著高度的增加,塔內的氣息愈發陰冷,風聲夾雜著奇怪的嗚咽聲,彷彿有無數人在低聲哭泣。

抵達頂層時,他們發現了一間封閉的密室,門上刻滿了佛教咒文。李元芳嘗試推開,卻發現門被從內鎖死。

“看來只有破門而入了。”李元芳抽出佩刀,正準備砍鎖時,狄仁傑伸手製止:“稍等,此門鎖有機關。”

經過一番細緻檢查,狄仁傑觸動了一個隱藏的暗鈕,門應聲而開。密室內陳設簡單,但中央擺放著一口巨大的陶缸,缸內滿是暗紅色的液體。

“這是什麼?血水?”李元芳捂住鼻子,不敢靠近。

狄仁傑仔細嗅聞後,搖頭道:“不是血,而是一種特殊的植物浸泡液,或許與某種儀式有關。”

他又在陶缸旁發現了一張佈滿符咒的石板,上面刻著一段古老的銘文,提到“塔建之初,以赤蛟之血鎮壓惡靈”。

真相逐漸浮現

透過勘查與比對,狄仁傑推斷出以下關鍵線索:

佛塔的來歷:血紅古塔的紅色並非天然,而是以一種特殊的赤色礦物塗染,混入了某種植物汁液,目的是營造鎮壓的效果。

獻祭傳說:早年間,此地確有赤蛟作亂,當地人傳說佛塔建成時,有人自願獻祭,以血鎮邪。這段歷史在百姓間逐漸演變為詛咒傳說。

近期怪事:陶缸內的液體並非蛟血,而是一種迷藥的原料,能使人產生幻覺,導致精神崩潰。有人利用這段傳說製造恐慌,藉機掩蓋某種陰謀。

幕後黑手

狄仁傑將陶缸的液體送往長安檢驗,並派人暗中調查附近的藥材交易。不久,線索指向一名擅長煉毒的術士,此人長期活動於古塔周邊,試圖透過迷藥控制百姓,以偽造的邪靈之名謀取利益。

在塔頂密室的一次伏擊行動中,狄仁傑與李元芳抓獲了術士。他供述自已利用古塔的傳說散播恐慌,並用迷藥殺害反抗者,意圖將古塔作為自已的“神殿”。

結案與反思

案件告破後,狄仁傑下令徹底清理古塔,並安撫附近百姓。他感嘆道:“邪靈不可畏,唯有人心的貪念最為可怕。世間的真相,多是人為編織的幻象。”

血紅古塔逐漸恢復寧靜,而狄仁傑的腳步再次踏向未知的謎團……

新案件:長安夜市的“無頭紙人”

引子:詭異紙人

長安夜市熱鬧非凡,是市民閒暇之餘的樂土。然而,最近夜市卻接連發生詭異事件。數名商販在清晨收拾攤位時,發現地上出現了“無頭紙人”。這些紙人裁剪精緻,穿戴如真人,但紙人胸口都貼著一張寫滿符咒的黃符。

更為離奇的是,凡是見過紙人的商販,數日後無故失蹤,坊間一時間議論紛紛,甚至傳出“夜市招鬼”的恐怖謠言。

此事驚動了長安官府,但差役數次巡查未果,最終只得上報朝廷。高宗聞訊後,派遣狄仁傑徹查此案。

初探夜市

夜晚,狄仁傑與李元芳來到長安夜市。此刻人流如織,攤販叫賣聲此起彼伏,彷彿一切風平浪靜。然而,仔細觀察之下,狄仁傑發現一些異樣:

商販們明顯警惕,眼神時不時掃向腳下,彷彿隨時準備發現紙人。

幾個攤位已經搬離,人們傳言,這些攤位的主人正是失蹤的商販。

夜市邊緣,有一個無人敢靠近的小巷,巷口堆滿了廢棄的紙張與竹條。

狄仁傑走向小巷,發現巷子裡瀰漫著一種淡淡的香味,類似焚燒符紙後的氣息。他蹲下檢視紙張殘片,發現這些紙質細膩,非常特別,不像尋常紙張。

“這是貢紙,通常用於道教儀式。”他低聲道,“有人在這裡燒紙作法。”

突如其來的紙人

當夜,狄仁傑決定佈置暗哨,觀察夜市的情況。凌晨時分,夜市人流漸散,冷清的街道上忽然颳起一陣陰風。

“咚咚咚……”隱約傳來低沉的敲擊聲。李元芳示意狄仁傑注意,他看見遠處的街道上,一個“無頭紙人”詭異地站立著,身形筆直,似在凝視眾人。

紙人的胸口果然貼著一張黃符,上面寫滿了奇怪的文字。李元芳正欲上前檢視,卻被狄仁傑制止。

“不可魯莽,此符文複雜,可能隱藏玄機。”狄仁傑命人取來長竹竿,小心翼翼地挑起紙人胸前的符紙,放入密封的錦囊中。

紙人被挪動後,竟然毫無重量,散發著淡淡的檀香味。狄仁傑輕聲說道:“紙人的製造者必定精通工藝,並且熟悉道教儀式。”

查訪工匠與符紙來源

第二天,狄仁傑以紙人為線索,派人走訪城中紙工鋪,發現這些貢紙來源於一家名為“同福紙坊”的作坊。這家紙坊由一名老工匠經營,工藝精湛,聲名遠播。

老工匠聽聞狄仁傑來訪,顯得十分驚慌。他承認紙人確實出自他的紙坊,但這些紙人早已在數月前出售,買家是一名神秘的道士。

“那道士說要用紙人鎮壓妖邪,還多次訂購黃符和貢紙。老朽以為只是尋常宗教所需,怎知會鬧出這樣的事!”

道士的蹤跡

透過調查符紙上的符文,狄仁傑識別出這些咒語屬於一種古老的招魂術。他推斷,這名道士或許在暗中操控夜市的恐慌,甚至與商販失蹤案有關。

幾日後,狄仁傑循著線索,找到了一座廢棄的破廟。廟內滿地散落著符紙和竹條,地上擺放著數個紙人,均無頭,且胸前貼有黃符。

廟中央,一隻大銅爐內還殘存焚燒貢品的痕跡。爐內有一張未燒盡的紙,紙上寫著“夜市陰陽兩界,生魂不得入內”幾個大字。

“道士利用夜市人流製造恐慌,為的是操控此地的陰陽氣場。”狄仁傑皺眉道,“但這背後還有更深的圖謀。”

真相大白

經過精心佈置,狄仁傑設下陷阱,引出那名神秘道士。原來,此人早年被逐出道教,隱姓埋名在長安謀生。他妄圖利用招魂術操控紙人,製造恐慌,以驅散夜市的人流,從而掩蓋自已在此地秘密販運人口的罪行。

狄仁傑透過破廟的暗室,發現了一條通往地下的密道,密道連線到城外的一處廢棄宅院。宅院中關押著數十名失蹤的商販,顯然是被道士用來進行非法交易的犧牲品。

結案與警示

案件告破後,道士被處以極刑,長安夜市重新恢復了昔日的繁華。然而,狄仁傑深感人心叵測,他對李元芳說道:

“世人畏鬼神,卻不知最大的惡源自人心。凡事不可只信眼前所見,更需追根溯源。”

在夜市最熱鬧的街口,紙人被徹底銷燬,但關於它的傳說卻成為長安百姓心中的陰影,也成為人們警醒的故事。

而狄仁傑與李元芳,剛剛解開一樁謎案,又將投身於下一場風波之中……

新案件:血字牆上的罪惡

引子:詭異血字

初夏的長安城,白日裡陽光熾烈,而到了夜晚,涼風陣陣,百姓們多在家門口納涼。然而,城南的一座大宅院內,卻傳來陣陣哭聲和驚呼——大宅主人的臥室牆上,突然出現了斑斑血字,寫著:“冤魂索命,還我性命!”

那血字未乾,散發著刺鼻的腥氣,嚇得一家老少不敢再踏入臥室半步。更詭異的是,大宅主人劉員外兩日前突發重病,神志不清,口中不斷喊著:“鬼……鬼來了!放過我!”

此事在長安傳得沸沸揚揚,人們紛紛傳言,劉家得罪了冤魂,血字乃是鬼神的警告。

事情驚動了長安府衙,知府雖下令嚴查,卻因線索有限,無從下手,只得再次請狄仁傑出山。

血字謎團

狄仁傑與李元芳來到劉府,發現宅內瀰漫著一種壓抑的氛圍。劉員外的臥室已被封鎖,牆上的血字尚未清理。狄仁傑仔細察看血字,發現如下異常:

血跡未乾,呈暗紅色,摻雜著一些絮狀物。

血字的書寫工整,字型古拙,似經常練習的結果。

牆壁上無外力破損的痕跡,血字似乎是直接塗抹上去的。

狄仁傑輕輕取下一點血跡,用手指揉搓,隨後聞了聞,道:“此血並非人血,而是摻雜了紅花與豬血的混合物,寫字者意圖用腥味迷惑人。”

李元芳問:“狄大人,若非鬼神作祟,此人為何要偽造血字?”

狄仁傑沉思片刻,道:“此案背後或牽涉恩怨,但需深入查訪劉家的往事。”

劉家往事

經過與劉家僕人和鄰居的交談,狄仁傑得知劉員外雖是富商,但早年行商時頗為強勢,曾因奪取一塊鹽場,與幾家同行結下深仇。

“不過,那幾人早已破產,有的甚至下落不明。”僕人答道。

與此同時,狄仁傑發現劉府的賬本中,有幾筆不尋常的支出——劉員外近半年多次向城外一處荒山的“觀音庵”捐贈錢財,而這座庵堂已廢棄多年,根本無人供奉。

“為何要向一座廢庵捐贈?”狄仁傑低聲自語,敏銳地察覺到不對勁。

觀音庵的秘密

狄仁傑與李元芳前往觀音庵。庵堂位於山腳,四周荒涼,雜草叢生。兩人翻進庵堂,發現內部空蕩蕩,但地面上有明顯的拖拽痕跡,似乎經常有人出入。

順著痕跡,他們找到庵堂後方的一口枯井。井中傳來隱約的聲音,彷彿有風在呼嘯。

李元芳吊下火摺子,井內竟然別有洞天,底部有一條蜿蜒的地道。兩人順地道前行,地道盡頭連通一間石室,石室中擺滿了木箱,箱上沾滿塵土。

狄仁傑開啟箱子,發現其中竟是大批金銀珠寶和古籍。更令人不安的是,牆角堆放著幾具枯骨,上面刻著字跡:“劉某負我至深,誓死索命!”

“這是當年被劉員外逼死的同行?”李元芳低聲問。

狄仁傑搖頭:“恐怕是有人利用他們的冤屈作文章,這些枯骨是故意擺在這裡,引導我們發現真相。”

血字背後的陰謀

回到劉府,狄仁傑推測寫血字的人必然與劉府關係密切,於是著手調查府中僕人,最終鎖定了劉員外的長工陳三。

陳三起初百般狡辯,但在證據面前,他終於招供:他曾是劉員外逼死的同行家族的遺孤,多年來隱姓埋名潛入劉府,伺機報仇。他利用觀音庵藏匿物證,又偽造血字製造恐慌,想要折磨劉員外至死。

“為何要選擇此時動手?”狄仁傑問。

陳三咬牙說道:“我費盡心機打入劉府多年,如今劉員外重病,正是天賜良機!若非你插手,他必然會被嚇死!”

正義與寬恕

狄仁傑將陳三押送官府,並向劉員外還原了真相。然而,面對陳三的動機,狄仁傑心中卻有些唏噓。他對劉員外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