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章 枯井往事:隱藏的罪惡

枯井往事:隱藏的罪惡

透過村中年長者的講述,狄仁傑得知,這口井百年前是村中的主要水源,但某天突然乾涸,自此無人再用。然而,曾有傳聞說井底埋藏著村中祖先的遺物,因此村民一直忌憚,不敢輕易靠近。

進一步調查後,狄仁傑發現,井底的陶片來源可能與村中一箇舊家族有關。這個家族名為杜氏,曾是青柳村的顯赫之家,但三十年前因某種變故突然沒落,全族人陸續搬離,僅剩一位獨居老婦杜婆婆尚在人世。

狄仁傑與李元芳隨即前往杜婆婆的住所。杜婆婆年逾八旬,眼神渾濁,但說起枯井往事卻顯得異常敏感。

“那井……那井是杜家的罪過!”杜婆婆喃喃道,“我們杜家早就該絕後了……”

狄仁傑追問細節,但杜婆婆卻突然捂住嘴,不再多言,只低聲唸叨:“不要去碰井裡的東西,冤魂會來索命的。”

揭開真相:陶片的秘密

狄仁傑將陶片帶回長安,委託擅長古物研究的匠人辨認。匠人告訴他,這些陶片上刻的是一種古老的祭祀符文,通常用於封印某種邪物。

“封印邪物?”李元芳皺眉,“難道井底的哭聲真是某種邪靈作祟?”

“所謂邪靈,未必是鬼神。”狄仁傑說道,“或許是某種被人刻意隱藏的秘密。”

結合線索,狄仁傑推測,杜家曾在井底舉行過某種秘密儀式,但因變故失敗,導致井被廢棄。而這次哭聲重現,可能與有人破壞了井中的封印有關。

最終對決:井底的陰謀

狄仁傑和李元芳再次下井,仔細搜尋井底的積水和泥沙。最終,他們在泥沙深處發現了一個完整的陶罐,罐口緊閉,封蠟完好。陶罐上刻著與陶片相同的符文,顯然是用於封印的容器。

正當狄仁傑準備將陶罐帶上井口時,一聲銳利的尖叫從井口傳來。緊接著,井繩被人割斷,狄仁傑和李元芳被困井底!

“看來有人不想我們活著離開。”李元芳冷靜地說道。

狄仁傑沒有慌亂,而是用陶罐中的蠟油點燃了井內的一簇枯草,藉助微弱的火光發現井壁某處刻著一道暗紋。他用匕首劃開暗紋,竟然找到了一條隱藏的通道。

兩人沿著通道逃出,發現出口通向杜婆婆的後院。而在院中,他們看到了真兇——杜婆婆和一名村民正試圖毀掉陶罐。

真相大白:罪惡的延續

杜婆婆承認,三十年前,杜家因爭奪村中土地,與另一家族發生衝突,導致一名女子慘死。為了掩蓋罪行,他們用陶罐封印了女子的屍體,並將其埋入井底。哭聲則是村民心理恐懼的幻覺。

“你們害怕的是自已犯下的罪孽,而非鬼神。”狄仁傑冷冷說道。

最終,杜婆婆伏法,陶罐和井底的真相被公開,而村民們的恐懼也隨之消散。

尾聲:人心的幽井

案件結束後,李元芳感慨道:“這枯井不僅藏著屍骨,更藏著人心的罪惡。那些陶片雖碎,但罪孽卻難以被遺忘。”

狄仁傑點頭:“幽井之下埋藏的,不只是過去,更是人性中最陰暗的角落。”

然而,他隱約感到,這並非真正的結束,因為人心深處,總有井口未封的陰影。

新案件:離奇的“斷首案”

引子:人頭失蹤

長安的北市一向熱鬧非凡,然而近日卻籠罩在恐懼之中。一名富商周遠的宅院內,發現了一具無頭屍體。奇怪的是,富商並未發現家中失竊,屍體的頭顱也蹤跡全無。

官府介入後調查卻毫無頭緒,周圍鄰居均表示並未見過此人,也未聽見任何異響。這具無頭屍體彷彿憑空出現,又神秘消失了一部分。案情震驚長安,百姓議論紛紛,甚至有傳言說這是一種“鬼使勾魂”的詭秘手段。

長安縣令束手無策,只能再次懇請狄仁傑協助破案。

初探案發現場

狄仁傑與李元芳趕到富商宅院時,屍體已被移至後院停放。狄仁傑戴上手套,仔細觀察屍體:

身著華貴衣裳,材質考究,非尋常百姓可得。

脖頸切口平整,顯然是利器一刀斬斷。

身體無其他明顯外傷,指甲中殘留泥土,似乎生前經歷過掙扎。

“這衣服看來不簡單。”李元芳指著屍體的袖口說道,“這上面的金絲繡紋,似乎是出自御用繡坊。”

狄仁傑點頭:“不錯,這種繡紋只有在宮廷供貨的織物中才會出現。此人身份或許並不普通。”

隨後,他向富商周遠瞭解情況:“這具屍體,你何時發現的?”

周遠滿臉驚恐,顫聲道:“昨日凌晨,家僕清掃庭院時發現的。此人根本不是我府中的人!大人明鑑,我絕無殺人之事!”

“家中夜晚是否有異響?”

“並無。宅院守衛嚴密,連貓狗都難以闖入。”

狄仁傑環顧庭院,發現地面上殘留一些細小的腳印。他仔細辨認,腳印由院牆外通向屍體停放處,卻在屍體附近消失無蹤。

“元芳,你怎麼看?”狄仁傑指著腳印問道。

“腳印深淺不一,似乎是有人負重而行。然而,最後卻突然消失,彷彿……飛走了?”李元芳皺眉道。

狄仁傑沉思片刻,低聲道:“飛走的,未必是人。”

屍體的秘密

將屍體移送至衙門後,狄仁傑命仵作詳細驗屍。很快,一些新發現浮出水面:

刀傷分析:脖頸切口處附著金屬殘屑,經比對為一種高純度的精鋼材質,與市面常見的刀具不同。

泥土成分:指甲中的泥土含有特殊的礦物成分,顯然來自某處採礦區。

衣物細節:衣物內襯縫製了一片細小的錦帛,錦帛上繡著“張”字。

“看來這屍體的身份浮出水面了。”狄仁傑輕聲說道,“張家乃京中大族,與朝廷商賈往來密切。此人極可能是張家成員。”

李元芳問道:“既如此,為何張家遲遲未報失蹤?難道是刻意隱瞞?”

狄仁傑面色凝重:“隱瞞或許只是表面,背後恐藏更深的原因。”

張府拜訪:冰冷的態度

狄仁傑親赴張府,家主張若誠聞訊親自迎接。他表現得客氣而冷淡,矢口否認屍體與張家有任何關係。

“狄大人誤會了,我張家人口簡單,並無任何人失蹤。這繡字不過是普通商貨的標記。”張若誠笑道。

“是嗎?”狄仁傑不動聲色,“但屍體衣物的繡紋,乃御用繡坊獨有。貴府身居高位,想必不會不知此物來歷吧?”

張若誠沉默片刻,隨即說道:“確實,我家從前曾有過類似的衣物流出,但並無特殊含義,大人多慮了。”

狄仁傑微微一笑:“如此說來,張家與此案當真無關。不過,我仍需張府配合,查驗一件物品,或許能為破案提供線索。”

張若誠面色微變,卻迅速恢復平靜:“狄大人儘管吩咐,張某一定全力配合。”

真相的裂隙:隱藏的殺機

當狄仁傑離開張府時,心中已有幾分篤定。返回長安衙門後,他命人秘密調查張府近來的動向,同時對京城的採礦區展開摸排。

數日後,線索逐漸清晰:

張府最近向某處礦區頻繁運送物資。

那處礦區曾因一次塌方事故廢棄,卻在最近莫名重新啟用。

富商周遠與張家在生意上存在糾紛。

狄仁傑與李元芳趕往礦區,發現了一座隱秘的地下工坊,工坊中堆滿了兵器材料,而一間密室中赫然放置著多個箱子,裝滿了人體頭顱。

“張家,果然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狄仁傑冷冷道。

最終的博弈

狄仁傑將證據公之於眾,張若誠百般抵賴,卻無法解釋地下工坊的存在。他最終承認,張家為了製造非法兵器,與數家商賈勾結,暗中殺害競爭對手,而無頭屍體正是用來威脅富商周遠的手段。

案情告破,真相浮現,但狄仁傑卻長嘆一聲:“斷首之事,源於人心的貪慾。真正需要斬斷的,是慾壑難填的邪念。”

李元芳點頭:“長安雖富,卻也如這屍體一般,被切斷了良知。”

風起長安,夜色中彷彿依舊隱隱透著殺機,但狄仁傑已準備迎接下一個謎團。

新案件:長安夜雨中的“九尾狐蹤”

引子:怪談流傳

長安入夜,一場細雨籠罩了這座繁華的都城。百姓茶館內,流傳著一個奇異的故事:城東荒廢的祠廟中,每逢雨夜便會出現一隻狐妖,生有九尾,能化作人形,引誘路人失蹤。更有人言,這些失蹤者從未再現人間,而每次祠廟出現狐妖,必有貴人喪命。

起初,人們將此當作茶餘飯後的怪談,直到近日,一名大理寺少卿莫名死於府中,狀似驚恐而亡。屍體周圍並無傷痕,只有一張染血的狐形面具。

長安再度陷入恐慌,街頭巷尾議論紛紛,有人稱這是妖祟作祟,也有人懷疑背後另有隱情。大理寺請求狄仁傑協助調查,而狄仁傑初步瞭解案情後,心中隱隱覺得,這樁案件絕非表面那般簡單。

現場勘查:迷霧重重

莫少卿府中,屍體已擺放在內廳。狄仁傑一邊觀察屍體,一邊詢問仵作。

“死者表情驚恐,眼瞼下方有些許瘀血,但沒有外傷。顯然,並非被人直接謀害。”仵作低聲道。

狄仁傑點頭,仔細檢查死者的雙手,發現其指甲內殘留細微的紅色纖維。他抬起頭:“這纖維,似乎來自某種特殊布料。將它取樣,送去織坊比對。”

李元芳在屋中巡視,忽然說道:“大人,這狐形面具似乎是新制,塗漆尚未完全乾透。”

狄仁傑拿起面具,仔細端詳。面具後側刻有一個小小的“玄”字,似乎是製作者的標記。

“玄?”狄仁傑眉頭微蹙,“長安有這樣名號的人,或是商賈鋪號,我們需要查明其來歷。”

隨後,他環顧房間,發現地面隱隱有腳印痕跡,雨夜潮溼的泥水似乎帶進了屋中。他順著腳印一路追查,發現它們延伸至後院,卻在一口乾枯的井邊戛然而止。

“這口井,有些問題。”狄仁傑低聲道。

井下發現

井口因年久失修,早已乾涸,但狄仁傑命人點燃火把探查,很快在井底發現了一張破損的絹布,上面繪製著一隻九尾狐,繪畫技法精妙,似乎是宮廷畫師所作。

“九尾狐圖?”李元芳驚訝道,“難道與民間流傳的怪談有關?”

狄仁傑凝視畫卷,輕輕說道:“或許這是引導我們思考的假象,但它背後藏著的,才是關鍵。”

探訪“玄鋪”

根據面具上的“玄”字,狄仁傑很快查到長安城東有一家制器鋪名為“玄工坊”。坊主玄一是個技藝高超的匠人,以製作面具和機關暗器聞名。

狄仁傑與李元芳親赴玄工坊,發現鋪中陳列著各式各樣的面具,其中幾張狐形面具與死者身旁的面具極為相似。

玄一見狄仁傑到來,並未表現慌張,反而從容地招呼:“大人光臨,有失遠迎。請問大人需要訂製何物?”

狄仁傑微笑答道:“近日城中有怪談流傳,與貴坊的面具頗為相似,不知坊主可曾聽聞?”

玄一不置可否,笑道:“怪談四起,我只是個匠人,聽聞一些傳言罷了。但這些面具,確是坊中所制。”

“那死者案發前,是否有人特意訂製過類似面具?”狄仁傑直接問道。

玄一猶豫片刻,緩緩說道:“數日前,確有一名蒙面男子訂製九尾狐面具,並支付了極高的銀兩。但他未留下姓名,只要求三日內交貨。”

“那人可有其他特徵?”

“他戴著斗笠,聲音沙啞,似乎刻意掩飾身份。我只記得他腰間佩有一塊白玉,刻著‘昌’字。”

“昌字?”李元芳低聲重複,若有所思。

狄仁傑微微一笑:“多謝坊主,這已是極有價值的線索。”

指向宮廷

回到長安衙門後,狄仁傑立刻命人查驗“昌”字玉佩的來歷,很快發現,這種玉佩是宮廷貴人間的一種身份象徵,專供皇親國戚。

與此同時,織坊的比對結果也送達:屍體指甲中的紅色纖維,屬於一種產自江南的珍稀絲綢,僅供宮廷高位者使用。

“宮廷、九尾狐、面具、井下畫卷……”狄仁傑喃喃道,“元芳,你可還記得大理寺少卿生前的背景?”

李元芳點頭:“他曾負責監察宮廷器物出入,是宮中重要的監察官。”

“如此看來,他的死,恐怕與某種權力交易有關。”

祠廟之夜:真相浮現

為了徹底查明案件真相,狄仁傑決定前往傳聞中的祠廟一探究竟。在雨夜,他與李元芳潛入祠廟周圍,發現廟中確有燈火微光。

二人悄然靠近,卻聽到廟中傳來低語聲。狄仁傑示意李元芳保持安靜,藉著微弱的光線窺探。廟中,一名身穿狐妖服飾的女子正在與幾名男子密謀,他們談及如何利用“九尾狐”傳說掩蓋謀殺,並將罪責推向妖祟。

“果然,人心才是最可怖的妖。”狄仁傑冷笑,隨後與李元芳一同衝入廟中,迅速制服幾名男子。

經過審訊,這些人供認,他們受命於一位高位權貴,意在利用怪談引發恐慌,同時清除大理寺少卿,掩蓋某項宮廷貪腐大案。

尾聲:風雨未歇

案件雖已告破,但幕後權貴卻早已畏罪潛逃。狄仁傑將案件線索詳細整理後呈報朝廷,並告誡眾人:“妖狐可怖,人心之惡更甚。世間多災難,惟有正直之道方能自保。”

夜雨漸停,長安城內卻彷彿又有新的暗潮在湧動。狄仁傑站在城樓之上,心中已有預感,新的謎團正在悄然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