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章 山中探秘:暗藏的危險

山中探秘:暗藏的危險

狄仁傑和李元芳來到師父隱居的山林,這裡人跡罕至,充滿了危險的氣息。兩人在林中發現了一座破舊的小木屋,屋內的陳設已顯得十分破敗,但牆上的一幅藥草圖引起了狄仁傑的注意。

藥草圖下方,貼著一張泛黃的布條,上面寫著一句模糊不清的文字:“醫者仁心,但仁心難護天下蒼生。”

“這句話似乎是在暗示某種掙扎和矛盾。”李元芳低聲道。

狄仁傑繼續翻找,終於在木屋的地板下發現了一個密室。密室內放著一本古老的醫書和一隻木匣,匣中是一封信。

信中提到,柳修遠的師父曾捲入一樁皇室秘案,為了保護自已,他將某些關鍵證據藏在了青囊中,並囑咐弟子柳修遠一生不得開啟。然而,這個秘密最終還是被某些人知曉,成為他們追殺柳修遠的理由。

幕後真相:復仇與權謀

狄仁傑返回村莊後,透過進一步調查,發現這一切的幕後主使是柳修遠的一位舊友鄭子謙。鄭子謙曾與柳修遠一同拜師學醫,但因性格偏激,被逐出師門。多年來,他始終對師父心懷怨恨,認為師父偏愛柳修遠。

鄭子謙無意中得知青囊內隱藏著足以改變朝廷權勢格局的秘密,便設計綁架柳修遠,企圖逼他交出青囊。然而,他沒想到柳修遠寧死不屈,始終沒有透露任何線索。

狄仁傑在一處廢棄的山洞中找到了被囚禁的柳修遠。雖然他已奄奄一息,但仍然緊握著青囊。狄仁傑救出柳修遠,將鄭子謙等人繩之以法。

尾聲:青囊的抉擇

案件結束後,柳修遠向狄仁傑表達了感激之情,並表示願意將青囊交給他處理。

然而,狄仁傑卻搖了搖頭:“秘密若不能造福於人,便無存在之必要。它應該回歸沉寂,而非成為禍端的源頭。”

最終,柳修遠親手將青囊埋入山林深處,讓它永遠消失在世人的視野中。

“醫者仁心,並非在於掌握多少秘密,而在於無論何時,都能秉持救人之志。”狄仁傑轉身離去,語氣中帶著一絲沉重。

隨著馬蹄聲漸行漸遠,青囊的秘密被大地掩埋,但長安城的風波,卻從未真正平息……

新案件:鏡中迷蹤

引子:詭異的銅鏡

長安城內,一位名叫王氏的富商夫人突然暴斃於閨房,死狀極其詭異。她的臉上帶著極度的恐懼表情,雙眼大睜,彷彿看到了什麼可怕的事物。更離奇的是,她的屍體旁有一面銅鏡,鏡面如水般光潔,卻映不出任何人影。

王氏的死迅速引發了坊間的恐慌,人們紛紛傳言,這面銅鏡是“鬼鏡”,凡是照見它的人,都會被鏡中之鬼奪去魂魄。富商王貞急忙向長安縣衙報案,希望儘快查明真相。

初入現場:銅鏡之謎

狄仁傑和李元芳受邀來到案發現場。王氏的閨房內依然保持著案發時的模樣,空氣中瀰漫著一股奇異的香味。房間中央放置著一具華麗的梳妝檯,那面銅鏡就擺在其上。

“這銅鏡……倒是少見。”狄仁傑走上前,輕輕觸碰鏡面,卻發現它冰涼刺骨,彷彿帶著一種詭異的寒意。

“這不可能是普通的銅器。”李元芳皺眉,“或許和王氏的死有關。”

狄仁傑點點頭,將銅鏡交給隨行的仵作,並吩咐道:“將它密封起來,帶回去仔細檢驗。此外,王氏生前的飲食起居,是否有異常之處?”

仵作答道:“王氏夫人近來常抱怨噩夢不斷,似乎總夢到自已被什麼東西追趕。據她的侍女說,夫人最近總是對著這面銅鏡發呆,甚至自言自語。”

“夢境與鏡子……”狄仁傑沉吟片刻,“這是巧合,還是暗藏玄機?”

富商的秘密:鏡子的來源

透過詢問王貞,狄仁傑得知,這面銅鏡是王氏夫人三個月前從一位商販手中購得的。據說那位商販是從一艘海船上帶回的貨物,這銅鏡來自海外,號稱能夠“顯露人心深處的秘密”。

“顯露秘密?這是個奇怪的說法。”李元芳冷笑,“難道是用來蠱惑人心的?”

王貞低聲說道:“我也曾勸夫人不要太過迷信,但她卻說,每次看著鏡子,都會覺得似乎看到了自已從未注意過的‘真實’。”

“真實……”狄仁傑若有所思。他問道:“那位商販如今何在?”

王貞答道:“他已經不在長安了,聽說去了洛陽。”

銅鏡的異常:隱秘的毒素

經過仵作的檢驗,銅鏡的鏡面上竟然塗抹著一種無色無味的奇異毒素。這種毒素只有在長時間接觸時,才會透過面板侵入體內,最終導致人的神經系統紊亂,產生幻覺和恐懼。

“這解釋了王氏夫人的噩夢。”李元芳分析道,“她長時間使用這面鏡子,毒素逐漸侵入體內,最終導致了神志錯亂,甚至死亡。”

“但這並不足以解釋她的死狀。”狄仁傑搖了搖頭,“她臉上的恐懼之色,絕非僅僅因為中毒。”

他進一步檢查銅鏡的背面,發現上面刻著一行奇怪的文字:“以心照影,以影入心,貪者必亡。”

“這是警示,還是詛咒?”李元芳看著那行字,感到不寒而慄。

追查商販:洛陽的線索

狄仁傑和李元芳追查到洛陽,找到了那位出售銅鏡的商販。商販起初百般抵賴,但在狄仁傑的威嚴面前,不得不坦白。這面銅鏡確實來自一艘海外貨船,而這艘船本身就帶著離奇的傳說:它的船員在一夜之間全數暴斃,船上只剩下這面銅鏡,孤零零地擺放在船長的房間中。

“看來,這銅鏡從一開始便帶著詭異的陰影。”狄仁傑說道,“它被塗抹毒素,可能是人為加害,但它的真正來源,或許另有隱情。”

商販又提到,銅鏡背面的文字並非他所刻,而是他買下鏡子時就已存在。他隱約聽人提起,這面鏡子可能與一個名叫“影門”的神秘組織有關。

鏡中的秘密:影門的警告

“影門”是一個古老的秘密組織,以操縱人心為手段,專門透過恐懼和幻覺來達成目的。狄仁傑推斷,這面銅鏡或許是影門用來試探人性的工具。

經過艱難的追蹤,狄仁傑終於找到了影門的一處秘密據點。在這裡,他揭開了銅鏡的真正用途——它是一種心理武器,能夠透過毒素和視覺刺激,誘發人內心最深的恐懼,從而控制或殺害目標。

影門試圖利用銅鏡在長安製造混亂,而王氏夫人的死亡,只是他們的一次實驗。

結局:真相大白

狄仁傑將影門的據點徹底搗毀,並將銅鏡封存。他對李元芳說道:“恐懼是人心中最難戰勝的敵人,但正因為如此,我們更需要以冷靜和智慧去面對。”

至此,鏡中的迷蹤終告平息,而長安城的風波,再一次隨著真相的揭開而恢復了平靜……然而,新的危機,或許已在暗處悄然醞釀。

新案件:天燈詭影

引子:夜空中的血色天燈

元宵節的長安城,張燈結綵,喧囂熱鬧。大街小巷掛滿了精緻的花燈,百姓們興高采烈地欣賞各種燈謎和煙火。然而,正當夜空中的煙火達到高潮時,一盞巨大的天燈忽然從城東的天水橋上升起。

這盞天燈通體血紅,燈面上畫著一張猙獰的人臉,雙眼迸射出駭人的光芒。在它緩緩升空之際,天空似乎暗淡了幾分,而地面上的百姓紛紛感到心驚膽寒。

更駭人的是,天燈升至高空後,竟然突然爆裂,化作無數赤紅的光點,如火雨般灑落。而在火雨落地之處,一名身穿白衣的女子被發現倒在天水橋下,氣絕身亡。

女子的臉上帶著詭異的微笑,彷彿在迎接什麼可怕的命運。

初探天水橋:無聲的線索

狄仁傑和李元芳趕到天水橋時,屍體已被圍觀的百姓發現。女子身穿白色羅裙,衣飾雖素,卻顯出非富即貴的身世。她的手中緊緊握著一張布條,上面寫著:“命歸天燈,魂寄幽冥。”

李元芳看著女子的表情,不禁心生寒意:“這笑容太過詭異,像是主動走向死亡。”

狄仁傑蹲下身,仔細觀察女子的面部和手指,輕聲說道:“她死前經歷過極度的痛苦,面部的笑容不是自願,而是神經中毒後的僵化反應。”

“又是中毒?”李元芳皺眉,“那這盞天燈又與她的死有何關聯?”

狄仁傑環顧四周,發現天水橋邊的一株枯樹上掛著一根細細的絲線,線的末端殘留著一小塊紅色布料,與天燈的顏色完全一致。

“兇手或許曾站在橋上,操控這盞天燈。”狄仁傑指向枯樹,“而這女子的死亡,極可能是一個經過精心設計的儀式。”

死者身份:豪門之女的秘密

經過調查,死者名為沈清漪,是長安一位富商之女。沈家雖不及王侯顯貴,卻在商界頗有影響力。沈清漪性情溫婉,平日深居簡出,並無與人結怨的跡象。

然而,狄仁傑發現,沈清漪的身上有一塊極淡的紅色印記,形狀如一輪圓月,位置隱秘,若不仔細檢查,很難發現。

他隨即向沈家下人詢問,得知沈清漪近期曾頻頻出門,每次回來都神情恍惚,甚至會獨自在閨房內自語。

“這與王氏夫人中毒的症狀頗為相似。”李元芳低聲道,“難道這又是一次人為操控的死亡?”

狄仁傑點頭:“我們需要查明她近來接觸過什麼人,去過什麼地方。”

天燈背後:隱秘的祭祀組織

透過走訪,狄仁傑發現,沈清漪近來常去城外的一座廢棄寺廟。寺廟周圍村民傳言,這裡是一個秘密祭祀組織的活動場所。

狄仁傑和李元芳前往廢棄寺廟,果然在其中發現了天燈的製作工具和大批的紅色布料。此外,廟中供奉著一尊怪異的神像,其面目正與天燈上的人臉極為相似。

“這是某種恐嚇的象徵。”狄仁傑分析道,“他們用這種詭異的神像來控制人心,而天燈則是他們傳播恐懼的工具。”

更令人不安的是,寺廟中還發現了一份名單,上面記載著數十個名字,沈清漪的名字赫然在列。

揭開謎團:恐懼的源頭

透過對名單的研究,狄仁傑發現,這些名字全都是長安城內的富商和名門子弟。而這些人有一個共同點:都曾在暗地裡參與過某種非法交易。

“這是一場針對權貴階層的恐怖清洗。”狄仁傑分析道,“兇手利用天燈和毒素製造恐慌,同時藉機除掉他們眼中的‘汙點’。”

但更深層的原因,或許與沈家的秘密有關。經過深入調查,狄仁傑發現,沈清漪的父親沈玄在年輕時曾參與過一次詭秘的地下祭祀活動,那次祭祀失敗,導致組織內部分裂,一部分人發誓要復仇。

沈清漪的死,正是這場復仇的一部分。

真相大白:復仇者的面孔

透過一系列縝密推理,狄仁傑最終鎖定了兇手——沈家的僕人陸平。陸平的父親曾因沈玄的祭祀失敗而死去,他隱忍多年,最終藉助天燈的祭祀形式,完成了對沈家的復仇。

陸平在被捕後供認不諱,但他始終冷笑著說道:“我們並非結束,而是開始。恐懼會在天燈中永生。”

尾聲:天燈的餘影

案件結束後,狄仁傑對李元芳說道:“恐懼是一種可怕的武器,但正義的光明可以驅散它。”

隨著最後一盞天燈被銷燬,長安的夜空恢復了平靜。然而,天燈的影子,似乎依舊籠罩在某些人的心頭。

新的挑戰,依舊在悄然逼近……

新案件:枯井幽咽

引子:井中哭聲

長安城南郊的青柳村,一口枯井突然傳出詭異的哭聲。最先發現的是一位打柴的樵夫,他路過井邊時,聽到井中隱約傳來女子的哭泣聲,聲音幽幽纏繞,悽婉哀怨。

樵夫驚恐之下招來村中長者檢視,卻發現井底空無一物。然而,每當夜晚降臨,哭聲便會準時響起。村民們一時間議論紛紛,有人說是井中藏有冤魂,有人說井底通往地獄,鬼哭之聲從幽冥傳來。

數日後,村中一名少年膽敢探入井底,卻不幸遇難。屍體被撈起時,滿身是血,雙手緊抓住一縷女子的長髮。

此事驚動了長安縣衙,縣令無計可施,遂懇請狄仁傑前來破案。

初探枯井:無形的寒意

狄仁傑和李元芳趕到青柳村時,枯井已被村民圍得水洩不通。井口用厚木板封住,村長滿臉愁容地迎上前說道:“狄大人,這井自百年前就已乾涸,從未發生過任何怪事。如今卻……唉,連累無辜少年喪命。”

“案發當晚,可有人靠近此井?”狄仁傑問道。

村長搖頭:“井旁無人居住,那哭聲嚇得村民夜裡都不敢出門,誰還敢靠近?”

狄仁傑點頭,吩咐村民移開井口木板。他俯身向井中望去,只見井壁陡峭溼滑,底部一片黑暗,隱約可見殘存的積水,但並無明顯異常。

“有繩索和燈籠嗎?”他問。

“狄大人要親自下井?”村長驚訝道。

“此井中或藏玄機,不探明真相,難以安撫人心。”

井底探秘:冰冷的發現

狄仁傑藉助繩索緩緩下降至井底,手中的燈籠將周圍映得昏黃。井壁上長滿了青苔,空氣中瀰漫著一股腐臭味。積水淺淺覆蓋著泥沙,卻在燈光下反射出些許光芒。

他低頭檢視,發現積水中有一些奇異的碎片,似乎是被打碎的陶器。他拾起其中一片,發現上面刻有模糊的花紋,隱約像是某種古老的符號。

“有發現嗎,大人?”井口處傳來李元芳的聲音。

“這些陶片非同尋常,你也下來看看。”

李元芳迅速順著繩索滑下,與狄仁傑會合。他仔細觀察陶片後說道:“這些花紋看起來像是某種咒文。”

狄仁傑點頭:“而且這些陶片應該是人手打碎,井底並非荒涼無物,或許曾有人在此設下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