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榮國府這座繁華喧囂卻又暗流湧動的府邸中,林之孝宛如一個沉默而關鍵的齒輪,雖鮮少在眾人矚目的臺前亮相,卻在幕後有條不紊地推動著諸多繁雜事務的運轉。他主管榮國府銀庫賬房與田房事務,猶如一位技藝精湛的工匠,精心雕琢著府內經濟與產業的每一個細節。
林之孝初入榮府當差時,不過是個年輕的夥計,跟著老管事們學習銀庫賬房的事務。他每日早早來到賬房,擦拭桌椅、整理賬本,然後便專心致志地跟著老師傅們學習記賬、核算。遇到不懂的地方,總是虛心請教:“師傅,您看這一筆賬目,進項和以往月份不太一樣,是為何呀?”
老師傅推了推老花鏡,耐心解釋道:“這個月莊子上收成好,多交了些租子,所以進項就多了。以後你見得多了,自然就明白了。”
林之孝趕忙點頭,拿筆記下要點,還不忘追問:“師傅,那這多出來的租子,入賬的時候有什麼特別要注意的嗎?”
老師傅笑著說:“照舊入賬就行,不過要單獨註明緣由,以備日後查驗。”
林之孝認真地將每一個細節都牢記於心,日復一日,他對銀庫賬房的事務越發精通。
隨著時間推移,老管事們漸漸年邁,林之孝憑藉著自已的努力與才幹,開始獨當一面。他對賬目收支的管理細緻入微,每一筆銀子的去向都清清楚楚。
有一次,賬房裡的一個年輕夥計在記賬時出了差錯,把一筆支出的數目寫錯了。林之孝在核對賬目時發現了問題,他把那夥計叫到跟前,嚴肅地說:“你看看這賬目,這筆支出數目不對,你是怎麼記的?咱們管著府裡的銀庫,一絲一毫都馬虎不得,這要是出了大錯,誰能擔得起?”
那夥計嚇得臉色蒼白,結結巴巴地說:“林……林管事,我……我當時著急,不小心就寫錯了,我馬上改過來。”
林之孝看著他,語重心長地說:“在這賬房裡做事,就得處處小心,每一個數字都關乎府裡的興衰,不可兒戲。你以後記賬,務必仔細核對,不能再犯這樣的錯了。”
那夥計連連點頭:“是,林管事,我記住了,以後一定注意。”
後來,賈璉開始負責府裡的一些事務,他深知林之孝在銀庫賬房和田房事務上的能力,常與他商議府裡的經濟事宜。
這日,賈璉神色凝重地將林之孝喚至書房。待林之孝恭敬站定,賈璉指著桌上堆積如山的賬本,眉頭緊皺道:“林之孝,你瞧瞧這些賬目,近來府裡開銷如流水,進項卻未見增長,長此以往,如何是好?”
林之孝微微低頭,沉思片刻後說道:“二爺,依我看,府裡家僕人口眾多,光是每月月例銀子與吃喝用度,便是一筆巨大開支。部分粗使丫鬟小廝,平日裡並無太多實際差事,或可適當裁減,以減輕負擔。”
賈璉摩挲著下巴,面露猶豫:“你所言有理,只是府里人事複雜,貿然裁減,恐生事端。再者,這些家僕多是世代在府裡當差,若處置不當,難免寒了眾人之心。”
林之孝趕忙回應:“二爺顧慮極是。我已暗中留意許久,對各房用人情況心中有數。哪些人不可或缺,哪些人可做裁減,都有明細。裁減時,可給被裁之人發放數月月例作為補償,再對外宣稱是因府裡事務調整,並非他們犯錯,如此或可減少麻煩。”
賈璉點頭贊同:“那就依你所言,此事你去操辦,但務必小心謹慎,切莫引發混亂。”
林之孝領命而去,隨後便開始了細緻的籌備工作。他先與各房管傢俬下溝通,詳細瞭解各房用人需求與人員表現。再逐一對府內僕役進行評估,列出可裁減人員名單。同時,他精心安排補償事宜,確保每一處細節都處理妥當。
在處理此事過程中,有個老嬤嬤找到林之孝,哭訴道:“林管事,我家那小子雖說平日裡做事不太機靈,但也勤勤懇懇,您就高抬貴手,別把他裁了呀。我們一家老小都指著他在府裡當差過日子呢。”
林之孝面露難色,但還是耐心解釋:“老嬤嬤,我也知道大家都不容易,可府裡如今確實困難,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您放心,我們會給被裁的人一些補償,讓他們能有個緩衝。您家小子若有其他手藝,出去也能謀生。”
老嬤嬤擦了擦眼淚,帶著哭腔說:“他能有啥手藝喲,林管事,您再行行好,給他個機會吧。”
林之孝無奈地嘆了口氣:“老嬤嬤,這不是我一個人能決定的,府裡有府裡的難處。不過我向您保證,補償一定會給到位,您也勸勸他,出去後好好找個營生。”老嬤嬤聽了,只好抹著眼淚離開。
林之孝的女兒林紅玉,伶俐聰慧,起初在寶玉房中當差。一日,趁著得閒,林之孝到寶玉房裡看望女兒。
紅玉見到父親,行禮過後,忍不住抱怨:“爹,我在這兒每日不過做些灑掃之事,何時才能有出頭之日?”
林之孝看著女兒,語重心長地勸道:“玉兒,府裡諸事繁雜,晉升之路需一步一個腳印。你先安守本分,把分內之事做好,切不可急於求成。”
紅玉撅著嘴:“可我不想一輩子只當個粗使丫鬟,我也想有一番作為。”
林之孝無奈地笑了笑:“為父理解你的心思,只是府裡規矩森嚴,稍有不慎便會陷入困境。你若想有好前程,需謹言慎行,耐心等待時機。”
紅玉不服氣地說:“可我看有些人,也沒見多謹慎,不也過得挺好。”
林之孝臉色一正:“玉兒,別隻看表面,那些人說不定哪天就會出岔子。你要明白,咱們這樣的人家,沒有根基,只能靠自已小心行事。”紅玉聽了,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後來,紅玉憑藉自已的機靈,在王熙鳳面前露了回臉,被王熙鳳看中,調至身邊當差。
林之孝得知後,心中既欣慰又擔憂。欣慰女兒有了更好的發展機會,擔憂王熙鳳行事潑辣,手段凌厲,怕女兒難以應對。
一日,林之孝瞅準王熙鳳得閒,趕忙上前行禮:“姑奶奶,紅玉不懂事,若在您身邊有做得不妥之處,還望姑奶奶多多教導。”
王熙鳳笑著擺擺手:“你放心,你女兒機靈著呢,我瞧著歡喜。在我身邊,只要她肯用心,將來必有出息。”
林之孝連聲道謝:“那就全仰仗姑奶奶栽培了。姑奶奶,紅玉這孩子年輕,要是有什麼衝撞您的地方,您儘管責罰,可千萬別客氣。”
王熙鳳笑道:“知道了,我自會看著辦。你女兒伶俐,我還指望她多幫我分擔些事兒呢。”
林之孝在府裡,行事極為低調。一日,幾個丫鬟在廊下聚在一起閒聊。其中一個丫鬟捂嘴笑道:“你們說,林之孝兩口子,整日悶聲不響,到底在琢磨啥呢?”
另一個丫鬟附和道:“可不是嘛,鳳辣子都說他們是‘錐子紥不出一聲兒來的’,像一個天聾,一個地啞。”
這時,一個年紀稍大些的丫鬟說道:“你們別小瞧了林之孝,府裡那麼多事兒,要是沒他操持著,能有這麼順?”
第一個丫鬟不以為然:“哼,他再能操持,不也是個悶葫蘆,有啥了不起。”
正巧林之孝路過,聽到這些話,只是默默一笑,並未理會。他深知,在榮國府這複雜的環境中,低調才能保身。他依舊每日兢兢業業,用心操持著銀庫賬房與田房事務,用自已的方式維護著榮國府表面的繁榮與穩定。
除了上述事務,林之孝還曾為府裡一件頗為棘手的事出面。府裡有個小廝,平日裡做事還算勤懇,卻不知為何,近日竟與人在外賭博,還欠下了一屁股賭債。債主找上門來,在府外大吵大鬧,嚷嚷著要讓榮國府還錢,否則就將此事宣揚出去。
林之孝得知後,立刻出面處理。他先將債主請到一旁的茶肆,好言安撫:“老哥,這事兒咱們好商量。那小廝確實是府裡的人,可他在外私自賭博,府裡並不知曉。您看這樣行不行,府裡會管教那小廝,但他欠下的賭債,還得他自已慢慢償還。府裡可以出面擔保,讓他每月從月例銀子里扣一部分還您,您看如何?”
債主起初並不肯罷休,怒氣衝衝地說:“哼,說得輕巧!他一個小廝,月例銀子能有多少?我這錢什麼時候才能要回來?”
林之孝賠著笑:“老哥,您放心。我會讓他多攬些活兒,多掙些賞錢,儘快償還。您在這京城地面上打聽打聽,榮國府向來是講信用的,斷不會讓您吃虧。”
債主依舊不依不饒:“我憑什麼相信你們?萬一他跑了,或者你們府裡反悔了,我找誰去?”
林之孝趕忙說道:“老哥,我們可以立下字據,白紙黑字,保證按約定行事。榮國府的名聲,您還信不過嗎?”
債主思索一番,覺得林之孝所言也有道理,便勉強答應下來。
林之孝又趕忙回到府裡,將那小廝叫來,嚴厲斥責:“你好大的膽子!竟敢在外賭博,還欠下賭債,差點給府裡惹下大禍!若不是看你平日裡做事還算勤勉,今日定不輕饒!從今日起,你每月月例銀子扣一半還債,再給你安排些額外的活兒,若是再敢犯,定將你趕出府去!”
那小廝嚇得臉色慘白,連連磕頭求饒:“林管事,我知道錯了,以後再也不敢了!求您給我一次機會。”
林之孝嚴肅地說:“這次就饒你一回,你要好生記住教訓。賭博乃敗家之舉,不僅害了自已,還可能連累家人和府裡。你若再不知悔改,誰也救不了你。”
小廝忙不迭地說:“是,林管事,我一定改。”
林之孝揮揮手,示意他退下。此事處理妥當,林之孝並未聲張,依舊低調行事,彷彿什麼都沒發生過。
還有一次,府裡要修繕一處園子,需要採購大量的木材、石料等物資。林之孝負責此事,他親自前往各個店鋪,與商家討價還價。
一家木材店老闆見林之孝言語不多,試圖抬高價格,說道:“林管事,我這木材可都是上等的,價格自然不能低了。”
林之孝不緊不慢地拿起一塊木材,仔細檢視紋理,又敲了敲,說道:“老闆,你這木材雖說質地不錯,但也並非頂級。我在別處也看過類似的,價格可比你這兒公道多了。你若誠心做生意,咱們就好好談,不然我可就去別家了。”
老闆還是不肯鬆口:“林管事,別家的木材哪有我這兒的好,您再仔細瞧瞧。我這價格已經很實在了。”
林之孝搖搖頭:“老闆,我也是行家,這木材的好壞我還是能分辨的。你若堅持這個價格,那我真的只能去別家看看了。”說著,作勢要走。
老闆見狀,趕忙拉住林之孝:“哎,林管事,有話好說,價格好商量嘛。您說個價,咱們看看能不能成交。”林之孝便說出一個合理的價格,老闆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答應了。
林之孝又接連走訪幾家石料店,同樣憑藉著自已的專業與精明,以合適的價格採購到了所需石料。回到府裡,他又仔細核對物資數量與質量,確保沒有差錯。
隨著榮國府的發展,各種事務愈發繁雜,林之孝肩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但他始終堅守著自已的職責,默默為府裡付出。
有一回,朝廷對貴族田產賦稅政策有所調整,林之孝敏銳地察覺到這對榮國府田房產業的影響。他趕忙收集各方資訊,詳細核算可能增加的賦稅數額,然後向賈璉彙報:“二爺,如今朝廷賦稅政策有變,咱們府裡的田產賦稅怕是要增加不少。得想個法子應對才是。”
賈璉一聽,也有些著急:“這可如何是好?林之孝,你可有什麼主意?”
林之孝思索片刻道:“二爺,咱們可以嘗試改良一些莊子上的種植方法,提高產量,或許能彌補些賦稅增加的損失。另外,也可以看看能不能與其他有田產的家族聯合,一同向上面陳情,爭取些優惠政策。”
賈璉點頭:“那就按你說的辦,你去安排吧。不過與其他家族聯合這事,要謹慎行事,別讓人抓住把柄。”
林之孝應道:“是,二爺,我明白。我會小心處理的。”
於是,林之孝便開始忙碌起來,他親自到各個莊子上,與莊頭們商議改良種植之事。他對莊頭們說:“如今朝廷賦稅增加,咱們得想辦法提高莊子的收成。我聽說有種新的種植法子,或許能行。你們覺得咋樣?”
莊頭們面面相覷,其中一個說道:“林管事,這新法子咱也沒試過,不知道靠不靠譜啊。”
林之孝耐心解釋:“我已經打聽清楚了,這法子在別的地方試過,確實有效。咱們可以先找幾塊地試試,要是行,再推廣開來。”莊頭們這才點頭同意。
之後,林之孝又聯絡其他家族,共同商討應對之策。在與其他家族的管事們見面時,林之孝說道:“各位,如今朝廷賦稅政策調整,咱們這些有田產的家族都面臨著壓力。我覺得咱們可以聯合起來,一同向上面陳情,爭取些優惠政策。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其他管事們紛紛表示贊同,但也有人擔憂:“林管事,這事兒怕是不太容易,萬一上面怪罪下來,可怎麼辦?”
林之孝安慰道:“咱們合理陳情,又不是無理取鬧。只要大家齊心協力,把情況說清楚,說不定能有轉機。”眾人聽了,覺得有理,便開始商議具體的陳情事宜。
林之孝就是這樣,在榮國府的歷史長河中,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夥計,逐漸成長為府裡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以低調的行事風格、精湛的業務能力和對榮國府的忠誠,默默書寫著自已的故事,見證著榮國府的興衰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