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和十年冬初帝京軍機處)
京城的寒風愈發凜冽,雪花已悄然飄落,覆蓋了大涼的古老街道和高聳的宮殿。在這片冰冷的天地間,張興國如一根冰冷的刺,扎進了這個腐朽帝國的核心。他一身黑色虎紋戰袍,站在軍機府的高臺之上,望著遠方被陰霾籠罩的楚國公府。此時,潼關的命運彷彿已不再掌握在他手中,而是深深懸掛在鎮國王武凌川的刀鋒之上。
“相爺,北線訊息傳來。”李玉珍步入室內,面色凝重,手中捧著一封新近的密信。
張興國微微一怔,目光犀利地掃過李玉珍手中的信件,隨即點頭示意她開啟。李玉珍小心地解開信封,捧著信紙上前,將其中的內容一字不漏地念出:“震嶽軍先鋒已與豫州軍正面交鋒,豫州軍防線堅固,段瑾指揮有方,震嶽軍傷亡慘重。然鎮國王武凌川親率主力騎兵已至關中,預計三日內可發動總攻。潼關方向,寅虎軍已按張相命令穩住防線,但炎龍秘軍不時向北方試探,局勢岌岌可危。請相爺速速決策。”
張興國緊鎖眉頭,眼底閃過一絲難以掩飾的焦慮。段瑾雖然憑藉著地形和巧妙戰術遏制住了震嶽軍的步伐,但鎮國王的主力已經親自趕到,關中的防線恐怕再難承受。而炎龍秘軍的活動,也給潼關的防守帶來了更大的不確定性。
他深知,時間已不站在他這一方。敵人正步步緊逼,而他能調動的援軍卻有限,唯有加快部署,利用最後的時間壓制敵軍,才能為關中保全一線生機。
“李玉珍,”張興國沉聲道,“傳令,立即召集軍機處全體將領,召開緊急軍事會議。我有一個新的計劃。”
李玉珍點頭,迅速退出房間。
幾刻鐘後,軍機府內一片肅穆。張興國站在主位,周圍的將領神情緊張,彼此交換著目光,心知大涼如今面臨的生死存亡之局已經迫在眉睫。尤其是關中,若真如信報所言,段瑾的防線再難支撐,震嶽軍的攻勢一旦展開,整個大涼的命運就此定格。
張興國沉聲開口:“諸位,關中當前局勢複雜,敵軍已經從南北兩線夾擊,潼關也是風雨飄搖,若再不採取果斷措施,後果不堪設想。我們必須立即調動更多軍力,加強防線,打破敵人的進攻節奏。”
他微微停頓,目光掃過每一位將領,最後停留在那位年約四十的老將軍身上:“韓將軍,你的部隊在江南一帶屢屢獲勝,是否可以調動一部分駐軍,迅速支援潼關?”
“相爺,屬下雖有萬軍,但江南尚有餘敵未清,若調集重兵北上,恐將南方防線疏忽。”韓將軍心中深知形勢的緊迫,聲音中不免透出一絲遲疑。
“我明白。”張興國淡然一笑,“既然如此,便讓我親自率軍前往潼關。你們在關中盯住震嶽軍,若我無能再作他日,剩下的便交給你們。”
韓將軍聽到這話,微微一愣,隨即恭敬地拱手:“相爺,若您親自前往潼關,必能穩住局面。但關中這邊——”
“關中已有‘陽虎’將軍調兵加強防守,另外段瑾的反擊讓震嶽軍不得不分兵,當前最重要的,是讓鎮國王無法突破潼關。而要做這一點,必須依賴你的配合。”張興國的話語冷冽而堅定。
“是。”韓將軍答應道。
張興國緩緩站起,環顧一圈:“此時關中的局勢艱難,但我們不能停滯不前。若我們不能逼退震嶽軍,敵軍便能從兩路入侵。你們要做的,是拖延時間,讓敵人無法輕易集結一舉突破。與此同時,調集剩餘軍力,我親自帶領主力趕往潼關,以最快速度將敵人壓制住!”
在場的將領紛紛恭敬地行禮:“相爺,屬下定竭盡全力!”
張興國冷靜地看向地圖,眼中閃爍著必勝的決心。他緊緊握住桌上的兵符,語氣鏗鏘:“所有的部署都已就緒,我們不能讓大涼的百姓再承受一次失望!為大涼,為死去的將士們,我們必須逆轉局勢!”
——
與張興國在軍機府的緊張部署不同,在潼關的戰場上,氣氛已趨近於白熱化。段瑾帶領的豫州軍,藉著熟悉的地形與巧妙的游擊戰術,暫時抵擋住了震嶽軍的攻勢,但敵軍的攻勢越來越兇猛。鎮國王的騎兵部隊已經深入關中腹地,震嶽軍開始分兵包圍潼關,敵我力量對比已經發生了微妙變化。
“段大人,敵軍越來越密集,我們的防線快要崩潰了!”副將眉頭緊鎖,氣喘吁吁地跑到段瑾面前,“鎮國王親自帶領騎兵部隊趕來,馬上就會合圍我們,是否要實施撤退?”
段瑾眼中冷光一閃,目光鎖定地圖上的關中地形:“撤退?怎能撤退?若我們現在撤退,關中便是棄子!”
她緊握手中的指揮刀,神情愈發堅定:“我們不能敗退。關中的防線不能崩塌,京城的援兵可能很快就會到達。但如果潼關失守,我們的一切努力都將前功盡棄。所有部隊,準備迎接最後一戰!”
副將聞言,心中一震,隨即嚴肅地點頭:“是,段大人!”
——
與此同時,京城的雪越下越大,張興國已經整裝待發。他踏出軍機府,目光堅定地望向遠方的潼關,彷彿能穿越重重雪幕,看到那一場關乎大涼存亡的決戰。
“武凌川……”張興國輕聲自語,眼中冰冷的光芒劃過,“你可真以為,關中這塊要塞,真能輕易被你攻破?”
多月後武凌川戰死在了關中戰場上,而主角張興國也藉機逼迫皇帝武胥退位,最終大涼王朝亡在了武胥的手中,而主角張興國在次日便宣佈建立張家的大楚王朝!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