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章 溫柔的救贖

夜班十一點,林夕獨自坐在3號診臺前,翻開那份泛黃的病歷。

\"7月15日,夜班記錄。\"她輕聲念道,\"值班護士:陳建國。天氣:陰,有雷雨。\"

外面正好也下著雨,雨點敲打著窗戶,和三個月前的那個夜晚一樣。林夕繼續往下讀:

\"23:15,急診室來了一個燒傷病人,全身大面積燒傷,意識模糊。病人自已走向3號診臺......\"

林夕抬頭看了看時鐘,還有十五分鐘。她按照病歷記載,開始準備急救裝置:紗布、消毒水、燒傷藥膏。

\"奇怪,\"她發現一個細節,\"為什麼要準備這些?如果病人已經死了,這些東西不是沒用嗎?\"

就在這時,急診室的自動門開啟了。雨水順著門縫流進來,在地上形成一道蜿蜒的水痕。

林夕看了看時間:23:15。

一個渾身溼透的人影出現在門口。他搖搖晃晃地走進來,身上散發著一股焦糊的氣味。

按照病歷記載,陳建國當時並沒有立即確認診臺號,而是直接開始救治。但林夕記得規則:必須等病人自已選擇診臺。

那人在三個診臺前徘徊。林夕注意到,他的腳步並沒有在地上留下水漬。

最後,他停在了3號診臺前。

\"您好,\"林夕按照規定問道,\"請問您是哪裡不舒服?\"

病人抬起頭。在昏暗的燈光下,林夕看到他的臉完全被燒燬了,但詭異的是,傷口看起來並不新鮮。

\"我......我是來找陳醫生的。\"病人說,聲音沙啞,\"三個月前,他說要救我......\"

林夕心跳加快。這就是當年那個導致火災的病人?

\"陳醫生不在這裡。\"她說,\"但我可以幫您檢視病歷。請問您叫什麼名字?\"

病人似乎陷入了回憶:\"我記不清了......那天晚上,工廠起火......我被困在裡面......\"

林夕翻開病歷,發現記錄突然中斷了。後面的幾頁被燒焦了,只能隱約看到幾個字:

\"......工廠火災......五名遇難者......其中一人失蹤......\"

\"您是工廠火災的遇難者?\"林夕問。

病人點點頭:\"我跑出來了......一路跑到醫院......陳醫生說要救我......\"

\"但是您當時已經......\"林夕沒有說完。

\"已經死了。\"李護士長的聲音突然響起。她不知何時出現在走廊裡,\"那場工廠火災,五個人都沒能活下來。但是其中一個人的遺體一直沒有找到。\"

\"就是他?\"

\"是的。\"李護士長走近3號診臺,\"他不知道自已已經死了,一直在尋找當初承諾救他的陳醫生。而陳建國違反了規則,試圖救治一個已死之人。\"

\"所以才會發生火災?\"

\"規則就是規則。\"李護士長說,\"3號診臺是讓亡者認清現實的地方。陳建國的錯誤,就是試圖改變這個事實。\"

病人的身影開始變得模糊:\"我......我真的已經死了嗎?\"

\"是的。\"林夕輕聲說,\"您在工廠就已經遇難了。來到醫院的,只是您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的執念。\"

\"那陳醫生他......\"

\"他因為想救您,也被火害死了。\"李護士長說,\"現在,您該放下執念了。\"

病人沉默了很久,最後說:\"原來是這樣......難怪我一直找不到自已的遺體......\"

他的身影漸漸消散,但這次不是像往常那樣充滿痛苦,而是帶著釋然。最後,只留下一張工廠的工作證掉在地上。

林夕撿起工作證,上面寫著:

張明遠

化工廠安全員

2023年7月15日夜班

\"這就是真相。\"李護士長說,\"他是工廠的安全員,在那場火災中試圖救其他工人,但最終沒能逃出來。他的遺體被大火燒得面目全非,連家人都認不出來。\"

\"所以他才會一直徘徊在醫院?\"

\"是的。生前的責任感讓他無法安息,而陳建國的承諾更加重了這個執念。\"李護士長嘆了口氣,\"現在,這個執念終於可以解開了。\"

林夕看著手中的工作證:\"那我們接下來......\"

\"去通知他的家人吧。\"李護士長說,\"讓他們知道,他們的兒子是個英雄。這也是規則的一部分——讓逝者安息,讓生者釋懷。\"

雨停了。晨光透過窗戶照進來,3號診臺在陽光下閃著柔和的光。林夕這才明白,醫院的規則不僅是為了管理秩序,更是為了幫助那些迷失的靈魂找到歸宿。

她把工作證和病歷收好,準備下班。這個夜班雖然驚險,但她終於理解了一個道理:有些規則看似殘酷,實際上卻是一種溫柔的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