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雪薇與慕容軒的女兒漸漸長大,出落得亭亭玉立且聰慧過人。在凌雪薇的悉心教導下,她對治國理政有著自已獨特的見解,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女兒心中的想法愈發獨立,與凌雪薇的一些決策開始產生分歧,一場親子間的風波悄然降臨。
這一日,朝堂之上,凌雪薇提出了一項關於稅收改革的議案,旨在進一步減輕百姓負擔,同時加強對商業的扶持,以促進經濟的持續繁榮。這本是她深思熟慮後的決策,卻沒想到遭到了女兒的強烈反對。
女兒身著一身勁裝,英姿颯爽地走進朝堂,不卑不亢地說道:“母后,兒臣認為此項稅收改革萬萬不可。如今商業已然繁榮,若再繼續減免商業稅,恐會讓朝廷財政收入減少,影響到國家的軍事防禦和基礎設施建設。再者,一味地減輕百姓賦稅,可能會使一些人滋生懶惰之心,於國不利。”
凌雪薇微微皺眉,看著女兒堅定的眼神,輕聲說道:“皇兒,你年紀尚輕,還不明白百姓生活之不易。商業繁榮是好事,但若是稅收過重,商人無利可圖,便會影響商業的發展,最終受苦的還是百姓。至於百姓懶惰一說,母后相信我朝子民大多勤勞善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女兒卻並不服氣,繼續反駁道:“母后,您總是過於仁慈,只看到眼前的百姓疾苦,卻忽略了國家的長遠發展。兒臣聽聞民間一些富商為了逃避賦稅,已經開始出現各種不法行為,若不加以嚴厲約束,長此以往,必將動搖國本。”
朝堂上的大臣們面面相覷,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是好。慕容軒見狀,急忙上前打圓場:“陛下,公主年紀雖小,但能有如此見解,也是難能可貴。不妨我們再仔細商討一下,看看是否能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凌雪薇點頭同意,宣佈退朝。回到後宮後,女兒仍不放棄自已的觀點,跟在凌雪薇身後,繼續說道:“母后,您為何就是不肯聽兒臣的話呢?兒臣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國家好,您不能因為我是女兒,就不重視我的意見。”
凌雪薇停下腳步,轉過身來,看著女兒認真的模樣,心中既欣慰又無奈:“皇兒,母后並非不重視你的意見,只是你要明白,治理國家並非易事,每一個決策都要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你從小生活在宮中,雖然聰慧,但對民間的實際情況瞭解還不夠深入。”
女兒不服氣地說:“那母后為何不讓我出宮去歷練呢?整日待在這宮中,我如何能真正瞭解百姓的生活?”
凌雪薇沉思片刻,說道:“宮外危險重重,你是帝國的公主,母后怎能放心讓你出去?”
然而,女兒心意已決,她撲通一聲跪在凌雪薇面前:“母后,若是您不讓我出宮,兒臣就長跪不起。兒臣渴望為國家做出更多的貢獻,而不僅僅是被困在這宮牆之內。”
凌雪薇看著女兒倔強的眼神,心中十分糾結。她知道,女兒長大了,有了自已的想法和追求,若是一味地壓制,只會讓母女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
慕容軒也在一旁勸說道:“雪薇,也許讓孩子出去歷練一下,對她的成長也有好處。我們可以暗中派人保護她,確保她的安全。”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凌雪薇終於點頭同意:“好吧,皇兒,母后答應讓你出宮,但你必須答應母后,要時刻小心謹慎,不可衝動行事。”
女兒聞言,欣喜若狂,連忙起身謝恩:“多謝母后!兒臣一定會小心的,待兒臣歸來,定會讓母后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我。”
幾天後,女兒化名“凌霜兒”,帶著幾名武藝高強的護衛,踏上了出宮歷練之路。她深入民間,走訪各個城鎮鄉村,親眼目睹了百姓們的真實生活,也瞭解到了商業發展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以及稅收政策對百姓和國家的影響。
在一個小鎮上,凌霜兒看到了一位老婦人因為交不起賦稅而被官府逼迫,心中十分不忍。她上前詢問情況,老婦人哭訴道:“姑娘,我們這些小本生意的人,本來就賺不了幾個錢,如今這賦稅一年比一年重,實在是難以支撐啊。”
凌霜兒心中感慨萬千,她開始反思自已之前對稅收改革的看法,也許母后的決策並沒有錯,只是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
而在皇宮中的凌雪薇,雖然擔心女兒的安危,但也相信她有能力照顧好自已。她在等待著女兒歸來,期待著女兒能夠在這次歷練中有所成長,同時也希望透過這次風波,能夠讓母女之間更加理解彼此,共同為帝國的未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