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風微涼。
月光灑在假墓前那刻著“漢衛將軍黃忠”的墓碑上,映照著兩個廝殺的人影。
厚重的環首刀相互碰撞,發出陣陣金鳴之聲。
從馬上打到馬下。
一者老當益壯,一者後生驍勇。
“老匹夫,你早該躺在棺材裡。”曹真喘著粗氣,將手中捲了的環首刀一扔,也將鎧甲卸下。
黃忠咧嘴一笑,也將捲了的環首刀一扔,將指骨捏得清脆作響:“這樣才對!真男人廝殺,何須盔甲武器。作為後生晚輩,能與老夫徒手肉搏,你應該感到榮幸。”
“牙尖嘴利的老匹夫,今日定要將你格殺!”曹真將頭盔狠狠的向黃忠一扔,趁著黃忠躲避頭盔的機會,迅速欺身而上。
拳頭蹭刮,風聲尖銳。
彷彿能一拳打死猛獸。
黃忠嘿笑一聲,竟然不躲不避,反手就是一拳砸向曹真。
曹真瞳孔一縮。
迅速改變了拳頭的軌跡。
這一拳若是被砸實了,兩人的臉都得腫起來。
“年輕人不講武德啊。”
諷刺間。
卻見黃忠竟直接一個撩陰腿就踢向了曹真。
若不是曹真反應快,方才那瞬間就得被幹趴下。
男人的命根子屬於絕對要害,但力量過於強悍時,都能一腳被踢死。
氣得曹真大罵:“你也是個不講武德的老匹夫。”
戰場上的生死廝殺,有時候就是這般的“樸實無華”,充斥著“和睦”的垃圾話。
然而。
嘴上的垃圾話再“和睦”,拳腳上的招式卻一直懟著要害去。
高坡上。
侍中郭攸之擔憂的看向黃忠,又看向了靜默而立的劉備,欲言又止。
忽然。
劉備眼神一凜,喝令道:“取鼓來!”
鼓手抬戰鼓近前。
劉備讓鼓手將戰鼓平放,隨後挽起袖子,雙手各持鼓槌,奮力的擂鼓。
激昂的鼓聲響起。
不僅振奮了漢軍將士,更振奮了跟曹真單挑廝殺的黃忠。
黃忠的目光瞥向劉備的方向,看到了擂鼓的劉備,一口豪氣自心底煥發:“陛下知老夫心也!有陛下擂鼓助威,沒人能打敗老夫!”
曹真也驚愕的看向劉備擂鼓的方向,頓生一計,間道:“劉備這是要讓老將軍你送死啊,老將軍不如棄暗投明,大魏必以三公之禮相待。”
方才還老匹夫,現在又是老將軍。
聽起來很客氣,實則跟垃圾話沒什麼區別,都是在干擾黃忠的心神。
黃忠活了七十多歲,又屢屢在戰場上生死廝殺,曹真這點小心思一眼就被黃忠給看破了。
“現在喊老將軍也沒用了,老夫睚眥必報。”
“你不懂陛下,更不懂老夫。”
在劉備的鼓聲加持下,黃忠如有神助,氣力和精神狀態彷彿在這一瞬間又恢復到了巔峰。
反觀曹真。
連續幾日的晝伏夜行本就很損精力,廝殺多時也疲倦睏乏,即便有死戰之心這精神勁兒也遜黃忠一籌。
再加上本身曹真的廝殺經驗就不如黃忠,時間越久,差距就越明顯。
隨著一聲悶哼聲響起。
一時躲避不及的曹真,直接被黃忠一拳砸在了太陽穴上,整個人腦門都嗡嗡響,眼前也變得昏暗,只能下意識的抬手招架。
黃忠卻是攻勢不停,憋足了氣轟在曹真頭上要害。
“這樣......也好......,先父為先帝而亡......我為陛下而亡......我曹真......不辱家門.....”
殘存的意識在消亡,曹真躺在地上,只有出的氣沒了入的氣。
黃忠則是在轟出這幾拳後,也一個踉蹌跌倒,精氣神也在這一瞬間快速的消散,如同病重之人在迴光返照後萎靡一般。
斜視的目光看了一眼擂鼓的劉備,黃忠徐徐閉上了雙眼。
“能遇陛下,是臣之幸。願陛下長命百歲,老臣,先去了......”
鼓聲戛然而止。
郭攸之心驚而呼:“陛下,老將軍他.....”
話未說完,劉備就打斷了郭攸之的話,噓聲道:“安靜,莫要驚擾了老將軍。”
劉備與黃忠相識相知於事業未成而又兩鬢斑白時,故而對黃忠想法劉備是感同身受的。
猶如曹操那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看著一臉肅穆的劉備,郭攸之將剩下的話咽回了肚子,默默退後。
劉備的目光,又看向了戰場的另一處。
漢旗和魏旗交錯。
劉封與曹丕廝殺也到了尾聲。
劉備和曹操,算是同一輩的對手。
劉封與曹丕,同樣是同一輩的對手。
雖說劉封是劉備的假子,但劉封的過繼走的是正規的宗族過繼流程。
跟董卓呂布的父子關係截然不同,劉封是正兒八經改了姓氏入了族譜的。
改了姓氏,入了族譜,那就是劉氏宗族之人。
“劉封,你可知韓信為何英年早逝?”看著周圍一個個倒下的驍騎,曹丕自知今日無法脫身,看向劉封的眼神中充斥恨意。
這不加掩飾的離間之言,讓劉封哂笑不已:“你不外乎是想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認為孤若太早滅了你的偽魏,就會如韓信一般下場。
雖然論用兵,孤不如韓信;但論處事,十個韓信也比不上孤。孤與太子,兄友弟恭,不會如你一般,一母同胞的親兄都都要相互猜忌提防。
你會有今日下場,又何嘗不是你猜忌宗室兄弟所致?”
曹丕不甘心,沙啞著聲音吼道:“劉封,別太得意了!你與劉禪兄友弟恭又如何?你能保證你兒子不會覬覦帝位?你能保證劉禪的兒子不會忌憚你這一脈?你能保證朝中大臣沒有小人讒言構陷?你根本不懂權力的滋味,更不懂爭當皇帝的殘酷!”
劉封斂容止笑。
誠然。
曹丕所言,其實就是歷朝歷代的縮影。
李世民殺兄囚父,趙匡胤黃袍加身,朱棣奉天靖難,等等。
而名望不如李世民等的,為了爭當皇帝,各種黑暗之事更是數不勝數。
劉封與劉禪能兄友弟恭,劉封的兒子和劉禪的兒子能否也兄友弟恭還是個未知數。
見劉封沉默,曹丕又笑:“劉封,你口中的兄友弟恭在帝王之家根本就不存在,即便是有霍光之功也落了個家族破滅之災。
你以為朕為什麼要篡位?朕不篡位,朕就只有死路一條!
那劉協看起來軟弱,實則就是個陰險薄情的小人,多少忠臣義士為了劉協去死,結果劉協卻視其為棄子。
能當皇帝的,都是薄情寡義之人。
劉封,你能活到現在,是因為朕還在,朕若亡了,你也活不長。待大魏一滅,劉備必會殺你!”
高坡上。
劉備眉頭緊蹙。
由於曹丕身邊的驍騎幾乎都死絕了,戰場也變得極其安靜,曹丕與劉封之間的對話聲也傳到了高坡上的劉備耳中。
“陛下?這是曹丕的離間之計。”郭攸之小心翼翼的勸諫。
能當侍中的人智商情商都不低,郭攸之也深知爭當皇帝的殘酷。
劉備沒有言語,只是靜靜的看向戰場。
忽然。
曹丕的笑聲戛然而止,驚愕的看向刺穿了肩頭的長槍。
此時。
劉封的話才堪堪入耳:“孤活不活無所謂,孤只要你死!你死了,父皇的六路大軍就能直入河北,河北也能避免更大的兵禍。
不要用你那狹隘的胸襟來揣度孤的器量,你知道為何武將之中唯有霍去病最受世人敬仰嗎?因為霍去病的天命就是滅匈奴。
如今,天下苦戰,萬民思安,孤的天命就是終結亂世。
孤追求的是青史留名萬古流芳,而非如你一般,為了爭當皇帝變得狹隘而愚昧。
算了,你也聽不懂。”
長槍一抽,劉封復補了一槍。
這一槍,不再是肩頭,而是胸口。
“朕,竟會死於此地!”
曹丕的氣息逐漸消散,無力的垂下了頭。
劉封抽出長槍,對天高呼:“偽帝曹丕已死,大漢當興!”
直到這時。
大部分漢軍才知道,偽帝曹丕竟然也在戰場!
勝利的歡呼聲此起彼伏。
“大漢當興”的吼聲也飛一般的直衝雲霄。
劉封則是割下曹丕的首級策馬直奔山頭,向劉備獻功:“偽帝首級在此,請父皇過目!”
劉備掃了一眼便不再看。
如果今日死的是曹操,劉備或會來一句“厚葬”,以表達對曹操過往功勞的敬意。
可今日死的是曹丕,一個對漢室沒有任何貢獻的篡漢逆賊,劉備多看一眼都覺得汙染了眼睛。
“吾兒驍勇,朕心甚慰。今日擊殺了偽帝曹丕,河北之地,將不戰而勝。”劉備不吝讚賞。
見劉備的表情並不太高興,劉封不由疑惑。
見狀,郭攸之上前低聲道:“黃老將軍,卒了。”
劉封吃了一驚,連忙看向下方的戰場,隨後策馬直奔山下,來到了黃忠的將旗所在。
扛旗的小校目光悲慼。
黃忠則是平躺在地上,過往炯炯有神的雙目早已閉上,唯有嘴角留下的笑容痕跡顯示了黃忠死前的心境。
再看黃忠旁邊,一個鼻青臉腫的魏將也是沒了升息。
仔細辨認後,劉封才認出了曹真的身份。
劉封將悲傷隱藏在內心,看向黃忠的扛旗兵及親衛,道:“伏波將軍馬援曾言: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老將軍雖年近八十,但其志不改、其勇不衰,更是一力擊殺偽魏大將曹真,父皇與孤,皆深敬之!”
溫縣一戰。
包括曹丕曹真在內的五千偽魏驍騎,全軍覆沒。
司馬懿的奇襲計劃徹底失敗!
訊息傳出。
河北震動!
不論是司馬懿還是陳群等知情的,皆是如遭雷擊。
“陛下死了?”
“溫縣是個圈套?”
“劉備竟然以自身為餌?”
本就因退守河北而士氣低迷,如今曹丕又中伏被殺,但凡還有點腦子的,都能看出曹魏如今已經日薄西山了。
倘若曹叡如劉禪一般是監國多年的太子,或許還能穩住局勢。
可曹丕對曹叡也是千防萬防,生怕被曹叡分走了權力,以至於曹叡一直都是個“準太子”。
即便陳群和司馬懿想立曹叡為新帝,曹叡的威望也不足以穩住局勢。
“大勢已去!”
“我等當如何自處?”
“是誰獻策讓陛下去奇襲河內的?當斬!”
“聽聞大將軍曹仁欲立陳王為帝。”
“還立什麼帝啊,我們難道不該想想怎麼投降才能繼續享有富貴嗎?”
“聽聞燕王劉封深恨司馬懿,不如擒了司馬懿獻給劉封。”
“這,會不會不太好?”
“有什麼不好?要麼司馬懿死,要麼我們死,兩條路,你想怎麼選?”
“......”
河北人心惶惶間。
劉備的六路大軍也開始了猛攻推圖。
如何推水晶最容易?
答案是:先滅對方輸出和肉盾,剩個輔助是守不住水晶的。
而如今。
曹魏大將接連凋零,五千精銳驍騎全軍覆沒,連曹丕都被劉封給殺了。
剩下的文武,不論是倉亭津的曹仁,還是黎陽的司馬懿和曹休,戰鬥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沒了軍心和人心,是守不住的。
七月。
關羽乘船渡河,再次於倉亭津大敗曹仁。
走投無路的曹仁,自刎而亡。
同月。
延津的劉禪令白馬津的寇安國配合渡河,於黎陽擊敗司馬懿曹休,曹休和司馬懿逃回了鄴城。
對冀作戰三路大軍,盡皆踏入冀州之地。
三路大軍勢如破竹,於鄴城會師。
彭城的陸遜,則是自琅琊北上青州,一開始還有些阻礙,其後曹丕被斬的訊息傳到青州,青州諸郡,皆是望風而降。
幷州的情況也相差無幾。
幷州刺史粱習原本還率眾頑抗,其後曹丕被斬的訊息傳來後,面對馬超、諸葛亮以及鮮卑的威脅,粱習也選擇了投降。
兵敗如山倒。
劉封一開始就沒打算給曹魏喘息之機。
冒險用奇計,就是為了讓曹魏沒有任何東山再起的機會。
就如劉邦敗項羽一戰,要將項羽追殺到死!
反派死於話多。
用於戰事同樣如此。
當勢力足夠強大的時候,就不能學習吳王夫差一般為了滿足那點兒小癖好就放了越王勾踐。
直接宰了就完事兒。
八月。
劉備君臨河北。
面對堅固的鄴城,劉封直接獻計道:“昔日曹操水淹鄴城,如今正值八月漲水之季,亦是用水攻的良機。父皇可派人下發通告:三日後,決水淹城!”
雖說心中不忍,但劉備還是同意了劉封的提議。
戰事持續的時間太久了。
久必生變!
萬一如當年赤壁之戰時的曹操一般,大軍本來具備優勢,結果卻因水土不服而將士多疾導致軍心渙散,最終被周瑜覓到機會一把火給燒了。
如今都打到最後一步了,劉備不能因為心中一點不忍就令將士受難。
“劉備要放水淹城?”
“當年先帝就決漳河淹袁氏,劉備若也決漳河,鄴城如何能守?”
“劉備不是自詡仁義嗎?怎也會行此毒計?”
“劉備是仁義不是愚蠢,這是攻心計,三日後若是城內沒人當內應,那都是劉備的敵人,既然是敵人,何必講仁慈?”
“聽說南門守將昨夜直接帶著家眷往北門跑了,我們要不要跑?”
“不能再等了!生擒司馬懿,獻城投降!”
“......”
鄴城南門。
司馬懿一臉凝重的看著城外黑壓壓的大軍。
鄴城誰都可以降,司馬懿不能降。
降就是死!
當劉封屠戮溫縣司馬氏時,司馬懿就明白:司馬不死,劉封不安!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劉封會如此忌恨司馬氏,但司馬懿想要活命就不能放棄鄴城。
“拖到大雨霖日,劉備將士生疾,糧草難運,必然退兵。”
司馬懿默默的計算著天時。
夏季多雨。
劉備的兵馬又多南兵。
司馬懿賭的就是劉備的兵馬水土不服。
正盤算間。
一小校急急而來:“將軍,不好了!有叛賊正在圍攻將軍府邸,聲稱要擒了將軍家眷獻給劉封。”
司馬懿臉色大變,不敢再呆在南門。
臨走之時。
司馬懿又仔細叮囑司馬師:“我一走,必會有宵小想要趁機偷開城門。你守在此地,有敢叛亂者,格殺勿論!”
司馬師持弓在手:“阿父放心,我定會守住此門!”
如司馬懿預料。
司馬懿前腳剛走,後腳就有想要進步的魏卒叛亂。
“一群廢物,也敢在我面前張狂。”
司馬師抬手一箭就將為首者射殺,又令左右親兵將其餘叛亂者盡數射殺,震懾南門眾魏卒。
只是這等強硬的手段,能壓住一部分人,壓不住全部人。
一小將提刀大呼:“守城是死,不守城也是死,既然都是死,何不拼死以求富貴?殺了司馬師,我等同享富貴!”
司馬師大怒,一箭射向小將,卻被小將躲過。
小將趁機回射,正中司馬師左眼。
“天助我也!殺!”
見司馬師竟然被射中了,小將只感覺如有神助,連忙興奮大喝。
周圍魏卒一看,頓時也興奮了。
若不是司馬懿父子攔著,眾人早就開城投降了。
心底的怨氣也日積月累,早就到了臨界值了。
司馬懿在時,不敢反抗。
司馬師健全時,不敢反抗。
如今司馬師瞎了眼,再不敢反抗那就真是不想活了。
司馬師怎麼也沒想到,竟然會被個無名之輩射中左眼!
吃痛間。
司馬師揮舞長矛,試圖抵擋魏卒的進攻。
奈何左眼吃痛,魏卒火氣又大。
片刻間。
司馬師就被憤怒的魏卒亂刀砍死。
任你是世家大族出身還是聰慧過人的天賦,當軍心不穩時,連張飛這等猛將都能被砍死,更遑論司馬師了。
隨著司馬師一死。
鄴城南門也隨之開啟,早就在城外等待的漢軍,魚湧而入。
此刻的司馬懿還不知道南門變故,更匆匆返回府邸掃滅叛軍。
見帶隊的竟然是文欽,司馬懿的瞳孔瞬間收縮,喝罵道:“文欽,陛下待你不薄,你為何要反?”
文欽大笑:“待我不薄?呵呵,家父文稷,屢有戰功,曹丕卻懷疑我參與了魏諷謀反,幾近將我拷打至死。
曹叡更是妄想以小恩小惠籠絡於我,既然待我不仁,我又豈會有義?今日我就要拿你之首級,換我今後的富貴。”
司馬懿又氣又怒,指揮軍士與文欽廝殺。
然而。
文欽本就以驍勇聞名,若不是受魏諷案影響,現在也必然是位居高位。
司馬懿麾下雖然也有悍將,但不是文欽能比的。
能生出有文鴦這個有“小趙雲”之稱的猛將,這跟文欽本身的驍勇也是息息相關的。
不多時。
司馬懿的兵馬就被文欽擊潰,文欽更是策馬直衝司馬懿,直接將司馬懿給拉下了戰馬。
“給我老實點!”
看著懸在脖子上的矛尖,司馬懿絕望的閉上了雙眼。
我之計劃,竟毀於這莽夫之手!
文欽可不管司馬懿如何想,直接派兵入內將司馬懿全家老小盡皆斬殺。
用文欽的話來講:漢皇帝陛下仁慈,見司馬家老幼可憐,定不忍心斬殺;可我不能讓司馬家的小崽子們長大,否則今後等我老了,豈不是反被報復?
得知文欽將府內老小都屠了,司馬懿只感覺兩眼一黑,看向文欽的眼光彷彿要吃人一般。
“算了,還是直接殺了,以免夜長夢多。”
文欽被司馬懿盯得心慌,直接一矛結果了司馬懿的性命,讓司馬懿全家整整齊齊。
隨著城內反叛四起以及漢軍相繼入城,駐守在東門的曹休也不敢再守了。
曹休直接招呼了百餘騎,連家眷也不敢帶,直接棄城而逃。
曹叡等人,則是帶了一部分家眷和官吏走北門逃竄。
不到半個時辰。
漢軍就徹底控制了鄴城。
投降的以及來不及逃走的曹魏官吏及其家眷,盡皆被俘,也包括了尚書令陳群。
到了黃昏。
城外的劉備,帶著劉封、劉禪、關羽、趙雲等人,齊入鄴城。
劉備不是第一次來鄴城了。
昔日官渡之戰前夕,袁紹更是出鄴城二百里迎接劉備。
睹物思人。
想起昔日之事,彷彿猶在眼前。
世事無常。
袁紹死了,曹操也死了,曾經在袁紹和曹操夾縫中生存的劉備則以勝利者的身份再次入了鄴城。
劉備以大漢皇帝的身份,君臨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