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著擊敗八家十萬叛軍的這股強力東風,林牧強勢無比地將燕國朝堂上的腐朽陳舊勢力趁機一掃而空,讓燕國朝堂上的氣氛為之一新。
許多原本由老牌的門閥世家把持的重要職位都換上了更加年輕,更富有幹勁,支援林牧的年輕官員。
而且朝廷還趁機宣佈了一系列改革吏治,選拔人才的新制度和新舉措。
其中最出名的一道舉措就是推行科舉制度來選拔人才。
燕國的科舉制度暫時分為縣試,府試以及京試三級,每兩年舉行一次考試,時間分別為每年的六月和七月和九月。
縣試的選拔物件是全縣範圍內符合條件的考生,府試自然是全府範圍內透過縣試選拔的考生。而京試自然是全燕國範圍內透過各府府試選拔的考生。
科舉制的選拔物件不分門第,出身,面向全燕國,只要年紀合適都可以參加。
雖然開始推行科舉制,但是林牧並沒有完全廢除察舉制。
原因也很簡單,或者說很無奈。
全面推行科舉制目前來說並不現實。簡單來說,就是燕國目前的教育資源基本都壟斷在那些門閥世家手中,只有他們的子弟才有能力讀書寫字,大多數的平民百姓是沒有資格或者能力去讀書寫字的。
如果沒有配套的教育制度,那林牧推行的科舉制就只能成為鏡中花水中月,每年別說考試了,就算是報名的人恐怕都沒有幾個。
所以要想培養足夠的人才,就必須推行與科舉制相配套的教育制度。
所以林牧又下令開始興建各級學校,在縣一級建立官辦小學堂,在府一級建立官辦中學,在京城建立官辦大學。
官辦小學堂的學生只要符合條件,免試入學。在官辦小學堂讀書超過兩年後就可以參加縣試,透過縣試的就可以升入府城的中學。
在府城中學讀書兩年後就可以參加府試。府試透過的人就可以前往京城進入官辦大學讀書。
兩年大學學習結束後,就可以參加京試。
京試透過後就可以取得正式的授官資格了。
培養人才需要時間,所以在新的教育制度沒有發展起來之前,完全廢除察舉制也是不太現實的。
為了滿足朝廷和各級衙門的用人需求,所以林牧又下令開設恩科。
簡單來說,恩科就屬於朝廷臨時的招錄考試,屬於非常規的人才選拔考試。
參加恩科考試計程車子不用參加縣試和府試,只要符合條件都可以直接來京城參加恩科考試。一旦考試透過就可以直接由朝廷直接授官。
恩科屬於一個過渡性的措施,等到新的教育制度落地並且成熟起來之後,恩科這種非常規的選拔制度就會被叫停了。
這一系列的新制度宣佈之後,在燕國乃至天下各國引發的震動一點不亞於林牧擊敗崔氏等八家那十萬大軍引發的震動。
如果說上次的燕京守衛戰是從戰爭層面重創了燕國的門閥世家,那麼這一次就是從根子上要將燕國的門閥世家給撬動,甚至最終徹底埋葬。
所以一石激起千層浪,雖然廣大的寒門學子和平民百姓們高舉雙臂表示強烈歡迎,但是反對的聲音也是此起彼伏。
不過這些反對的聲音大多數都在燕京城之外那些還被門閥世家們佔領的地盤上。
在燕京城中,許多人就算反對,也不敢再如上次反對林牧封王那般明目張膽地公開反對了,最多是私下偷偷串聯,集體上書委婉地表達一下反對。
就算上書,也要精心考慮措辭,生怕一不小心激怒了燕王,然後將自己的人頭掛在城門上。
要知道,燕京城九座城門上現在每一座可都掛著不少人頭呢。
而那些人頭的主人在不久之前可還跟他們同殿為臣呢。
對待這些朝中的反對聲音,林牧這次自然不會再像上次一樣隱忍了,直接在朝會上強勢地表示,誰要是反對,要麼辭官滾蛋,要麼上斷頭臺,自己二選一。
這麼一來,燕京城中的反對聲音一下子銷聲匿跡了。
當然,主要是林牧前後兩次將血洗燕京城,將反對派都清洗的差不多了。
留下來的基本上都是些沒什麼分量的小魚小蝦,掀不起多大的風浪。
將朝堂上反對聲壓下去之後,朝廷又下旨要求各地的知府都尉限期前來京城覲見新君。
若是超期不來者,一律視為逆黨,朝廷將會發兵討伐。
各地的知府和都尉,基本上都是門閥世家的人在擔任。
而每當新君即位,各地知府和都尉來燕京城覲見這也是燕國的舊制和慣例。
林牧用燕國的舊制來鉗制那些剩下的門閥世家,首先在大義上就佔了理。他們要是來了,那自然就別想回去了。
如果不來就正好證明他們有異心,那朝廷派兵討伐他們也就合情合理了。
在這道旨意發出去的同時,前往渤海崔氏等八家封地抓捕叛黨餘孽的隊伍也相繼從燕京出發了。
八家叛黨的地盤基本上都在山東之地,所以林牧又下令由鎮東將軍楊震派兵配合抓捕。
之前新君即位的時候,曾經下旨任命秦虎、楊昭以及楊震還有蕭毅四人分別鎮守燕國東南西北四方,林牧自己坐鎮朝廷中樞。
這四人都是林牧和楊崢信中的大將,有他們鎮守四方,林牧就可以專心地清理燕國內部的反對派。
而如果那些剩下的門閥世家如果不按照旨意前來燕京覲見的話,那麼這四位鎮守大將將會立刻出兵蕩平他們。
林牧給了這四位鎮守大將極大的權力,允許他們就地招募兵馬,並且給他們提供了充足的錢糧物資。
有了這些錢糧物資作為後盾,這四位鎮守將軍麾下的兵力很快就膨脹到了數萬人馬。
那些殘存的門閥世家要是敢忤逆作亂的話,那正好給了他們一個練兵的好機會。
在渤海崔氏和太原王氏這兩個燕國頂級的門閥世家被林牧消滅和重創之後,剩下的那幾家基本上不足為患了,根本不用林牧太擔心。
所以林牧在騰出手來之後開始緊張地籌備起自己的人生大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