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2章 秋後算賬

“有崔顥等人的下落嗎?”

楊崢整理了一下心緒,讓自己儘量從林牧帶來的再一次震驚之中平復下來,開口問道。

“俘虜太多,目前還在甄別之中,暫時還沒有崔顥和另外七家家主的下落。”林牧說道。

楊崢鄭重道:“若是讓他們逃回去後患無窮。老夫知道你立志削弱甚至剷除門閥世家,老夫雖然也是門閥,但是也會全力去支援你的。如果能將渤海崔氏還有跟他一起起兵的七家門閥世家全部剷除,那燕國國內剩下的門閥世家就不太可能再形成對我們的威脅了。到時候就是你大展拳腳的時候了。”

林牧自信一笑道:“放心吧,老爺子。崔顥來了就別想回去了。”

正在這時,林葳來稟告說是俘虜之中暫時沒有發現崔顥,也沒有其他七家家主的蹤影,

“有俘虜交代說是親眼看到崔顥逃跑了,逃跑的方向就是回渤海的。”林葳最後說道。

林牧微微一笑道:“如果崔顥真的敢回渤海的話,那隻能是覺得自己死的不夠快。我估計用不了多久就會有關於崔顥下落的訊息傳來。”

楊崢見狀就知道林牧肯定在崔顥他們逃生的後路上做了安排。

果然,沒一會,就有人來報說是在燕京通往渤海的路上擒殺了渤海崔氏的家主崔顥,並且獻上了一顆血淋淋的首級。

林牧讓人開啟盒子讓楊崢過目,畢竟他自己從來沒有見過崔顥。

楊崢一見那顆死不瞑目的人頭就點頭道:“沒錯,這就是崔顥。沒想到崔顥這位前國丈竟然落了如此下場,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林牧道:“崔顥自己昏了頭,非要當這個出頭鳥,能有今天,也是咎由自取。”

崔顥是太子慕容德的生母崔皇后的父親,自己本身也位極人臣,還是國丈,又是燕國首屈一指的門閥之主。

崔皇后死後,王皇后上位,先皇慕容策又寵愛王皇后所生的趙王,這讓本來跟崔氏實力不相上下的王氏聲勢大漲,一躍壓了崔氏一頭。

後來趙王慕容弘又作亂篡位,逼死了太子慕容德,王氏和崔氏算是徹底撕破了臉皮。

而林牧和王氏也是死敵,甚至剛一攻入燕京城就幹掉了王丞相滿門,可以說和王氏成了不死不休的死敵。

從這一點上來說,崔氏和林牧以及楊崢應該是盟友才對。

如果崔顥自己不做死,主動向林牧示好的話,那崔氏就算不能重現當年的輝煌,最起碼在未來燕國朝堂上也會佔據一席之地。

只是崔顥卻非要當這個出頭鳥來反對林牧封王,本以為勝券在握,沒想到卻將自己給玩死了,落了個身死族滅的下場。

楊崢嘆息道:“崔氏和王氏一樣都想成為掌控燕國生死的一方。甚至在崔顥眼中,燕國的皇位也未嘗不能是他們崔氏的人坐一坐的。他一直都是野心勃勃的,只不過一直沒有等到太好的機會罷了。在慕容弘在位的時候,他沒有起兵,是因為沒有必勝的把握。因為慕容弘無論如何,還是慕容家的人,是先帝的嫡子,所以就算崔氏起兵,也不會太多人跟隨的。況且還有王氏為首的一干門閥世家在背後,崔氏再厲害,也不敢跟這麼多人作對,所以一直隱忍。”

“而當今皇帝還是個嬰兒,我們楊氏的實力自然不如王氏,所以崔顥就覺得自己的機會到了,所以藉著你封王一事大開始大做文章,最終兵戈相見。甚至之前在封王慶典上刺殺你的那名內侍也是崔氏的人。根據事後調查,此人原本是崔皇后身邊的親信內侍,頗受崔皇后信任。”

對於楊崢說的這個結果,林牧一點都不感覺到意外。

朝中之前圍繞著自己封王掀起的一系列風浪背後的主使者都是崔氏,這一點他就算不調查也能猜出來。

“現在崔顥已死,朝中那些人也沒有了靠山,也是時候好好清理一下這朝堂了。”

林牧看著崔顥的猙獰的首級慢悠悠地說道。

楊崢聽出來了林牧的意思。

之前林牧沒有搭理那些上躥下跳向他發難的人,一來是要麻痺崔顥等反對派,讓他們以為自己膽怯畏懼了。

二來也是想讓更多的人跳出來,看看這朝中到底有多少是自己的敵人。

現在崔顥一死,這些人也到了該清算的時候了。

楊崢看著林牧突然問道:“你打算如何處置崔氏還有其餘七家殘存的人?”

林牧毫不猶豫地道:“嫡系子弟全部誅殺,旁支全部貶為奴隸。附庸勢力看錶現再做計較。”

楊崢道:“如此甚妥,不能太過仁慈,但是也不宜殺人過多。”

兩人就輕描淡寫地定下了崔氏等八家族人的命運。

很快,不斷有訊息報上來,除了崔顥之外,其餘六家的家主除了泰山蕭氏的家主逃脫之外,其餘五家的家主還有一些嫡系骨幹成員都相繼被擒殺。

林葳請示林牧是否要繼續搜尋追殺。

林牧看向楊崢。

楊崢明白他的意思,道:“泰山蕭氏是八家裡面實力最弱的一家,一向都是渤海崔氏的附庸。蕭氏家主蕭栩即使逃了,也掀不起什麼大浪。蕭氏的兵力這次都損失殆盡了,就算逃回去也根本無力再與我們對抗。”

“不過蕭氏的封地距離越國不算遠,而且蕭氏祖上也是從越國遷徙過來的,如今在越國還有一支舊宗。老夫估計如果蕭栩逃回去之後很有可能會帶著族人投奔越國的舊宗。所以若要擒拿蕭栩,可以派人在泰山前往越國的路上設伏擒拿。”

楊崢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林牧笑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啊。老爺子這麼一說,我是霍然開朗啊。老爺子以後有空的話給我好好講講這越國的事情吧。”

楊崢一愣:“你不是想打越國的主意吧?”

林牧哈哈一笑道:“目前還沒有這個想法,只是隨口問問,多瞭解一下天下各國的情勢還是很有必要的嘛。”

楊崢並不相信林牧這話。

以前如果他覺得林牧志在統一天下還只是志向遠大,但是卻多少有點不實際。

但是現在在他知道了林牧擁有了火器這樣的大殺器,甚至可以稱為神器的新式武器之後,便覺得林牧一統天下的可能性大了許多。

林牧現在當然顧不上開疆拓土,畢竟燕國內部還沒有理順。

雖然擊敗了崔氏等八家聯軍,但是燕國內部門閥世家的實力還依然不小。他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只不過經過這一戰之後,燕國再也沒有敢輕視他林牧的聲音了。

在擊敗八家聯軍之後第三日,燕京城的皇宮之中再次召開大朝會,凡是在京七品以上的官員都必須要參加。

文武百官,勳貴宗室,只要還能走路的都來了,而且沒有一個人敢遲到。

所有人都知道這次的大朝會的主題是什麼,那就是秋後算賬。

到了大殿上之後,大臣們驚訝地發現在皇帝的御座兩側各設了一把椅子,而且一把還是雕刻著四爪金龍的椅子。

眾人互相對視一眼,都知道這必然是給燕王林牧設定的王座。

但是這一次卻沒有一個人敢於出聲議論這件事,一個個目光短暫地交流了一番後都低著頭看著自己的鞋,很少有人跟旁邊的人交頭接耳竊竊私語的。

大殿兩側站著的那些凶神惡煞的羽林衛都在眼神不善地盯著他們。

許多官員站在殿中,一副失魂落魄神情慌張的樣子,非戰戰兢兢四個字不能形容。

他們周圍的人都用一副幸災樂禍的表情看著他們。

因為這些人都是之前反對林牧封王的時候上躥下跳最厲害的那一群人。

正在百官心思各異的時候,一個略尖利的聲音響起:“陛下駕到!”

楊太后抱著兩歲的小皇帝,後面跟著兩名宮女兩名內侍從大殿的角門裡走了出來。

百官急忙躬身參拜。

等到太后抱著小皇帝坐在了御座上,輔政丞相,鎮國公楊崢才從大殿外面走了進來。

百官再一次參拜。

等到楊崢坐到了皇帝御座右邊的位子上,眾人都不約而同地看向了御座左側依然空著那把王座。

在燕國是以左為尊的,這說明楊崢這個輔政丞相已經自覺地將自己排在了林牧之後。

眾人心驚之餘也都明白這其中的原因。

乾脆利索地擊敗八家聯軍十萬兵馬,消滅兩萬餘人,俘虜五萬餘人,並且擒殺了包括崔氏家主崔顥在內的一干首腦,而己方卻沒有多少損失。

而且擊敗聯軍主力僅僅只用了一天時間,從聯軍先鋒抵達燕京城下到他們十萬大軍全軍覆沒總共才不過五日。

這種戰績,別說放在燕國是史無前例的,就算放眼天下各國那都是相當炸裂的存在。

楊崢雖然號稱“大燕戰神”,但是一輩子也沒有這麼牛逼的戰績。

而且戰績只是表面上東西,真正的原因是林牧這一仗徹底改變了燕國國內的勢力格局,讓他一躍成為燕國第一人。

眾人都看的明白,透過這一仗,林牧跟楊氏之間的關係一下子從合作者變成了主導者。

這燕國,從此以後真正的話事人是林牧了。

正在此時,一個高亢的聲音響起:“燕王殿下駕到!”

百官聞言,都是渾身一抖,急忙轉身看去。

只見林牧一身合體的四爪金龍王袍,頭戴金色王冠,手按腰刀,身後帶著兩名親衛從太和殿大門外一步一步地走了過來,陽光從背後照在他挺拔高大的身影上,恍惚之間讓百官產生了一種天神下凡的錯覺。

“拜!”禮官大聲道。

“臣等拜見燕王殿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百官急忙拜倒,齊聲口稱千歲,沒有一個人敢於抬頭看林牧。

就連年輕的楊太后都抱著小皇帝站了起來以示禮貌。

林牧在百官畏懼的目光之中昂然穿過大殿,來到了太后面前,躬身行禮道:“太后折煞孤王了,還請太后和陛下落座。”

等到太后抱著小皇帝坐下後,林牧又對著楊崢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禮,楊崢還禮。

兩人對視一笑,然後同時落座。

這一幕看在很多人眼中,立刻就得出了一個燕王和丞相彼此之間還是非常融洽的結論。

從太后的態度上也看得出楊氏已經主動地放低了身段,以林牧輔助者自居了。

等到林牧落座之後,大朝會這才宣佈正式開始。

依然是楊崢這個丞相來主持大朝會,首先派人宣讀了一份聖旨,主要內容就是崔顥為首的八家起兵反叛,罪大惡極。崔顥等人雖然伏誅,但是根據大燕律令,他們的親族也要遭到株連問罪。

朝廷已經派出兵馬前去八家的封地捉拿八家的族人。

這道旨意的內容沒有出乎百官的意料,因為這是必然的事情。只是真的聽到的時候,許多人心中還是忍不住地發涼,似乎已經看到了無數的人人頭落地的場景。

第二道旨意則是宣佈從俘虜口中得知了朝中許多官員跟崔顥等反賊暗中勾結,不僅惡意中傷誹謗燕王,還私通叛軍,出賣朝廷機密,實在罪大惡極,按照朝廷律令,視為叛賊同黨,立刻拿下,等待擇日問斬。

這道旨意是楊崢親自宣讀的。而且在宣讀完了之後還從袖子之中摸出一張清單來,念出了一個個名字。

每念出一個名字,就有一個人癱倒在地上,然後很快就被羽林衛給拖出了大殿。

一時間整個太和殿都回蕩著被求饒聲和喊冤的聲音。

但是卻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給這些人求情,一個個都低著頭目不斜視,生怕因為自己表情不到位被燕王也視為叛賊的同黨。

楊崢光是念名單就足足唸了一刻鐘。

等他念完名單之後,整個大殿已經空了一大半。

原本還有些擁擠的太和殿,此時卻看起來有些空蕩蕩的。

這讓剩下人都有些噤若寒蟬,大殿上的氣氛一時間非常的壓抑。

楊崢宣讀完了聖旨和那封被問罪的名單之後,看向了林牧。

林牧掃視了一遍殿中剩下的官員後朗聲說道:“以上各人都是咎由自取,孤王希望剩下的各位好自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