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要追求效率,一次性大批次的生產,往往都是七八個鹽工互相配合。
在四大製鹽方法裡,井鹽的出現比較晚,工藝流程更復雜。
戰國末期,蜀郡太守李冰修建都江堰過程中發現了鹽滷。
開鑿了廣都鹽井,華夏的第一口鹽井。
自那之後,井鹽生產蓬勃發展起來。
“這個大型鹽井我肯定不行,少說也得三個人共同合作。”
看著井口纏繞的小臂般粗的麻繩,足以想象吊起的難度。
一個人的話,哪怕是大力士來了也沒用。
古代有條件的井鹽作坊,都是用牛來拉的。
隨著時代發展,也有用抽滷機代替人力,這就比較簡單省事。
不過一個廢棄的作坊是沒那東西的。
“除了大型鹽井,北宋時期發明了衝擊式頓鑽鑿井技術,鑿出了一種小型鹽井卓筒井。”
“這種鹽井率先使用鑽頭和竹製套管,並且安裝了單向閥門裝置的汲滷筒。”
“就是這口井了,一個人就能操作。”
鏡頭移動,觀眾們看到了那口井。
“準備好了嗎,馬上就能看到製造井鹽的原材料了。”
陳路找來一個木桶,伸手去拉麻繩。
身後突然傳來喊聲:“幹什麼的!”
陳路回頭,只見一個身形精瘦的大叔。
額頭上皺紋不少,聲音中氣十足,手上還拿著根木棍。
“張叔?”
陳路認出他了,是作坊裡的鹽工。
“小陳?”
張巖扔下木棍笑了起來:“原來是你啊,我還以為鹽坊裡進小偷了。”
陳路心裡默想,哪個不長眼的小偷來鹽坊偷東西?
這地方有什麼可偷的?
難不成把十幾米高的天車偷走,還是把直徑兩米的大鍋偷走?
“張叔,今天怎麼想著過來?”
“過來看看,對鹽坊有感情啊,幹了三十多年的老地方,你來這裡是?”
“我想來做一鍋鹽。”
張巖有些意外:“做鹽?直接上小賣部買去啊,不是大把的鹽嗎?”
陳路笑了笑:“其實我最近在直播,想給觀眾們復刻下井鹽的製作過程,讓大家瞭解下我們國家的非遺文化。”
他把手機遞過去,彈幕瘋狂刷屏,滿螢幕的張叔好。
張巖撓了撓頭髮稀疏的腦袋:“大家好!”
“這是好事啊,小陳,我跟你一起來做!”
觀眾們緊緊盯著螢幕,生怕錯過每一個步驟。
這可是百味之首,每頓飯都必不可少的鹽。
能親眼見證整個製作過程,這是多麼難得的體驗啊。
陳路找來個水桶,張巖拉動麻繩。
上了年頭的滾輪嘎吱嘎吱響起來,裝滿滷水的鐵管緩緩上升。
“這根鐵管裡裝著的就是滷水。”
陳路開啟開關。
嘩地一聲,大量乳白色的液體噴薄而出。
很快就灌滿了一個小桶。
又換了一個木桶,兩個桶都滿滿當當。
“張叔,差不多了。”
“好嘞。”
他本身也只想復刻下製作過程,不需要做太多的鹽。
兩桶滷水差不多夠用。
【這乳白色的液體就是滷水嗎,製作井鹽的原材料?】
【我以為會非常渾濁呢,現在看起來還好。】
【滷水是不是也能拿來點豆腐?】
【樓上的怎麼整天就想著吃,現在是在復刻非遺呢!】
陳路點了點頭:“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點豆腐的滷水就是鹽滷,跟這個是一樣的。”
“按照埋藏部位,可以分為淺層滷水和深層滷水,自貢地區的一般是深層滷水。”
“至於滷水的形成過程,並沒有一個具體的定論。”
“學術界比較認可的是滲入溶濾說和沉積成因說兩種。”
“得到滷水只是第一步,滷水中的雜質比較多,靜置後才能進行下一步。”
滷水看似清澈,其中的雜質也有不少。
特別是一些重金屬物質,難以被人體消化吸收。
這裡就需要個過濾滷水的步驟。
一人抬起一個木桶到沉澱池邊,讓其中的雜質自然沉澱。
利用竹管把上層的清澈滷水抽出。
這樣滷水中的大顆粒雜質就被去掉了。
接下來是化學處理。
為了提高滷水純度,鹽工們會在滷水中加入豆漿。
豆漿中的蛋白質跟滷水中的雜質結合,形成沉澱結晶,讓滷水更加純淨。
“這一步應該要加豆漿,但是一時間找不到,先跳過這個步驟吧。”
張巖神秘一笑:“小陳,別急啊。”
陳路疑惑:“張叔你有辦法?”
張巖沒有回答,轉身出了鹽坊。
不一會就回來了,手裡拿著一堆類似豌豆的長條形植物。
陳路一看就認出來了。
“張叔,這是皂角?”
張巖笑著說道:“是啊,那時候生活條件不好,誰捨得拿豆漿提純啊,都是用皂角的,效果比起豆漿差不了多少。”
不愧是老鹽工啊,薑還是老的辣。
陳路雖然知道皂角,卻完全沒想到這一點。
不光是皂角,唐朝人還試過拿雞蛋和桃仁來驗滷,效果也不會差很多。
【這個綠色植物是皂角?我還以為是豌豆呢。】
【剛才查了一下,原來皂角是一種中藥材。】
【古人真的太聰明瞭,怎麼發現的皂角能代替豆漿呢?】
【那時候應該還沒有豆漿吧?】
【怎麼發現?必定是一次次的實驗啊,說不定實驗了幾百種植物才發現了皂角。】
幾百種都說少了,他們極有可能嘗試了上千種東西。
畢竟連雞蛋都拿來嘗試,嘗試過的東西又豈止是植物呢?
這東西光靠理論是沒用的,必須要靠實踐。
特別是在化學並不發達的年代。
在一次次的提純過程中,鹽工們加入不同的東西,然後把結果記錄下來。
下次再嘗試另一種東西,直到找到最完美的提純物質。
就跟神農嘗百草一樣。
可能要經歷幾百上千次的失敗。
從某個角度來講,這些勞動人民和科學家一樣可敬。
想到這些,陳路越發敬重這些古人。
古人對於滷水質量要求極嚴。
開火煉製前,需要先檢測滷水的質量。
最常用的工具是蓮子。
必須用頭年沒有采摘,湖底淤泥中過了一冬的蓮子。
肉質生長密實,被稱為石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