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有著古代人的智慧。
他們雖然認知有限,眼界有限。
但是那也是時代的侷限性,讓他們的眼界有限,只不過,人的智慧是無窮的。
當陳平安帶來了這麼多的科技之後,並且宣告了日心說,又開啟了大唐的遠航。
以一個大唐邸報來提高了所有人的認知。
大唐人的眼界自然也就提高了。
當然,眼界的提高,並不一定就代表著,所有人都是忠君愛國,所有人都會主動維護盛世。
有時候,眼界高了,野心也就大了。
誰不想一夜暴富?
這也是為何騙子能夠屢屢成功的原因。
實在是人的內心是溝壑難填。
唯有騙子的花言巧語可以滿足他們內心的慾望,一步一步誘導他們上當受騙。
乙毗咄陸也想不明白,大唐已經那麼強大了。
大唐的盛世讓他渴望之極。
大唐人卻似乎並不在乎,連火霹靂這樣的天神賜予之物,都可以賣給他。
他一邊痛恨這樣的大唐人,卻又一邊大量購買大唐人手中的火霹靂。
不管對方如何獅子大開口。
他都會想辦法完成這個交易,只要是對方手中的火霹靂是真的,要多少錢,他就出多少錢。
他為了火霹靂,直接把牧場中的所有牛羊都給賣了。
最低價格也在所不惜,只為了大唐人手中的火霹靂,有了這火霹靂,他還怕沒有更多的牛羊嗎?
事實證明。
乙毗咄陸是對的。
有了火霹靂,他很快就擁有了更多的牛羊。
安西都護府的烽火狼煙很快點燃。
可惜,太平了這麼多年。
邊軍也有著火霹靂,總以為自己已經無比強大。
所以,疏忽了。
乙毗咄陸的大軍有著二十萬之眾,還有不少火霹靂。
他沒有弄出來真正的火霹靂。
而是讓勇士們直接抱著火霹靂,衝上去,炸城門。
大唐的邊軍配備的火霹靂並不是很多,更多的火霹靂則是在安西都護府的府衙那邊。
而迄幹承基已經帶著人,找到了安西都護府存放的火霹靂的倉庫。
“殺啊!”
還是一招聲東擊西。
當安西都護府的府衙出現了亂子。
這些人自然也有一些慌亂,趁著他們慌亂之際,直接殺進去。
一共有著三十包的火霹靂,就這麼到手了。
迄幹承基直接放出了海東青,並且吹響了哨子。
哨子聲響起。
更多的突厥人吹響了口中的哨子。
海東青也盤旋在安西都護府的上空,鳴叫著。
很快,很多突厥人都得到了訊息。
更多的人衝上了街頭。
整個安西都護府都亂了。
僅僅是一天的時間,安西都護府已經成了混亂之城。
有人在反抗。
也有人在逃跑。
還有人躲在了家中。
迄幹承基阻止了有人想要燒燬安西都護府都城的行為。
“一旦我們放火,就會逼迫這些子民開始反抗。”
“我們就成了他們的敵人!”
“不可放火!”
“我們是正義仁慈的使者,可不是惡魔!”
“大唐官府才是真正的惡魔!”
迄幹承基阻止有人放火燒城,並且還下達了命令,誰要是放火燒城,嚴懲不怠。
他們叫著長生天的口號,直接殺出了安西都護府。
他們要去西關,要裡應外合,開啟西關,讓乙毗咄陸的大軍能夠進入安西都護府。
狼煙昇天。
更多的狼煙被點燃了。
戰報也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火速送往長安城。
好在這一路是修建過,比以前的路程要短了很多很多。
八百里加急,很快送到了長安。
李世民看完,有點兒坐不住了。
直接叫來了陳平安。
“西北亂了。”
李世民直接把戰報丟給了陳平安。
陳平安接過來一看,也是有一點兒意外,卻又不是很意外。
“陛下,早晚會有這麼一天的。”
當初想著弄出來火霹靂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會有這麼一天。
李世民也明白。
但是當看到這一封戰報的時候,心情還是有一些複雜。
“朕知道。”
“但是朕未曾想到,乙毗咄陸的火霹靂竟然是來自於我們自己人!”
這才是最讓李世民生氣的地方。
這麼多年了。
大唐好不容易有了這麼一個盛世。
可是有人還是賊心不死。
竟然為了一己私利而置天下百姓的生死於不顧。
“陛下,為今之計,應該立即有一個應對之法,對方也有了火霹靂,對於我們的大軍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李世民回道:“放心吧,我已經讓李勣為主帥,帶著人出發前往安西都護府了。”
“這一年來,武學院那邊的教導,也算是有了一些成效。”
“朕也已經下令,讓武學院的那些學子們這一次也跟著一起上戰場,提前熟悉一下,也算是積累經驗了。”
“學了一年,也只不過是紙上談兵,唯有真正上了戰場,才知道如何帶兵打仗。”
“這個機會來了。”
陳平安點了點頭。
讓武學院的學子們參戰,也能提升整個安西軍的實力。
他們學了一年。
也應該能夠應對。
俗話說得好,十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
他們到了戰場上,肯定也能夠發揮一點兒作用。
“陛下,抵禦乙毗咄陸一事,交給軍機院。”
“我們還要徹查,到底是誰把火霹靂賣給了乙毗咄陸。”
“這些年來,又有多少人是和胡商走的非常近,特別是乙毗咄陸的人,查出來之後,一定要嚴懲不怠。”
李世民說道:“此事,我也已經交給長孫無忌、戴胄等人。”
“放心吧,查出來之後,直接誅三族!”
火霹靂實在是太重要了。
影響力也非常大。
一個樊樓已經讓京師人心惶惶了。
現在又是安西都護府整個府衙都差一點兒被夷為平地了。
所以,必須要用最重的懲罰。
不然,整個大唐將會不得安生。
李世民把自己所有的安排都簡單地說了一下。
陳平安聽了,也覺得沒什麼大問題。
火霹靂弄出來之後,早晚會有這麼一天的。
畢竟,唐朝的風氣和宋朝還有明朝不太一樣,明朝可能也有火器事件。
但是明朝那時候人的思維方式,以及他們的思想,和現在不一樣啊。
現在的大唐人,那都是五胡之後過來了的。
唐人本就尚武。
掌握了火霹靂這種利器之後,不可能一點兒動作也沒有。
明朝時期,也有人把火器偷偷地賣給了韃靼呢。
大唐自然也有這樣的人。
李世民開口道:“也好,這一次,或許可以把這些野心勃勃的人都給揪出來。”
“唯有如此,才能讓以後天下太平。”
陳平安則是輕聲道:“陛下,人心永遠是不會滿足的,都說知足者常樂。”
“但是不知足的人更多。”
“就算是一個普通的百姓,當他有一天得到了很多錢,當他一夜暴富之後。”
“他也會幻想著自己要是擁有著更多的錢,要是能夠獲得更大的權利,該有多好。”
“所以,就算是這一次揪出來很多人,但是五年、十年之後,還會有人為了錢財,為了自身的利益,會這麼做。”
“這也是為何,大唐的朝野上下一定要有一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意識。”
“加強防備,也要加強對於火霹靂的研究。”
“唯有自身更強大,在面對這些人的野心的時候,也能夠從容面對,更能夠掐滅他們的野心。”
李世民笑了笑,說道:“不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算是非常認可了陳平安的話。
隨即又嚴肅地說道:“這一次,安西都護府的將士們就因為享受了好幾年的太平日子,就忘記了潛在的敵人。”
“這一次,被突厥人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這也是我的過錯。”
陳平安早年就有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可是,這些年來,好像所有人都在享受太平盛世。
所有人都忘記了隱藏在暗中的敵人。
所有人都覺得如此強大的大唐,肯定會讓那些人趕到害怕。
所以他們不敢和大唐為敵。
但是,所有人又都小瞧了人心。
突厥的乙毗咄陸得到了火霹靂,他的隱忍了多年的野心,再一次被點燃了。
大唐的盛世。
一定要終結於他之手。
陳平安道:“這並非是陛下之錯,而是我們這些做臣子的錯,大家都被眼前的盛世給遮住了雙眼。”
“以至於看不到隱藏在黑暗之中的敵人,大家都覺得這都已經盛世了,大唐已經這麼強大了,肯定不會有人還想著謀反。”
“畢竟,這樣的盛世也是來之不易。”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
“我覺得還要再加上八個字,那就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李世民也點了點頭,覺得應該有這個必要。
說做就做。
李世民直接召開了朝會。
在大朝會上,直接先開口,認了錯。
這些年來,忘記了北地的突厥只是被冊封了十二個可汗,讓他們自己互相爭奪。
以此方式來解決北地之隱患,但是忘記了,敵人終究是敵人。
李世民主動認錯。
大唐的官吏們自然那也要認錯。
大家也都在認錯。
但是,當李世民把自己的認錯發在了大唐的邸報上。
性質就不一樣了。
字字情真意切,並非是敷衍。
也是真的意識到了錯誤。
作為大唐的帝王,坐在九五之尊的位置上,並非是要享受帝王的權柄。
而是要護衛大唐。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這才是大唐的帝王。
李世民早就聽說過陳平安講述大明時期的帝王,講述過朱棣的五次北伐。
講述過,明朝末年的皇帝崇禎,在李自成大軍攻破紫禁城的時候,直接在煤山上自縊而亡。
所以,這一次,李世民也把這一句話,在大唐邸報上說了出來。
李世民的態度誠懇,大唐的子民們也是第一次見到,一位帝王能夠在天下子民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
這真的是他們第一次見。
沒有人因為此事責怪李世民,反倒是痛恨那些把火霹靂賣給了突厥可汗的人。
百姓們直接罵他們為賣·國·賊。
這還不算,很多人都開始報名參軍,想要去西北,想要上戰場殺敵。
他們一個一個都在說著,錯的不是當今聖人,錯的是那些賣·國·賊,是突厥的乙毗咄陸。
“奇恥大辱!”
“朝中那些大臣們都是幹什麼吃的,竟然讓陛下站出來認錯,錯的根本就不是陛下!”
“是那些賣·國·賊!”
“錯的也應該是朝中的大臣們,食君之祿、為君分憂。”
“他們到底是幹什麼吃的!”
“出了這樣的事情,他們應該立即去調查,應該抓住那些賣·國·賊,然後嚴懲不怠!”
——
“不錯,就應該抓住那些賣·國·賊。”
“然後誅三族!”
“這些人害了他們全族的人,就應該下地獄!”
“最好啊,永世不得超生!”
百姓們當然是非常憤慨的,對李世民這位帝王的擁護,也是非常高的。
這些年,大唐邸報上面一直都有報道,朝廷如何改革,如何體恤百姓,又如何心懷萬民。
一直都是矜矜業業,對於貪官汙吏的懲罰也是非常重的,從來沒有包庇過誰。
這樣的帝王。
百姓們怎麼可能不擁護呢?
官官相護的朝廷,才是百姓們最痛恨的朝廷。
現在,李世民認錯,反倒是再一次獲得了人心,再一次提高了聲望。
大家一致對外。
“好一個李世民!”
“竟然能夠如此做法,某也不得不佩服了。”
侯莫陳虔會看完了大唐邸報,對於李世民這一招,也是深感無力。
他們的謀劃,總有一種一拳打在了空中一樣,根本就未曾傷到對方分毫。
“現在,只能是希望乙毗咄陸可以守住安西都護府,牽制住安西軍了。”
侯莫陳利用卻有一些擔憂,問道:“乙毗咄陸守得住嗎?”
侯莫陳虔會沉默了一會兒,搖了搖頭。
侯莫陳利用無奈,垮著臉,撇著嘴,說道:“既然守不住,那我們該怎麼辦?”
侯莫陳虔會說道:“等。”
他不想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
現在的大唐還是太強大了,不是他一個人能夠輕鬆應對的。
所以,必須要等,等到更多的人利用這次的動盪,一起使勁兒,把水攪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