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 42章 捧殺

縣令林啟賢召集了縣內的富商地主們,齊聚於縣衙之內,共同商討如何應對日益嚴峻的賑災問題。

大堂之上,氣氛凝重而壓抑,眾人的臉上皆佈滿了愁雲。

那些平日裡養尊處優、一擲千金的富商地主們,此刻卻紛紛裝出一副窮困潦倒的模樣。

他們或是唉聲嘆氣,微微低垂著頭,手不時地摩挲著衣角,抱怨著生意的艱難;或是眼神閃爍,言辭含糊,身體不自覺地微微晃動,試圖躲避這場賑災的責任。

然而,他們雖心中不願,卻也不敢公然得罪縣令。畢竟,在這清風縣,縣令的權威不容置疑。

他們深知,若忤逆了縣令的旨意,日後的日子必定不好過。於是,在一番權衡利弊之後,這些富商地主們只好不情不願地掏出了一些錢財。雖然數量不多,但也算是表達了他們對賑災之事的一點心意。

而當他們聽聞蘇銘願意大力賑災之後,心中的不滿與嫉妒瞬間如潮水般湧起。在他們看來,蘇銘不過是一個商人,憑什麼如此大方地拿出鉅額錢財來賑災?

他們暗自罵道:“蘇銘這傢伙,裝什麼裝,如今害得我們也得掏錢。”他們覺得蘇銘的行為完全是在出風頭,是在故意讓他們難堪。

畢竟,蘇銘給出如此多的賑災款,他們多少也得意思一下。就這樣,這些富商地主們不情不願地出了一點錢,心中卻對蘇銘充滿了怨恨。

出了錢後的富商地主們聚在一起,交頭接耳地議論著蘇銘。其中一位富商捋著自已的鬍鬚,滿臉不屑地哼道:“哼,瞧瞧那個蘇銘,不過是個滿身銅臭的小小商人罷了,竟在此處裝起大善人來了。他這般大力賑災,定是別有居心,想借此博個好名聲,指不定背後打著什麼鬼主意呢。”

說著,他輕搖著手中的摺扇,眼神中滿是鄙夷。另一位地主也跟著附和道:“可不是嘛,他這一鬧騰,把咱們都給逼得不得不掏出錢財來。他以為他是誰呀?還真當自已是青天大老爺了?咱們在這清風縣經營多年,也為這地方做了不少貢獻,他一個後來者,憑啥這麼出風頭?”

這位地主一邊說著,一邊雙手抱在胸前,微微揚起下巴。

有個胖胖的富商揮舞著手中的扇子,語氣酸溜溜地說:“嘿,他蘇銘有幾個臭錢就了不起了?咱們這些家族在清風縣立足已久,根基深厚。他一個毛頭小子,憑啥如此張狂?這次賑災,他出那麼多錢,肯定沒安好心,說不定是想借機擴大自已的勢力,把咱們都給擠兌下去。他那銀行和商鋪已經讓咱們的生意受了影響,現在又來這一出,實在是居心叵測。”

他一邊說著,一邊不停地踱步,臉上滿是惱怒之色。旁邊的一位瘦高個地主微微眯起眼睛,陰沉地說道:“依我看吶,他定是有所圖謀。說不定他是想借著這次賑災,拉攏人心,日後好為他所用。他這算盤打得可真響,咱們可不能讓他得逞。”瘦高個地主說著,手指輕輕敲打著自已的手臂,眼神中透露出算計。

可他們並不甘心就這樣被蘇銘比下去,心中的怨氣總得找個地方發洩。於是,他們心生一計,決定捧殺蘇銘。

難民們陸續進入清風縣後,這些富商地主們便開始四處宣揚蘇銘是青天大老爺,一切都由蘇銘管。他們誇大其詞地說蘇銘出了鉅額錢財賑災,將蘇銘描繪成了一個慷慨大方、心繫百姓的大善人。他們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將蘇銘推到風口浪尖,讓他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如此一來,若災民出了任何事情,矛頭便會瞬間指向蘇銘。倘若蘇銘能兌現承諾還好,一旦兌現不了,他必將承受災民的怒火。無論結果如何,對富商們而言都有好處。

如果蘇銘成功兌現了承諾,他們也只是出了一點小錢,而蘇銘卻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而若蘇銘兌現不了承諾,他的聲譽將會受損,甚至可能會陷入困境。

到那時,他們便可以趁機落井下石,或者看著蘇銘焦頭爛額,心中也能得到一絲快意。而且,若蘇銘後期的錢財不夠維持銀行,那就更好了。他們可以趁機打壓蘇銘的商業勢力,擴大自已的地盤。

於是,這幾日有關蘇銘要大力賑災出很多錢的訊息在清風縣裡四處流傳。街頭巷尾,人們都在談論著蘇銘的慷慨之舉。有的人對蘇銘充滿了敬佩,稱讚他是個有良心的商人;有的人則持懷疑態度,覺得蘇銘此舉必有深意;而更多的人則是在觀望,等待著事情的進一步發展。

城門外的民眾在聽到蘇銘這個青天大老爺要賑災之後,心情可謂是複雜多樣。一些窮苦百姓們,他們長期生活在困苦之中,飽受飢餓與寒冷的折磨。

聽到這個訊息,他們的心中湧起了一絲希望,彷彿在黑暗中看到了一束光。他們對蘇銘充滿了感激之情,覺得蘇銘是他們的救命恩人。他們期盼著蘇銘能夠早日兌現承諾,給他們帶來食物、住所和溫暖。他們在心中默默祈禱,希望蘇銘能夠順利地完成賑災之事,讓他們的生活重新回到正軌。

然而,也有一些人對此持謹慎態度。他們經歷過太多的失望和欺騙,對於蘇銘的承諾並不敢輕易相信。

他們擔心這只是一場空歡喜,擔心蘇銘最終無法兌現自已的承諾。他們在心中暗自揣測著蘇銘的真實目的,懷疑他是否別有居心。他們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善舉,蘇銘如此大方地賑災,必定有他的圖謀。

還有一些人則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他們覺得這場賑災之事就像是一場戲,而他們則是觀眾。他們想看看蘇銘到底能做到什麼程度,想看看這場戲最終會以怎樣的結局收場。他們在一旁議論紛紛,猜測著各種可能的結果,為這場即將到來的風暴增添了一絲緊張的氣氛。

蘇銘自然也知曉了此事。但他並未理會,依舊保持著一貫的淡定與從容。他深知,這些富商地主們的心思不過是嫉妒和算計。他不會被他們的陰謀所左右,更不會因為這些閒言碎語而改變自已的計劃。

他依舊一邊練武,時而揮舞著手中的長劍,身形矯健,時而停下擦拭額頭的汗水,一邊藉助柴油發電機發電,為神秘空間充能。在他看來,這些外界的干擾不過是過眼雲煙,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蘇銘可不是為了什麼善舉,他心中有著自已的盤算。他知道,這些災民們雖然現在窮困潦倒,但他們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如果能夠讓他們信服自已,為自已幹活,那麼他就可以獲得巨大的利益。

他可以利用這些災民們的勞動力,開墾土地、發展農作物和畜牧業,建設水力發電站等。他可以讓自已的商業帝國更加壯大,讓自已的財富更加豐厚。而且,他也可以透過這次賑災之事,提高自已的聲譽和地位,讓更多的人對他敬畏有加。

所以,蘇銘並不是一個好人,他只是一個精明的商人,一個善於利用機會的謀略家。

這段時間,青衣忙得焦頭爛額。蘇銘交給她的任務實在太多,他不僅要協助處理賑災的各項事務,還要管理銀行和商鋪的日常運營。

她甚至都沒時間練武了,每天從早到晚,忙得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然而,青衣卻樂此不疲。她覺得自已被需要,這是一種難得的成就感。她知道,自已在為蘇銘的計劃做著有意義的事情,這讓她充滿了動力。

當青衣看到這股輿論時,十分不解。他不明白為什麼這些富商要讚美蘇銘並大力宣傳出去。在青衣看來,這些富商地主們平日裡與蘇銘並不和睦,他們此舉必定有詐。於是,青衣急忙找到蘇銘,將此事告訴了蘇銘。

蘇銘看著一臉疑惑的青衣,淡淡一笑,說道:“青衣,你可知道捧殺?”青衣搖了搖頭,表示不知。蘇銘耐心地解釋道:“捧殺,就是過分地誇獎或吹捧,使人驕傲自滿、停滯不前,甚至走向失敗。這些富商地主們就是想用這種方式來對付我。他們想讓我陷入困境,讓我成為眾矢之的。”

青衣聽後,恍然大悟,心中頓時湧起一股怒火。他大罵道:“我早就知道這些地主富商沒安好心。他們竟然如此陰險狡詐,實在可惡。”蘇銘卻擺了擺手,說道:“青衣,不必生氣。他們的陰謀不會得逞。想要捧殺我?這未嘗不是一個好機會。”

青衣疑惑地看著蘇銘,問道:“師傅,此話怎講?”蘇銘微微一笑,說道:“他們的捧殺,雖然會給我帶來一些壓力,但也會讓更多的人關注到我。這正是我展示自已實力的好機會。我可以藉此機會,讓更多的人瞭解我的理念和計劃,讓他們看到我為清風縣所做的努力。而且,我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好好地教訓一下這些富商地主們,讓他們知道我蘇銘不是那麼好對付的。”

青衣聽了蘇銘的話,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她知道,師傅總是能在困境中找到機會,總是能以一種冷靜而睿智的方式應對各種挑戰。他說道:“師傅,你真厲害。我一定會全力協助你,讓這些富商地主們見識一下我們的厲害。”

蘇銘點了點頭,說道:“好,青衣。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迎接這場挑戰。我相信,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就一定能戰勝這些困難。”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蘇銘和青衣開始積極地籌備賑災事宜。他們制定了詳細的計劃,安排好了各項工作。

他們不僅要確保災民們有足夠的食物和住所,還要為他們提供醫療救助和就業機會。他們要讓災民們感受到溫暖和希望,讓他們知道在這個艱難的時刻,他們並不是孤立無援的。

而那些富商地主們,則在一旁冷眼旁觀,等待著蘇銘出醜。他們心中暗自得意,覺得自已的計劃天衣無縫。他們期待著蘇銘在災民的壓力下崩潰,期待著看到蘇銘的失敗。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蘇銘早已將一切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