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小懶貓。”關大爺沒有正眼看何雨生,而是喚了一聲他的小名。
“爺爺,有事嗎?”一位六七歲的小女孩兒跑過來,她是關大爺的孫女,名叫關小關,被家人喚作小懶貓。
“幫爺爺從櫃子左邊第二個抽屜拿一個小瓷碗。”關大爺依然閉著眼睛。
“好的,爺爺。”小女孩快步返回屋裡。
不久,她手捧一隻小瓷碗來到關爺爺身邊,並放在旁邊的茶几上。
關大爺望了一眼何雨生,雖然沒說什麼,但是眼神裡明顯期望他能看出瓷碗的價值。因此,何雨生認真地開始檢視瓷碗。
“這碗所用的胚土精心篩選並且打磨得非常細膩,釉色明亮耀眼。碗內的釉色略帶淡綠色,這些特徵和明代常見的青花瓷器很相似。”
何雨生還沒有給出鑑定結論,轉而問關大爺:“關大爺,家裡有手電筒嗎?”
“小懶貓,麻煩你拿一個給他。”關大爺說道。
小姑娘迅速回到屋裡拿來手電筒遞給何雨生。
何雨生開啟手電筒細細檢查瓷器,在確認瓷器不透明之後,做出了判斷,告訴關大爺:“這是一件仿明代風格的現代青花瓷碗。”
真正的明代青花瓷器具有透明性的特點,這點他在從關大爺那裡借閱的書籍中瞭解過。
“這次你還真是能分辨出來啊。若有什麼書需要看,你隨時可以從我房間裡找。”關大爺微微點頭,看到何雨生問要手電筒的時候,他就知道這次鑑定的結果不會錯。
“謝謝大爺,這是一瓶為您準備的好酒,請您慢用。”何雨生微笑著 ** 放到關大爺身邊的小桌上。
“大哥哥,我叫關小關,爺爺叫我小小懶,那你叫什麼名字呢?”關小關問道。
“我叫何雨生,你可以叫我雨生哥哥。”何雨生輕輕拍了拍關小關的頭。
“那我就叫你雨生哥哥吧。”關小關回答。
“隨便你。”何雨生毫不介意地回應。
“雨生哥哥,你需要查詢什麼書嗎?我幫你一起找。”關小關主動提議。
“我不確定需要找什麼書,你自已去玩吧。”何雨生微笑著說。他平時閱讀的興趣很廣泛,沒有什麼特別的打算。
“那我還是回屋躺會兒。”關小關隨意地說,並不太願意出門活動。
“還真是個小小的懶人。”何雨生笑著說。他認為關小關的生活態度一定是受到了關大爺的影響,畢竟關大爺常常躺著,不喜歡起來走動。
當關小關離去後,何雨生沉浸在自已的閱讀中。*
每天,何雨生都會花費大量時間看書,要麼是在自已家中,要麼就是來到關大爺這兒。
日子飛快,轉眼間已是新年除夕。
“陳姐,我訂做的衣服做好了嗎?”清晨時分,何雨生來到了陳雪茹的綢緞店,因為他在那裡預訂了幾套新的衣服。
“昨晚我熬夜完成了你的衣服定製,正好等著你過來取,我也可以回家過年了。”陳雪茹把做好的衣服遞給了何雨生。
“真的非常感謝陳姐幫忙。”何雨生笑著說道。
“是你給我帶來了生意,應該是我謝你才對。”陳雪茹笑道,儘管現在店鋪已經轉為公共場所,但她仍然從中獲得了收益。
“陳姐,新年快樂,我就不再多留,趕緊回家忙去。你也早點回家過年吧。”拿到衣服後,何雨生不想再多停留。
“好的。”陳雪茹笑著答道。
回到四合院後,何雨生這些天都沒有回家住過,晚上便與何雨柱擠在一個房間裡休息,妹妹何雨水以及嫂子婁曉娥也一樣同住在一屋內。
“雨水、大哥、嫂子,給你們做了幾套新衣服,看看喜歡不喜歡。” 何雨生解釋道。
首先奔來的自然是何雨水,她迅速找到了屬於自已的那一套,並試著變換幾個姿勢,隨即興奮地說道:“雨生哥,我真的超級喜歡!”
“我對新衣服沒有太多的需求,何必浪費錢。” 何雨柱有點心疼那點兒錢。
“去年購置的新衣,放到現在還是新的嗎?” 何雨生反問他道。
“就只是過年的時候穿了一會而已,怎麼說也不能叫舊,況且在我成親那陣兒買的一套全新衣服,也沒常常穿。” 何雨柱表達了自身的看法。
“那我把它們退回去怎麼樣?” 何雨生提議道。
“退貨?量身定做的衣裳哪有給退貨的道理?” 何雨柱有些不樂意,儘管嘴裡說著不要,可他已經拿起剛購買的衣服開始穿戴。
“嫂子,這一件為你特意預備的。” 接著,何雨生把衣服遞給了婁曉娥。
“這套衣服做工精緻考究,你是去哪家裁縫鋪子定製的?” 婁曉娥好奇地問,她真的很喜歡這件服飾。
“我去的是平日裡熟悉的前門大街雪茹綢緞莊訂做的。” 何雨生回答,不知不覺幫他推廣的朋友陳雪茹做了生意,想明早還得讓對方請喝杯茶作為回報呢。
“哥,這剩下的一套應該就是為老奶奶挑選的了吧。” 望著那份樣的衣服設計,何雨水做出了猜測。
“沒錯,稍後我會把它拿給老奶奶送去。” 何雨生應道,為了感謝獲得的大龍郵票和黃花梨木箱,決定更加尊敬老人。
攜著新衣,何雨生走進老奶奶獨自生活的屋內。
“老奶奶,這是我給您製作的一套衣服,試著看是否合適。” 何雨生和藹地說。
“是新衣服嗎?真是太好了。” 老奶奶滿眼歡喜之色,儘管滿臉皺紋仍給人一種溫暖可親之感。
“讓我來幫您試一試。” 何雨生走到跟前幫忙。
穿上新款服裝的老奶奶面對著鏡子左右看了看,愈是打量就越是滿意快樂無比。
“老奶奶,穿上這套您看上去年輕了許多,最少年輕十歲有餘呢。” 何雨生笑著玩笑地說。
“我很是喜歡這件新衣服。” 老奶奶笑得極其愉悅地說。
“老奶奶,今年願不願意跟我們一起過年?”想到她以前總是單獨過除夕,何雨生髮出邀請希望有所改動。
“可以的。” 老奶奶開心至極當即就同意了。
“那麼一會兒我會與附近的老人家打招呼說一聲。” 何雨生補充說明道。
剛想著要過去與鄰近的大爺說明,走不出多遠,恰好遇到了這位大爺。
“老人家,真是巧啊,正打算過來尋您的呢。” 何雨生欣喜地表示說。
“何事呢?” 大爺問詢道。
“剛才我去看望老奶奶時決定邀請她春節期間與我們一同慶祝。她愉快地接受了邀請,準備前來跟您通報一下。”何雨生詳述了事情的始末。
“我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來的。我覺得今年咱們三家加上老奶奶家一起過怎麼樣?”大爺建議道。
“大爺,我們家、您家以及老奶奶家三戶沒有問題,但我不能把秦姐姐一家也牽扯進來。”何雨生果斷表明自已的態度,他不想將春節團聚的物件擴大到秦淮茹一家。
“為什麼?”大爺露出了一絲疑惑。
“我哥哥一直在幫助他們家,如果我們剛結婚就一起過節,我嫂子肯定會心裡不痛快。”為了不讓事情複雜化,何雨生用曉娥的理由作為藉口。
“我沒想到這一點。”大爺反思過後承認了自已的忽略。他的確過多考慮了秦家,而忽略了婁曉娥的感受。
“大爺,您還有別的事嗎?如果沒有,我就要先回去過節了,還有很多事需要忙。”何雨生希望早點回家準備過節的事物。
“一會兒我會送幾斤麵粉給秦淮茹,並且我和你大媽晚上會去你們那兒。咱們三個家庭一起搞個聯歡晚會。”
“好。”何雨生點頭贊同,只要不是和秦淮茹一家直接共同度過就行。
回到家,何雨生提起春節期間將會有一位聾老太太和大爺一起到家裡迎接新年。家人對這一安排沒有反對意見。
何雨生轉頭向哥哥詢問:“哥,家裡還有紅紙嗎?”
“有的,在抽屜裡,我拿給你,你是想去讓三伯幫寫春聯吧?”哥哥遞過紅紙時提出了這個問題。
“這次不用麻煩三伯了,我已經在學校練習了一段時間的書法,想嘗試自已來寫。”他回憶起有一次見到鄭乾書寫春聯的情景是在張文慧的家學了些技巧。
“不過,家裡好像沒有毛筆和墨。”哥哥提醒道。
“啊,怎麼忘了這點,恐怕要找三伯借一借工具才行了。”拍了拍手掌,何雨生心想現在已經買不了現成的東西了,在整個院子裡,估計只有三伯家裡才有那些工具齊全備用。“對了,三伯現在應該正忙著為街坊寫對聯。”
“那你現在就去找他。”說著,何雨生拿起紅紙離開了家門。
一出門,他見到了三伯正向一位大爺展示了新書寫的對聯並且指導大爺幫忙張貼:
精心耕耘豐年歲,
下方則寫著:勤儉家用盈餘錢。
橫向題詞:國力增強民眾安康。
“寫得太好,看著都覺得舒服!”大爺讚歎不已。
“古話講‘字見風範’,從一個人的文字上也能看出來寫字的人品格怎樣。”受到讚賞的三伯有些許自鳴得意地說。
何雨生走前觀看並對三伯說他想要借書法工具來試著寫字。
當何雨生走近時,正好聽到這段自吹自擂的話,心中並不十分認同。在他看來,這話對別人來說或許合適,但三伯顯然並不適合這種評價。
“雨生,你也打算請三伯幫忙寫春聯嗎?”大爺見何雨生手中拿著紅紙問道。
“我是來向三伯借毛筆和墨水的。”他回答道。
“難道你自已要動手寫春聯?”這話讓三伯有點疑惑。
“在學校學了一些書法,想要親自嘗試一下,總不能讓家裡的大學畢業生還得讓別人代勞吧,那可就太沒面子了。”何雨生一臉認真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