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之後晉賀沒有去看金中的表情,他知道這一切在對方看來,確實有些天方夜譚。
其實這個想法並非他臨時起意,這幾日,他抽時間看過襄陵城這幾年的縣誌,襄陵城的稅收正在逐年減少。
一般人並不會注意到這些,而晉賀作為一個瞭解這段歷史的人,他並不會這麼想,按照他所瞭解的,用不了多久,各地民族起義就會大爆發。到時候清軍趁機入關,這大明朝將會成為歷史。
若他沒有來到這裡,依舊是獨自一人的話,也許他不會有那麼多顧慮,可他現在也有了牽掛,無論是晉父、晉母,還是在身在南山的晉來,經過之前的相處,這些人都已經成為他的軟肋。
更何況現在還有幾十個跟著他的兄弟。所以他要在那場改朝換代的災難到來之前,儘量讓自已的實力足夠強大,不求成為一方霸主,至少要保證自已身邊的人不受傷害。
當他在這裡籌劃如何擴城、如何發展的時候,金中在身後愁眉苦臉的提醒道:“大人,您說將襄陵城向外擴三里,這麼大的事,朝廷會同意嗎,若不同意,這得多少銀子才能將成功?”
金中所說的,確實是晉賀要面對的最大的難題,只是這能難倒他嗎?顯然不能。
晉賀嘴角微微上揚,回過身,拍了拍金中的肩膀。不急不緩的說:“為什麼要給朝廷說?百姓自發的想在自家田地裡建一面高牆,關朝廷什麼事?”
隨後他想到自已給晉父過壽的時候,趙家送的禮,神秘的說道:“需要多少銀子,這不是我們需要關心的,到時候,會有人主動往外拿的。”
就在二人交談的時候,遠在三里之外城門處,常建帶著十幾個陌生身影緩緩從城門走出來。
遠離城門之後,他轉過身,看向身後的十幾個身影:“兄弟們,既已出城,有些話,我也不藏著掖著了,想必各位都在人市見過我。畢竟我也在那裡待過一段時間。”
說到這裡他停頓了一下,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時,他再次將聲音提高了一些:“就在前幾天,我遇到了大人,是他,將我和不少兄弟,從人市拯救出來、並且給我們自由、與我們稱兄道弟、而你們,也是大人不惜重金買出來的,多的話我不說,只有一點,若以後有人背叛大人,我第一個不答應。”
聽到常建的描述,那十幾個人原本早已麻木的眼神,竟逐漸恢復了一絲色彩。
常建說完之後,以極快的速度轉過身,帶著眾人向前走去。
剛才說的那些話,是晉賀要求他背下來的,目的就是要讓他在以後有新人加入的時候,一字不差的說給新人聽。
雖說他極為認同這段話,但當他聲情並茂喊出來時,還是感覺自已起了一身雞皮疙瘩,他暗自下定決心,若還有以後的話,自已絕對不會攬這活。
遠遠的看見晉賀時,其正在那裡給金中講解使用步槍的注意事項。
看到他們的身影,晉賀直接將步槍扔到地上,極其誇張的,快跑幾步來到他們面前。將每個人的手都挨個抓起來一陣噓寒問暖。
晉賀臉上的激動之色,甚至比這些人要強烈太多,藉助微弱的月光,也足以看出晉賀完全是發自肺腑的。
一一握過手後,晉賀來到所有人跟前,慷慨激昂的說:“大家受罪了,以後我們就是一家人,只要有我晉賀一口吃的,就不會餓著你們!”
下面那十幾個人,哪裡見過這麼好的“主人”,紛紛受寵若驚的跪在地上朝著晉賀磕頭。
將眾人挨個扶起來,在將金中叫到跟前。
晉賀對著眾人說道:“兄弟們,他叫金中,以後我不在的時候,他就代表我,你們有什麼需求,都可以跟他提。一會還有一些人會來,等人到齊後,你們跟著金中去一個地方休養。”
安排好後,晉賀衝著金中使了個眼色,然後向每個人告了別,叫上常建開始往縣城裡走去。
在這些人沒來之前,晉賀已經將西山的位置告訴了金中,讓其將這些人都帶到西山,按照在衙門的訓練方式,在西山悄悄的訓練。
不難想象,若人數在多一些,都按照晉賀教的方法訓練好,到那時,若大戰爆發,這絕對會是一支奇兵。
回縣城的路上,晉賀始終沒有遇到第二批趕往那裡的人,他疑惑的看向常建問了一句:“不會就這麼點人吧?”
“大人,還有不少,劉師爺說人太多了目標太大,讓剩餘的人等後半夜等守城士兵都休息了在出城,”
晉賀點點頭,便帶著常建回到了衙門。
...
一直睡到第二天中午,直到肚子咕嚕咕嚕叫的時候他才醒過來。
正打算出去找點吃的填飽肚子,結果他一開門,就看見院裡多出了一大堆石頭,還有一些白色的沙子,在後院門口,還有不少衙役在吆喝。
“都小點聲,大人還睡著呢。別把大人吵醒。”
殊不知晉賀早就被自已的肚子叫醒了。
聽到聲音,他帶著疑惑來到門口,質問了一句:“你們搬這麼多石頭幹嘛?”
剛才說話的那衙役,看到晉賀出現在身後,急忙彎腰解釋道:“大人,劉師爺說讓我們搬進來的,說這些東西都是按照您的吩咐尋來的。”
晉賀撓撓頭,嘀咕了一聲:“我要的?”
隨後他撿起一塊較小的石頭,仔細端詳了一番,半晌之後,他猛的一拍腦袋,臉上浮現了一抹喜色:“竟這麼快就找到了。”
地上那些石頭,正是他之前交代給劉傑讓對方尋找的石灰石,也是製作玻璃的主要材料,而另外的那白沙,不出意外應該就是石英砂了。
將幾種東西都一一辨認之後,他瞬間就沒有飢餓感了,將這幾樣東西都撿起一點,獨自來到他規劃的實驗室中,裡面有他的高爐,以及煉製各種零件的模具。
按照記憶中製作玻璃的方法,他開始了第一次試驗。
就在晉賀嘗試製作玻璃的時候。
在城西的趙家,趙太爺將一個信封遞給趙府的管家:“去把這封信交給知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