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夜間,張義安繳獲了很多槍支彈藥,雖說張義安部有四百餘人,但是,槍支彈藥嚴重不足。除了學生連和董振武連裝備較齊全外,其餘的連部都是新近編成,槍支缺乏,而且破舊。這回,張義安把繳獲曾繼賢和嚴錫龍的武器彈藥都分配給各部。他們拿到心愛的“帶蓋兒米拉式”步槍,更是興奮不已,個個奮不顧身,愈戰愈勇。
那邊幾個勇士跳上房頂,英勇奮戰。
這邊一群正在鑿挖磚牆,準備打一通道,先以炸彈轟擊,然後衝進。大雪還在下著,他們一個院落接著一個院落,奮勇猛進。曾部官兵傷亡慘重,炮兵和一部分機關槍部首先失去戰鬥力,只能繳械投降。
正午,最強悍的嚴錫龍的弟弟嚴錫鵬和幾個士兵攀上房頂,被擊斃於房上。
曾繼賢的副官素稱能戰,也中彈身亡,曾部士氣大大減弱。營長、連長死亡的很多,指揮力度也大大減弱,士兵投降也越來越多。直到傍晚,已經逼近曾繼賢的住宅,他的親信、以及士卒也已經被逼入曾的屋裡。此時,曾繼賢害怕被活捉,已經不敢再做任何掙扎。於是,帶著殘餘乘雪夜從後門突出,從北河坡用布匹縋城逃跑。
嚴繼龍知道弟弟已經戰死,再看看屋頂已經被炸燬,雪已經從屋頂向下飄落,地上幾個屍體縱橫,已經喪膽心怯,丟下母親和妻子,帶著幾個隨從乘夜逃走。
戰鬥延續到拂曉,仍然在頑抗的少數士兵聽見有人說,“別打了,你們的頭目曾繼賢和嚴錫龍早就逃跑了,其餘的官兵死的傷的就剩下你們幾個了,繳槍吧!繳槍不殺! ”聽到這些喊聲,他們面面相覷,只好扔下武器。戰鬥結束時,已經快到中午。
早晨,曾、嚴駐地完全被包圍的時候,街道交通已經恢復了。張義安正在院子裡掃雪,就見鄧寶珊前來彙報戰況。
“你掃雪啊!”鄧寶珊說。
“是啊,戰士們都在忙著打仗,我沒事可幹,就把雪掃一掃。”張義安微笑著說,“我還做了首詩呢。”
“啊?”鄧寶珊頗有興致地說,“那就唸給我聽聽。”
“好,聽著。”張義安邊想邊念,
“陳逆肆淫威,流毒秦川遍。
同人謀傾復,四出相激勸。
嗟予亦秦人,無乃有見面。
決計起義師,池陽今發難。
齧血誓偏裨,渝盟天不眷。
乘雪夜興兵,雞鳴巷交戰。
炮火震山峪,聲勢激雷電。
將士爭先登,叱詫風雲變。
殺氣亙長空,咫尺不相見。
妖氛頓可滅,天日為之現。
所願我同盟,無為自擾亂。”
“好!我們就把這首詩作為誓師詩。”鄧寶珊激動地說。
胡景翼接到張義安在三原開始攻打曾繼賢和嚴錫龍的訊息的時候,正被陳樹藩派去蒲城追擊郭堅和耿直才趕到富平。當初,並未聽到此事,此時,他深深地擔憂著張義安敵眾我寡。於是,先派靳伯倫率騎兵馳援,又急調田玉潔和嶽維峻營星夜馳赴三原集結。此時,胡景翼只能確保三原,李天佐算什麼?於是,調轉馬頭向三原奔去。
然而,胡景翼的增援部隊還未到,曹世英已經率部由耀縣火速趕來。胡景翼隨後接踵而至,高峻、郭堅也已趕來。當時,都已經是戰鬥剛剛結束的第二天。
曾繼賢和嚴錫容的一個團和一個旅除了死傷,其餘的兩千人馬全部繳械。三原城裡曹世英和胡景翼會師,一片歡呼聲。
在胡景翼這邊,張義安、田玉潔、嶽維峻等共同推舉胡景翼為總司令,樹起陝西靖國軍旗幟。曹世英這邊,高峻、郭堅 等也推舉曹世英為總司令,樹起靖國軍旗幟,聲討陳樹藩。
“總不能有兩個總司令吧?誰為正,誰為副?”鄧寶珊說。
“當然是胡司令為正,三原曾、嚴是我們消滅的。”董振五說。
“那蒲城還是我們打下的,耿直都犧牲了。”趙子健說著就要掉下眼淚。“是啊,我的兄弟耿直犧牲了。”郭堅說著痛哭流涕。
“靜下來,不能吵,我們民黨人士商量一下。”焦子靜說,“大家走到今天不容易,咱們要團結一致,共同奮鬥。”
經過大家商討決定,以曹世英為左翼總司令,胡景翼為右翼總司令。
胡景翼以三原為據點,委任田玉潔為第一支隊司令;張義安為第二支隊司令;嶽維峻為第三支隊司令;鄧寶珊為前敵總指揮。
曹世英以高陵為據點,委任趙子健為第一支隊司令;石象儀為第二支隊司令;劉錫麟為第三支隊司令;石強齋為第四支隊司令;楊虎城為第五支隊司令;張玉山為第六支隊司令;王起才為第七支隊司令;李秋軒為第八支隊司令。
一九一八年二月二日,曹世英和胡景翼共同發出討陳檄文
為傳檄事:天禍中國,政府失人,袁氏圖謀帝制,使陸建章睃我秦民,助彼勢力。我秦人忍無可忍,仗義執言,倒袁逐陸,方翼稍得昭蘇,而陳樹藩乘時藉勢,攫的督軍。卑鄙百出,詭詐萬端,拜陸為師,認袁作祖。年餘以來,罪浮陸氏,恃有奧援,不恤物議,弁髦法律,剝削人們。省議會可以摧殘,張勳復辟,加入會議。日惟搜刮金鈔,儲之外府,廣求婦女, 陳之後庭。左右無一端人,心腹盡皆敗類。疑猜將士,人人為之寒心;信任奸私,瑣瑣悉植當路。縱匪以便自私,不惜糜爛地方;聚斂以飽貪囊,何恤荼毒人民。對人民則蝥心萬變,對國家則鼠首兩端。近因中央失政,棄我秦人;益復貪橫無忌,錢糧加徵二成,陳欠追索五年,不恤民命,竭澤而漁。軍餉不發,學校停辦。鉅款概存銀行,敗逃可做富翁。別有肺腑,寧何可忍。近又無故苛派公債數百萬,無端逐日捕殺數十人。快心殲戮,任意誅求,萬眾籲天,千夫所指。義軍陡起,猶不悔禍。景翼、世英戴罪戎行,捍衛有責,竭誠苦諫,借圖維持。彼昏不察,復肆兇頑。迭縱爪牙,干戈相加。及經交綏,無不棄械遁逃。是知天心悔禍,惡貫滿盈。隨即整率義師,掃除兇殘。志期上以靖國,下 以救民。凡義師所至,商賈士庶,一體保護;苟無抵抗及危害情事,絕不絲毫擾累。師以義動, 陳逆得除。秦中政局,付之秦人公決; 中央政局, 同諸天下輿論。但得政治清明,共和鞏固,奸雄無覬覦之心,政府有依歸之望。景翼、世英等即解甲歸農,以遂純粹救國之心,決不搶奪權利,以貽君子之羞。為此傳檄四方, 一體聞知。此檄。胡景翼、曹世英啟。中華民國七年二月 二日。